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油市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期月考测验带参考答案与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秀颀(qí) 琐屑(xiè) 万恶不赦(chì) 剑拔弩张(nǔ)
B. 搪塞(sè) 伺候(sì) 闻名遐迩(xiá) 扣人心弦(xián)
C. 慰藉(jiè) 诮骂(qiào) 岿然不动(guī) 泰然处之(chǔ)
D. 贿赂(lù) 譬如(pì) 粗制滥造(1àn) 瞠目结舌(chēng)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遗撼 取缔 盛气凌人 峰芒毕露
B. 禁锢 烦躁 变换莫测 眼花缭乱
C. 残骸 炫耀 诲人不倦 如释重负
D. 恻隐 愧怍 中流砥拄 大庭广众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正确的一句是( )
A. 在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湖南的外卖小哥雷海为一举夺魁,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真令人叹为观止。
B. 两方文化有西方的价值取向,中国文化有中国的特定思维,两者不能相提并论,应相互包容和尊重。
C. 高品质的景观设计和园林式的建筑风格相得益彰,使这个小区成为本地区标志性的居住社区。
D. 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小明创作的“江油老字号”标识设计从众多方案中脱颖而出。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2018年10月24日,正式通车的港珠澳大桥,强烈地震撼着网友的心,纷纷为祖国的强大点赞。
B. 从古希腊开始,英雄都是神祗和将军,而罗曼·罗兰却认为英雄的伟大不在于他的体魄,而在于他的心灵和品格。
C.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提出,教育要坚持以“注重以德为先、全面发展、面向人人、终身学习、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八大基本理念。
D. 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上,几个单位先进人物的事迹报告虽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却让与会人员为之动容。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中,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桃李指学生,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历史,须眉指男子,手足指同学,伉俪指夫妻等。
B. 祥子是老舍作品《骆驼祥子》的主人公,他作为人力车夫,最大的梦想是拥有自己的车。他经历了三起三落,其希望一次次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
C. 《三国演义》中的关羽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单刀赴会,可谓勇武过人;他追随刘备,降汉不降曹,挂印封金,又可谓义重如山。
D. 《简·爱》中的女主人公简·爱在做家庭敦师时爱上了罗切斯特,但当她知道罗切斯特有一个发疯的妻子时,在一个凄风苦丽的夜晚离开了庄园。
6.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自吾为汝家妇,即知汝父之孝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①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③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
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日:“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
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卜者谓我在戌④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故能详也。呜呼!夫养不必丰,要于孝;为吏不必博于禄,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节选自《泷冈阡表》,有删改)
[注]①免于:指守丧期满。②御:进献。③适:刚好。④戌:干支纪年,指“戌”这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间御酒食 间:偶尔
B. 此死狱也 狱:案件
C. 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 恨:僧恨
D. 夫养不必丰 丰:丰厚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 汝父为吏廉 毋以是为我累
B. 其俸禄虽薄 其真无马邪
C. 即知没父之孝也 此汝父之志也
D. 后当以我语告之 不以物喜
【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
(2)卜者谓我在戌将死,使其言然。
【4】欧阳修的父亲有哪些优秀品质?请根据文言文材料,简要概括。
7.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江陵愁望有寄
鱼玄机①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注)①鱼玄机,唐代女诗人。江陵:今湖北江陵县。
(1)“江桥掩映暮帆迟”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展开想象,加以描述。
(2)请结合全诗分析,本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8.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名篇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3)__________,带月荷锄归。(陶渊明《归园田居》)
(4)了却君王天下事,__________。(辛弃疾《破阵子》)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窥谷忘反。(吴均《与朱元思书》)
(6)受任于败军之际,__________。(诸葛亮《出师表》)
(7)至于夏水襄陵,__________。(郦道元《三峡》)
(8)__________,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李白的《行路难》中,运用比喻写世路艰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立德中学开展“感受传统文化,走进戏剧影视”主题活动,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相关资料。
材料一:
《人民日报》2月13日报道 从2017年到现在,以综艺方式进行优秀传统文代普及的节目开始蔚为大观,真正成为电视文化的主流形态。中央电视台和各地卫视推出一系列大型综艺节目,如中央电视台的《中国诗词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国家宝藏》等,受到观众广泛关注和普遍欢迎。经过多年探索和努力,适合电视传播规律的传统文化综艺模式日趋成熟,传播深度和广度日益提升,成为传统文化走入年轻人心灵,激发年轻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挚爱的有效路径。
新华社上海1月9日电 上一年是中国电视剧行业超越进取的一年,主流内容更加突出鲜明,现实主义创作强力回归,涌现出了一批优秀作品。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认为,过去一年中国电视品质剧“井喷”的原动力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特别是历史剧有了历史深度。如《那年花开月正圆》摆脱了帝王后妃古装剧的窠臼,展现了晚清时代的历史风貌,包含浓烈的家国情怀,其背后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传承。
材料二:
下图是初三(6)班同学绘制的《君子国》编演短剧的流程图。

(1)请把材料一的两则新闻合并为一句话新闻。
(2)请介绍材料二中的流程图,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
(3)导演要将课文《君子国》改编成剧本,请你根据戏剧的特点,给导演提岀一些建议,以便剧本更适合演出。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烟火里的疼爱
木兰溪
①那日回到家时,天色已晩,舟车劳顿的我很没精神。原想吃点水泡饭就得了,洗洗便睡。
②母亲不同意,她说知道我要回来,白天就买好了饺子皮,下午剁肉做馅儿,晚上好了就可以吃上热乎乎的饺子,空着肚子的人哪能睡一场好觉?于是,她让我歇着,自己开始忙活。
③虽然一身倦意,但我看着清瘦的母亲端来菜肉馅儿,拿出圆筛子,放上一碗水,摊开了饺子皮,熟练无声地包着饺子,我不再好阻止。灶台旁放着的花茶,那是我过年时带回家给她泡着喝的,常听她说受凉嗓子疼,想着花茶会润喉滋脾。我过去打开一看,还有很多包,就问:“怎么没泡呢?”
