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年高三语文上期中考试(上海市静安区丰华中学)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按题目要求填空。
(1)白云回望合,________。(王维《终南山》)。
(2)________,玉垒浮云变古今。(杜甫《________》)。
(3)陶潜《饮酒》中最能体现“大音希声”之意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按题目要求选择。
(1)假如你父亲因故无法参加家长会,他发给你班主任潘老师短信,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____)
A.潘老师,今天我工作繁忙,无法拨冗参加家长会,敬请谅解。
B.潘老师,因我晚上加班,不能光临今天的家长会,非常抱歉。
C.潘老师,因贵体小恙,不能参加今天的家长会,谨此奉告。
D.潘老师,我出差在外地,无法参加今晚的家长会,深表歉意。
(2)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____)。
历史从来都不是在温情脉脉的人道牧歌声中进展,相反,它经常要无情地踏着万千具尸体而前行。战争就是这种最野蛮的手段之一。原始社会晚期以来,随着氏族部落的吞并,战争越来越频繁,规模越来越巨大,________________。
A.中国兵书成熟如此之早,正是长期战争经验的概括反映。
B.中国兵书成熟如此之早,正是战争经验的长期概括反映。
C.中国兵书成熟如此之早,正是概括反映了长期的战争经验。
D.中国兵书成熟如此之早,正是概括反映了战争的长期经验。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医学与人文:如何相处?
沈铭贤
①医学与人文的关系,是当今人们深切关注的一个问题,牵动着、困扰着广大公众、医务人员和管理者。
②美国一学者指出:“医学居于科学和人文之间,并且非二者中的任何一方,而是包含了双方的许多特性。医学是最人文的科学,最经验的艺术,并且是最科学的人文。”这段话精确地阐明了医学的人文本性。确实,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是最讲人文精神的。请看,“无论至于何处,遇男或女,贵人及奴婢,我之唯一目的,为病家谋幸福,并检点吾身,不做各种害人及恶劣行为”,这是西方医学开创者希波克拉底发出的强音。我国隋唐时期的名医孙思邈同样谆谆教诲:“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就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
③然而,人们却痛切的感受到,医学与人文渐行渐远。在当今中国,医学与人文的矛盾和冲突已相当明显,相当尖锐。
④人们自然会问,为什么会出现医学与人文如此严重的脱离甚至冲突呢?
⑤美国著名学者、科学史的奠基人乔治•萨顿对二战期间德国一些科学家、工程师和医生的表现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以其学者的良知和睿智,提出了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追问:为什么在一个最文明的时代(20世纪)、最文明的国家(德国)、最文明的群体(科学家和医生)中,会发生“人性的完全堕落”的悲剧?他的回答入目三分,发人省醒。他说“这些德国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在一定程度上是她们自己‘技术迷恋症’的受害者”;“技术专家可以如此深深地沉浸在他的问题之中,以至于世界上的其他的事情在他眼里已不复存在,而他的人情味也可能枯萎消亡。”
⑥萨顿犀利地揭示出一个人们不愿意看到甚至不愿意承认的事实:科学对人文的漠视和侵害。当研究者仅仅着眼于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研究利益时,一句话,仅仅沉迷于技术指标时,便会丧失人道的情怀,沦为可怕的试验机器,走上非人道、反人道的歧路。
⑦《医学与哲学》杂志主编、外国医学伦理学开创者之一杜治政教授指出“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重要看法。医学的目的主体是人,医学的宗旨应该是也能治病救人,保护和增进人的健康。可是现在技术和资本成了医学主体,而且“主体化”了。杜教授认为,这便是当今医学与人文冲突、出现种种怪相、乱相的根源。
