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第一次月考考试(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实”与“历史”“未来”形成对应关系,尽管历史和未来题材创作同样可以表达现实意蕴,但现实题材创作对现实生活的介入更为直接,更容易对社会现实产生显见的作用,因而,我们国家历来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创作,这是很自然的,也有利于文学创作获得强盛的生命力。现实主义的本意包括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写照现实的要求。肯定这一要求,表现了国家的自信。
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与现实主义文学同义,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获得了国际声誉,正说明现实主义道路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繁荣发达的主要途径。当然,现实主义不是文学发展的唯一样态,近年来大众文学、网络文学的兴起,在相当规模上带来了浪漫主义创作的新气象,打破了现实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甚至获得了更广泛的受众,但现实主义创作依然是体现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和最高水平的创作。特别是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以报告文学创作为代表)和普通民众的生存状态(以小说创作为代表)两方面,具有大众文学、网络文学无法比肩的优势,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现实主义的力量,体现于其深厚的美学价值。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按照生活的本来样式精确细腻地加以描写,正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意识。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少有浅薄的冲动,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不愿意在文学阅读中随便迁就作者的教化,更以真实感作为审美感觉的基础,这些都决定了现实主义创作必然成为文学读者,尤其是高层次文学读者的主要需求。
作为文学创作形式之两翼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又从来都是互有补充的,人们不仅需要真实的观照,也需要理想的想象。正由于主流文学在一个长时期内将现实主义定为一尊,忽视了身旁一大片荒芜的文学土壤,才使大众文学和网络文学赢得异军突起的广袤余地。最初,青春文学兴起,几乎在一夜间征服了无数青年读者的心,其本原正出自于浪漫情怀。后来,网络创作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蔚为大观,其内质也来自于浪漫的想象,而这些样式都是以往正统主流文学所不为的。传统文学是倾向现实的文学,网络文学是倾向理想的文学,代表着不同文化气质。传统文学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主张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再现世界;幻想文学首先看重愿望,依照理想的面貌制造幻象。网络文学更迎合人的本性,传统文学则无意屈从于人的善良愿望。所以网络文学是一种轻松消遣的文学,传统文学是一种严肃的文学。
理想的写作也有其鲜明的美学特征,它们满足了人们关于美好、善良、正义、理性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弥补了现实主义的冷酷。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结合,可以同时改变两种文学的样态。
(摘编自胡平《刍议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实题材创作比历史题材和未来题材创作更直接地介入现实生活,更容易作用于社 会现实。
B.国家自信的表现之一,就是肯定现实主义创作正视现实、不回避现实、如实地反映现实生活。
C.近年来具有浪漫主义特点的大众文学、网络文学,获得了比现实主义作品更多的受众,成了主流文学。
D.新时期以来,我国的主流文学创作形式是现实主义,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国际社会所注目和赞誉。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在反映当代社会的全面发展和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这两个方面上,现实主义创作具有浪漫主义创作无法比肩的巨大优势。
B.现实主义创作与浪漫主义创作都是文学发展的样态,但是现实主义创作更集中地显示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方向。
C.青春文学和以言情、武侠、侦破、玄幻、奇幻、穿越等为样式的网络文学,分别以浪漫情怀和浪漫的想象征服读者。
D.现代人以更成熟的目光审视世界,重视事实,习惯独立思考,因而现实主义主张客观地、如实地、冷静地观察现实生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我们国家都重视用现实主义精神引导文学家进行反映现实生活的创作,这样,文学创作可以获得强盛的生命力。
B.现实主义以揭示真实为最高目的,其作品适合高层次文学读者阅读;浪漫主义依照理想的面貌创作,其作品只适合浅层次文学读者轻松消遣。
C.我国文学创作既要坚持以现实主义创作为主,又不能排斥浪漫主义的创作,否则,就会失去一部分读者,文学就不会全面繁荣发展。
D.浪漫主义创作能表现人们对美好、善良、正义、理性的追求和瞭望未来的愿望,它与现实主义创作相结合,可互取其长互补其短,相得益彰。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下列小题。
租个儿子过年
宗利华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
启事的内容别具一格,“期望一名有爱心有亲情观念的男孩子和我们一道过除夕之夜。” 署名是,一对年迈的老人。
他笑了。毫无疑问,那个地方太适合他当前的处境了。于是,他给老人打电话,说明自己的意思。那端的女人显得异常兴奋!他听女人说,老头子,终于有人打电话来了!
按照地址,他敲开了那家的门。是一个在这座边远小城常见的四合小院。迎接他的两位老人比他想象的还要老,头发都花白了,而且步履蹒跚。
他正不知道称呼什么才好,却见女主人眼圈发红,张着双手,嘴角抽动着说,孩子,你终于回家了!
