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初二前半期期末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陈旭麓先生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认为:“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是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以上观点,说明了鸦片战争
A.爆发的历史背景 B.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C.失败的根本原因 D.过程中的重要战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9年11月13日,圆明园马首铜像捐赠仪式在京举行,马首铜像与其它六尊普首铜相聚首北京,在展出后正式归减圆明园,重续断裂的历史记忆与情感链条。下列历史信息与材料中“断裂的历史记忆”无关的是
A.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林则徐在虎门禁烟
C.北京城首次被列强控制 D.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中国逐步从传绕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有史学家认为洋务运动开动了近代化的列车。这种说法的依据在于
A.洋务运动提出了“自强”“求富”的口号
B.洋务运动使中国走上富强的的道路
C.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思想解放的闸门
D.洋务运动创办了一大批近代工业企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再现历史场景,弘扬民族精神”是历史影视剧的社会功能。如果要拍摄关于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剧,下列素材不可以选择的是
A.廊坊阻击战 B.黄海大战 C.威海卫战役 D.平壤战役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中国资本主义与国内市场》统计,1894年外国在华资本达5433.5万元,到1913年猛增至12.37亿元;在中外产业资本中所占比重也由60.7%增至80.3%。外国在华资本骤增的主要原因是
A.鸦片战争爆发 B.《马关条约》签订
C.《辛丑条约》签订 D.抗日战争的爆发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明在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从如图文章描写的片段中,你认为描写的是

A.义和团抗击八国联军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 D.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A.1918年,张某在《新青年》上阅读鲁迅的《狂人日记》
B.1916年,赵某参加同事的新式婚礼
C.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知武昌起义的消息
D.1910年,李某参加了清王朝举办的科举考试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中评价的人
A.李鸿章 B.孙中山 C.康有为 D.蒋介石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长征》这首诗中生动刻画出红军将士不怕困难、勇于奋斗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在


A.④ B.③ C.② D.①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中对历史史实因果关系的表述,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A

洋务运动

近代史的开端

B

《辛丑条的》的签订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

南京国民政府建立

形式上统一了中国

D

中国共.产.党诞生

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A.A B.B C.C D.D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湖南省张家界市陈家山村普通农民龚占燕家曾有这样一张珍贵的字条(如图),其应该发生在


A.大革命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红军长征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次上山,为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积蓄革命力量找到了落脚点,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提供了新思路,为中国革命寻找到了新的出发点”材料中的事件指的是
A.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发动秋收起义
C.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政府 D.古田会议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海商务印书馆以出版新式教科书而享誉近代。1933年该馆出版了新的历史教科书,书名冠以“复兴”二字,寓意相当深刻。下列事件与之相关的是
A.一·二九运动 B.九一八事变 C.台儿庄战役 D.南京大屠杀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首歌曲带给人民巨大的精神力量,下面这些歌曲:《大刀进行曲》(创作子1937年),《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1935年),《黄河大合唱》(创作于1939年)它们共同的主题是
A.歌唱祖国 B.追求理想 C.抗日救亡 D.抨击时弊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从2014年始,每年的12月13日这一仪式都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隆重举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维护和平、正义、良知,避免悲剧重演 ②勿忘国耻,珍爱和平
③以史为鉴,开创未来 ④加强军备,积极备战,打击日本侵略者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丰子恺先生的漫画《炮弹作花瓶,万世乐太平》中获取的信息,下面说法正确

①此画做于1945年
②当天日本正式签署了投降书
③此时抗日战争已经持续了十四年
④表达了中国人民期盼和平,重建家园的美好愿望
A.②③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小文要做一期历史综合实践的小报,她选取了以下内容:晋察冀根据地,地道战,麻雀战,减租减息运动等,据此判断,她小报的主题应该是
A.正面战场的抗战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C.敌后战场的抗战 D.国共两党之间的内战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7年3月,国民党军队20多万精锐部队进攻延安,而西北野战军部队只有两万多人。为此党中央采取的正确对策是
A.主动撤离,转战陕北 B.主动出击,以攻为守
C.发动群众,固守待援 D.分兵拒敌,寸土必争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利用历史地图,可以帮助我们在历史学习中形成正确的时空观。如图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哪一场战役


A.武昌起义 B.台儿庄战役 C.淮海战役 D.平津战役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A. 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 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学艺术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了社会现实。某班级历史教师为此开展了“历史文化之旅”活动,下面是老师制成的资料卡片。请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
(美术鉴赏)
(1)图一所示作品描绘的事件对图二产生了什么影响?图二会议中确立党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诗歌诵读)

(2)诗中空格处应填写的内容是什么?(地名)
(电影艺术)
(3)海报一反映的事件在解放战争史上有何战略意义?分析海报二讲述的《大战》取得了怎样的战果?
2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近年来,许多国家纷紛“向东看”,希望探寻中国巨变的“发展科学”,解开中国的“奇迹密码”。但回望过去,这份成功来源于不断的探索、不断的变革以及持续不断的创新。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材料一 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从洋务自强到变法维新,从共和革命到新文化运动,尽管期问遭遇过种种挫折和失败,但中国社会的变革,毕竟在山重水复中景随人转,迭相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推陈出新
——改编自华师大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根据材料一反映的四个历史事件,简述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程。根据所学知识归纳近代化探索历程中四个历史事件的共同作用。
材料二

(2)完成材料二思维导图中的①②处的内容。指出②后形成的坚强部队的名称
材料三 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习.平主席用“五个创造性”来总结毛.泽东同志在党的历史上所做的重要貢献。强调毛.泽东创造性地解决了中国革命道路问题…灬等一系列正确的战略策略
(3)材料三中的“中国革命道路”是指什么道路?最终形成的“毛.泽东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4)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填写对应的历史时期(只填序号)
①太平天园运动时期②辛革命时期③抗日战争时期④解放战争时期

土地政策

时期

不分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

减租减息政策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2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近代历史中,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蕴藏于心的真情实感,是心之所系、情之所归;爱国主义始终是中国人民激昂的主旋律。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他十七岁中举,后师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宣传家……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并著《变法通议》为后来的戊戍变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中的“他”是谁?他参与发动的公车上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影响?
材料二

(2)材料二最能反映五四运动怎样的性质?
材料三

驻守宛平县城的中国军队奔赴前线
(3)材料三照片记录的情景与哪个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 张謇,清末状元,中国近代实业家、政治家、教育家,中国棉纺织领域早期的开拓者,上海海洋大学创始人。他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貴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4)举一实例说明张謇是一位“状元实业家”。你认为他的企业在哪个时期发展最红火?请说明理由。
2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合作协商,是人类化解分歧、战胜困难的重要方式。中国共.产.党在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过程中,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请根据材料要求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面探究:
任务一(读图学史——认识历史事件)
(1)观察图一、图二战争形势图,分别写出战争名称并总结其重要成果或意义。

任务二(史料实证——分析事件内涵)
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2)材料中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这种“凝聚力”在政治上、军事上的表现分别是什么?
任务三(分类对比——探讨事件影响)
(3)对比下表中的重大事件,请完成①②③④处内容填写。

名称

重庆谈判

背景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

结果

和平解决

作用

戳穿蒋介石阴谋,中共取得政治上的主动



任务四(归纳总结一感悟经验教训)
(4)综合上述探究,归纳1924—1949年期间,国共关系的发展变化。你从中得出什么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