2019届高三上半年月考历史试卷(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秋,又取成周之禾”。这主要反映了( )
A. 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B. 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
C. “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 D. 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证实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新唐书·本纪第四》

“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资治通鉴》



A. 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 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 武氏被迫移住上阳宫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行省设置犬牙相错的特点明显,如:陕西行省越过秦岭而有汉中盆地,湖广行省以湖南、湖北为主体而又越过南岭有广西,江西行省也同样跨过南岭而有广东;河南江北行省则合淮水南北为一。这种做法
A. 以打破地域隔绝来划分行政区域
B. 以发展经济为目标划分行政区域
C. 以消除割据可能性划分行政区域
D. 以文化认同作为行政区划的依据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洪武年间,大臣的奏章均由朱元璋亲阅。永乐年间,明成祖经常召内阁要员密议,批答则由其亲笔。正统年间,起草对大臣奏章的批复意见成为内阁的专职。这主要说明
A. 内阁逐渐取得最高决策权
B. 皇权事实上受到内阁制约
C. 内阁对国策的影响力增强
D. 内阁成为君相斗争的工具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八国联军发行的宣传进攻中国的政治明信片,据图可知

A. 中国将出现被瓜分局面
B. 列强侵华出现暂时同盟
C. 列强采取分而治之政策
D. 中国抵抗意识逐渐丧失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战前期,国民政府不遗余力地宣扬世界和平不可分割、日本侵略将危及整个人类的思想。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在于
A. 促使各国关注中日战争
B. 警示世界大战可能爆发
C. 宣传日本威胁世界和平
D. 争取各国对华进行帮助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徐州会战前夕,周恩来在回复国民党将领白崇禧的咨询时指出:津浦线南段的作战应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徐州以北应将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白崇禧照此实行了。这表明
A. 国共两党共同制定了全面抗战路线
B. 徐州会战揭开了国共合作抗战序幕
C. 徐州会战运用的战略战术比较灵活
D.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的领导核心地位确立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9年9月30日,毛.泽东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委托起草了会议宣言,在宣言的最后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的口号。这一口号
A. 反映了新政协中隐藏的封建残余
B. 表达了对建设新中国的坚定信心
C. 表明解放战争在全国的彻底结束
D. 促进了新中国政权的迅速稳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路径依赖”指的是一种制度一旦形成,不管是否有效,都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存在,并影响其后的制度选择,就好像进人一种特定的“路径”,制度变迁只能按照这种路径走下去。新中国的制度中体现了上述观点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三大外交方针提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致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 “一边倒” B. “一大片” C. 独立自主 D. “另起炉灶”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参加某次国际会议的有中国等亚非29个国家,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这次国际会议召开于下图哪一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1年2月,台湾“国家统一委员会”通过了“国统纲领”,设计两岸统一的进程为:“近程——交流互惠阶段,中程——互信合作阶段,远程——协商统一阶段。”这说明当时
A. “一国两制”构想付诸实践
B. “九二共识”得到认同
C. 台湾当局认同“一个中国”
D. 台独势力主导台湾政局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公民在雅典城市中心树立起一匹马的雕像和一块石碑作为纪念:“迪菲勒斯的儿子安特米恩谨以此献给诸神,他已经从‘劳工级’上升至‘骑士级’。”这说明古希腊的雅典
A. 公民的职业经常发生轮换
B. 家世决定公民政治地位
C. 神权与城邦政治高度结合
D. 公民的等级存在流动性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民众会(公民大会)并不能通过未经议事会准备和未经主席团事先以书面公布的任何法案”,同时“凡议事会所通过的判决必须送交陪审法庭,而陪审官的任何投票都应当具有最高权力”。这揭示了古代雅典
A. 公民大会权力最大
B. 审判流程公开公正
C. 公民是城邦的主体
D. 具有权力制约思想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古罗马《十二铜表法》第八表条款的部分内容。据表可知,《十二铜表法》

