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三历史专题练习(2019年上册)网上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革委会”是“文革”期间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其领导成员采取“三结合”方式,即包括部分没有被打倒的“革命干部”、群众代表和“工宣队”“农宣队”或军管代表。这个机构
A. 发展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表现
C. 消灭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D. 是民主建设遭破坏的产物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6年9月18日,台湾岛内蓝营与无党籍8县市“首长”决定“抱团登陆”,拜会大陆方面相关领导人,且表示认同并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希望两岸交流不要停止。这说明
A. 两岸政治关系获得实质性进展
B. 海峡两岸已经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
C. “一国两制”获得台湾各界认可
D. 推动两岸交流符合两岸人民的利益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84年,邓.小平对港澳观礼团说:“只要站在民族的立场上,维护民族的大局,不管抱什么政治观点,包括骂共.产.党的人,都要大团结。”这一精神的贯彻
A. 加强了中国政府对港澳的领导
B. 有助于“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C. 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D. 有利于保持港澳的繁荣稳定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伦敦《工人日报》社论指出:中国的事情“证明美国不是万能的”。德国柏林苏占区电台称:“中国政协首届会议引起了国际政界的极大注意。”这些新闻报道反映
A. 西欧已经脱离了美国的控制
B. 部分外国媒体欢迎新中国的成立
C. 西方国家有明显的反华倾向
D. 英国和德国都受到了苏联的影响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主要是

A.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B. 属于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C. 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D. 国体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1953年的宣传画《参加选举法》。此宜传幽折射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人民政治协商制度得到落实 B. 男女政治平等有了宪法保障
C.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开始形成 D. 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A. 重建和完善了民主制度
B. 为拨乱反正提供了法律依据
C. 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D. 为经济建设提供了法律依据
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加强立法工作是近代以来世界政治发展的共同趋势。阅读村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初,英国议会加快了社会经济立法脚步。1908年6月,议会颁布了《养老金条例》。其内容为,财政拨款120万英镑作为非捐助性养老金的费用。所有年收入不超过31英镑的70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领取养老金。1905年,《失业工人法》应运而生。1911年,《失业保险法》作为《国民保险法》的第二部分由议会通过。1908年通过的《矿工8小时工作法》是第一个对成年男子限制工时的立法。1912年又应矿工的要求通过了《矿工最低工资法案》。1909年实行的《行业委员会法》,专门解决“血汗工人”的最低工资问题。同年还颁布了《房屋和城镇计划法》。1908年,《健康保险法》获得议会通过。
——摘编自刘华平《论20世纪初英国的社会立法》
材料二八届全国人大以来,中国立法着力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的体系框架的构建:第一,规范市场主体的法,用以保障市场主体的权利和明确它们的义务;第二,调整市场主体关系、维护公平竞争的法,用以确认市场交换关系中必须遵循的原则,规范市场主体的竞争行为,维护市场秩序;第三,改善和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法,用以抑制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因素;第四,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方面的法,用以针对市场竞争造成的破产、失业等问题,给予相应的社会救济,减少社会震动,维护社会稳定。现在,这个框架已经逐淅形成。
——摘编自《当代中国立法的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英国加强社会立法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相关立法的主要成就。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20世纪英中两国立法侧重点的差异及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