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凤鸣山中学2020-2021年高二10月政治题带参考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达尔文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生物进化论,说明整个生物界处在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也说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在于自然界本身。这一理论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之一。这表明
A.具体科学的进步与发展推动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是一门以整个世界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科学
D.哲学以具体科学为研究对象对具体科学提供研究方案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百喻经》有这样一则故事:“昔有愚人,生食胡麻子,以为不美;熬而食之为美。便生念言,不如熬而种之,后得美者。便熬而种之。永无生理。”材料中的愚人
①没有正确处理哲学的基本问题
②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
③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④未能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相统一
A.①③ B.①② C.②④ D.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下列两幅漫画所反映的哲学史上的“对子”相同的是( )

A. “气者,理之依也”与“人病则忧惧,忧惧则见鬼出”
B.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与“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C.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与“读书百遍,其义自现”
D. “我思故我在”与“是就是,不是就不是”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原来许多包含在哲学之内的学科纷纷独立,成为新兴的科学。据此,有人悲观地认为哲学已经“无家可归”,哲学的使命已经结束。相反,有人认为这既是科学的成熟也是哲学的成熟,哲学不是“无家可归”,而是“四海为家”。下列关于这两种观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无家可归”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哲学不能代替科学
B.“无家可归”论者错误地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绝对地对立起来
C.“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对哲学的发展有指导作用
D.“四海为家”论者正确地看到了具体科学的发展同样需要哲学的指导作用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观点与叔本华的“世界不过是意志的表象”的哲学派别相一致的是( )
①“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柏拉图)
②“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③“心(良知)之发动而为‘意’(意识),意之所在便是物(事)”(王阳明)
④“一个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贝克莱)
A. ①② B. ①④ C. ③④ D. ②③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边形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肆虐之初,人们认为犬科动物是传播疫源,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可能是蝙蝠,发现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上找到,新型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①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③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
④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常常会把一些模糊的、随机的图像感知为一些有意义的图像,例如,看到天上的白云,你会不自觉地将其想象成各种各样的东西;看到树洞,想象成鬼怪的口;看到墙上的污迹,想象成人脸之类的图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空想性视错觉”。该现象说明
①人的思维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②人的意识可以赋予事物一些本来没有的属性
③事物的复杂性是导致错觉产生的重要原因
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
A. ②③ B. ①③ C. ①④ D. ②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一种内涵颜值叫“主要看气质”,有一种魂飞魄散叫“吓死宝宝了”,有一种励志情怀叫“洪荒之力”。每一热词背后都有一个饱受关注的社会事件。这反映了( )
①物质和意识不可分离 ②认识是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物质决定意识 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回顾改革开放 42 年我党对发展的认识,从“有水快流”到“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到“好 字优先”,再到“高质量发展”,认识水平不断达到新的高度。这一认识过程说明( )
①认识是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②任何真理都是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③人们的认识向前发展了,原来的真理就变成了谬误
④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可以产生多种不同的真理性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十九大提出的“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A.正确反映了时代的特点和要求,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有力工具
B.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构成部分,是社会和时代在精神上的反映
C.牢牢地把握住了时代的脉搏,为社会变革提供强大的物质力量
D.是“科学的科学”,可以为改造世界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1月中国专家潜心研究的宿主蛋白调控流感病毒复制周期机制取得突破性进展,进一步完善了新型冠状病毒与宿主蛋白形成的相互作用网络,深化了对流感病毒复制周期的理解,为研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从唯物论来看,这证实:
①认识具有无限性、反复性、上升性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正确的反映
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④意识是对客观物质的能动反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以一种批判的态度对人与世界现实关系作出评价。要改变世界,就必须对现存世界持批判的态度,在对现实的批判中确立作为现实之否定形态的理想,再通过实践把理想转变为新的现实。从材料可以看出:
①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③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从主观出发认识世界
④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改变世界的科学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从根本上讲是因为
A. 坚持了科学的实践观
B. 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
C. 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D. 实现了辩证唯物的自然观和辩证唯物的历史观的统一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你坐电梯时,相对于电梯,你是静止的,但你无时无刻不在生长;你坐在山巅,望着远处的风景,风景是静止的,但风景无时无刻不在变化。题中的观点
①割裂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②否认了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
