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陕西省榆林市)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作为社会本身运行、发展的条件,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既涉及信任主体,也关乎信任对象;既与社会规范和体制相涉,也与主体人格和德性相关。
在信任问题上,个体总是涉及两个方面,即为人所信与信任他人。就前一方面而言,如何形成境信的品格,无凝是首先面临的问题。孔子强调“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孟于则进而将“朋友有信”规定为人伦的基本要求之一。在有序的社会交往中,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既是这种交往秩序可能的条件,也是交往双方应尽的基本责任,一旦个体置身于这种交往关系,则同时意味着永诺了这种责任。
就个体而言,作为信任条件的诚信关乎内在德性及人格。中国哲学对“信”与德性从及人格的关系很早就予以关注。儒家经典《孟子》强调“有诸己之谓信”,信与诚相通,有诸己即真实地具有某种德性。《中庸》进而将“诚”视为核心的范畴,以诚为人格的基本规定。《大学》同样提出了“诚”的要求,把“诚意”规定为修身的基本环节。这种德性及人格,为人与人在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提供了内在的担保。
伦理意义上的信任,体现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关系的层面看,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为前提。在消极的意义上,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格时,便难以使人产生信任感,所谓“信不足焉,有不信秀”(《老子》》,便表明了这一点。在积极的意义上,如果相关对象的所作所为始终诚信如一,那么,人们对其后续的行为,也将抱有信任之心。由此可见,信任并非仅仅源于主体心理,而同时与对象相关。
从伦理学上说,妄疑一切、无端臆测他人的不诚,并对可信的对象始终缺乏信任感,这是一种道德的偏向。这种偏向不仅常常伴随着过强的怀疑意识,而且在片面发展下,容易引句“字我负人”的异化形态,从而使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沟通成为问题,也使社会领域中的信任关系难以建立。
从更广的社会层面看,社会成员之间的互信,并不仅仅基于个体的德性和人格。德国社会学家韦伯曾认为,中国传统的信任以血缘性共同体为基础,建立在个人关系或亲族关系之上,而新教的信任则基于信仰、伦理共同体,后者超越了血缘性共同体,并逐渐以理性的法律、契约制度为保障。历史地看,儒家所说的“信”,事实上便与礼相联,在仁、义、礼、智、信的观念中,礼则既表现为一种普遍的规范系统,又涉及政治、伦理的体制。在此意义上,广义之“信”已与体制相关联。
就信任关系而言,通过契约、信用等制度的建立,失信便不再是无风险的行为,相反,失信者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沉重代价。总之,个体的人格和德性从内在的方面为社会信任关系的建立提供担保,公共领域的制度建设则在外在的方面构成了信任关系形成的现实根据。
(摘编自杨国荣《信任及其伦理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个人有德行和人格,具备了信任的条件,就可以保证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达到诚信。
B. 在有序的社会交往中,先置身以诚相待和言而有信的交往关系,然后再承担责任。
C. 信任以对象的可信性为前提的意义是,对象始终诚信如一,便可以产生持久的信任。
D. 与中国传统的信任相比,新教的信任基于信仰、伦理共同体,超越了血缘性共同体。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的是
A. 文章以建立信任关系为立论的基础,论述了确立信任关系的主体、对象的条件。
B. 文章论述德行人格与诚信的关系时,引用或列举儒家经典著作的内容予以印证。
C. 与控制失信风险的写作动机有关,文章主要论证了个人层面诚信塑成的重要性。
D. 文章通过分析可信而不予以信带来的问题,对人与人的信任做出了新的论述。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老子说“信不足焉,有不信焉”,这表明,信任别人是有条件的,当对象缺乏可信的品格时,难以使人产生信任感。
B. 如果对可信对象予以信任,就可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日常沟通的问题,建立社会领域中的信任关系。
C. “信”事实上与礼相连,而礼又跟政治、伦理的体制相关,所以在某种程度上,“信”与政治伦理体制相关联。
D. 如果契约、信用等制度建设不健全,不能及时、恰当惩罚失信者,就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信任关系的形成。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蓝皮书指出,随着国家经济发展的增速放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却呈现稳中有升的走势。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4.6%,高于2015年4.9个百分点,高于2014 年15.8个百分点。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为8.68%,而同期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年均增长率达到9.15%。
蓝皮书指出,近几年,以上海和江苏为表率,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趋势不断加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此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2017年,上海、江苏和浙江第三产业占比都已经超过了50%,上海更是突破了70%。
蓝皮书指出,随着“全域旅游”概念的提出,“大旅游时代”已经悄然来到。所谓“大旅游时代”,绝不是区域内旅游资源和旅游景区简单的叠加拼接,而是要借力“大旅游产业”,“盘整山河、贯通产业、振兴文化、实现发展”。西北地区在地理上有共通的特点:高海拔高温差,干早少雨、土地贫瘠,少数民族文化种类繁多且各具特色,旅游资源小集中大分散特点明显。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其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的地位在当代更是意义非凡。
(摘编自《中国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16~2018)》)
材料二:

