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上册高一期末历史在线测验完整版(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仁义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雍正皇帝采取的抑商政策的理由包括
①“农为天下之本务,工贾皆其末也”
②“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中少一耕稼之人”
③手工业是农耕经济的必要补充
④防止“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观点中,与其它三个观点明显不同的一个是
A. 商藉农而立,农赖商而行
B. 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C.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
D. 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C. “重农抑商”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政策
D.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官员谢杰在《虔台倭纂》中指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始之禁禁商,后之禁禁寇。禁之愈严雨寇愈盛。片板不许下海,艨艟巨舰反蔽江而来:寸货不许人番,子女玉帛恒满载而去……于是海滨人人皆贼,有诛之不可胜诛者。”以下各项是对这一材料的理解,其中最恰当的是
A. 倭患是海禁的主要原因 B. 成为中国大患的倭寇,其实多是中国人
C. 海禁政策的偏颇导致倭患愈演愈烈 D. 海禁会使商人铤而走险,转而为海寇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的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根据这则材料,可以判断明清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 商人地位提高,“士首商末”的观念已经被打破
C. 商人入仕,开始掌握政权,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 商人经商动机与西方不同,不利于商业资本的积累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我们把树苗比喻成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那么在一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之中的“夏天”,树苗所呈现的状态应当是中国近代史上的( )
A、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题文)1948年4月2日《东北日报》报道,国民党统治区“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大批工厂又纷纷倒闭,仅去年上半年倒闭之工厂商号,即达一千六百余家”。这一时期“民营工业的危机日益深重”的原因有(  )
①政府征收苛捐杂税  ②日本军队的残酷掠夺  ③官僚资本垄断经济  ④美国对华倾销商品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4年,商部头等顾问张謇上书皇帝,提出划定捕鱼区建议,并区别近海和远洋,主张“以内外渔界,定新旧渔业行渔范围”,保护中国近海“本国自主之权”。后清政府绘制了《江海渔界全图》。这一史实
A. 推动了中国近代海军的发展 B. 遏制了列强对渔业资源的掠夺
C. 有利于发展实业与维护海权 D. 收回了帝国主义在华侵略权益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不完全统计,从1978年1月到年底,中国政府共派出各种代表团529个,人数达3200多人。这些代表团大部分被派往西方国家,其中以国务院副总理谷牧为团长的西欧五国考察团最受世界瞩目。中国政府的这种行为( )
A. 贯彻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对外开放的决议
B. 突破了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孤立封锁
C. 认识到与世界的差距,推动改革开放
D. 直接促成了经济特区的设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统计,1949~1952年,山西忻县有8253户农民出卖土地39912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年比1952年都增加5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地改革过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国共.产.党加快农业合作化步伐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的效果显著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铲能铲千层岭,一担能挑两座山,一炮能翻万丈崖,一钻能通九道湾。”这是某一时期在中国某地流行的口号。该史料作为直接论据,可以说明
A. 一五计划的超前完成
B. 大跃进的“浮夸风”
C. “文革”的严重错误
D. 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这是1962年周恩来总理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的即兴对联。此对联是对当时党中央哪一国民经济建设方针的注解 ( )
A.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人民公社化”和“大跃进”
D.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5年,国民经济呈现迅速回升的状态,其主要原因是
A、周恩来着手恢复和调整国民经济
B、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并采取有效措施
C、极“左”思想遭到彻底批判
D、“文革”动乱接近尾声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钟祥财在《和谐与大同:中国古代两种经济发展思路》中说:“先秦时期的和谐理念及经济主张以个体差异性为基础,……达到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目标。”以此观点来理解近现代中国的经济,不符合材料中的观点是
A. 近代前期的经济
B.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C. 新民主主义经济
D.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国中过年景象……有官派与民俗之分,一岁过两年,相沿成习”。为近代中国带来上述变化的应是
A. 西方文化侵略的加深
B.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C. 民国政府的社会革新
D. 民主革命的胜利结束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河清在《“洋”族词的兴衰》中说:“‘洋人’‘洋务’‘洋布’‘洋行’‘洋楼’‘洋炉’等‘洋’族词日益增多,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上半期,是它的鼎盛时期有400多个。”“洋”族词在这一时期达到鼎盛的原因有
A. 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
B. 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
C. 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
D. 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化的渗透、崇洋风气日盛、政府的大力提倡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后半期,股份公司大规模发展,广泛流行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股份公司的分布范围从金融、交通和公共事业等基础设施向钢铁、机器制造和商业扩散,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这一“发展”客观上反映了
A. 新兴工业扩大规模的要求
B. 科研与生产的直接结合
C. 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