④她抬头望了我一眼,继续低头包饺子。“白开水就行了,冲茶多麻烦啊。”“那包饺子不麻烦吗?白开水泡点饭不是更省事吗?”我对她的这种矛盾说法不依不饶。
⑤母亲回道:“你回来了做什么都不麻烦,我一个人哪怕是喝茶都觉得费工夫。”我没有答话,实在不知道如何回应这份她觉得理所当然的疼爱,我既心暖又心疼。
⑥平日她一人在家的时候,若不是过节的日子,很少煮肉烧鱼,常常是炒点自家长的蔬菜,烧一个汤便能完成一日三餐。耗费时间精力的,如包饺子、擀面、烙饼之类,她更是不愿意忙的。
⑦可我回来了,她必然是要大肆在油烟里做各种吃的,从不怕麻烦。回到家的第二个晩上,她捧岀田里留的最老的南瓜,切开,打算烙南瓜饼。她笑意浓浓,拍着瓜给我看:“南瓜越老越香,特意给你留着,做南瓜饼的手艺可是从你外婆那里学来了。”听她得意的语气,我真觉得她好像一个等着被夸的孩子。然而我知道,做南瓜饼耗时费力,光站在灶台边一个个煎就需一两个钟头。
⑧母亲愿意用整晩的时光去为我做南瓜饼,她说每次吃都会想起外婆,每次做出来都会想是否和外婆曾经为她做的一样。我知道,她是想我以后吃到南瓜饼也会想到她,吃不到就会深深想念,她想将她做的味道烙进我的生命里,念念不忘。
⑨我看着母亲用勺子一点点将南瓜肉刮下来,那逐渐堆砌的南瓜肉儿卷着边,在瓮盆里精致得很,仿佛是艺术品。再将鸡蛋打在南瓜肉里,放上切好的一堆碎葱,然后撤上盐、倒上豆油、添点味精。这时去看瓷盆里的南瓜,大片的黄配上新鲜的绿色,没有被破坏的鸡蛋就像娃娃躺在上面,单单去看,我就觉得世界的幸福应该都汇聚在那了。
⑩母亲让我起火热锅,她则将面粉散落在南瓜肉里,和配料搅拌在一起。“我们一会儿就可以尝到香喷喷的南瓜饼了,明天中秋节,还可以盛两个放盘子里祭月亮……”母亲站在灶边等着锅热,往窗外看着那轮已经渐圆的月亮,她应该是挺开心的,这个中秋不再是一个人过了。
⑪我很享受这样的时刻,母亲在锅边用勺子一个个烙着,锅里的南瓜裹着面粉一点点变得金黄,散发出沁人的香,她的脸上有着满足的笑容,说着一些寻常的话。我添着柴火,时不时跑到她身边,眼馋着锅里的南瓜饼,嗅一鼻子的南瓜香,体会着油烟里的她的快乐。外面的月亮就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
⑫待第一锅的饼熟了出锅,母亲就用筷子夹了一块让我张嘴尝。她常说“孩子无论多大,在父母眼里始终是孩子”,所以我就真像一个孩子接受着她的宠溺。母亲做的南瓜饼,有着整个秋天的味道,带着烟火里的深情,无声无息就入了生命里。
⑬月亮已经升至树梢,皎洁圆润,安静地照着屋内的我们,村子里一片宁静和清凉。满满一盆的南瓜饼在屋内散发着清香,我们边烙边吃,早就吃不下了。全部烙好后,母亲收拾碗筷,洗刷锅盆,这才发现刮南瓜肉的时候太过用力,手指都划出了小口子,沾水了会隐隐作疼。我说:“给你吹吹吧,再贴上创口贴,怎么那么不小心呢?”
