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天津滨海新区大港一中高三期中历史免费试卷完整版

1. 详细信息
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但历代皇帝“分王子弟,以为屏藩”的现象一直延续到清朝。这一现象说明
A. 分王子弟是封建专制的体现
B. 宗法体系是中央集权的基础
C. 分封制有利于政权的稳定
D. 周代制度在后代得以延续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说:“自秦王朝以后,平民的流动性日益扩展到政府结构,平民社会成了中国社会的主流。”这表明
A. 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B. 官吏监察日益严密
C. 贵族政治完全消失
D. 行政效率逐渐提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研究了古代中国政治从“三公九卿”发展到“三省六部”的历史,认为古代中国政治有了一定的“现代属性”。其主要依据是
A. 皇室事务逐渐从政府部门剥离
B. 三省体制下,大臣议政可以集思广益
C. 部门有所精减、名称得到更改
D. 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提高行政效率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一种最简陋也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
A. 雅典民主缺少人文精神
B. 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 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 雅典民主导致城邦衰亡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国崛起》中写道:…光荣革命’确立了议会主权原则,这一原则由洛克在他的《政府论两篇》中做了最为充分的理论阐述。应当指出,洛克的这两篇文章几乎是与‘光荣革命’同时完成的。”这种时间上的巧合反映了
A. 英格兰民族的政治价值取向趋同
B. 君主立宪制是全体英国人的理想
C. 洛克是“光荣革命”的实际倡导者
D. 启蒙思想源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1787年宪法以分权与制衡为出发点,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这种分权制衡的机制体现在
①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
②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司法之间
③国会参众两院之间
④总统与内阁之间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的漫画发表在1858年10月2日的英国《笨拙》周刊上,标题为“John Leech”。一位大腹便便的清朝官员,身着朝服,双膝跪地,张开了大嘴:面前站着的一位矮小绅士正在把一卷条约(TREATY)向他口中塞去。下列内容符合漫画中的条约(TREATY)的是

A.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
B. 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
C.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和传教
D. 攫取领事裁判权和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历更多的痛苦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这表明
A. 革命后的制度建设更加艰难
B. 辛亥革命没有带来社会进步
C. 辛亥革命与传统王朝更替相同
D. 民国时期的社会重建未见成效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孙中山在《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一文中宣称:“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下列选项,最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人民有应任官考试之权”
C.“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D.“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蒋介石的一封信件,来源于国民政府军委会战时新闻检查局档案。由此可见,当时

A. 蒋介石反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蒋介石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C. 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内战开始 D. 国共两党既相互合作又进行舆论斗争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四游行总指挥傅斯年在运动后不久说:我对这五四运动所以重视因为它的出发点是直接行动,是唤起公众责任心的运动。”该观点
A.认为五四运动是民众的自发行动
B.说明五四运动起到了社会动员作用
C.着重强调了五四运动的直接作用
D.揭示出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旭麓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这“三次高潮”的相同点是(  )
A. 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
B. 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
C. 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
D. 革命对象与领导阶级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1年6月,毛.泽东在一次会谈时说:“如果台湾归还祖国,中国就可以进联合国。如果台湾不作为一个国家,……那么台湾的社会制度也可以留待以后谈。我们容许台湾保持原来的社会制度,等台湾人民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这说明
A. 一国两制当成国家统一方针
B. 毛.泽东考虑以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C. 和平统一台湾是新中国既定政策
D. 一国两制是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前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美国政府在一份文件中宣称:“其目的不是同共产主义作斗争,而是同经济失调作斗争,因为经济失调很容易使一切极权主义运动在欧洲社会混水摸鱼,现在俄国共产主义正要钻这个空子。”下列最能体现材料中这一“目的”的措施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推行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缔结关贸总协定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沃尔特指出:“冷战时期,北约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实现了自己的核心目标……北约的存在的时间超过所有其他的国际组织。”这里“核心目标”指的是
A. 东德和西德统一完成
B. 南斯拉夫联邦的解体
C. 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
D. 《欧洲联盟条约》的签订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7年,俄国社会、经济、政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的震荡和变化,这一年内俄国发生了两次革命,这些革命改变了俄国历史发展的方向,并对整个人类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反响。这两次革命除了各自的特色外,还有其共同之处
A. 阶级力量对比关系
B. 革命的主力和斗争手段
C. 革命所追求的目标
D. 革命的任务和革命动力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著名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在《生活在后美国世界》中指出:“苏联解体了。对美国而言,这是个灾难!我知道没人这么说,他们只是说这对美国而言是个巨大的胜利,但它确实是个灾难。”文中“灾难”的含义主要是指
A. 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B. 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C. 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D. 俄罗斯与美国分庭抗礼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官营手工业的发达和民营手工业的发展构成了古代中国手工业的特征。下图幅图片所反映的成就,属于民营手工业的是
A.
B.
C.
D.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陈锋、张建民主编的《中国经济史纲要》认为:“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出现以通商口岸为核心的近代化商业群落。”下列现象中属于“第一次商业革命”的是
①商税收入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②突破传统商业的时空限制
③柜坊、飞钱开始问世
④流通领域出现纸币交子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在图书馆查阅资料时,发现了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一份职业结构表,据此推断这种职业结构最早可能出现在


自耕农、地主

佃农

工场主、雇工

商人

占人总口比例

24%

36%

30%

10%



A. 汉代成都地区 B. 唐代关中地区 C. 明代苏州地区 D. 清代的洛阳地区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吴慧指出:“重农抑商,重农是目的,抑商是手段。这一政策的实质是抑商人而存商业,退私商而进官商。”下列各项中能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 “重农”有效提高了农民阶级的社会地位
B. “抑商”成功地抑制了古代工商业的发展
C. 重农抑商强化了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 重农抑商成为中国古代不变的经济政策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858-1859年两年中,马克思接连指出:“在以小农经济和家庭手工业为核心的当前中国经济制度下,谈不上什么大宗进口外国货。”材料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中国通商口岸比较少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抵制
C. 自然经济的顽强抵制 D. 清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中,史实与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鸦片战争后中国丝、茶大量出口

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

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

中国近代军事工业开始起步

C.

