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初三期末考试完整版(河南省新蔡县)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扶掖(yè) 谮害(jiàn) 恁地(nèn) 强聒不舍(guō)
B.拮据(jū) 诘难(jié) 朴刀(pō) 味同嚼蜡(jiáo)
C.腼腆(tiǎn) 诓骗(kuāng) 恣睢(zī) 吹毛求疵(cī)
D.怄气(òu) 抽噎(yē) 枘凿(ruì) 恪尽职守(g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唯唯连声 言行相顾 怒不可遏 豁然惯通
B.咬文嚼字 根深蒂固 阔然无累 自知之明
C.吹毛求疵 重蹈复辙 格物致知 化为乌有
D.孤军奋战 红装素裹 袖手旁观 挖心搜胆
3.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貼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电子商务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购物,网上支付,节省消费者与商家的时间和空间,这种模式大大提高了交易效率。对于工作忙碌的上班族而言,(1)_______,还易于达到货比三家、快乐购物的目的,在信息多元化的21世纪,(2)________,完成购物,已经成为许多消费者的习惯。
4.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默写
(1)《武陵春》中描写哀愁创意独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辛弃疾在《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豪迈的情怀表达自己一生的理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4)江山如此多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雪》)
(5)韩愈在《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一试中点明作者报国之志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智取生辰纲》的相关内容,回答问题。
原来挑上冈子时,两桶都是好酒。七个人先吃了一桶,刘唐揭起桶盖,又兜了半瓢吃,故意要他们看着,只是教人死心塌地。次后, 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只做赶来饶他酒吃,把瓢去兜时,药已搅在酒里,假意兜半瓢吃,那白胜劈手夺来,倾在桶里。这个便是计策。
(1)上文中,“去松林取出药来,抖在瓢里”的人是谁?(______)
(2)请结合杨志押送生辰纲的相关情节,举出一个能体现他做事小心谨慎的例子:____________。
(3)请你回忆《水浒传》中第一个出场的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语文综合性学习
请你参加下面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根据“关注食品安全”主题活动中调查搜集到的相关数据和材料,完成下面各题。
(1)请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下表数据,写出研究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郑州市食品安全满意度问卷调查统计表
(调查人数:500人)

满意度

非常满意

满意

基本满意

不满意

人数比

25%

28.5%

39.7%

6.8%


(3)研究下面三则材料,分别提炼观点,在成果展示会上交流。
材料一 那瘦肉多得让你心动的猪肉,有可能含有瘦肉精;那颜色白得让你嘴馋的馒头,有可能就用过漂白剂;那色彩艳得让你眼花缭乱的饮料,有可能就加了塑化剂……
材料二 公众之所以引起“愁吃”的恐慌,与少数媒体夸大其辞的宣传不无关系。例如,某个地方西瓜使用了膨大剂,专家证实如剂量适当并不影响食用者的身体健康。但由于媒体的片面宣传,导致很多人不敢吃西瓜。他们把个别问题当成普遍现象,动辄以“致癌”“致死”定论,把食品安全的问题放大了。
材料三 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行政主管、职能检测部门,已经开始行动,采取措施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销售实行全程监控和检测,对黑心者,频出重拳。
主要观点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那时候有多美》一文,完成小题
那时候有多美
(1)那个五月的雨天,新来的语文老师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来到我们身边。当他立在教室门前,大家都鸦雀无声地盯着他看。

