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八中2020-2021年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说文解字》:“理,治玉也。”段玉裁注云:“郑人谓玉之未理者为璞。是理为剖析也。玉虽至坚,而治之得其理以成器不难,谓之理。”理字本意为治玉,而治玉必依玉本身之条理,故条理亦为理。引而申之,理作为动词之意为对于事物之治理,而作为名词之意则为事物本身之条理。理性或道理,皆实际就主、客观两方面而言之。现在常说的历史理性,实际也就包括历史(作为客观过程)的理性和史学(作为研究过程)的理性,简易言之,就是对历史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和对历史研究过程的所以然或道理的探究。
从大量甲骨卜辞材料可知,殷人敬信鬼神,以为鬼神能主宰人的命运。据《尚书》记载,殷纣说过:“我生不有命在天。”殷纣以为他的王权来自天命,天命决定历史,其中没有任何理性可言。后来,周取代了殷,殷人赖以自恃的“天命”转移到了周人手中。而据《史记·周本纪》记,武王代纣胜利以后,忧虑得夜晚连觉都睡不着,说:“我未定天保,何暇寐?”武王深感不安的是,天命是如何转移的呢?它已经从殷人手中转移到周,但是会不会再发生转移,使自己由得而失呢?天命或王朝历史命运的转移,原来是既存在而又不可靠的。武王早在伐纣时还说过:“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周武王发现了一个道理:天命的背后原来就是人心,天命的变迁原来就是人心向背的转移。这是周人对于历史发展自身的理路的新认识,是中国古代对于历史理性发现的开端。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除儒家基本仍守周公的理念外,道家、法家都不再相信天命,也不再相信人心。《老子》以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古往今来,人事变化,根本没有以天或圣人为代表的道德理性在起作用。“大道成,有仁义;慧智出,有大伪。”知识的产生与进步是引起大伪的前题,这种“智”的进步,导致了道德本身的退步。于是,人之智日进,而人之德日退;历史进程既然与人之智俱进,那么历史进程就必然成为道德倒退之过程。于是,历史理性便与道德理性形成为一种反比的函数关系。法家也认为,在人类历史上道德的状况呈每况愈下的趋势,所以道德理性与历史理性的方向互相矛盾。韩非同时认为,历史不可能倒退,时代已非竞于道德的古代,就必须改变古代的办法,如果还是走顺从民心的老路,那么就会促成奸邪横行。知道治国之道的明君,虽然违背民心也能作好自己的统治。这样就直接地提出了与天命人心说相对立的统治理论。当然,法家与道家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又有很大的不同,道家主张归真返朴,回到上古时代;而法家则主张向前看。在法家看来,历史理性虽然与道德理性背离,但是历史理性还是必须服从的。
稍后于孟子、商鞅的邹衍则认为,黄帝、禹、汤、文王分别因具有土德、木德、金德、火德而称王,又分别崇尚黄、青、白、赤色,逐次相代,代火德者为水德。色尚黑。这就是五行相胜说。五种物质按其特性,一个战胜并取代另一个,其间所体现的正是一种自然的理性。不过,这样的自然理性虽然有其先后相代的历史顺序,但总不是历史理性的自身,而仅仅是一种比附,在本质上是没有根据的。但当其实,却十分流行。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始皇推终始五德之传,……方今水德之始。”
