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市在线答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坑”是一种特殊的石灰岩岩溶地貌,它一般形成于地下暗河汇聚之处,在流水作用下,洞穴侧壁不断被侵蚀,从而产生较大的空穴,空穴上方的岩层因重力或其他作用不断产生崩塌,最终顶部全部塌陷形成漏斗。宜宾市兴文县石海洞乡的小岩湾大漏斗呈椭圆形,四面绝壁,东西长650m,南北宽490m,深208m,号称“天下第一漏斗”,是我国发现和研究最早的天坑。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天下第一漏斗”在地貌类型上属于( )
A.丹霞地貌 B.雅丹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V形谷
【2】形成“天下第一漏斗”的外力作用是( )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 C.风力沉积 D.流水沉积
2. 详细信息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A. 搬运、侵蚀、堆积 B. 侵蚀、搬运、堆积
C. 侵蚀、堆积、搬运 D. 堆积、搬运、侵蚀
【2】上图中c处最有可能形成的河流地貌是( )
A. 瀑布 B. 洪积扇 C. 河漫滩平原 D. 河口三角洲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地势平缓地区,常常看到呈“S”形弯曲的河道,即曲流。洪水泛滥时,河水可能冲毁曲流的颈部,使弯曲部分与河道分离,形成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1】下列地形区中,牛轭湖最可能出现在( )
A.云贵高原 B.东北平原 C.东南丘陵 D.塔里木盆地
【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台湾省已成为大陆游客的旅游热点地区。到野柳地质公园游览的游客,多去欣赏海边奇岩怪石的自然景观,最著名的有女王头、烛台石、龙头石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形成这些奇岩怪石的主要作用是(  )
A.流水堆积 B.风力堆积 C.冰川侵蚀 D.海浪侵蚀
【2】造成开罗附近“狮身人面像”缺损严重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河流侵蚀作用 B.海浪侵蚀作用 C.冰川侵蚀作用 D.风化和风蚀作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下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回答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Q点对P点的相对高度(H)最大可以达到(米)( )
A.40<H<41 B.49<H<50 C.59<H<60 D.60<H<61
【3】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我国某地沙山的分布及沙山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的主导风向为(  )
A.东北风 B.西北风 C.东南风 D.西南风
【2】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顶到坡底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为(  )
A.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小到大
B.迎风坡——由大到小 背风坡——由大到小
C.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小到大
D.迎风坡——由小到大 背风坡——由大到小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龙里猴子沟风景名胜区,距贵阳市中心28 km。猴子沟风景区内部资源是一个有机组合整体,主要景观有大面积的草原与草原中的峡谷、沟谷、峰林、峰丛、竖井、天坑、洼地等(如图所示)。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示地区位于我国的(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云贵高原
【2】图示地区主要的岩石类型和该处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
A.岩浆岩、风力侵蚀 B.岩浆岩、流水堆积
C.沉积岩、冰川侵蚀 D.沉积岩、流水侵蚀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看不到春花,看不到秋叶,没有季节之流转....色彩、植被、山脉、村落及整个大地,都毫无变化,让我失去了时间意识。在这里,雨直直地下来,烟缕垂直地升起。”当地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
A.荒漠 B.雨林 C.落叶林 D.针叶林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1】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2】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四季常绿 B.乙——根系发达
C.丙——叶宽而薄 D.丁——叶呈针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骆驼刺是一种沙漠植物,根可以扎十几米深,而地上部分只有一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骆驼刺反映出当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光照强烈,地形平坦 B.植被稀少,土壤肥沃 C.气候干旱,蒸发旺盛 D.水源充足,矿物质多
【2】骆驼刺所在区域的植被类型主要属于( )
A.温带草原 B.温带荒漠 C.寒带苔原 D.热带草原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红树林是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由常绿灌木或乔木组成的木本生物群落,是陆地向海洋过渡的特殊生态系统。关于红树林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树叶小,减少水分蒸腾 B.多茎花,利于吸收光照
C.根系发达,便于吸收水分 D.多支柱根,保持植株稳定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 干旱
B. 湿润
C. 寒冷
D. 炎热
【2】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
A. 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
B. 地上部分叶片变大
C. 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
D. 地下部分缩小减少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表示我国不同地区两种著名林木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胡杨生命力顽强,具有耐寒、耐旱、抗风沙的特性。胡杨林主要分布在我国( )
A.东北地区 B.华北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2】迎客松的枝叶主要生长在树干的一侧,树冠远看像面旗子。迎客松生长成“旗形树”景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光照 B.气温 C.降水 D.强风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西南某地将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后的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与原始生态林相比,橡胶林( )
A.蒸发量减少 B.下渗量减少 C.径流总量增多 D.气候更加湿润
【2】由原始生态林改为橡胶林,可能带来的影响有( )
A.涵养水源能力变强 B.土壤肥力上升
C.生物多样性减少 D.自然灾害减少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多肉植物风靡中国。图中A地区(阴影部分)是世界上著名的野生“多肉植物王国”,植物大多叶小、肉厚,这里大部分时间是荒芜的,只在每年8、9月荒漠百花盛开、生机再现,迎来短暂的生长季节。该地区多肉植物的特征反映了当地( )