他觉得什么部位被猛地敲击了一下,眼睛就潮润了。他不由自主就脱口而出,妈,儿子回来了!他一下想起自己的母亲了。
于是,一切顺理成章了,他被父母拥着走进屋子。一进屋,那股家的感觉就扑面而来。母亲敲打着他身上的尘土,父亲不动声色地递过一杯红糖水。他开始逐渐进入角色。母亲领着他说,你的房间早就为你收拾好了,一切都是老样子。这边是洗手间,这边是厨房。你先洗一洗。然后,咱一起包水饺。
他洗了一把脸,一边擦着,一边踱进了他的房间。突然视线里就出现了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那是我们的儿子。他一回头,就发现老头站在身后了。但老人说过这句,就闭了嘴。
这时,母亲在外面喊起来,洗好了没有,你们爷俩在那里磨蹭什么?老头马上换了脸色,笑着说,好了,我们就去。
水饺馅是早调好了的。母亲已在擀皮儿了。擀面杖在她的手下发出欢快的声音。他挽挽袖子,坐下来,开始揉面。以往春节,在家里就是这份情景。父亲的任务是烧水,这是一项轻快活,倒上水,打开炉子,就没事了。于是坐在一边,安静地瞧着娘俩快乐地忙活。母亲开始讲一些琐碎事情了。那些事情,他并不感兴趣,但他知道母亲喜欢,所以就听着,有时他会插问一句,母亲就把手里的活暂放一下,瞧着他,跟他解释。
水饺出锅以前,是要放鞭炮的。
母亲的情绪在这时达到了顶点。她站在屋檐下,看着夜空里烟花缤纷,脸上漾着光芒。
指挥着说,咱们也可以点鞭炮了。于是,他点燃了,母亲竟拍着手到院子里来了,而且,在鞭炮声中,孩子般地跳起来!
然后,一起吃水饺,一起看春节晚会,一起说着笑着。直到母亲累了。母亲说,我真高兴啊!可我是真累了。父亲走过来,说,你得休息一下了。
他在那天晚上睡得非常踏实。连日的疲惫一扫而光了。当新一天的阳光照射进窗口时,他突然醒来,一下子坐起。半天才清楚了发生的事情。
那对老人看上去神情黯然了。母亲走过来,给他系系扣子,说,孩子,我知道,无论怎样,我不会取代你母亲在你心中的位置,记着,漂泊在外的时候,常给父母打个电话,抽空儿回家看看他们……他觉得眼眶一热,看到母亲泪水下来了,于是伸手轻轻地替她擦拭,一边点着头,我知道了。
老头送出来,悄悄地掏出一张钱,说,真的非常感谢你,这是你的报酬,我们拿不出更多的钱来了。
他坚决不肯要。他说,你们已让我明白太多东西了。
老头仍道着谢,是你了了我们一份心愿。你大妈,她实际上,活不了几天了,她得了癌症!她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儿子在除夕夜再吃一顿她包的饺子。可我们的儿子,他,再也吃不到了。
他根本没听清老人后来在说什么,在那一瞬间,他忽然觉得自己变了模样。
辞别了老人,他飞快地奔向电话亭,拨通了自家的电话。话筒里传来老母亲的声音时,他已是泪流满面了。母亲一下子叫出了他的名字!母亲没听到他说话,就知道是自己的儿子了!
半天,他哭着说,妈,我想回家!
电话亭里的小姐莫名其妙地瞧着他。
她当然不可能知道,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中间插入“一张放大的照片,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男孩” 情节,巧妙交代了老人租儿子过年的原因,同时揭示了社会对失独家庭缺少应有的关爱。
B. 小说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最终被温暖的家庭、温馨的亲情所感化的在逃犯形象,这说明有温度的亲情比冰冷的法律更有感召作用。
C. “看到那则启事,他的眼睛亮了一下。”小说从侧面描写人物的神态,表明他对逃亡生活已经厌倦,渴望回归家庭的温暖。
D. 春节浓浓的氛围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既有失独老人对家庭亲情人的渴望,也突出小说主人公“ 他”对家庭温馨的向往。
【2】小说以“租个儿子过年”为标题,结合小说内容,试简要分析标题的作用?