地区

项目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

北京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189.2

2406.7

2794.3

3072.3

3570.5

占GDP比重(%)

12.3

——

13.1

13.4

14.3

上海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269.76

2500

2833.08

3020

——

占GDP比重(%)

11.29

11.5

12

12.1

——

广东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706.5

3011

3552.3

3648.8

4256.63

占GDP比重(%)

4.74

4.84

5.24

5.01

5.26

江苏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2330

2701

3001

3167

3488

占GDP比重(%)

4.3

>5

——

>5

——

浙江省

文化产业增加值(亿元)

1581.2

1880.4

2187.8

2490

3200

占GDP比重(%)

4.56

5

5.45

5.81

5.8



注: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稍显缓慢。古老的黄河文化、浓郁的回乡文化、神秘的西夏文化、光荣的红色文化等诸多优质文化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需要更加合理科学的顶层设计。对于像宁夏这样文化起步晚、发展速度慢的省市地区,文化产业在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扎实做好“基本功”,注重与当地文化扶贫项目的精准对接。
(摘编自搜狐网)
材料三:
文化领域在推进文化改革实现管理转轨过程中,还未能形成一个充分竞争性的市场,政府干预作用影响大,往往由一定区域范围内的地方保护造成了市场分割,历史性同类文化资源在不同地区间出现相似性开发利用,或者同一资源主体多地区恶性竞争。在发展文化产业过程中,当一个地方政府引进并发展某个文化产业行业门类,其他地方政府也会低成本地跟进模仿,以更低廉的成本或更优惠的政策诱导,直接导致文化产业结构趋同的动力机制。
我国文化企业六成以上集中在东部地区。而特色文化资源富集的中西部地区在文化企业数量上明显不占优势,而以中小企业为主的文化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往往较低,缺乏专业化能力和对市场的宏观把握,容易跟风,盲目投资。
(摘编自高宏存《特色文化产业发展要实现“跨区域”治理》)
材料四:
文化企业应该将商业模式作为立身之本,分析自身商业模式的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者在整体上去模仿成功的企业。文化企业必须以独特的商业模式来开发产品和服务,提高自主品牌产品的竞争力,以避免商业模式和产品上的雷同。
文化企业的产品和服务应当力求具有内容或者形式上的独特性和创新性,体现出差异化的市场细分要求。从产业形态差异化的角度来说,文化产业集聚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各类产品和服务的差异化,不仅要求实现不同金业自身的价值最大化,还要总体上适应园区内的互补性,形成有效的资源整合结构。
(摘编自陈少峰《文化产业同质化竞争透视》)
【1】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2~2016年,北京、上海、江苏三地的文化产业平稳发展,广东、浙江发展较快,尤其是浙江,几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实现翻倍增长。
B. 2012~2016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北京、上海基本超过10%,比广东、江苏、浙江大,这反映出前者较后者重视文化产业。
C. 2012~2016年,宁夏文化产业增加值虽有增长,但与东部一些省、直辖市相比,差距很大,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波动较大。
D. 宁夏有丰富、优质的文化资源,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做好顶层设计,扎实做好“基本功”,或许可以改变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缓慢的态势。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2014年提高了近16个百分点,这表明消费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B. 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的增速,超越了同期全国人均消费支出的增速,成为居民消费支出中的一大亮点。
C. 近几年,长三角地区各省市第一、第二产业占比不断下降,第三产业占比持续上升,上海尤其突出,经济发展的“服务化”倾向凸显。