A.高温多雨 B.四季分明 C.大部分时间气候干燥 D.降水充沛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朋友圈里学地理”,下图是襄阳市地理教研员牟老师发的一则朋友圈。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拍摄地自然植被属于
A. 常绿硬叶林 B. 针叶林
C. 常绿阔叶林 D. 落叶阔叶林
【2】图示中地区有很多这样的植物,制约其生长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土壤 B. 气温 C. 降水 D. 光照
17.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某中学学生收集到的地貌景观图片,完成下列问题。

(1)甲图中的岩石是____岩,图示景观属于____地貌,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____。该景观位于____高原。
(2)乙地貌是由____作用形成的,该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地区。
(3)丙图是____省三亚市的“南天一柱”景观,其巨大的岩石形态是____作用形成的。
(4)丁地貌的名称为____,其形成与____作用有关。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图甲,判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____)

(2)从地貌上看甲图是________,乙图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3)若甲、乙两地貌在丙图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甲在________处分布,乙在________处分布。
(4)随河流流速的减弱,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由此判断,甲图中沿A→B方向物质组成可能是(____)
A.黏土、砾石、粉砂 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 D.砾石、黏土、粉砂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位探险者在其游记中这样写道:“......进入到森林之中,你仿佛来到一个梦幻王国。抬头看一看,只有满眼长着奇异板状根的参天大树,不可思议的老茎秆上的花果、巨叶植物,根本看不到湛蓝的天空:低头望一望,眼前到处是苔藓、藤萝等。密不透风的林中潮湿闷热,脚下到处湿滑。叮叮作响的小溪、飞泻的瀑布无处不在:参天的大树、缠绕的藤萝、繁茂的花草树木汇聚成一座座美丽又绿色的大迷宫,让人寸步难行....”

(1)这位探险者所游历的是哪种森林?判断依据是什么?
(2)探险者所游历的森林主要分布在什么气候区?
(3)针对该森林特点,分别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猴面包树,又称波巴布树,浑身是宝,主要分布在马达加斯加岛西南沿海(图甲)。猴面包树喜热、耐旱,适宜生长地区的年降水量为300~800毫米(图乙)。树干呈桶状,直径最大可达12米,木质疏松柔软,但树皮坚韧结实,根系发达。属于大型落叶乔木,分布于非洲的国家,叶集生于枝顶,小叶长5厘米,长圆状倒卵形,急尖,上面暗绿色发亮,无毛或背面有稀疏的星状柔毛,长9~16厘米,宽4~6厘米;叶柄长10~201厘米。在湿季,猴面包树在枝条上长出3~7片小叶组成的掌状复叶。

(1)说明猴面包树耐旱的原理。
(2)猴面包树生长在热带,但属于落叶乔木,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