【3】小说结尾点出“ 这个打电话的人是一个在逃犯”,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央电视台与全国9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持续热播,这些国宝级文物的“前世传奇”和“今生故事”,让很多观众感叹:中国文物很丰富,中国文化有内涵。
不仅是《国家宝藏》,近年来,电视综艺节目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出现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等一大批“现象级”作品。这些节目就像一股清流,让曾经浮躁的电视沉静下来,悄然涵养出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
这些节目成功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征途上,中国的观众更加渴望找寻到内心的精神归属,扎牢自己文化上的根。因此,当战火中辗转守护先秦石鼓的故事被深情演绎,当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徐徐展开,当有着“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震撼亮相……观众血液中的文化基因和历史责任感被一一激发,产生强烈共鸣。一方荧屏变幻,历史使然,时代使然。
习.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一段时间里,电视曾被各种真人秀“霸屏”,过度娱乐化的现象让人不安。《国家宝藏》等一系列文化类节目的探索强有力地表明,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我们的需求远比“明星蹦蹦跳跳”来得更多。关键在于,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诗词、文物、书法等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故事、更有感情、更有温度,易于接受、易于感知、易于亲近。
(摘编自2017年12月27日人民日报《<国家宝藏>持续热播 观众不只需要“更快的马”》)
材料二:
近日,位于故宫文华殿内的清乾隆各色釉大瓶前人满为患,很多中小学生拉着家长专门来观看这件有着“瓷母”称号的文物。在《国家宝藏》中,各色釉大瓶因被戏称为乾隆皇帝“农家乐审美”的象征,一夜之间成了“网红”。
北京海淀区民族小学学生刘晓在各色釉大瓶前驻足许久,看了又看不愿离去。他是《国家宝藏》的“铁杆粉丝”,电视上看完后又上网找来节目视频反复看了几次,“既爱听文物背后的故事,也爱看自己喜欢的明星”。
“原本怕影响孩子学习,挺反对他看的。跟着看了一集后就放不下了,一到播出时间就陪孩子一起看。”刘晓的母亲于女士说,原本对历史兴趣不大的孩子自此迷上了历史。
“历史节目也能真实又轻松好看,这样寓教于乐的节目应该大力提倡。”一位带学生在故宫参观文物的初中历史教师说,不仅自己爱看《国家宝藏》,在课堂上向学生大力推荐,还计划结合课堂教学把节目里涉及的知识点融入期末考试试题中。
北师大历史系学生刘媛更关注每件文物背后守护人的故事,尤其令她感动的是节目第一期的最后,梁家三代故宫人接力守护“中华第一古物”石鼓的故事,“感谢每一位文物守护者,是他们将中华民族的信念留存下来”。
(摘编自2018年1月9日中国教育网《评:历史文化课需要怎样的“打开方式”》)
材料三:
一档综艺节目又一次带火了旅游,只不过这次不再是旅游类真人秀,而是一档“正经到骨子里”的文化节目。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自12月初《国家宝藏》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骤然上升了50%。有旅游网工作人员预计,随着该节目热度的攀升,尤其寒假临近,不少有亲子游和游学计划的家长,已开始把目光转投“寻宝之旅”。
在经济领域,有一个专门的“博物馆经济”的说法,它是指以博物馆或博物馆群为依托,通过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的一种经济形态,能带动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促进博物馆事业功能发挥的一种区域经济发展模式。某种程度上,《国家宝藏》所“意外”带动的博物馆旅游热,也就是对博物馆经济的一次间接激励。
《国家宝藏》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式,让国宝重器“说话”,其实就是拉近文物、历史与公众的距离,将文物的魅力、历史的细节以恰当的方式展示、诠释给公众,告别了过去的“高冷范”和“养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它的成功,既实现了一种高效的历史文化科普,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乃至整个文博、文旅产业,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那就是要有“受众意识”,要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
(摘编自2017年12月26日中国新闻网《<国家宝藏>走红,博物馆经济大有可为》)
【1】下列对材料一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肯定了央视与全国9家博物馆合作推出的节目《国家宝藏》深度挖掘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极具优雅的文化气质和温暖的人文关怀,是目前大型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
B. 材料一认为《国家宝藏》这个节目成功的原因就在它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同时还契合了全社会越来越强烈的文化自信。
C. 像《国家宝藏》这样的文化类节目受热捧,说明了观众需要娱乐,更需要精神的滋养。
D. 虽然近几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国家宝藏》等文化类节目都持续热播,获得成功,但我们还要继续探索如何在文化的内核和创新的表达中找到结合点,让传统文化“活起来”,变得更有温度,更易于接受。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二通过叙述中小学生及家长、老师和大学生等观众对《国家宝藏》节目的喜爱和欣赏,说明要让历史节目获得观众的认可,要从孩子做起,照顾到孩子的兴趣和接受能力。
B. 材料二多角度引用学生、家长、老师对历史节目《国家宝藏》的理解和评论,体现了新闻的客观性和时效性。
C. 《国家宝藏》带动了博物馆旅游热,它在各领域都带动了区域软实力提升和经济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 《国家宝藏》能够为发展博物馆经济提供了有说服力的启示,主要是因为这个节目有“受众意识”,创新展现和供给形式,找到市场的“痛点”。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就如何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创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谈谈看法。
4.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进,保定曲阳人。幼隶军籍,初从万户张柔屯杞之三叉口,时荆山之西九十里曰龙冈者,宋境也。岁庚戌春,张柔引兵筑堡冈上。会淮水泛涨,宋以舟师卒至,主帅察罕率军逆战,进以兵十五人载一舟,转斗十余里,夺一巨舰,遂以功升百户。
