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9年七年级历史上期月考测验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义务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2016年第1版)中写到“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厚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说明北京人
①会制造石器、骨器
②会种植水稻
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
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考古发现是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证据。下面一组图片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其中能够见证我国信史(文字记载历史)开始的文物图片是( )
A. B.
C. D.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8年4月5日,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黄帝陵举行。约一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怀着崇敬之情共同祭拜,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建造宫室、车船,制作兵器、衣裳
②让部下发明文字、算术
③他是我国第一个封建帝王,被称为“人文始祖”
④妻子嫘祖发明养蚕抽丝技术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的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禅让制
D. 等级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与下图相关的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种姓制度 C. 三省六部制 D. 行省制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江苏省丹徒县出土的一件青铜器,此簋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宜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

A.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土地私有
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说明周王对于功臣的重视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语·齐语》载:“美金(指青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斸(夷、斤、斸都是古代的耕地工具),试诸壤土。”这表明
A.周代的青铜文化不及商代
B.春秋战国时期已出现铁农具
C.齐国的冶金技术十分高超
D.青铜制造业比冶铁业更重要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字书法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电影《英雄》中有这样一段对话:无名对秦王说,“剑”字有18种写法;秦王说,统一后只保留一种。秦王统一全国后保留的这种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帛书 D. 金文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一位同学制作了一段政权更迭时的年代标尺,其中①处

A.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政权
B.出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
C.发生了涿鹿之战
D.出现了分封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是春秋战国时期时代特征示意图,图示中“大变革”处的内容应是( )

A. 国家产生 B. 文明起源 C. 政权分立 D. 社会转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
A. 分封制的崩溃
B. 商鞅变法的作用
C. 兼并战争的后果
D. 百家争鸣的原因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这反映了商鞅变法( )
A. 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B. 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 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D. 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孔子是万世师表。他很了解自己的学生,知道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对这句话最准确的认识是
A. 三人行必有吾师
B. 有教无类
C. 因材施教
D. 以“德”化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反映出秦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 层层分封,权位世袭
B. 中央集权,皇权至上
C. 权分三省,制约平衡
D. 重文轻武,削弱相权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七八千年前,中国北方和南方的农业与农耕聚落都有了很大发展。未、耜的出现和普遍使用,粮食的储备,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发展。……内部大小血缘集体之间以及个人之间,关系平等和睦。
——《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郭家庄发掘160号商代,出土青铜礼器40件,……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微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共器和900多枚铜镞,……墓主人可能是地位较高的武将。
——《新中国考古五十年》
材料三《吕氏春秋》指出:“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迟也。”所谓“公作”,就是指奴隶在井田上的集体耕作,“分地”则是指封建制度下的程佃制。反映了没落的奴隶制与新发展起来的封建制之间的鲜明对比。
——《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列举农业“有了很大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河姆渡原始居民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发展。
(2)据材料二,从商代墓出土文物中可以归纳出当时的哪些历史信息?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春秋时期耕作方式有何变化?据材料三,这一变化有何历史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这一时期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
16.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
——司马迁《史记·仲尼弟子传》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三 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
——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
(1)材料一人名中蕴含了丰富的时代信息,据此你可以推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领域出现了什么新现象?
(2)材料二中的“商君治秦”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君治秦”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上述材料反映的社会特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