⑧我认为,价值导向和制度安排上的失误,便是更深层的原因。近30余年,我国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实施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历了深刻的历史性的社会变革,新旧价值观念碰撞剧烈,价值观念变化快速。值此社会转型期非常需要倡导正确的、适当的价值观念、价值标准,并引导人们用这样的观念和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行为,评价他人的行为。遗憾的是,恰恰在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上,存在重大失误。其中最大失误是“一切向钱看”。这种状况,不可能不对医务卫生系统产生影响。除此之外,价值导向还渗透在制度安排中,并通过制度安排起作用。这里的制度安排,主要指政策、规章、考核、奖惩等。
⑨同时,医务人员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改善自身的形象。撇开不断传来的负面新闻,仅从我和一些老专家、老医生以及和一些中青年医务人员的接触和交往中,也深感中青年医务人员急需提升人文素养。
⑩讲到人文素养, 会联想起诗词歌赋、琴棋书画,这些 很好,重要的 在于医疗实践中所体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敬畏,对病人的爱和感恩。像大家闺秀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每天晚上总是提着灯为伤病员盖上衣被;像我国妇产科的奠基人林巧雅看望产妇时,总是用自己的手温暖铁架床,以免产妇接触冰冷的床架;像手外科权威顾玉东院士一再感谢病人和家属的理解和支持,真诚表示病人才是真正的“恩人”。这便是人文素养的真正体现。因此,除了必要的知识教育和培训外,更重要的还在于非知识的道德实践。
【1】第②段中“人文本性”具体指______。
【2】第②段引用孙思邈话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3】医学和人文冲突的根源在于________________ 。
【4】第⑩段空格处词语填写恰当的一项是( )
A.当然 往往 还
B.总是 当然 却
C.往往 当然 还
D.常常 即使 也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医学从本性上说是人文的,但当今医学却与人文渐行渐远。
B.第⑤段引用萨顿的话批判德国科学家漠视人文的现象。
C.“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对我国医务卫生系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D.作者反对技术主体化和资本主体化的倾向,主张要医学主体化。
【6】纵观全文,简述应该如何让医学和人文相处。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二)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州赤壁谒东坡
①我又来了,在这满天秋碧的日子。
②我是来看苏东坡的。
③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滚滚江水边这片青松与修竹掩映的江矶兀立于小城一侧,兀立于如烟波一般浩渺的文化时空里;在我的心目中,在许多人的心目中,黄州只有苏轼屹立在这里,屹立在历史的苍穹之下。
④江上的霞晖刚刚散去,东坡先生漫步走下矶头,几分悠闲,几分沉思。他仍然站在坡下的那片开阔地上,展望万里长天,展望远方烟树,历历的江南原野,任身旁的长河滔滔而去,任三三两两的人群从公园穿过。无垠江山,朗朗怀抱,今日黄州的秋空,依然能让他产生无限怀想。
⑤是的,先生没有离开过黄州。他把自己最好的创造年华留在了黄州,他把最有影响力的作品留在了黄州,他把宠辱不惊的人生境界和生命表现留在了黄州。
⑥不曾有过干戈扰攘的著名战事,不曾有过或虚或实的传说故事,黄州的悠远,黄州的名望,是靠文化构筑起来的。说得具体些,是在970多年前的那个风雨如磐的日子,一个近似囚犯的人被押解到这里,在这里留下了几纸文字之后,就把这座小城高高地垫起,让世人刮目相看了。
⑦如今,不闻低吟高诵之声,横笛漫吹的悠扬也已渐渐远去,但有苏轼伫立在这里。无论是秋色中的黄州,还是春阳下的黄州,见到苏公,都能让人遐想翩翩。
⑧那是一个让人永远无法悟透的文化话题,本是一场人生悲剧,却导致了一次生命意义的至高升华。在我们今天为宋词、为唐宋散文这些巨大文化财富而备感骄傲的同时,只能庆幸当年的黄州,不是今天人们印象中的这座大江似练、山水如绘的美丽小城,上苍就不会将那次重大的文学孵化选定在这里。
⑨黄州有幸。当年,这处在人们看来十分偏僻的蛮夷之地,却意外地迎来了才华盖世的词人,加上它临江的地理位置,还有个与赤壁鏖战之地同名的矶头,使词人想到了历史上那场著名的激战,使这座平淡无奇的小小江矶得以峥嵘出世,使千万年安然流淌的江水在文字的画卷中显得乱石穿空、惊涛拍岸,使这座城池肩负起了一次重大的文化使命。
⑩词人有幸。作为悲剧的主角,乌台诗案带给他的政治挫折是惨重的。刚刚与死神擦肩而过的苏轼来到黄州,无疑是走进了他那宦海人生的巨大落差。是黄州尊贤敬德的淳朴民风抚慰了他遭受过重创的心灵,是黄州壮丽的山水激发了他的才情。尽管人生厄运和功名未成难免使他感伤,但他得以在这个小小平台上一览辽阔江山,走向情动千古的高远之境,以江海豪情卓然独步,为中国文化史写下了极其精妙的一页。
