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广东实验中学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长期以来,国外不少学者认为中国南方的水稻是由印度传入的。推翻这种说法的最可靠证据是
A. 学科专家的研究成果
B. 古代先民的口耳相传
C. 后世文献的详细记载
D. 考古发现的出土遗存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民族的祖先分别在多个地区创造了原始文化…时间上有先后,规模上有大小,水平上有高低。他们各有特点,自成系统,既有个性,又有共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的起源
A.以中原地区为主,逐渐向外辐射 B.呈现八方雄起,丰富多彩的态势
C.在诸多区域同时出现,各自发展 D.各地区存在延续不断的继承关系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白虎通·宗族》记载“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记载“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材料中反映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分封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商鞅变法内容中,直接打击奴隶主贵族势力的是
A.重农抑商 B.奖励军功 C.废井田,开阡陌 D.建立严密的户籍制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百家争鸣:“正是(战国时期)政治混乱迫使那些思想者不断反思社会的本质以及人民所应该承担的角色。”由此可见
A. 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开始出现 B. 诸子百家的主张一致
C. 社会变革推动百家争鸣产生 D. 诸子都认同民本思想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传统名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下思想与之同属一个学派的是
A.制天命而用之 B.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C.兼爱、非攻 D.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校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过程中,有一学习小组整理制作了下面这个表格。 据此推知,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人物

作为

孔子

周游列国,宣扬德治

孟子

游说诸侯,施行仁政

墨子

聚众讲学,抨击暴政

韩非子

著书立说,开创法家

孙武

远涉吴国,大展治军之才



A.顺应变革潮流,厚古薄今 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
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 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一书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中国也。”其中“中国之政”主要指的是(  )
A.皇帝制 B.三公九卿制 C.郡县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汤其领在《西汉郡国并行论》一文中指出,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后,国家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表明郡县制
A. 确保了皇权至上
B. 避免了地方割据
C. 有利于中央集权
D. 建立了官僚政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人对秦朝短命而亡的原因分析,最接近史实的是
A.“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百姓)”
B.“所以殄灭而降辱者,六王之后也”
C.“内兴功作,外攘夷狄,以秦半之赋,发闾左之戍”
D.“四维(指礼义兼耻)而不张,故君臣乖乱,六亲殃戮,奸人并起,万民离叛”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以后,名为诸侯王,实际辖地不过数县,等于列侯,其支脉疏远之人,更如一般富室了。“诸侯惟得衣食租税,不与政事”。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
A. 郡县制取代了分封制
B. 诸侯王的利益得到保障
C. 平定了诸侯王的叛乱
D. “推恩令”的贯彻实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反映了
A.无为而治推动思想统一 B.法制建设有利文教发展
C.国家统一促进文化认同 D.开疆拓土助力汉赋传播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许倬云说:“战国以来存在着强大的城市化与商业化进程,其中隐含的种种可能,在汉代帝国复杂的政治与社会演变中遭到了窒息。”这是因为汉代
A. 土地兼并加剧社会动荡
B. 长期战争导致经济衰落
C. 始终实行严厉的抑商政策
D. 国家的经济集权日益加强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九章算术》的编纂者认为,所有具体问题得到解答已尽“算术”的能事,掌握数学知识的人应该满足于能够解答生活实践中提出的应用问题。这表明该编纂者认为中国古代数学应该
A.注重实用性 B.涉及领域较为狭窄
C.服务于农业 D.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东汉恒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A.政局动荡战乱频繁
B.人口南迁土地荒芜
C.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D.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动乱、人口南迁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A.破坏了南方环境和农业发展
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
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
D.促进了江南开发和民族交往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
A. 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 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
C. 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 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制定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和政策
B.构建了沟通南北的水上运输通道
C.修筑了大规模的国防军事防御工程
D.实现了服务于政治需要的思想统一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
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
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
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
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在长安,胡饼已是人们司空见惯的异域美食,许多从西域传来的食品如毕罗、奶酪、黄油等食品越来越受到上流社会的喜爱。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经济重心南移
C.民族交融的加深 D.大运河的开通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故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或父死子握其兵而不肯代;或取舍由于士卒,往往自择将吏,号为‘留后’,以邀命于朝。”这段话反映了
A.宗法血缘关系得到强化 B.郡国并行威胁中央集权
C.君主专制制度遭到破坏 D.藩镇割据削弱中央集权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隋文帝废除汉代以来地方州郡长官可以自行征辟僚属的制度,规定“凡九品以上地方官员一律由中央吏部任免,官员每年由吏部进行考核,根据实绩实行奖惩、升迁或黜落。”这一措施
A.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B.减轻了封建国家的财政负担
C.调动了知识分子入仕的积极性 D.提高了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韩愈于贞元二年赴长安应试,无门第资荫,三试不第。后经多方请托、行卷,声名鹊起,于贞元八年始中进士。应吏部试,又三次不中。贞元十一年,三次上书宰相,也希望得荐举。贞元十七年秋冬季,他才被吏部正式授予官职。材料可佐证在唐代
A. 高级官员多进士科出身
B. 科举考试考风极为不正
C. 科举中重经世策论之才
D. 门第观念依然比较浓厚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A.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D. 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权而得以加强皇权
C.唐代尚书省的权力最大 D.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该法的特点是
A.人口税分算赋和口赋 B.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C.以丁身为本,输庸代役 D.受田农民承担定额租调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考证,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这实际上反映了
A.唐代活字印刷业成为主要印刷业 B.唐代官方雕版印刷部门发达
C.唐代私营雕版印刷业的发展 D.唐代不再抑制民营手工业发展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说:“舍本逐末,贤者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这段话体现了
A.以民为本思想 B.重农抑商思想
C.众生平等思想 D.农业科技思想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下列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A.唐代佛教影响政治生活 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十国后建立的北宋王朝能够稳定下来的法宝,就是对所有事情都要预先防范,委曲周全地进行制约。”材料意在说明北宋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是
A. 重文轻武
B. 强化皇权
C. 分权制约
D. 控制地方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名臣蔡襄曾说:“枢密院要兵则添,财用有无不知也;管军将帅少兵则请增,不计较今日籍倍多,何故用不知也;三司但知支办衣粮日日增添,不敢论列,谓兵非职事也。”“各为之谋,以至于此。”这反映了北宋
A.兵士激增国家负担重 B.专制集权得到了强化
C.中央官僚政治的弊端 D.军队战斗力大大下降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赵宋王朝创建的地方行政区划为路制,路制以交通路线为主来划分行政区域,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原则,分而治之、相互牵制。据此可知,宋朝路制的设置
A. 汲取了前代历史教训
B. 满足了商业发展的要求
C. 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
D. 铲除了封建割据的根源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辽边境“生息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指老年人),不识干戈”。这说明澶渊之盟( )。
A、削弱了北宋军事力量
B、使宋辽维持了较长时间的和平
C、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
D、使宋辽间的民族矛盾彻底消除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王安石变法时,青苗法规定“不愿请者,不得抑配”,“取息二三分”,以实现“取民之财,还以助民”的目的。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地方官往往强令民户向政府借贷,且“取息高达六分”,以致“害民如此”。对此现象最佳的理解是
A. 变法只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无视民众负担
B. 王安石变法的有些法令在制定时考虑不周全
C. 王安石变法的主观动机与实际效果存在偏差
D. 部分地方官员在实际执行时偏离了法令条文
3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战国初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与出身无关,他们可能来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战国以前的士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他们已经脱离了分封等级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国君礼贤下士,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于各国,成为各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士阶层的变化之处。
(2)分析这一时期士阶层变化的原因。
3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主要是因为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海上丝绸之路兴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