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三地三校2020-2021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在线考试题免费练习

1. 详细信息
我国远古时期留下了许多神话传说,如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等。对神话传说的历史价值理解正确的是
A. 基本没有历史价值可言
B. 远古先民生活真实写照
C. 对历史研究有参考价值
D. 口耳相传的第一手资料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6年发掘的妇好(殷商王后)墓,是殷墟中唯一保存完整的商代王室墓葬,出土了卜甲、玉蚕、各类兵器等千余件随葬器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刻辞卜甲上的文字符号是中国文字的起源
B. 金属兵器反映出当时冶铁业达到较高水平
C. 玉蚕等遗物反映了早期丝织业的发展情况
D. 随葬品的豪华可以证明当时女性地位很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左传》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御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与材料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嫡长子继承制
D. 郡县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时期,中原地区因社会发展较周边各部先进而自称为华夏。进入战国之后,内迁的各部逐渐与华夏各部融合而不再被视为蛮夷。这一变化
A. 加速了社会转型 B. 冲击了贵族政治
C. 促进了民族认同 D. 推动了战国变法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这段材料最有可能选自
A.《韩非子》 B.《论语》 C.《诗经》 D.《老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新皇帝”在地方上采取的措施是
A. 创立皇帝制
B. 建立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颁行“推恩令”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以下被称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中国民族之抟成、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的时期是
A. 商周时期
B. 秦汉时期
C. 魏晋时期
D. 隋唐时期
8. 详细信息
秦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亡于公元前206年。其统治期间属于
A. 公元前2世纪早期
B. 公元前2世纪晚期
C. 公元前3世纪早期
D. 公元前3世纪晚期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在评析古代某一制度时用到了以下词组:“士大夫阶层的壮大”“社会阶层流动性的增强”“读书重学风气的发展”“官员文化素质的提高”。据此判断,这一制度是(  )
A.世官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措施中最能体现唐太宗“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若一。”这一思想的是
A. 虚心纳谏
B. 善于用人
C. 唐蕃联姻
D. 完善科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古代历史名人与成就搭配正确的是
A.顾恺之——画圣 B.毕昇——雕版印刷
C.祖冲之——《九章算术》 D.郭守敬——《授时历》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代进一步完善了三省宰相制度,而且为了防止各机构之间的扯皮,实行了宰相集中议事制。三省长官和其他参与决策的官员,集中到门下省开会,开会的地点被称为政事堂。”“政事堂”设在门下省,主要是因为门下省
A. 具有审核诏令及封驳权
B. 负责草拟及颁发诏令
C. 有权召集三省长官议事
D. 秉承政令并贯彻执行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者认为:“自安史之乱以后,赋税名目繁多,民不堪命。两税法则规定百姓只需纳夏秋两税……将名目繁多之税目简化,且两税之外不得别征,实为德政。”这说明两税法的实行(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C.促进了赋税的货币化 D.起到减少税目和简化手续的作用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唐朝时期)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波斯、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这主要反映了唐朝时期对外交流的特点是(  )
A.范围广泛,内容丰富 B.全面繁荣,兼收并蓄
C.交通发达,影响深远 D.西学东渐,交流频繁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五代十国时期的藩镇和帝王往往是一体之身。他们大多出身低微,不看中门第,自然谈不上门阀。这种现象有利于(  )
A.促进封建经济发展 B.削弱士族门阀势力
C.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D.强化国家统一意识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唐朝中期,韩愈提出复兴儒学,主张用儒学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反对佛教的观念,其出发点是(  )
A.调和儒佛道三者关系 B.应对佛教和道教挑战
C.推动理学体系的形成 D.巩固儒学的主流地位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时人描述王安石变法后的情境说:“二三年间,开阖动摇,举天地之内,无一民一物得安其所者……数十百事交举并作,欲以岁月变化天下。”材料反映王安石变法(  )
A.头绪过多,操之过急 B.影响巨大,效果明显
C.用人不当,落实不力 D.政见不一,导致失败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的行省划分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不顾区域经济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的局面。这种划分的主要目的是(  )