D. 西北地区除了在地理上有优势外,因历史上是中华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化上也有优势,是在当代意义非凡的陆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3】文化产业区域同质化有哪些原因?有何解决对策?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说明。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解语花
刘正权
开了药,出了药店,顾卫东忍俊不禁,到底笑出了声。
是苦笑,他自己知道。
仕途不畅也就罢了,居然尿路也不畅,这热闹凑的。店里老中医告诉他,小使刺痛是尿路结石造成的。
病休只是一个借口,又一次跟局长位置擦肩而过,顾卫东忽然起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念头。
带着老中医开的药,顾卫东开始了自己的南山之行。
从广义的文化上来说,有菊花的地方,都是南山。
一般中药熬起来麻烦,这个老中医很善解人意,给顾卫东开了一味半点都不麻烦的中药,马先蒿20克,研末,每服6克,开水送服,每日2次。
顾卫东喝茶,都比这个讲究。
他在办公室和家里,都有置办一套茶具。
顾卫东爱茶,跟小时见过一个茶查有关,老式的,上面写着五个字:心也可以清。
这五个字,怎么排列读,都带着禅意,也可以清心,可以清心也,以清心也可,清心也可以。
说白了,顾卫东好的不是茶,是茶衍生出的文化。
顾卫东天生不适合当官,局长帽子没落在他头上,是明智的,他太清高。
水至清则无鱼。
组织部长很含蓄告诉他,在官场就得按照官场的套路来,顾卫东回了一句,水可以干,但不能浑。
那就清清白白做学问吧,组织部长说。
他的副局长,就是靠做学问上来的。
我们不差一个正处的局长,我们缺一个做学问的顾先生。这是组织部长跟他喝醉酒后掏心窝子说的话。
顾卫东是土壤学专家,偶尔也关注一下植物。
马先蒿是没被顾卫东关注过的植物,因为自己的病,顾卫东在喝了一服药后百度了下,马先蒿居然有多个品种,什么奥氏马先蒿,多齿马先蒿,纤茎马先蒿,等等,不一而足,分布地也广。
顾卫东是有心人,那些图片虽只扫了一下,就入眼入心了。
怎么说自己尿路都指望人家在不遗余力做着疏通呢。
顾卫东要看的菊花,是野菊,那种星星点点遍地金黄在山野肆意开放的。城币里的菊花成,顾卫东是不屑的,人工培育的东西,过于精致,精致得都失去花之所以为花的乐趣。如同官场,会给你套上一个模子,想跳出那个禁锢,很难。
缘于此,顾卫东的身影就出现在一个不知名的山中,山不是很大,都没好意思有正式名字,顾卫东叫它南山,是恰好它就在顾卫东居住城市的南边。
在一片冷杉树下,顾卫东意外发现一种花,开得像出浴的美人,出浴的美人身上无处不是风景,这种花也是,感觉就是为花而生似的,从底部依次往上开,芝麻开花是节节高,这花不是,它越往上,花蕾越小,中间一柱高擎,挂满花朵。
顾卫东精神没来由为之一振。
这花一定有什么讲究,同茶一样。
顾卫东忍不住低下身子,仔细琢磨起来。
知道这花名字吗?一个声音在顾卫东身后响起来。
顾卫东担头,很意外,竟然是那个老中医,带着一柄锄头。
不知道,但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你这是吃了果子忘了树,老中医笑。
马先蒿?顾卫东心里一激灵。
嗯,不过这是马先蒿中较为少见的一种,叫扭盔马先蒿!老中医点明说。
扭盔马先蒿,这名字有什么高意?顾卫东一怔。
喏,富意应该在这,老中医指着马先高的花蕊示意顾卫东看。
花蕊呈逆时针盘旋而起,顾卫东明白了,难怪叫扭盔,那些花像扭着的头盔。
我倒觉得啊,它担转的是人体的机能,马先蒿常用于风湿节疼痛,尿路结石,小便不利,妇女白带,大风癞疾,疥疮等病。
老中医娓娓道来,顾卫东心里却是有如醍醐灌顶。
扭盔,扭亏,顾卫东在心里默念数遍,忽然笑了,关得如同眼前的扭盔马先蒿一样,阳光,亮丽,清新。
花都晓得扭转逆势向上生长,何况万物之灵的人。
难怪看到这花的第一眼,顾卫东会没来由地精神一振。
世人皆叹解语花,不知花为谁解语啊。老中医一脸郑重,马先蒿的使命不单是让人欣赏把玩,更是要与世人解除苦痛的。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从顾卫东的视角,运用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来描写山中冷杉树下开得明丽、清新的扭盔马先蒿花的形象,表达了主人公对“解语花”的喜爱。
B. 小说引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接着叙述顾卫东仕途不畅后开始的探寻之旅,这样写使小说具有古典的诗意,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C. 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来叙事,主要叙述了顾卫东官场失意后找老中医看病而得以深入认识“解语花”的经过,旨在表达作者对官场污浊风气的批判。
D. 小说中设置了“南山”“野菊”,刻着“心也可以清”字样的老式茶壶等意象,它们在叙事中具有凝聚意义与精神的功能,暗示了人物的思想性格。
【2】小说塑造的顾卫东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分析。