1912—1919年新建企业470多家,投资近亿元

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

D.

20世纪30年代初,国产纯碱出口国外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初见成效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共“八大”报告指出,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在国家统一市场的领导下,将有计划地组织一部分自由市场,对所有商品,将实行按质分等论价办法,不仅不会破坏国家的统一市场,相反地,将会对国家的统一市场起有益的补充作用。由此可见,这个报告
A. 有效纠正了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B. 全面总结一五计划的建设经验
C. 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
D. 针对苏联经济模式的有效反思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社会转型主要是指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是在当社会变迁历史进程中出现社会渐进过程的中断和质的飞跃、社会发生激烈的变化、由一种社会形态过渡到另一种社会形态的时候所出现的社会整体性变动。”据此理论分析,中国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的社会转型主要是指
A. 社会习俗的变迁
B. 社会性质的改变
C. 经济体制的变革
D. 物质水平的飞跃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纪要》指出,目前农村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这反映出当时在我国农村
A. 农民对劳动产品的支配权
B. 集体经济得到发展
C. 农民开始拥有对土地的所有权
D. 农业开始走向现代化
28. 详细信息
制度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特尔高级院士Gene Meieran认为,创新有三种类型:突破性创新,其特征是打破陈规,改变传统和大步跃进;渐进式创新,特征是采取下一逻辑步骤,让事物越来越美好;再运用式创新,特征是采用横向思维,以全新的方式应用原有事物。
——《维基百科》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突破性创新”和“渐进式创新”在隋唐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材料二 英国通过“光荣革命”克服了专制王权,议会成为最高权威。在君主立宪制的政治框架内,英国又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的转移,从而完成了政治民主化历程。
(2)结合史实概述“光荣革命”后至19世纪中期,英国是怎样用和平渐进方式实现政治权力转移,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的?
材料三 1901年,张之洞提出:“西法最善者,上下议院相互维持之法也。中国民智未开……下议院此时断不可设,若上议院则可仿行。”(欧洲常例,下议院为平民院,上议院为贵族院)
(3)张之洞的言论中体现了新旧时代的矛盾,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张之洞政治思想中的矛盾之处。
材料四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等自由。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中华民国之宪法由国会制定”。
(4)从社会近代化的角度指出《临时约法》的进步意义。中华民国确立的政治体制与中国古代的权力制衡体制有何不同?
材料五 第一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十三条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99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5)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的表现
29. 详细信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进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当时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英国)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透镜、气压计等,工业设备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军事装备有步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中国)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
(1)比较礼单一、二,分别说明中英两国的外交目的和所处的历史阶段。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掀起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的狂潮。但是,由于受到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外国商品并没用打开中国市场。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1865年,在对外正当贸易中,中国第一次出现逆差。
——人教版《中国近代史》上册
(2)19世纪中期,西方国家通过哪些侵略活动逐步打开中国市场,“实现了向中国倾销商品的愿望”?
材料三 茶叶在19世纪30年代每年出口5000万磅,1844年增至7000万磅,1851年达9900万磅,几乎增加了一倍。丝的出口,在鸦片战争前一般每年只有几千包,最多不过10010包,1847年增至22000多包。由于丝、茶的大量出口,一些地区的农民纷纷放弃粮食生产转而种桑植茶。
(3)结合茶丝出口变化情况,说明19世纪中期中国在世界市场中的地位。联系所学,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的变动。
材料四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经济发展(见下图)

(4)联系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促进中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的因素。
30. 详细信息
国际关系的变化往往影响着世界局势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约1500年,……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的移居到了新的大陆。由于欧洲人在这一全球运动中处于领先地位,因此,正是他们支配了这个刚刚联在一体的世界
——《全球通史》
(1)大约1500年的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使得“诸种族不再互相隔绝”?这一事件对世界产生的最深远影响是什么?
材料二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英美结成战时盟友。受美国政策影响,1942年10月英国决定就在华治外法权和有关其他特权问题与中国政府重开谈判,以求签订公平合理的新条约。但在英国提交的草案中未涉及九龙新界租借地问题。当时的英国外相艾登认为,英国如开归还殖民先河,将失去大部分土地,对英帝国造成沉重的打击。因而主张英国拒绝放弃,此建议获得战时内阁和丘吉尔首相的支持,英国政府表示将持强硬立场,甚至不惜牺牲新约。……在美国的干预下中国政府最终未能在抗日战争时期收回香港
——陈晋文《论中英香港问题的交涉(1927—1945)》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政府在抗日战争时期未能收回香港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 1989年邓.小平会见尼克松时说:“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72年,二十多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您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况。我非常赞赏您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应该以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您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3)根据材料三指出从1949到1972年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对中国和国际形势分别产生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我国应该如何应对当今的国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