条款

内容

第八表第二条

故意伤人肢体而未能取得和解时,伤人者也应受到同样的伤害

第八表第二十一条

伤害自己被保护人的保护者应交给地下神即予以诅咒

第八表第二十四条

如手掷的标枪落得比目的地还远,则应供献牧羊为祭品

第八表第二十三条

伪证被揭穿者,应从塔贝斯山崖上抛下



A. 具有原始色彩
B. 体系比较完备
C. 民刑不分
D. 具有理性色彩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以来,英国议会动议大多数由内阁提出,对于内阁的动议和提案,议会只能表示“是”或“否”。因此,有学者认为现代的英国是内阁至上而不是议会至上。这表明英国
A. 议会失去对内阁的制约
B. 行政权力的进一步加强
C. 政治体制出现根本转变
D. 内阁与议会权限不明确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多数的美国开国精英不相信具体的“人民”具备自己统治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约翰·亚当斯认为:“民众的忌妒的呼声、猜忌、疑心、自负、傲慢、骄横、野心和某个地位优越者的暴躁”,一旦被用来对付某个人,其结果必然是,“一群不受节制的乌合之众的愤怒和狂暴,通过擅长蛊惑的专制者的暗中挑唆,就会爆发为各式各样的攻击、毁谤和怒火,往往以谋杀和屠戮而告终”,其程度之可怕,在专制主义的历史上都是难有其匹的。为此美国实行了( )
A. 议会制共和制 B. 三权分立
C. 精英政治 D. 邦联制总统制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20年代,法国人傅立叶主张建立按照个人兴趣来分配工作任务的“法郎吉”合作社,合作社还提供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保障。19世纪30年代,其门徒还在美国进行了社会实验。这从侧面反映了
A. 世界已连接为一体
B. 工业革命中的社会问题得到关注
C. 大工厂制推广开来
D. 国际无产阶级运动蓬勃开展起来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巴黎公社成立到其失败的时间里,先后有21人担任军事委员会的成员,但无一人连续任职,5月15日成立的第三届军事委员会的7人中,只有3人担任国民自卫军的营长以上的职务。材料意在说明巴黎公社
A. 政治领导体制存在缺陷
B. 践行了“主权在民”思想
C. 建立了无产阶级专政
D.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6年2月,美驻苏大使馆代办乔治·凯南在发给华盛顿的电报中说:“美国不能依靠外交谈判和苏联打交道,而必须也能够依靠实力来抵制苏联的扩张,同时不会引起美、苏之间的全面军事冲突,因为苏联的力量弱于西方。”凯南这一谈话表明当时
A. 美国开始对苏采取冷战政策
B. 美国已出现遏制苏联的思想
C. 美苏战时合作关系完全破裂
D. 美苏已爆发了直接军事冲突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国际条约签署后,一些创始国纷纷表态,英国认为“这是种冒险”,荷兰认为条约“标志着通过联合国本身来保证国际和平希望的幻灭”,法国则指责它并不是为欧洲的安全而设计的。该条约最有可能是
A. 《北大西洋公约》
B. 《巴黎条约》(1951年)
C. 《友好合作互助条约》(1955年)
D.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美国对亚洲不结盟国家一改以往的不承认政策,“承认每个国家都有权选择自己未来的道路,并不以施加压力的方式强迫那些不愿意的国家成为盟国。……只要这些国家决心维护自己的独立,并为达到这一目标而采取积极的政策,美国就应支持和援助他们。”美国这一政策的调整主要是由于
A. 自身实力的削弱 B. 冷战对抗的需要
C. 经济危机的困扰 D. 不结盟国家的斗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下图是1952年苏联报刊上的一幅漫画,漫画左下角的美国人在呼吁“和平、防卫、裁军”,而美国将军正在欧洲地图上标注美国的军事基地,右上角的CCCP是苏联国名的俄文缩写。据此可知