到了汉代,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了秦之所以能战胜六国及其后覆亡的根本原因,得出结论,民为国家及君主之本、之命、之功,与民为敌,迟早必亡。这样的论述与《尚书》里的天命人心说道理相通,而论证则更为明确透彻。不过,贾谊在强调道德理性的同时,也没有放弃五德终始的说法。初建汉制时倡议“色尚黄,数用五”。贾谊提出以土德代替秦之水德,不仅符合以土克水的五行相胜规则,而且也是与他反对秦之暴戾刻薄(水德)的思想相符合的。贾谊继承并发展了西周天命人心说的传统,重视道德理性的建立,同时又努力使这种道德理性和五行相胜说的历史理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这是汉代学者第一次使二者结合的努力。
以上概述了历史理性在中国古代的产生过程,说明了历史理性在产生过程中与道德理性及自然理性的相互关系。这样的情况在历史学和哲学都相当发达的古希腊还不曾发生过。在古代西方,历史不曾被作为理性来思考。在西方,历史之被真正地当作理性来思考,那是从意大利学者维柯所著的《新科学》开始的,到了黑格尔的《逻辑学》和《小逻辑》里,逻辑或理性本身也都变成历史的了。这样的历史理性与逻辑理性的结合,则是中国古代的历史理性产生过程中所不曾出现的。
(选编自刘家和《论历史理性在古代中国的发生》)
材料二:
刘家和先生认为,“有相同,才能比其异同,有相异,才能比其同异”;“比较研究的基本功能在于辨同异,从异中见同,从同中见异。”因而,同异正是历史的比较研究赖以实现的前提。
历史比较的生命力在于它是坚定不移地将历史比较的研究与历史的真实过程结合起来。归根结底,“同”与“异”两方面因素在比较对象中的客观存在,乃是史学比较的前提和基础。刘先生坚持历史比较的目的是探求历史的真相,这就不仅需要运用比较以求其真,而且要对进行比较的历史材料进行考证以求其真。这既是他探讨“同”与“异”客观真实性的坚实基础,又彰显出其求真的学术高度。
在史学研究过程中,刘先生一贯从具体的问题出发,以“入地求索”的方式深入探索以求其事实之真,然后再以“上天揽月”的豪情进入到哲学思想的领域中以获得更为普遍性的认识。在刘先生的研究中,不同层次的比较不是孤立进行的,往往在一篇论文中层层深入,由个案的比较上升为对历史本质的认识。
(选编自王成军《比较史学何以成为可能——刘家和先生比较史学理论和方法初探》)
【1】下列对相关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说文解字》和段玉裁的注,目的是解说“理”在中国文化中的意蕴,引发读者兴趣。
B.五行相胜说只是对历史发展规律的一种比附,但在当时及后世很长时间内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C.在西方,历史理性不曾与道德理性发生关联,而是以《新科学》为起点,与逻辑理性相结合。
D.借助已经考证求真的历史材料。运用建立在同异比较之上的方法论,便能探求到历史的真相。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武王为代表的周人重视“天命”而又有所怀疑;同时认识到,天命是不可靠的,也不是完全不可了解的。
B.老子“小国寡民”,使人“复归于朴”的理想,意味着道家认为了维护道德理性,应使历史理性反向而行。
C.按照五德相胜的说法,秦始皇认为周朝属火德,以秦代周。即以水克火,故秦制推崇黑色,提倡严刑峻法。
D.无论在相同历史时期还是在不同历史时期,寻求比较对象间的相似性都是进行史学比较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没有体现关于历史理性的思考的一项是( )
A.予(明公)惟小子,不敢替上帝命。天休于宁(文)王,兴我小邦周。(《尚书·大诰》)
B.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韩非子·南面》)
C.振长策而御宇内,存二周而亡诸侯。(《过秦论》)
D.汤武逆取而以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百子全书》)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
【5】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刘家和先生如何进行比较史学研究。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渡河