【3】有读者认为小说结尾一段可以删去,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表明你的看法并简述理由。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喜字伯武,喜少好学,善草隶。陈武帝素知之。及镇京口,命喜与宣帝往江陵,仍敕宣帝谘禀之。及梁元帝即位,以宣帝为领直,喜为尚书功论侍郎。及魏平江陵,喜与宣帝俱迁长安。文帝即位,喜自周还,进和好之策,陈朝乃遣周弘正等通聘。及宣帝反国,又遣喜入周,以家属为请。周冢宰宇文护执喜手曰:“能结二国之好者,卿也。”仍迎柳皇后及后主还。
文帝尝谓宣帝日:“我诸子皆以‘伯’为名,汝诸子宜用‘叔’为称。”宣帝以访喜,喜即条自古名贤杜叔英、虞叔卿等二十余人以启之,文帝称善。文帝崩,废帝冲昧,宣帝录尚书辅政,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竞如其策。
及帝即位,除给事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典军国机密。宣帝议北侵,敕喜撰军制十三条,诏颁天下,文多不载。母忧去职,诏封喜母庾氏东昌国太夫人,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及得淮南之地,喜陈安边之术,宣帝纳之,即日施行。帝又欲进兵彭、汴,以问喜,喜以为“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上不从。吴明彻卒俘于周。自吴明彻败绩,高宗深悔之,谓袁宪日:“不用毛喜计,遂令至此,朕之过也。”
至德元年,授永嘉内史。喜至郡,不受奉秩,政弘清静,人吏安之。遇丰州刺史章大宝举兵反,郡与丰州接,而素无备,喜乃修城隍器械,又遣兵援建安。贼平,授南安内史。祯明元年,征为光禄大夫,领左骁骑将军,道卒。
(摘选自《南史·毛喜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B. 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C. 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D. 仆射到仲举等矫太后令/遣宣帝还东府/当时疑惧/无敢厝言/喜即驰入/谓宣帝曰/今日之言必非/太后之意宗社至重/愿加三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敕:本义是告诫,嘱咐。古代常与皇权联系在一起,故称帝王的诏书、命令为“敕令”。
B. 通聘:旧时称男家向女家致送订婚彩礼。文中指两国之间采取和亲的外交政策。
C. 废帝:常用来指被废黜的皇帝。废帝,有在位时被废的,有死后被追废的。
D. 朕:秦以前,不论尊卑,皆可自称朕;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毛喜受到赏识。陈武帝一向赏识他;宣帝曾就有关名字的事情询问毛喜,毛喜列举二十多位古代贤士上报,文帝称好。
B. 毛喜敢于进谏。他曾经多次向宣帝进谏,如进献陈朝和北周两国和好之策,又陈述安定边境的策略,宣帝大都采纳了。
C. 毛喜为政清明。至德元年,他被授任永嘉内史,到达郡城后,不接受俸禄,政治宽弘清明,官吏和百姓全都安居乐业。
D. 毛喜富有远见。宣帝想出兵彭、汴,毛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宣帝没有听从,结果吴明彻被周俘获,宣帝事后很后悔。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遣员外散骑常侍杜缅图其墓田,上亲与缅案图指画,其见重如此。
(2)淮左新平,边人未辑,难与争锋,未若安人保境,斯久长之术也。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北风
刘子梁
顾起平沙晚角哀,北风回首恨难裁。
淮山已隔胡尘断,汴水犹穿故范来。
紫色蛙声真倔强,翠华龙哀暂徘徊。
庙堂此日无遗策,可是忧时独草菜。
[注]①紫色蛙声,代指金人于靖康二年所立的张邦昌和建炎四年所立的刘豫两个傀儡皇帝。②衮(gun):古代君王等的礼服。③遗策:失误,失策。④草菜:指布衣,平民。这里指诗人。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用飞雁、平沙、晚角、北风等意象营造了悲凉的意境,“恨”字领起全篇。
B. 颔联说淮河一带山地已经阻断金兵战尘,局势暂且和平稳定,流露出欣喜之情。
C. 颈联“紫色蛙声“与“翠华龙衮”构成对比,字里行间反映出诗人对时局的态度。
D. 前两联写景,景中融情;后两联叙事、议论、抒情:全诗语言浑厚沉郁,感慨良深。
【2】尾联是什么意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6.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通过写戴高帽、配饰品来表明诗人追求高洁品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蜀道难》中,通过描写人的动作和神态来衬托蜀道的高险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月光照耀下湖面荡漾的水波和无风时水中美丽的月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历经百年鼎革方有今日恢宏人文气象的清华大学校园,早已跻身全球最美校园之列,这是数代清华人________、孜孜营建的心血成果。在对清华校园做出卓越贡献的建筑家中,论作品数量之盛、规划筹谋之妙、设计淬冶之精,关肇邺院士的功劳________。
