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同步课堂专练-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2-第14课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重点练)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部分成就。这可用来说明,中国古代

成就

简介

《诊籍》

我国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医案,为汉代著名医学家淳于意所著。淳于意曾做过齐国太仓长,人称“太仓公”

《诸病源候论》

我国最早一部关于病源症候学专著,为隋代医学家巢元方等编著,巢元方曾任太医博士

《脉经》

西晋时期的王叔和著,王叔和曾任太医令


A.官僚体制推动了医学发展 B.部分官僚对医学理论的重视
C.医者十分注重医术的传承 D.基层医疗保障体系逐渐完备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102年,宋徽宗下诏在诸路建立“安济坊”,规定“以病人轻重而异室处之,以防渐染”。又建立独立的厨舍,“以为汤药饮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轻重异室”。这说明
A.朝廷重视防疫方法的创新与应用
B.民间医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坚力量
C.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全面建立
D.疫情蔓延和疾病传播得到有效遏制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表为秦汉时期治疗疫病的相关记载。这表明当时国家为救治疫病

措施

出处

被处以刑罚的人,如果得了麻风病,该如何论处?应送往麻风病人收容所。

《睡虎地秦墓竹简·法律答问》

平帝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青州尤甚,民疾疫者,腾空房舍,为置医药。

《汉书·平帝纪》

皇甫规讨陇右,军中大疫,死者十三四,规亲入庵庐,巡视将士,三军成悦。

《后汉书·皇甫规传》


A.发挥地方主导作用 B.建立了最早的救治机构
C.建立完备法律体系 D.重视采取隔离救治措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表1

元初六年(119年)“遣光禄大夫将太医循行疾病”

卷5

元嘉元年(151年)“使光禄大夫将医药案行”

卷7

建宁四年(171年)“使中谒者巡行,致医药”,熹平二年(173年)“使使者巡行,致医药”;光和二年(179年)“使常侍,中谒者巡行,致医药”

卷8

表1是摘自《后汉书》的资料。这反映了东汉时(  )
A.人们的健康状况比较差 B.朝廷重视医药学的发展
C.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监察 D.政府积极应对疾疫发生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中医
A.理念发生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响
C.具有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余秋雨说:“在我看起来,中国人在古代最重要的创造发明一定不在于那四项。我认为,一个精耕细作的农耕文明,天文历法肯定是它的第一发明;一个人口最多的民族,中医中药肯定是它的第二发明。”其主要观点是古代中国
A. 四大发明有原创性 B. 发明的重要性与实用性有必然关联
C. 应有六项重要发明 D. 重要的发明都应该服务于小农经济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两代,传染病流行,医药学家对传染病的认识仍未超出汉代“伤寒论”的范围,但他们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这表明(  )
A. 明清医学理论取得重大突破
B. 医药学家认识到传染病本质
C. 社会需求推动医学理论发展
D. 医药学研究推动了人口增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17年,邱熺编著的《引痘略》(下图)是中国第一部记述牛痘并介绍接种牛痘疫苗技术的专著。他借用传统医学理论引进西洋医疗技术大获成功,由此开启了中西医学文化交融的源头。邱熺获得成功的有利客观因素是

A.邱熺的开拓进取精神 B.西学东渐的影响
C.政府开明的对外政策 D.洋务运动的推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35~1949年欧美各教会在华共设有两万五千张病床,投资五千万美元,年均约四百名外国医护人员在华工作;英国传教士医生合信1850年在广州编译出版了较系统的西方医学著作《全体新论》,这些资料说明
A. 教会医院是文化侵略的先锋
B. 欧洲宗教改革浪潮传播到中国
C. 在华传教士的活动有客观积极作用
D. 近代中国的反洋教斗争高涨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深圳国际公益学院董事会主席马蔚华指出,14世纪的黑死病席卷欧洲、波及世界,死亡人数高达2500万。而这场跨洲际的瘟疫大流行,结果也促进了欧洲的社会变革。……黑死病动摇了宗教的权威。“当时宗教的神职人员都说黑死病是上帝对罪人的处罚,后来看到传教士、神职的人也死了,大家都不相信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当时欧洲黑死病
A.直接导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使得人们摆脱了宗教迷信
C.在某种程度上为文艺复兴提供契机 D.挑战了天主教会的创世说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48年黑死病肆虐欧洲,使欧洲人死亡2500万,占当时欧洲人口的三分之一,改变了欧洲历史。与此相关联的是
A. 宗教改革开始
B. 《十日谈》面世
C. 新航路开辟
D. 《论法的精神》发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时,中医发现柳树皮可退烧止痛,而巴比伦、埃及、希腊在更早也有同样记载,但直至19世纪,欧洲科学家提纯柳树皮、绣线菊等得到水杨酸,才最终明了其原理,后又通过化学合成乙酸水杨酸即阿司匹林,解决了水杨酸严重伤胃的缺点。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A. 中医长期领先欧洲医学
B. 传统医学具有经验性特征
C. 西药阿司匹林源于中医
D. 中医药需要现代科学验证
1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
14. 详细信息
人类防治疫病的历史为当今各国的健康卫生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罗马伴随着对外征战和城市的扩大,曾发生过多次瘟疫。但当时罗马人把瘟疫的发生与神罚联系起来,于是大量修建神庙,定期向神献祭,而医疗和医生都得不到重视。医疗条件的限制使罗马人相信对疫病的预防胜于治疗,他们认为最佳的预防方式是卫生清洁,于是在罗马城修建大量的公共浴场和公共厕所,修建了许多输水和排污管道,成立了水务委员会作为维护城市用水的机构,并催生出与之配套的公共卫生法。
——摘编自刘琳琳《古罗马城输水道、排水道的建设及其对公共卫生的意义》
材料二 1831和1848年英国曾爆发了两次霍乱,当时正值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拥挤的住房、恶劣的卫生环境加剧了霍乱的流行,导致大量人口的死亡。以查德威克为代表的医疗卫生改革者们认为,预防疾病要比遭受这些疾病带来的后果更刬算,他们推动议会在1848年通过了《公共卫生法案》,组建了由中央到地方的公共卫生机构,建立起了城市的供水和排污系统,推动了公共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英国的公共卫生运动就此展开。
——摘编自毛利霞《19世纪中叶英国霍乱与公共卫生运动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古罗马和英国在疫病防治方式上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世纪中叶英国公共卫生运动兴起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