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高二生物高考模拟(2019年下册)网络考试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为哺乳动物的某组织,判断其中的①—⑤分别是什么结构或体液,并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肌肉细胞缺氧时,③的pH会降低,但由于Na2CO3的调节作用,③的pH会维持相对恒定
B. ②呼吸作用的终产物CO2不会引起③pH的变化
C. ②中的氧气到达④需要经过6层膜,②处的氧气浓度高于④处
D. ③与⑤相比,③中含有蛋白质而⑤中不含蛋白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表示机体内生命活动调节的途径,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

A. 该图示可以说明神经系统可调控内分泌系统的活动
B. 感受器→①→下丘脑→⑦→内分泌腺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C. 若内分泌腺为胰腺中的胰岛,饭后,下丘脑将通过③、④调节,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D. 若内分泌腺为甲状腺,在寒冷的环境中,激素③、④、⑥的含量都会增加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由甲、乙、丙三个神经元(部分)构成的突触结构。神经元兴奋时,Ca2+通道开放,使Ca2+内流,由此触发突触小泡前移并释放神经递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乙酰胆碱和5-羟色胺在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不同
B. 若乙神经元兴奋,会引起丙神经元抑制
C. 若某种抗体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不会影响甲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D. 若甲神经元上的Ca2+通道被抑制,会引起乙神经元膜电位发生变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关系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单细胞动物和一些多细胞低等动物只有体液调节
B. 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C. 某些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做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
D. 神经调节的作用范围较体液调节广泛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表示有关生长素的一项实验。经过一段时间后,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中弯曲程度最大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体免疫反应过程中,吞噬细胞不参与的过程是
A. 第二道防线,吞噬、消灭侵入机体的抗原
B. 第三道防线,对病原体的摄取、处理和传递
C. 第三道防线,攻击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
D. 第三道防线,吞噬、消化抗体和抗原结合后形成的沉淀或细胞集团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描述生命现象的模型(部分),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若A代表人体记忆B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 可分别代表B细胞和记忆细胞的形成
B. 若A代表人体下丘脑,a为性激素,则b、c可分别代表促性腺激素和生长激素
C. 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降低
D. 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生物多样性提高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如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营养物质缺乏的环境下,草履虫种群数量长期动态变化规律符合曲线乙
B. 假如某种群数量变化由乙变为丙,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
C. ab 段种群数量相对稳定达到 K 值,种群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
D. 甲、乙、丙三条曲线表示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都为“J”形增长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三种曲线是同一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培养结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 图1、2、3都可以表示该种群在有限环境条件下的增长规律
B. 图1中a点和图3中e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c点对应
C. 图1中b点和图3中f点的增长速率与图2中的d点对应
D. 图1、2、3中的b、c、f点都可以表示种群达到了环境容纳量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早在宋代,我国就产生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图表示某池塘中四大家鱼及其食物的分布,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四大家鱼在池塘中的分布现象是群落的水平结构
B. 鲢鱼和鳙鱼混合放养时为共生关系
C. 鲢鱼和鳙鱼、青鱼和草鱼在混合放养时都是竞争关系
D. 若浮游动物大量死亡,鲢鱼数量在短时间会增加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水库已经是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下列关于其中的种群和群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库中所有的鱼是一个种群,表现为随机分布的空间特征
B. 水库中群落演替到相对稳定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不再发生变化
C.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水库中草鱼的种群密度时,标记物容易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偏大
D. 不同水层分布的动物不同,与多样的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无关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应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 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
C. 利用小动物的避光避热性,可采用带灯罩的热光源收集样土中的小动物
D. 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丰富度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农场面积为140hm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了鹰前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了100只,标记后全部放掉,第二次捕获了280只,发现其中有2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
B. 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100只/hm2
C. 可采用样方法调查农场上植物的种群密度
D.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该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 (图1,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图2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B. 实验中被台盼蓝染液染成蓝色的酵母菌为死细胞
C. 该血细胞计数板上有2个计数室,玻片厚度为0.1mm
D. 制片时,先用吸管滴加样液,再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一种生态农业模式是在水稻田中养鸭,利用鸭控制稻田中的杂草和害虫,鸭粪用作肥料。下列关于该模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杂草和水稻是生产者
B. 鸭与害虫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关系
C. 杂草和水稻的种间关系为竞争关系
D. 水稻、鸭、害虫和杂草组成了一个农田生态系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养生物都属于生产者,都可以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
B. 动物都是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为初级消费者
C. 分解者都是腐生生物,是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
D.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是指阳光、水分、空气、细菌等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通过分析蛇的食性绘制了如图所示的食物关系。假定一条1 kg的蛇,4/5的食物来自鼠,1/5的食物来自蛙。按能量流动的最高效率计算,此蛇间接消耗的植物为( )