A. 美苏争霸斗争激烈
B. 两大对峙军事集团出现
C. 美国军民对立严重
D. 美苏两国矛盾日益加剧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两汉时,以“侍中”“给事中”等侍从官为原型逐渐发育出专职谏官队伍与谏官官署,开始充当言谏的主要施体,皇帝罪己求谏现象非常普遍。贞观时谏议大夫等言官事前监督与给事中事后监督制度相互结合,初唐政务“鲜有败事”。宋代以降,言官多结党营私,谏官制度逐渐演化为皇帝御下之工具,始而谏院独立,继而科道合一,六科独立置署而后干脆并归督察院,成为监察六部的专职监察机构。
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的言谏制度,以臣谏君的运作模式,以及给、谏分署办公的体制,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思想武器是融“阴阳五行”等迷信思想与进谏尽忠的纲常观念于一体的神学政治思想,其权力基础是原始民主制度遗留下来的议事惯例与君王的授权,它体现的目标价值是君主集权而非分权与制衡,其行为没有国家的强制力之效果。
——摘编自陈秋云《中国古代言谏文化与制度研究》
材料二 中国古代言谏制度体现了对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的追求以及在权力运行中弱者对强者的可监督性和可质疑性精神,可以启发我们积极挖掘并扩大其中的民主决策的因子,将这种特殊的“民监”运用到现实中。古语有云:“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将言谏中的“民”扩大化是现代普遍民主的要求,让“行政体制外的民”也能用“言谏”的方法对国家政策的制定等发表意见无悖于言谏精神。
——摘编自张盛霞《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特点及现实意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你认为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古代言谏制度表面上类似于西方近代民主制度的两院制代议制,然而实质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探究中国古代言谏制度的现实意义。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思想家鼓吹“乡治”,极大地拓展了作为“地方公论”产物的“乡里空间”范围,并由县延伸至省一级,直接促进了“一省之力”的成熟和独立,最终形成了辛亥革命以各省独立获得成功这一独特形态。……“省”,指的就是贯穿于乡、镇、县、府的网络,这一网络以同心圆或放射线状在同一平面上纵横流动,这正是一省之“乡里空间”,亦即乡乡联合的政治社会空间。……以太平天国为契机组建了湘军、淮军后,地方军权事实上已经委托予省督抚,督抚的行政权力得到强化。……“民间”“自治”空间的领域得以扩大,并扩充形成为以省为单位的代替王朝体制的新体制框架。……省设置咨议局,成立省级行政机构。……假若青年们出版宣传革命杂志的话,杂志便可循网络而传往省内其他地方。清末纷纷刊行的杂志如《浙江潮》《江苏》《新湖南》《新广东》《湖北学生界》等,多冠以省名,这表明其时省的文化、经济、社会的网络空间已经形成。
——摘编自沟口雄三《辛亥革命新论》
材料二 孙中山对辛亥革命的解读:(1919年10月10日)“今日何日?正官僚得志,武人专横,政客捣乱,民不聊生之日也”,“今日之民国,竟成亡国士大夫之天下也”。尽管“革命军起矣,民国由之立矣,但革命之事业尚未成功也,革命之目的尚未达到也”。
国民党在1927年对辛亥革命的解读: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
共.产.党在1938年对辛亥革命解读:1938年10月10日,《辛亥、北伐与抗战》:“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析辛亥革命以各省独立的形式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孙中山、国民党、共.产.党对辛亥革命的解读侧重点有何不同,并分析其主要原因。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过程中,“国际社会”(internationalsociety)和“全球社会”(globalsociety)及其相互关系越来越凸显出来。当代世界历史具有“国际社会”和“全球社会”双重结构……“国际社会”是由世界上各个以自身利益为基础的经济、政治的共同体间的关系构成的整体,主权国家是其基本主体。“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不仅具有“自组织性”,在其整体上还具有一定的“预设性”。在“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在其中起着特定的作用,不过,一般说来,强势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其中起着主导作用。……“全球社会”是特指基于对“全球问题”的共识和解决“全球问题”的共同努力而形成的包括国家在内的各种共同体和个人与生态环境间的关系体系。“全球社会”各个主体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其目标是解决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即“全球问题”,诸如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人口爆炸、资源短缺、国际恐怖主义(包括全球网络恐怖主义)核战争威胁、包括毒品走私在内的跨国犯罪等。
——摘编自叶险明《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与当代中国的全球发展路径》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20世纪世界历史的‘双重结构’”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