沈从文
辰河中部小口岸吕家坪,河下游约有四里一个小土坡,名叫“枫树坳”,坳上有个滕姓祠堂。祠堂前后十几株老枫木树,叶子已被几个早上的严霜镀上一片黄,一片红,一片紫。祠堂位置在山坳上,地点较高。向对河望去,但见千山草黄,起野火处有白烟如云。村落中乡下人为耕牛过冬预备的稻草,傍附树根堆积,无不如塔如坟。河下船埠边,有从土地上得来的瓜果、薯芋,以及各种农产物,一堆堆放在那里,等待装运下船。三五个小孩子,坐在这种庞大堆积物上,相互扭打游戏。更远处有皮鼓钢锣声音,说明某一处村中人对于这一年来人与自然合作的结果,因为得到满意的收成,正在野地上举行谢土的仪式,向神表示感激,并预约“明年照常”的简单愿心。
祠堂前老枫树下,摆摊子守坳的,是个开船老水手,好像在水上做鸭子漂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这一天,他听到三个赶路乡下人讨论城里的“新生活”来了,年岁虽然好,世界可不好,人都在劫数,逃脱不得。老水手虽说颇爱水路消息的丰富,又是个老江湖,“新生活”是什么,究竟不清楚。他不说话,向远处看,看到对河橘子园那一片橘树,和吕家坪村头那一簇簇古树。他想:“来就来你的,有什么可怕?”三个过路人走后,老水手却依然坐在阳光下想心事。
他预备过河去看看。对河萝卜溪村子里,住了个人家,和他关系相当深。他得把这个重要消息报告给这个一村中的带头人知道,好事先准备一番,免得临时措手不及,弄得个手忙脚乱。
上了渡船,掌渡的认识他,正互相招呼,河边又来了两个女子。一个年纪较小的,脸黑黑的,下巴子尖尖的,穿了体葸绿布衣,月蓝布围腰,围腰上还扣朵小花,用手指粗银链子约束在背后,链子尽头还系了一个小小银鱼作坠子,一条辫子盘在头上,背个小细蔑竹笼,放了些干粉条同印花布。一个年纪较大的,眼睛大,圆枣子形脸,穿蓝布衣印花布裤。年青人眼睛光口甜,远远的一见到老水手,就叫喊老水手:“满满①,满满,你过河吗?到我家吃饭去,有刀头肉焖黄豆芽。”
老水手一看是夭夭姊妹,就说:“夭夭,你姊妹赶场买东西回来?我正要到你家里去。你买了多少好东西!”他又向那个长脸的女孩子说:“二妹,你怎么,好像办嫁妆,场场都是一背笼!……”老水手对两个女孩子只是笑,因为见较大的也有个竹笼,内里有好些布匹杂货,所以开玩笑,说是陪嫁用的。那个枣子形脸的女子,为人忠厚老实,被老的一说,不好意思,腮帮子颈脖子通红了,掉过头去看水。
掌渡船的说:“二姑娘嫁妆有八铺八盖,早就办好了。我听你们村子里人说的。头面首饰就用银子十二斤,压箱子十二个元宝还在外,是王银匠说的。夭姑娘呢,不要银的,要金的。谁说的?我说的。”
末后的话自然近于信口打哇哇,图个嘴响,不必真有其事。夭夭虽听得分明,却装不曾听到,回过头去抿着嘴笑,指点远处水上野鸭子给姊姊瞧。
老水手说:“夭夭,你一个夏天绩了多少麻?我看你一定有二十四匹细白麻布了。”
夭夭注意水中漂浮的菜叶,头也不回。“我一个夏天都玩掉了,大嫂子麻布多!”
掌渡船的又插嘴说:“大嫂子多,可不比夭夭的好。夭夭什么都爱好。”
夭夭分辩说:“划船的,你乱说。你怎么知道我爱好?”
掌渡船的装作十分认真的神气:“我怎么不知道?我老虽老,眼睛还上好的,什么事看不出。你们只看看她那个细篾背笼,多精巧,怕不是贵州云南府带来的?值三两银子吧。你顶小时我就说过,夭夭长大了,一定是个观音,哪会错?”
“你怎么知道观音爱好?”
“观音不爱好,怎么不怕路远,成天从紫竹林到南海去洗脚?多远一条路!”弄渡船的一面悠悠闲闲的巴船,一面向别的过渡人说:“我说知道就知道。我还知道宣统皇帝退位,袁世凯存心不良要登极,我们湖南人蔡锷不服气,一掌把他推下金銮宝殿。把个袁大头活活气死。人老成精,我知道的事情多咧。”
几句话把满船人都逗笑了。
渡船到河中时,夭夭向老水手说:“满满,你坳上大枫木树,这几天真好看。叶子同火烧一样,红上了天,一天烧到夜,越烧越旺,总烧不完。我们在对河稻草堆上看到它,老以为真是着了火。”
老水手捉住了把柄说:“夭夭,你才说不爱好看的东西,别的事不管,你倒看中我坳上那枫木树。还有小伙子坐在枫木树下唱歌,你在对河可惜听不着。你家橘子园才真叫好看,今年结多少!树枝也压断许多吧。结了万千橘子,可不请客!因为好看,舍不得!”