⑭母亲憨憨地笑着:“忙着做好吃的,一点儿部没觉得。你回来了我高兴,一点儿都不疼。”她身上满满的南瓜香,还有岁月静好的味道,一并让回家的我感到心安。
⑮母亲在,家才是我日夜思念的地方,她做的所有饭菜,今生难忘。我会永远记得母亲在烟火里给我的疼爱,带着温暖走过日后的岁月。
【1】请赏析第⑦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2】文中多次描写月亮,有何作用?
【3】请结合全文概括母亲的形象特征。
【4】文中第④⑤自然段,母亲的话看似矛盾,实则在情理之中。请简要分析。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要懂得“取”和“舍”
易中天
①有句老话,叫“男怕选错行,女怕嫁错郎”。读书也一样。读书当然不等于娶妻嫁人,非得“从一而终”,一辈子厮守不可。换一种书或一类书来读,也不像离婚改行那么困难。但这决不等于说读什么书是无所谓的。书的意义,有时比配偶还重要。因为一个人一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往往就终身爱读甚至只读某一类书。这些书会影响他一辈子,甚至决定他走什么样的道路,有什么样的思想。
②即便书不等于偶,至少也近于友吧?读什么书,也就是交什么人。古人云:“不知其人而视其友”。依我看,也无妨说“不知其人而视其书”。如果书架上多为有思想有品位有分量的著作,自然“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相反;书架上都是没思想、没分量的书,不是说他人品一定不好,至少其品位就很可疑。
③人总是愿意有些品位的。提高修养和品位,也是不少人读书的目的和动机之一。如果读来读去,品位没提高,反倒弄得俗气了,岂非南其辕而北其辙?
④这就要有所选择。选择也不易。谁来选,怎么选,都是问题。
⑤那么,自己来选又如何?也很困难。一个人,如果从来就没读过书的,他怎么知道该挑哪类书、哪种书、哪本书?要想学会选择,而且选得不离谱,除非他读过很多。
⑥其实答案也就在这里:要学会选书,必先多读书。观千剑而后识器。判断力和鉴赏力都是从实践中产生出来的,读书也不例外。因此,初读书时,最好什么书都读,就像结婚之前先广交朋友,然后再从容选择一样。不要才见了一个,便忙不迭地“定了终身”。树木后面是森林。一叶障目尚且不可,如果那“叶”还是败叶,岂不更糟?
⑦书读得多了,就有了选择。这倒不是说从此就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了。周国平先生说:“读书犹如交友,再情投意合的朋友,在一块呆得太久也会腻味的”。其实岂止是会腻味,只怕还会造成思想的偏颇和心胸的狭窄,大非所宜。所谓“有了选择”,只不过是有了品位;所谓“有了品位”,也不是说从此只读“雅”的,不读“俗”的,而是说有了判断力和鉴赏力,知道好歹了。
⑧品位只能来自阅读的经验。读得多了,自然也就知道好歹。这就要博览群书。而且那“博览群书”的“博”,还不仅是数量的“多”,更是品种的“杂”。所以,终身只读一种书或一类书是不妥的(哪怕这些书确实品位高雅)。它虽然能造成品位的纯正,却也难免趣味的褊狭。
⑨倘若无此可能,恐怕也只好挑那公认的经典名著来读。读经典名著,虽然没准会读成个“书呆子”,却肯定不会读成个“二皮脸”。此外,年轻人多读点古书,老年人多读点新书,也是办法之一。青年思想活跃,读点古书,并无碍其创新,反倒能增其厚重。老年最忌僵化,多读些新书,就能保证“生命之树常青”。
⑩或许有人要问,如果我读了一辈子书,觉得读什么都好,并没有什么“最”喜欢或“最”合适的,又将如之何呢?当真这样,我就要说,你作了最好的选泽。你想,一个人,一生中时时有爱情,处处有朋友,岂非幸福?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 作者认为书能够反映人的品位,一个经常阅读没思想、没分量的人品位就很可疑。
B. 很多人之所以主动读书,最重要的目的和动机是希望通过阅读提自身的修养和品位。
C. 最初读书时,要学会对书目有所选择,这样书读得多了,就会有一定的判断力和鉴赏力。
D. 博览群书不但要做到数量多,而且品种要杂,阅读的经验丰富了,品位自然也就有了。
E. 年轻人思想活跃,常常阅读古书籍,虽然能增其厚重,但是会妨碍其创新思维的培养。
【2】本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3】第⑥段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请联系文章内容,分析“读书”与“选书”之间的关系。
12.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尼采曾说,处世之道应该是: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这是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其实,站在哪里看世界好,站在何处最能感受世间之美,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识和体验,你又有怎样的认识和体验呢?
请以“美在这里”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②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