⑪古往今来,每一个追求文化高度的汉语言书写者,无不苦思冥索地探寻过方块汉字的最佳组合之奥秘。而当年词人泛舟江波之上,借着如纱如水的月色,与人把盏谈笑,随之挥毫写下了令天下人可望而不可及的旷世之作。那样的夜晚,词人一家或寄居于小小寺庙,或局缩于简陋茅庐,忘却了自己身处逆境的他,在这夜阑人静之时,还端坐窗前,秉烛研墨,其神情之从容,其笔锋之流畅,犹如天授。
⑫天地广袤,山水无数,为何黄州能够诞生出震古烁今的文学作品,造就出一代文化奇人,这里的山水蕴藏着怎样的灵性,东坡先生曾在这里受到了怎样的灵感支配,才完成那样绝妙的文字组合的?这种问题也许有些玄虚,但并不一定是个可笑的话题。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学人向往黄州,他们除了游览名胜,还希望从这里寻访到什么,感悟到什么。或许,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在,这就是文化名胜对寻访者的诱惑所在。
⑬苏轼被贬谪而来,本是历史对道义和文化的一次暴虐践踏,本是命运对他的一次极不负责任的安排,但他却在这种艰困和屈辱的遭遇中,实现了一次被历史大书其功的文化突破。惊世之作如此出现,除了神灵相助之功,似乎没有谁能够作出符合现实规律、并且令人信服的解答。
⑭我每次到黄州,都要来赤壁一游。尽管我没有能力来破解杰出文化的诞生之谜,连苏轼谪居黄州五年的经历也缺乏研读,甚至不清楚自己一次次反复而来有什么实际意义。然而,每次前来,我总要在这位先贤面前久久凝望,看他峨冠博带的衣饰,看他并不伟岸的身躯,看他自然平静的表情,看他穿透岁月的眼神。文化伟人生荣死哀,不像帝王将相那样,活着没有人敢靠近,死后没有人愿意靠近。一代代后人读着先贤的作品,总像他们还活着,不管他们离自己多么遥远。
⑮这回,我再一次走近苏轼像前,再一次屏住气息仰望,再一次留影纪念。可我似乎突然感到,他那双平和远眺的眼睛中透出的雄视百代的目光,让人震撼。
⑯原来,我无法走近他。
【1】第⑧段加点词“孵化”在文中的含义是 。
【2】第⑨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是 。
【3】本文第④段的文字在表现手法上有何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4】下列对本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看似矛盾,实则突出了苏轼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B.本文横穿古今,通过凭吊苏轼也反思了古代的文化现象。
C.第⑪段划线句让我们联想起《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D.本文语言朴实而不失于文采,平静的叙述中涌动着激情。
【5】请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对文章的最后一段进行赏析。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又呈吴郎①
杜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緣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呈:呈送,尊敬的说法。这是用诗写的一封信,作者以前已写过一首《简吴郎司法》,这是又一首,所以说“又呈”。作者用了小辈给老辈的“呈”,让吴郎更易接受。
【1】杜甫,字________
【2】对本是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旬开门见山,从诗人自己过去怎样对待邻妇扑枣说起,劝告吴郎。
B.诗的前半部分杜甫在叙事的过程中,流露了自身对穷苦人处境的同情和体谅。
C.颔联两句“防远客”和“插疏篱”的主语都是吴郎,两句相互关联,相互依赖,措词十分委婉含蓄。
D.本诗在艺术表现方面很有特色,“即”、“便”、“虽”。“却”等虛词的运用,化呆板为活泼,既有律诗的形式关、音乐关,又有散文的灵活性。
【3】有人说,杜甫诗歌的价值之一即在于常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请结合本诗就此作赏析。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李士谦传
李士谦,字子约,赵郡平棘人也。髫龀丧父,事母以孝闻。年十二,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博览群籍,兼善天文术数,齐吏部尚书辛术召著员外郎,赵郡王睿举德行,背称疾不就。后擢为国子祭酒,士谦知而固辞,得免。隋有天下,毕志不仕。
家富于财,躬处节俭,每以振施为务。州里有丧事不办者,辄奔走赴之,随乏供给。有兄弟分财不均,至相阅讼,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令与多者相埒。兄弟愧惧,更相推让,卒为善士。有牛犯其田者,士谦牵置凉处饲之,过于本主。望见盗刈其禾黍者,默而避之。其家童尝执盗乘者,士谦慰谕之曰:“穷困所致,又无相责。”遽令放之。其奴尝与乡人董震因醉角力,震扼其喉,毙于手下。震惶惧请罪,士谦谓之曰:“卿本无杀心,何为相谢!然可远去,无为吏之所拘。”性宽厚,皆此类也。