(2)“今天的作文课,描述你们的新语文老师——我。”他走到讲桌前,行头都没有卸掉,就这么抱着手肘,看着我们写作文。不得不说,这是一个新鲜的老师,很新鲜。我留意到,他的鞋上还粘着一片水灵灵的草叶子。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
(3)“写作不是闭门造车,要到田野里去!”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他最经典的一句话就是:“外面风景那么美,在屋里待着简直是一种浪费!”所以,我们会在长满芬芳牧草的草坪上读鲁迅的文章,在潺潺的小溪边背苏轼的词,在洁白的羊群中念余光中的乡愁……
(4)老师教我们唱一首《那时候有多美》的民谣,他会弹吉他。老师说,世界上最美的声音,就是孩子的合唱。
(5)我们的老师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可谁能想到,这么个铁塔般的汉子心中,满满的全是有关文学和艺术的柔情呢?
(6)半学期在“田园牧歌”中度过,我们班在期中考试遭遇了“滑铁卢”。除了语文成绩的平均分全年级最高,其余的课简直惨不忍睹。在那么有趣的语文课里待着太美了,其余的课都用来回味了,谁还有心思趴在课桌上,看着铁青的黑板?
(7)成绩出来的那天上午,老师还安慰我们,不要灰心,总会有又有趣又能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的。但下午开家长会时,家长像一群等着吃肉的秃鹫,在老师发分数条的时候就开始虎视眈眈了。
(8)于是,之后的语文课基本都是在教室里上的,可是作文课,他还是带我们去了学校附近的湖边。当老师讲述该如何描写湖的时候,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这个湖我们天天见,知道怎么写,没必要来这里。”
(9)“可是湖水每一刻都是不同的呀,光线不同,时间不同,季节不同,景色是不一样的,甚至湖水的气味也是不一样的!”老师没听出来学生话语中的挑衅,他沉浸在自己对湖水的一往情深中,“在我们北方,几乎见不到这么美的湖……”
(10) 可是,更多的同学关心的是会不会因为成绩差而挨打。于是,不少家长和学生发起签名上书的倡议,开始质疑语文老师的教学
(11)不久,老师来向我们辞行。他走得很突然,一如他来的时候那样。最后一篇作文是“离别”,老师事先帮每一个人在作文上写好了题目。字迹飘逸俊秀,与他的外形差距很大。这一刻,我们都哭了。
(12)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一年,我们班的升学率全校最高。
(13)毕业后,我也会来那片湖泊,转一转,看一看。才发现,原来老师说的是真的。这片在我们曾经看来百年不变的湖泊,确实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颜色。而且,雨天湖水散发着淡淡的雾气,闻着青草的香味。可是这么多年了,却是由一个外乡人为我们点明的。
(14)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1】阅读全文,摘选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上。
那个五月的雨天,他来到我们班,大家觉得他__________________;期中考之后,他在作文课上深情描述湖水时,部分同学__________________;老师被迫辞行时,我们__________________。
【2】“因为披着蓑衣,所以他走过的时候,掀起了一阵麦草的清香。”联系上下文,谈谈“麦草的清香”有哪两方面的含义。
【3】品析文中A、B两个句子。
(1)请从修辞角度品析A句,A当其他班的同学在教室里上课时,我们则头戴柳条编的花环,蒲公英一样自由自在地飘出了校园。
(2)请说说你对B句的理解。(提示:可从内容、结构、语言等角度)B“那时候有多美,笑起来像一湖清水,连叹息都那么轻微,我不能体会。”
【4】第⑿段“后来,我们换了‘称职’的语文老师”,这是否意味着文中的语文老师是不称职的?请结合你的阅读体验和学习生活说说看法。(提示:课文《王几何》《我的老师》《再塑造生命的人》)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学习语文不能要求速成
①我常常接到这样的信,信上说,“我很想学语文,希望你来封信说说怎样学。”意思是,去一封回信,他一看,就能学好语文了。又常常有这样的请求,要我谈谈写作的方法。我谈了,谈了三个钟头。有的人在散会的时候说:“今天听到的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哪有这么容易?哪有这么快?希望快,希望马上学到手,这种心情可以理解;可是学习不可能速成,不可能画一道符,吞下去就会了。学习是急不来的。为什么?学习语文目的在运用,就要养成运用语文的好习惯。凡是习惯都不是几天工夫能够养成的。比方学游泳。先看看讲游泳的书,什么蛙式、自由式,都知道了。可是光看书不下水不行,得下水。初下水的时候很勉强,一次勉强,两次勉强,勉强浮起来了,一个不当心又沉了下去。要等勉强阶段过去了,不用再想手该怎么样,脚该怎么样,自然而然能浮在水面上了,能往前游了,这才叫养成了游泳的习惯。学语文也是这样,也要养成习惯才行。习惯是从实践里养成的,知道一点做一点,知道几点做几点,积累起来,各方面都养成习惯,而且全是好习惯,就差不多了。写完一句话要加个句号,谁都知道,一年级小学生也知道。但是偏偏有人就不这么办。知道是知道了,就是没养成习惯。
②一定要把知识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真切,知道得越真切就越能起指导实践的作用。不断学,不断练,才能养成好习惯,才能真正学到本领。
③有人说,某人“一目十行”,眼睛一扫就是十行。有人说,某人“倚马万言”,靠在马旁边拿起笔来一下子就写一万字。读得快,写得快,都了不起。一目十行是说读书很熟练,不是说读书马马虎虎;倚马万言是说写得又快又好,不是说乱写一气,胡绉不通的文章。这两种本领都是勤学苦练的结果。
④要学好语文就得下工夫。开头不免有点勉强,不断练,练的工夫到家了,才能得心应手,心里明白,手头纯熟。离开多练,想得到什么秘诀,一下子把语文学好,是办不到的。想靠看一封回信,听一回演讲,就解决问题,是办不到的。
⑤有好习惯,也有坏习惯。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譬如现在学校里不少学生写错别字,学校提出要纠正错别字,要消灭错别字。错别字怎么来的呢?不会写正确的形体吗?不见得。有的人写错别字成了习惯,别人告诉他写错了,他也知道错,可是下次一提笔还是错了。最好是开头就不要错,错了经别人指出,就勉强一下自己,硬要注意改正。比方“自己”的“己”和“已经”的“已”搞不清楚,那就下点儿工夫记它一记,随时警惕,直到不留心也不会错才罢休。
【1】这篇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请根据选文的第①段的论证思路,填写出相应的内容。
选文的第①段先针对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现象,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_______________ 为例,论证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
【3】选文第④段中,作者反复说“是办不到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4】举出你学习语文的一个好习惯(或坏习惯),并谈谈这一习惯对你的影响。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边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选自《隆中对》)
(乙)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选自《出师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
(1)挟天子而令诸侯 挟:_________(2)受命以来,夙夜忧叹 夙夜:______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用法不同的两项是( )
A.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B.北定中原 北通巫峡
C.还于旧都 曹操比于袁绍
D.则名微而众寡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4】“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是杜甫《蜀相》中的名句,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甲)段中 “天下计”的内容?(乙)段中哪句话最能体现“老臣心”?
【5】有人认为后主刘禅愚钝无能,先帝刘备驾崩后执掌蜀汉军政大权的诸葛亮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应该取而代之。读完(甲)(乙)两文后请谈谈你的看法。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古诗,回答小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这首诗是古代酬赠诗中的佳品,请发挥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说“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描绘了怎样的一幅画面。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中的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1.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按要求写作。
岁月匆匆,读九年级的我们已走进人生的花季,站在由少年走向青年的门槛上,清点行囊,我们会发现自己多了一份成熟,少了一份幼稚;多了一份思索,少了一份盲从;多了一份宽容,少了一份偏激;多了一份行动,少了一份幻想;还多了一份责任、理想与憧憬……我们的行囊变得沉甸甸的,我们的道路正在向未来延伸。
请以“读九年级,我多了一份________ ”为题,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语,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校名。④书写清楚,卷面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