D. 帝国主义对外扩张的要求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芝加哥现在是美国第三大城市。1804年在芝加哥河河口一带始建永久定居点。1833年在皮毛贸易站基础上建立集镇。1837年设市。19世纪末芝加哥成为全国最大的钢铁和肉类加工工业基地,农业机械、运输机械、化学、石油化工、电机、飞机发动机、印刷等在全国居领先地位。20世纪初,中西部已是美国最大的谷物和肉、乳产区,五大湖地区煤、铁资源等的开发,使芝加哥迅速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城市和交通、工业中心。芝加哥还是美国主要文化教育中心之一,建于1891年的芝加哥大学被誉为“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摇篮,曾先后培育出诺贝尔奖获得者30多人。从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芝加哥的发展主要利益于
A. 五大湖区的煤铁资源
B. 发达的高等教育
C. 皮毛贸易的发展
D. 第二次工业革命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末20世纪初,全世界基本完成了一体化进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下列关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特征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缓和了各国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B. 以资本主义市场为框架
C. 以物种交流、文化碰撞等为主要内容
D. 以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为手段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著名学者如此评论二战后初期美国政府的一项举措:“美国统治当局似乎找到一种途径,把‘遏制’共产主义的计谋与制造商、出口商的热情溶为一体。一箭双雕,成真正的受益者。”这项“一箭双雕”的举措是
A. 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B. 提出杜鲁门主义
C. 实施马歇尔计划
D. 建立“北约”组织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8年11月,国民政府宣布金圆券大幅贬值后,上海中央银行柜台前老百姓都急于将金圆券兑换成黄金或美元。当时美元像黄金一样被抢购的主要原因是
A. 《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发表
B. 《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签订
C. 《布雷顿森林协议》的签订
D.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日本学者山影进将战后日美经济关系的演变分为“白搭车”型相互依存、“乘机”型相互依存、“摩擦内含”型相互依存三个阶段。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导致世界多极化格局最终形成 B. 影响了美日的经济战略和政策
C. 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D. 促使日本成为世界政治经济大国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是中国人的物质和精神家园。从古到今,乡村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材料一 宋代农村经济较以前相比虽有所提高,但在广南西路、荆湖南路等广大地区,既不知积肥施肥也没有水利灌溉工程耕种灭裂(草率、粗略),种而不莳(移栽),俗名漫撒”。荆湖南路的西岸地区每欲布种时,则先伐其林木,纵火焚之,俟其成灰,即布种其间,盖史谓刀耕火种也”。在许多地区百家为村,有食者不过数家,贫破之人十常八九”。另外,宋政府财政吃紧,急于敛财,往往拿商人开刀,特别是活动在农村的中小商人,更成为其苛敛的对象。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材料二 1933年5月,国民政府成立了“农村复兴委员会”,开始进行农业建设运动。在农村复兴委员会大力倡导下,国民政府裁废苛捐杂税5200多种,但由于财政吃紧,执行不力。面对灾荒,政府用“灾民之壮者”修路、垦殖、生产,并十分重视灾后并发症的防治,以期弥补传统救灾方式的短效和低效。1934年行政院设计《农村合作社章程》,推动农民之间的合作。这场运动是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但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收效甚微。
——摘编自王军《南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研究(1933—1937)》
材料三 80年代中国农村的改革,是在农民的探索与地方开明领导人的支持与相互推动中开始的,粮食等农产品的爆炸式增长,坚定了决策者的信心,最终形成全国性政策。1984年,邓.小平考察江苏,当地乡镇企业的蓬勃发展使他受到鼓舞,从中看到了乡村振兴与农村实现小康目标的希望。他在会见外宾时曾说:“农村改革见效鼓舞了我们,说明我们的路子走对了。”
——据萧冬连《从计划到市场:突破如何成为可能》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农业建设运动的主要措施并分析其“收效甚微”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农村改革成功的意义。
25.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古代中国在农业方面的创造,对世界文明的进步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它们或起促进作用,或起阻碍作用,影响着传统农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生产工具在农业生产发展中起关键作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有何突破?唐朝时生产工具又有何革新?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西周时期的什么土地制度?战国商鞅变法“为田开阡陌封疆”实际又确立了什么土地制度?从这一时期起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成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3)水利是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命脉。“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是古人对哪项水利工程的赞美?汉代关中农民还因地制宜的创造了一种什么灌溉系统?
(4)“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揭示了中国古代经济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导致了哪些社会问题?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和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节录)》
材料二、“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材料三、1946~1992年,法国政府连续实施了10个计划,规划经济发展方向,确定总体目标和长远战略。这些计划是指导性的,一些计划对企业尤其是私有企业没有强制性,主要是为企业决策提供权威的信息和可靠的政策依据。政府采取激励措施来推动计划的实现。戴高乐总统曾经说:“计划能补偿自由的缺点,而同时又不使它失去优点。”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四、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政府上台后,主张削减庞大的社会福利开支……认为高标准的社会福利基金,只会助长一部分劳动者不劳而获的懒汉思想……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中国卫生经济》论坛
请完成: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
(2)材料二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的?材料二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法国干预经济的方式,并说明“自由的缺点”“计划的优点”的含义。
(4)材料四中里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的原因有哪些?
(5)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