③看到了事物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④认识到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针对10岁小女孩上大学,按下加速键的“开挂”人生,《人民日报》发表评论称:教育要循序渐进,静待花开,要“唤醒”而非“催熟”。这启示我们
A. 按客观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规律
B. 人可以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
C. 人可以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把握规律
D. 在客观规律面前,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你最痛苦的时候,窗外有小鸟在快乐地歌唱”,这句格言的寓意是()
A.学习小鸟快乐生活 B.世界的本质是客观的
C.人的尊严在于思想 D.思维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感冒了,多喝点水吧。”在生活中,当我们不小心伤风感冒时,总是会听到医生给出这样的建议。但澳大利亚的医学家们指出,对于某些特定的呼吸道疾病来说,多喝水甚至会对身体有害。这说明( )
A.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与谬误有明确的界限
C.不同的立场会影响人们对真理的认识
D.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虽只描述了红军的一次战斗,却是对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真实折射。下列对该词及创作过程的哲学分析合理的是( )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的创作源于作者对娄山关战斗的内心感悟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词中蕴含着“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乐观自信精神
③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此词真实折射了红军长征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④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此词至今仍能激励中国人民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成功者与一个空谈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成功人士能通过实践把头脑中的观念变成现实的存在。这表明,实践具有( )
A.直接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自觉选择性 D.社会历史性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物质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最基本的概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下列对物质认识正确的有( )
①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独立存在
②物质是运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③物质是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④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革开放以来,实践上的每一次创造,理论上的每一次突破,事业上的每一次进步,无不证明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之所以能够成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因为( )
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
②实践正处在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上
③实践能够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
④认识从实践中来还要回到实践中去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沃森是IBM公司开发的人工智能系统,作为电脑医生,沃森每秒可以处理500GB的数据,诊断准确率高且不用休息。但行医远远不是处理数据这么简单,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抚慰、实践中细微差别的把握,无论哪一点都离不开人类的医生。这说明( )
①人工智能是人类思维的产物,又可以完全超越人类思维
②人工智能是人脑的延伸,某些功能上是可以替代人类的
③人工智能虽然也有意识,但却不如人类的情感丰富细腻
④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意识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经对一根神秘腿骨化石的数年研究,中澳古人类学家用碳—14测定方法把化石主人生存年代定位1.4万年前生活在云南蒙自的马鹿洞人,这是迄今为止全世界发现的一直生存到距现代人最近的古人种,很可能是一个史前全新人种。该研究具有( )
①自觉选择性,确定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是其最终目的
②社会历史性,马鹿洞人的发现是大陆与澳门古人类学家合作的结果
③客观物质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人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直接现实性,马鹿洞人是否为全新古人种最终将由科学实验确认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5.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民法典时代”,开启中国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材料二:伟大的时代,催生伟大的法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巨大变化。我国总结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遵循民事立法的基本规律,形成了一部完整的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民法典的颁行,必将掀开新时代法治社会建设的新篇章,为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时间

编纂过程

1954年

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

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

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

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相关知识,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的必要性。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青年之于社会,犹如新鲜活泼细胞之于人身。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如利刃之断发于硎,乃人生最可宝贵之时期也。奋斗的青春最美丽,人间值得,大概如此。把握现在,它是无限未来的渊源。当代青年要勤奋刻苦学习,不懈完善知识结构,抓牢基础知识,用知识武装自己。同时要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第一线,在实践中汲取丰富营养,提升综合素养,真正成为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善于创造、甘于奉献、知行合一的青年实干家和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力军。
(1)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知识,分析当代青年如何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结合起来。
材料二 绿水青山来之不易。每一轮治理、每一次保护,管护事务得由专业人士承担;优质的生态产品,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基础;动植物保护方式、环境质量监测技术,一直在推陈出新。生态保护、循环经济和绿色产业等领域,期待一大批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不断创新进取的年轻人把青春投入“美丽事业”。那么,趁着青春,向山向海而行,书写“美丽人生”吧!
(2)结合材料二,运用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知识,谈谈当代青年该如何投入“美丽事业”,书写“美丽人生”。
(3)某班举办以“启航理想人生,成就美丽人生”为主题的班会。请围绕主题就如何实现人生理想提出两条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