夭夭装作生气样子说:“满满,你真是拗手扳罾②,我不同你说了。”
两姊妹是枫木坳对河萝卜溪滕家大橘子园滕长顺的女儿。守祠堂的老水手也姓滕,是远房同宗。老水手原来就正是要到她家里去,找她们父亲说话的。
夭夭不作声时,老水手于是又想起“新生活”,他抱了一点杞忧,以为“新生活”一来,这地方原来的一切,都必然会要有些变化,夭夭姊妹生活也一定要有变化。
过完渡,几个人一起下了船,沿河坎小路向着萝卜溪走去。
河边下午景色特别明丽,朱叶黄华,满地如锦如绣。回头看吕家坪市镇,但见嘉树成荫,千家村舍屋瓦上,炊烟四浮,白如乳酪,悬浮在林薄间。……看来一切都象征当地的兴旺,尽管在无章次的人事管理上,还依然十分兴旺。
[注]①满满:小叔叔通称。②拗手扳罾:言故意扭着。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通过叙写丰收后的谢土仪式、夭夭姊妹的穿着打扮、掌渡船的所说的姑娘嫁妆展现湘西的风土人情。
B.“好像在水上做鸭子漂厌了,方爬上岸来做干鸭子”,向我们暗示出了老水手对前半生漂泊生活的厌恶。
C.老水手从过路人的交谈中得到了“新生活”这一概念,他并不特别明白这词的意义,但还是打算告知长顺。
D.小说以日常小事为素材,以普通民众为写作对象,反映的是对湘西在时代变迁中的“常”与“变”的思考。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的景物描写动静结合,将湘西地区的乡土田园风貌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
B.小说中掌渡船的语言浅显直白,却于生动跌宕中透露出一种农民的机智和诙谐来。
C.小说既有化用文言词语的典雅描写,也有明白如话的生动陈述,读起来韵味十足。
D.小说采用外貌、语言和动作等描写简笔勾勒夭夭姐妹,并以此来折射她们的性格。
【3】有人评价沈从文的作品是在乡土故事中“寻找一种人性的美丽”,请结合文本分析老水手身上呈现了哪些“人性的美丽”。
【4】作者在讲述渡河故事时,着重叙述人物对话,这样安排有什么艺术效果?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吕范字子衡,汝南细阳人也。少为县吏,有容观姿貌。邑人刘氏,家富女美,范求之。女母嫌,欲勿与,刘氏曰:“观吕子衡,宁当久贫者邪?”遂与之婚。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时太妃在江都,策遣范迎之。徐州牧陶谦谓范为袁氏觇候,讽县掠考范,范亲客健儿篡取以归。
时唯范与孙河常从策,跋涉辛苦,危难不避,策亦亲戚待之。后从策攻破庐江,还俱东渡,策定秣陵、曲阿,增范兵二千,骑五十匹。
是时下邳陈瑀自号吴都太守,与强族严白虎交通。策自将讨虎,别遣范与徐逸攻瑀于海西,枭其大将陈牧。策薨,奔丧于吴。后权复征江夏,范与张昭留守。曹公至赤壁,与周瑜等俱拒破之,拜裨将军,颌彭泽太守,以彭泽、柴桑、历阳为奉邑。刘备诣京见权,范密请留备。后迁平南将军,屯柴桑。
权讨关羽,过范馆。谓曰:“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今当上取之,卿为我守建业。”权破羽还,都武昌,拜范建威将军。曹休、张辽、臧霸等来伐,范督徐盛、全琮、孙韶等,以舟师拒休等于洞口。时遭大风,船人覆溺,死者数千,还军,拜扬州牧。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初策使范曲主财计,权时年少,私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傅著述簿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黄武七年,范迁大司马,印绶未下,疾卒。权素服举哀,遣使者追赠印绶。及还都建业,权过范墓呼曰:“子衡!”言及流涕,祀以太牢。
(节选自《三国志·吕范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B.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C.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D.性好威仪∕州民如陆逊∕全琮及贵公子∕皆修敬虔肃∕不敢轻脱∕其居处服饰∕于时奢靡∕然勤事奉法∕故权悦其忠∕不怪其侈
【2】下列关于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亲戚,又称为“亲眷”,指的是和自己有血亲和嫡亲的人,族内称亲,族外称戚。
B.裨将军,古代武将名,最初指主将,是相对副指挥将而言,后成为低级将军名号。
C.奉邑,也被称为“俸邑”,指赐予世家大族或有功将领的可收赋税为俸禄的封地。
D.太牢,祭祀时以牛、羊、猪三牲全备为太牢,以示尊崇,是祭祀等级中的最高级。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范忠于主上,颇受信任。他受孙策之命奔赴江都亲迎太妃,常伴孙策左右,跋山涉水,东征西战,不避艰苦与危难。
B.吕范深谋远虑,富有卓识。他暗中请求孙权趁刘备进京谒见之机将其扣留,以绝后患,可是,孙权并没有采纳他的建议。
C.吕范具有将才,屡立战功。他讨伐陈瑀,斩获敌方大将,与周瑜共抗曹操大军,后攻讨关羽。但在洞口一战中失利。
D.吕范坚守原则,忠诚不阿。他并不为取悦孙权而更改伪造薄书,虽然孙权一时不悦,但是最终意识到了吕范的良苦用心。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避乱寿春,孙策见而异之,范遂自委昵,将私客百人归策
(2)权时年少,私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
【5】吕范喜好奢侈,但孙权并不怪罪他,原因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4.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满江红·怀子由作
苏轼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无限事,从头说。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衣上旧痕余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孤帆明灭”一句运用通感,生动描写出了江上小船在雾里浪中若隐若现的状态。
