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陕西省高三第一次模考文综历史考试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平王死后,其孙桓王继位,与郑国矛盾激化,刀兵相见,结果王室军队败北,桓王肩头还中了一箭,狼狈撤走。随后郑国派人去“慰问”,桓王只好忍气吞声,不了了之。据此可知
A.天下共主权力格局发生变动 B.诸侯国与王室矛盾不可调和
C..尊卑等级秩序受到严重冲击 D.传统宗法血缘关系趋向瓦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御笔”、“手诏”和“上批”是绕开政府和监督机关、由皇帝直接下达的命令。据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所引用的此类命令统计,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五朝共计109次,而宋神宗有1260次,这说明北宋中期
A.统治者致力于加强中央集权 B.王安石彻底改变宋初的体制
C.中枢决策的程序性有所减弱 D.监察谏议制度出现重大变化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理学把自然、人生、社会融为一体,在熔铸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道德情操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理学家在建立体系时,大多经历了“泛滥释老,返诸《六经》而后得”的过程。这反映出理学
A. 植根于佛道的思想
B. 是儒学发展的倒退
C. 是民族精神的源头
D. 具有包容创新精神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明清山西商人利润的封建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捐输助饷;购置土地;转化为高利贷资本;窖藏;作为宗族活动和封建慈善事业开支;奢侈消费。这导致
A.商业资本大量转化为产业资本 B.晋商成为当时实力最雄厚商帮
C.近代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列强 D.新型生产关系发展缓慢而滞后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资政新篇》提出:“兴车马之利,……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做。义和团时期揭帖称:“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即毁坏大轮船。”导致两者对待西方文明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两者社会主要矛盾存在差异
B. 中国自然经济解体程度不同
C. 农民阶级的落后性与保守性
D. 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 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 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 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 与资产阶级的革命对象相一致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 1、图 2 分别为人民艺术家古元创作于1947年的版画作品《焚毁旧地契》和《发新土地证》。这两幅作品反映了

A. 抗日根据地土改的蓬勃开展
B. 边区农村社会矛盾得到缓和
C. 三大改造服务于工业化建设
D. 解放区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8年10月,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在来中国洽谈合作时,提出希望中国有一部政府法律,公布后投资双方可依法办事;1979年7月1日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7月8日即付实行。这表明
A.外商重新进入中国有损中国主权
B.经济领域意识形态障碍彻底打破
C.中国吸引外资的迫切性和坚定性
D.外商直接投资推进中美关系发展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弗格森认为“希腊城邦是一个有着独特内在构造的单细胞有机体,除非进行再分割,否则无法发展,它们可以无限制地复制同类。但这些细胞,无论新旧,都无法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强大的民族国家”。这是因为古希腊
A.以小为美的城邦自治情结浓厚 B.裂变式殖民扩张加剧母邦矛盾
C.自然地理环境决定其国家结构 D.泛希腊主义文化认同感很微弱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著名法学家白芝浩在评价17世纪英国革命时指出:“如果没有受到宗教理论的推动的话,单单政治原因在当时是不足以激发人们对国王进行这样一种反抗的。”这表明
A.欧洲天主教成为英国革命的旗帜
B.英国革命存在宗教政治化的特点
C.专制王权与议会的矛盾不可调和
D.宗教因素是革命发生的必要条件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大萧条的原因,建国初期学界多认为它是资本主义制度发展的必然结果;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对西方经济史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社会制度的框架之下,而是此可知,关于美国大萧条发生的原因