戊午,宪宗西征,丞相史天泽时为河南经略大使,选诸道兵之骁勇者从,遂命进为总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陈仓入兴元,度米仓关,其地荒塞不通,进伐木开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远七十关,其关上下皆筑连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环堡东流。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泽遣进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备,攻之,脱门枢而入者二十人。守门者觉,拔刀拒之,进被伤,不以为病。夜将旦,进遂得其堡,守之,关路始通,诸军尽度。进以功受上赏。
己未春二月,天泽兵至行在所,围合州钓鱼山寨。夏五月,宋由嘉陵江以舟师来援,始大战三槽山西。帝立马东山,拥兵二万,夹江而阵,天泽乃号令于众曰:“听吾鼓,视吾旗,无少怠也。”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八月,又战浮图关,前后凡五战,皆以功受上赏。
世祖即位,入为侍卫亲军。中统二年,宣授总把,赐银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笃娃等领军至洪水山,进与力战,众寡不敌,军溃,进被擒。从至掺八里,遁还。二十五年,授蒙古侍卫亲军都指挥使司佥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万户。元贞元年春,卒。
(选自《元史·李进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B.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C.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D. 顷之/闻鼓声/视其旗/东指诸军/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锋溃走/战舰继乱/顺流纵击/死者不可胜计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庚戌,干支之一,可用于纪年,在古代还有用年号纪年的,如文中的“中统”与“元贞”。
B. 百户,金初设置,为世袭将军。元代相沿,设百户为百夫之长,隶属千户。
C. 二鼓,即二更,我国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锣巡夜报时的。《孔雀东南飞》中有“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的诗句。五更,即丑时,相当于现在的3点到5点。
D. 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行所至之地。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李进跟随张柔,初建军功。张柔引兵于察罕率领的水军在淮河交战,李进率兵辗转作战,夺取宋军大舰,因战功升为百户。
B. 李进担任总把,有智有勇。李进被史天泽封为总把,跟从作战,趁夜袭击七十关,受伤也不在意,最终取胜。
C. 李进作战勇猛,屡次受赏。皇帝亲临前线,李进因交战时表现突出,被赐锦衣、名马;在浮图关参与五场战斗,均受到上等奖赏。
D. 李进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进在洪水山与敌人作战,寡不敌众,兵败被擒,行至掺八里逃回,仍接连被授官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泽命进往关下说降之,不从。进潜视间道,归白天泽曰:“彼可取也”。
(2)帝指顾谓诸将曰:“白旗下服红半臂突而前者,谁也?”天泽以进对,赏锦衣、名马、
5.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 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 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 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中将对诸葛亮的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结尾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滕王阁序》中写景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各题。
他以积极 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诗史”。他的五、七言古诗,格调大变, 。七言律诗在他手中正式成立,沉着痛快。他的诗歌 ,既有清新刻画的句子,又有议论和用典,( )所以,自中唐开始,他就被称为“诗圣”,宋人更是对他 。
【1】文中画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B. 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C. 他开创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让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讴歌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D. 他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
【2】在括号了补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有刚烈也有严肃,有诙谐也有柔情。
B. 有刚烈也有诙谐,有严肃也有柔情。
C. 有严肃也有柔情,有刚烈也有诙谐。
D. 有严肃也有诙谐,有柔情也有刚烈。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入时 抑扬顿挫 博大精深 关怀备至
B. 入世 沉郁顿挫 博大精深 推崇备至
C. 入时 沉郁顿挫 博采众长 关怀备至
D. 入世 抑扬顿挫 博采众长 推崇备至
8.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
靠全社会关注和应对校园欺凌,是目前消除这一现象的主要手段。然而,①_______,仍然是最明智的选择。从根本上讲,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最需要靠更全面的教育来解决。教育最重要的目的,本来就是②_______,这需要学校、家长乃至全社会携手推行人格独立、心智开放的教育理念。无论如何,只有真诚面对,有效介入,放下身段,谦恭相对,才能使校园里发生的类似事件的伤害降到最低,使其③_______,而不成为未来的阴影。
9.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下面是某城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的主体图形,请写出除英文外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85个字。
10.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要孝顺摂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着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顺的概念,只有友爱摂的说法。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