B.词作上片结句直抒胸臆,下片结句以景结情,一悲一喜,一直一曲,构思精妙。
C.全词虚实相生,上片实写词人眼前之景,下片虚写与兄弟梦中重逢,把酒言欢。
D.《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不应有恨”较本词的“恨此生”更具旷达之感。
【2】全词由“愁”字领起,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愁”的几重含义。
5.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行路难》中表达自己食不下咽,徘徊瞻顾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雎》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男子思念悠长,翻来覆去难以入睡的情态。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暮雪纷飞,旗冻不展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前夜看了《塞上风云》的预告片,便又回忆起猩猩峡外的沙漠来了。那在普通地图上,_____①_____,但是人类的肉眼已经不能望到它的边际,如果在中午阳光正射的时候,那单纯而强烈的返光会使你的眼睛不舒服;没有隆起的沙丘,也不见有半间泥房,四顾只是茫茫一起,那样的平坦,连一个“坎儿井”也找不到;那样的纯然一色,即使偶尔有些驼马的枯骨,它那微小的白光,也早溶入了周围的苍茫;又是那样的寂静,似乎只有热空气在作哄哄的火响。然而,你不能说,_____②____。当地平线上出现了第一个黑点,当更多的黑点成为线,成为队,而且当微风把铃铛的柔声,丁当,丁当,送到你的耳鼓,而最后,当那些昂然高步的骆驼,排成整齐的方阵,安详然而坚定地愈行愈近,当骆驼队中领队驼所掌的那一杆长方形猩红大旗耀入你眼帘,而且大小丁当的谐和的合奏充满了你耳管,——这时间,也许你不出声,但是你的心里会涌上了这样的感想的:多么庄严,多么妩媚呀!这里是大自然的最单调最平板的一面,然而加上了人的活动,就完全改观,难道这不是“风景”吗?
【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高中三年——特别是第三年,尤其辛苦。
B.生活中的时间静静流淌,不像墙上的挂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不绝于耳。
C.高精度服务是北斗的特色,精度控制在5厘米内——这还不是北斗的“极限”。
D.独坐幽䇸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唐]王维《竹里馆》
【2】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当地平线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黑点,微风把铃铛的柔声送到你的耳鼓。”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7.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文段有多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语文的核心素养之一是文化的传承与理解。②树德中学的老师们认为,要使学生生成这一素养,大量的、有选择性的阅读必不可少。③在老师们的指导下使得学生的读书活动得以迅速开展。④同学们围绕名著为主,进行了广泛阅读。⑤但活动中出现了一种不好的现象,⑥那就是有同学将宝贵的阅读时间全部用在了低俗读物上,⑦这与活动原来的初衷背道而驰,⑧对此种现象老师们引起了足够的重视。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当前我国新冠疫苗研发进展如何?10月20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透露,目前我国4个进入三期临床的疫苗研制进展顺利,已共计接种约6万名受试者,未接到严重不良反应报告,初步显示了良好的安全性。
在疫情发生之初,相关部门第一时间布局攻关任务,先后部署了灭活疫苗、重组蛋白疫苗、腺病毒载体疫苗、减毒流感病毒载体疫苗和核酸疫苗5条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组织12个全国优势团队进行联合攻关,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胜利。预计到今年年底,疫苗年产能将达6.1亿剂。明年我国新冠疫苗年产能在此基础上会有效扩大,切实保证我国以及全球其他国家对中国新冠疫苗需求。
9.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0年,我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00年的940美元上升到10410美元;时至当下,我国还是世界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如今,老百姓的消费水平不断升级,比如传统的“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已经变成房子、车子、票子,未来还可能是游艇、房车、私人飞机。同时,人们的消费理念也发生了改变,从中国传统所倡导的节约、抑制消费的价值观转变为追求轻奢、适度透支。中国的消费文化正在快速发展。
但“粒粒皆辛苦”“积少成多、涓滴入海”,这些道理存在于古诗中、民间故事中、民俗俚语中,是成长记忆,也是民族记忆。而且,我国自然灾害频发,农业仍然“靠天吃饭”,浪费现象仍然存在——贷款购置的奢侈品、上新就换的手机、动辄上万的游戏装备……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强盛下的消费与节约”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