A.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产物 B.研究的结论受时代环境影响
C.缺少对世界市场的观察分析 D.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解释
12. 详细信息
十八世纪法国一桩普通的民事案件,产生了很大的社会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法国的图鲁兹有一位颇富声誉的商人,名叫卡拉斯,是个虔诚的加尔文派新教徒,儿子安东尼原来信奉新教,据说后来打算改信天主教。安东尼性情抑郁,总是落落寡欢。1761年10月13日晚,安东尼吊死在自家门框上。尽管没有人能够确切地证明安东尼要改变信仰,更没有确凿的证据可以证明卡拉斯一家人“谋杀”了安东尼,但是案件落在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法官大卫的手里,在天主教修士们的煽动下,信奉天主教的民众群情激奋,纷纷指控卡拉斯一家。结果图鲁兹法院在没能拿出有效证据的情况下,宣判卡拉斯有罪:处以车裂,家产没收,1762年执行。时年68岁,正流亡于日内瓦的伏尔泰了解了事情真相以后,立刻着手为卡拉斯案的平反进行辩护。经过四年不懈努力,巴黎法院最终撤销原判,赔偿、抚恤卡拉斯夫人。
结合欧洲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卡拉奇冤案及其平反”中选取一个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13.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Ⅰ: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宪宗(778-820年)登基后对独立藩镇进行了一系列讨伐作战,取得胜利,并采取了一系列的削藩措施。平定西川刘辟叛乱后,唐宪宗下令把原属西川的资、简等六州割隶东川。淄青领州12个,淮西仅3个,虽不算甚多,但具有割据传统,也对其进行了分割。安史之乱后,各地节度使及都团练使、都防御使等不仅在所治州驻有军队,而且于所属支郡也“各置镇将领兵事,收刺史、县令之权”。819年,唐宪宗下诏说:诸道节度、都团练、防御、经略等使所管支郡,除本军州外,别置镇遏使、守捉使、兵马使、并合属刺史。两税法实施后,各地的税收实行三分制,即上交封建国家一部分称上供,送给节度使或观察使一部分称送使,地方自留一部分称留州。其中送使部分,节度使或观察使所辖州均须上交。808年,宰相裴垍上奏说:“天下留州、送使郡。”唐宪宗同意了他的上奏。唐宪宗之后直至黄巢起义以前的50多年间,唐朝与藩镇之间的战争有所减少,整个社会也比较稳定。
——摘编自岳纯之《唐宪宗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宪宗的削藩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宪宗削藩措施的影响。
14.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美国总统布什于1989年5月12日在得克萨斯农业和机械化大学提出了“超越遏制”战略,声称“美国现在的目标远不仅是遏制苏联的扩张主义,我们所谋求的是苏联重新成为国际社会的一员”。超越遏制战略是美国在新形势下提出的对苏战略,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提醒人们注意由战后的“相互遏制逐渐变为同莫斯科合作的可能性”,提出要建立“一个开放、统一和自由的欧洲”。为此,布什政府采取一系列具体政策与举措来实施其超越遏制战略:推进美苏最高级会晤,在政治上支持戈尔巴乔夫;提供经济援助,支持与影响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超越遏制战略是遏制战略的继续和发展,是一项充分承认世界各地以及苏联本身所发生的变化的政策,成为了西方对苏联的共同战略。
——摘编自方连庆等主编《战后国际关系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布什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超越遏制战略”的影响。
15.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18年,历史学家傅斯年正于北京大学求学,他倡导组建了学生社团新潮社,并担任《新潮》月刊主编。这本杂志用浅显的语言介绍西方思潮,以期将青年人的思想从僵硬顽固的陈规陋习中解放出来,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第一期印数就几乎与《新青年》持平。
1919年5月,从蔡元培处得知令人失望的消息后,傅斯年积极参与了校际联络工作,并被推为游行总指挥。4日,约三千名学生向北京使馆区进发,傅斯年在向美国公使递交抗议信后,认为自己的任务已经完成。以另一位学生领袖许德珩为首的部分学生坚持要到曹汝森的家,以羞辱这位对日秘密和谈的主要执行者,傅斯年阻止不住,只得“扛起大旗”。次日,在与许德珩发生争论并挨了一个耳光后,傅斯年拒绝继续参加任何进一步的活动。
——摘编自王汎森《傅斯年:中国近代历史与政治中的个体生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傅斯年创办《新潮》并大受欢迎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要评价傅斯年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的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