其后出栗数千石,以贷乡人。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桑,本图赈赡,岂求利哉!”于是悉召债家,为设酒食,对之燔契,曰:“债了矣,幸勿为念也。”各令罢去。明年大熟,债家争来偿谦,谦拒之,一无所受。他年又大饥,多有死者,士谦罄竭家资,为之糜粥,赖以全活者千万计。至春,又出粮种,分给贫乏。赵郡农民德之。
开皇八年,终于家,时年六十六。赵郡士女闻之,莫不流涕曰:“我曹不死,而令李参军死乎!”会葬者万余人。
(节选自《隋书·李士谦传》,有删改)
【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皆称疾不就(______) (2)赵郡农民德之(______)
【2】为下列加点字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魏广平王赞辟开府参军事(______)
A征求 B征召 C召见 D同“避”,回避
(2)士谦知而固辞(______)
A固执 B本来 C坚定 D固陋
【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事母以孝闻 以贷乡人
B.辄奔走赴之 无为吏之所拘
C.士谦知而固辞,得免 士谦闻而出财,补其少者
D.后擢为国子祭酒 无为更之所拘
【4】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值年谷不登,债家无以偿,皆来致谢。士谦曰:“吾家余粟,本图赈赡,岂求利哉!”
【5】李士谦的主要品质可从□□□□、□□□□两个方面概括。
【6】请以现今的道德标准简要评析李士谦的为人。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题闲情小品序
[明]华淑
夫闲,清福也,上帝之所吝惜,而世俗之所避也。一吝焉而一避焉,所以能闲者绝少。仕宦能闲,可扑长安马头前教斛红尘;平等人闲,亦可了却樱桃篮内几番好梦。盖面上寒暄,胸中冰炭。忙时有之,闲则无也;忙人有之,闲则无也。昔苏子瞻晚年遇异人呼之曰:“学士昔日富貴,一场春梦耳。”夫待得梦醒时,已忙却一生矣。名墦利垄,可悲也夫!
余今年栖友人山居,泉茗为朋,景况不恶。晨推窗:红雨乱飞,闲花笑也;绿树有声,闲鸟啼也;烟岚灭没,闲云度也;藻荇可教,闲池静也;风细帘清,林空月印,闲庭悄也。以至山扉昼肩,而剥啄每多闲侣;帖括围人,而几案几多闲编;锈佛长斋,禅心释谛,而念多闲想,语多闲辞。闲中自计,尝欲挣闲地数武,构闲屋一橡,颜曰“十闲堂”,度此闲身。而卒以病废,亦以好闲不能致也。
长夏草庐,随兴抽检,得古人佳言韵事,复随意摘录,适意而止,聊以伴我闲日,命曰《闲情》。非经,非史。非子,非集,自成一种闲书而已。然而庄语足以警世,旷语足以空世,寓言足以玩世,淡言足以醒世。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人之避闲也,如是□!然而吾自成其非经、非史、非子、非集之闲书而已。
【1】可填入第3段方框内的虚词是(  )
A.也
B.哉
C.矣
D.耳
【2】对第1段划线句分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对“闲”表面上的冷暖,也正是心里对“闲”或冷或暖态度。
B.人们对“闲”表面上嘘寒问暖,心里面对“闲”却是冷暖自知。
C.人们对“闲”表面上亲热招呼,心中却与“闲”势不两立。
D.人们对“闲”掩饰自己的态度,心中却如冰和炭一样矛盾。
【3】从句式角度对第2段划线句进行赏析。
【4】第3段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
B.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
C.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
D.而世无有醒者/必曰此闲书不宜读而已
【5】请概括作者编写《闲情小品》一书的目的。
8.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喻山水》中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赞美水“不争”的美德,但也有人认为我们身处充满竞争的时代,我们中学生又正逢青春年少的时代,应该要“争”。
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自己的思考,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文体不限。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不要写成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