A.加强区域之间的联系 B.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
C.抑制割据以加强集权 D.扩大元朝的统治区域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南面官负责以汉人为主的农耕民族事务,北面官负责契丹等游牧民族事务。这说明辽政权(  )
A.没有实现对全国的控制 B.因俗而治,缓和矛盾
C.实行民族分化的政策 D.迎合汉人,争取支持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其主要原因是(  )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治环境的清明
C.科学技术的进步 D.程朱理学的产生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成祖时,选拔一些文官到皇宫内的文渊阁值班,充当顾问,参与机务,从此内阁制度形成。当时的内阁是(  )
A.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 B.宰相共同议定大政的场所
C.皇帝监察百官的中枢机构 D.辅佐皇帝处理国政的秘书机构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我们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应该参阅
A. 《论语》
B. 《庄子》
C. 《法经》
D. 《道德经》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乾隆年间《苏州碑刻》中记载:“商贾捐资建设会馆,所以便往还而通贸易。或存货于斯,或客栖于斯,诚为集商经营交易时不可缺之所。”这反映了当时(  )
A.实力雄厚的商人群体形成 B.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C.纸币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D.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2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已克殷纣,平天下,封功臣昆弟……封弟叔铎于曹,封叔武于成,封叔处于霍。”
——司马迁《管蔡世家》
材料二 元朝同宋一样,把地方分成路、府、州、县,而实际上元代的地方政权不交在地方,乃由中央派行中书省管理。行省长官是中央官而亲自降临到地方。……所以行中书省正名定义,并不是地方政府,而只是流动的中央政府。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材料一反映的是西周什么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该制度在政治上的积极作用。
(2)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地方行政制度有哪些创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作用。
25. 详细信息
诗中见史
材料一: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材料二: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春望》
(1)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材料中的二首诗分别与唐朝的哪些历史事件相关?
(2)杜甫的诗对研究这些历史事件有什么价值?
(3)若要对这些历史事件作进一步研究,还可寻找那些途径或方法?
26.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董学是兼蓄内外、圣王之精髓的,是真正的儒家。中国思想史上,董仲舒的特别之处就在于,第一次建构出天的本体系统,并通过天道的阴阳、五行来言性情、释人事,以为现实的政治伦常生活寻求正当性与合理性。他具体地阐述了天人之际的关系结构,有效地证明出天与人相感应、相附和的机制、中介和路径,指出了天人沟通的可能性与现实性。
﹣﹣摘编自余治平《唯天为大》
材料二 明清之交,国破家亡。顾炎武、黄宗羲痛心之余,对中国的文化,包括政治制度与思想方式,均有深刻的检讨。其破陈立新的精神对嘉靖、万历以来的文化风气有传承,但也有批判;这种精神,堪称中国近古以来的一段启蒙精神。如果没有清廷严酷的威权压制,斩断了这样的反思检讨与创新尝试,中国文化后来的演变,或未必再有三百年的僵化。
﹣﹣摘编自许倬云《万古江河》
(1)根据材料一,概括董仲舒对先秦儒学发展之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之际儒家新思想出现的原因。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晋以来,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仅反映出当时任职制度的不公,还反映出当时选官制度和政治局面的混乱。唐代统治者总结了前代的历史教训,认为“致安之本,唯在得人”,只有”任官惟贤才”,才能加强封建政权的基础。在士族衰亡的过程中,科举制对士族势力的冲击是十分明显的,世代娇生惯养的部分士族子弟被排斥在科举制度外,读书刻苦、有良好品行的庶族读书人因此登上政治舞台。
﹣﹣摘编自何峻《浅论科举制度与唐代政治制度》
材料二 宋代科举是科举制度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为了应付当务之急和谋求久安之策,宋初统治者确定了“尚文抑武”的治国方略。宋初统治者在政权建设和各项事业中需要大批统治人才,尤其需要重用和补充大批文职官员。还有,宋初形成的新旧贵族仍有很大的政治权力和社会影响,借选士制度来摧毁和消除新旧贵族家庭垄断官员的隐患并建立有利于巩固专制政治的官员晋升制度,是统治者必然的政治诉求。宋初在继承隋唐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增加了科举取士名额,确定殿试制度,提高录取后的待遇,完善科举考试的程序(如“封弥、誊录”诸法),使宋代科举呈现出一派新的气象。
﹣﹣摘编自王炳照《北宋的科举制度改革及其历史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制出现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宋改革科举制度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并说明其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