A. 45kg B. 22.5kg C. 90kg D. 20kg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某稻田生态系统碳元素转移示意图,Ⅰ、Ⅱ表示过程,字母表示碳元素转移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稻田定期排水有利于水稻的Ⅱ过程
B. 鱼的数量增加不一定降低水稻产量
C. 丁中的大部分生物可促进乙的Ⅰ过程
D. 在水稻生长期,该生态系统中a=b+d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使用粪便作肥料,其能量可以流向植物,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
B. 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是以CO2的形式进行的
C. 物质是能量的载体,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D. 食物链中初级消费者数量越多,次级消费者能够获得的能量就越少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天某树林中,栖息着大量的夏候鸟池鹭,一些幼鹭练习飞行时,掉落树下,面临着饥饿的威胁。人们为这些体弱的小鹭提供食物,一些体强的小鹭也飞来分享食物。当秋季来临时,依赖人类喂养的池鹭不能长途迁飞。据上述情景,对池鹭种群保护最有利的做法是 ( )
A.春天将这片树林保护起来,避免人类干扰
B.春天将全部幼鹭圈养起来,待秋天放归自然
C.秋季终止投喂,促使池鹭迁飞
D.秋天将不能迁飞的池鹭圈养起来,待来年春天放归自然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研究人员调查了生态果园及对照果园中某些害虫及害虫天敌的密度,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昆虫种类

害虫

害虫天敌

蚜虫(头/枝)

螨(头/叶)

小花蝽(头/枝)

瓢虫(头/枝)

盲蝽(头/枝)

生态果园

39.3

0.34

0.47

0.29

0.33

对照果园

79.1

2.58

0.15

0.16

0.02



A. 调查果园中蚜虫的种群密度可采用标志重捕法
B. 蚜虫的总能量最多只有瓢虫总能量的10倍
C. 生态果园流入害虫及其天敌的总能量比对照果园少
D. 害虫与害虫天敌之间的数量变化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决定其自我调节能力的大小
B. 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明显小于它的间接价值
C. 为了保护行将灭绝的动物,最好为其建立自然保护区
D. 蜜蜂通过“跳舞”告诉同伴蜜源属于行为信息
2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夹河湿地曾是烟台城市周边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
(1)研究生态系统时,在种群水平上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种群的____________和空间特征。
(2)研究者在夹河湿地区域设置20个样地,在样地中利用____________法进行植被数量调查,利用该方法调查关键要做到____________。调查中要记录样地中每个物种的高度,利用记名计算法统计样地内的物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图中甲、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湿地中两种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直线p表示Nt+1=Nt。 甲曲线上A、B、C三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下降的是___________点;乙曲线上D、F两点中,表示种群数量上升的是___________点、F点时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_______________ ;Nt小于a时,甲、乙两条曲线中___________曲线所代表的生物更易消亡。

(4) 随着政府治理力度加大,夹河水质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诸多生物纷沓而至,群落结构越来越复杂,其过程属于___________演替。
(5)如今夹河两岸景色宜人,沿河两岸不同地段自然风景各异,从群落空间结构角度分析主要体现群落的__________结构。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甲是某地区农村“四位一体”生态农业模式图,基本实现了“养猪不垫圈,照明不用电,做饭不需柴和炭,种菜不花化肥钱”,绿色产品无污染的生产模式。图乙为某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局部的能量流动,图中字母代表相应的能量。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图农业生态系统中各组成成分通过物质循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而相互联系。蘑菇在该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____________。
(2)甲图中能量流入人体的途径有______________(填图中字母)。
(3)乙图中桑树呼吸作用所散失的热能可用图中的_______(填字母)来表示;图中的C和B1+C1+D1可分别表示桑树和蚕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由桑树到家蚕的能量传递效率=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将蚕沙(粪便)投入鱼塘供鱼食用,蚕沙中所含能量属于第___________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
(4)人工建立桑基鱼塘等生态农业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_____________从而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这类人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般较低,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问题:
(1)某生物兴趣小组为验证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进行了如下实验设计: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锥形瓶三个,分别标记为1、2、3号,均加等量的水,3号加少许河泥,再在1、2、3中加入同样的金鱼,2、3号加入等量的金鱼藻,均用橡皮塞塞紧,然后放在阳光下,记录结果如下表所示:

瓶号

1号瓶

2号瓶

3号瓶

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周)

3

11

25


①2号和3号锥形瓶相比较,2号锥形瓶中的金鱼存活的时间较短,主要可说明__________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②_________两个锥形瓶的实验结果相比较,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不可缺少的成分。
③该实验的无关变量为(最少答出两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第4号锥形瓶,第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______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步:观察记录瓶中金鱼生存的时间。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要增强3号生态瓶的稳定性,可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生态瓶需要不断地输入_____________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