作为一校文脉之所系,( ),是大学精神的守护者。1982年,清华大学图书馆三期扩建工程启动,这个重担落到了刚刚从美国访学归国的关肇邺的肩上。面对重重考验,关肇邺近乎完美地完成了图书馆三期的设计。建设时间跨度将近百年的清华大学图书馆与庄严肃穆的中央主楼、雄伟壮观的新天文台等众多建筑作品,以令人惊叹的手法精心组成整体群落,________,突显出清华学术传统的延绵启承与博大精深。
时光的磨洗没有使关肇邺设计的建筑________,相反,他对清华园空间文化的“结构性创造”与“基因级贡献”被时间擦拭得愈加清晰、明亮。关肇邺设计了清华建筑,不单是清华人心灵故乡中一代代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推广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千方百计 一枝独秀 相得益彰 黯然失色
B. 殚精竭虑 一枝独秀 珠联璧合 相形见绌
C. 殚精竭虑 首屈一指 珠联璧合 黯然失色
D. 千方百计 首屈一指 相得益彰 相形见绌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学的图书馆往往成为校园人文景观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标示出一所大学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
B. 大学校园人文景观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是图书馆,标示出一所大学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
C. 一所大学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的标志是图书馆,往往成为校园人文景观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
D. 大学的图书馆标示出一所大学的思想深度与视野广度,往往成为校园人文景观中最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一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推广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B. 关肇邺设计了清华建筑,不单是清华人心灵故乡中一代代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是量度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C.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量度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更是一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珍贵的记忆背景。
D. 关肇邺设计的清华建筑,不单是一代代清华人心灵故乡中最珍贵的记忆背景,更成为衡量中国当代大学校园建设的文化标尺。
8.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
元旦即将来临,学校团委决定举办一次全校书法作品展。书法作品征集对象为全校学生。书体随意,不超过六尺整张(180cm×97cm),一律竖式。所有作品请勿装裱。请一定要在作品背面用铅笔正楷注明:姓名、性别、班别。征集时间:今天起至2019年2月15日止。到时聘请专业教师对征集的书法作品进行评审。希望同学们踊跃交稿。
9. 详细信息
学校筹办2019年10月校庆八十周年的宣传专刊,请为此专刊拟写一个通栏标题。要求:①采用对偶句式,且上下句分别含有“八十华诞”和“迎嘉宾”的字样;②每句字数在15~20之间。
(1)上句(15~20个字)
(2)下句(15~20个字)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下面是关于千禧一代00后的一些调查数据:
①对于学习目的(多选),67.8%的人选“获得更好的工作”,排第一;60.4%的人选“提升自己”,排第二;而选“报效祖国”的有24.1%。
②对于获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多选),89.4%的人选“个人奋斗”,排第一;62%的人选“良好机遇”,排第二;50.3%的人选“个人天赋”,排第三。
③对于遇到困难时会向谁求助(多选),69.5%的人选“求助好友”,排第一;55.1%的人选“求助家长”,排第二;48.1%的人选“自己解决”,排第三。
④对于未来希望过上怎样的生活(多选),61.6%的人选“有温暖的家庭与知心好友”,排第一;45.7%的人选“收入丰厚、财务自由”,排第二。
⑤对于眼中的现今中国(多选),73.1%的人选“虽不完美,但一直在进步”,排第一;18.7%的人选“还有太多问题亟待解决”,排第二。
请从以上①~⑤五个方面的调查数据中,选两三个方面,写一篇文章,可以叙事,可以议论,等等。要求: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意作文;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