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河北省九年级第一次联考历史考试

1. 详细信息
葡萄牙王国偏居伊比利亚半岛一隅,土地贫瘠。葡萄牙人热衷于寻找新资源和肥沃的土地。早在13世纪初,他们就远离海岸来到大西洋深海,寻找鱼、原木和可以种植小麦的土地,以弥补国内资源的短缺。由此可见,葡萄牙王室支持开辟新航路的原因是
A.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领土扩张的需要
C. 东方产品的需求
D. 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2. 详细信息
下表所示是13~17世纪英国颁布的相关文献(部分),由此可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了

时间

文献

主要内容

1215年

《大宪章》

没有经过协商,国王无权征税,逐渐确立了“王权有限”和“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1628年

《权利请愿书》

重申查理一世在没有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不得征税;不经法院判决不能随意逮捕人;和平时期不得随意在居民家中驻军。

1689年

《权利法案》

国王不经议会许可,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不得征收捐税



A. 议会与王权的斗争
B. 民众与国王的斗争
C. 神权与王权的斗争
D. 议会与教会的斗争

3. 详细信息
导致图中1760~1825年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君主立宪制确立
B. 世界市场形成
C. 殖民扩张加剧
D. 工业革命开展
4. 详细信息
下列邮票承载的史实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民族解放运动
B. 思想解放运动
C.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
D. 资本主义的兴起
5. 详细信息
俄罗斯哲学家别尔嘉耶夫说:“彼得大帝的改革完全是不可避免的,以前的进程为其作了准备,同时,它又是带强制性的上层革命…彼得大帝的改革对人民是如此巨大的痛苦,但没有彼得的强制性改革,俄罗斯就不能完成自己在世界历史中的使命,也不能在世界历史上获得自己的发言权。”这表明
A. 彼得一世改革的目的是消灭农奴制
B. 彼得一世改革成功的原因是人民的支持
C. 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成为欧洲强国
D. 彼得一世改革改变了俄国的社会性质
6. 详细信息
一战结束时,全世界进出口贸易总额减少了40%而美国的进出口贸易却猛烈扩大…到1919年协约国欠美国债务约100亿美元。世界黄金储备的40%在美国手中。日本利用“大战的天赐良机”趁火打劫,掠夺殖民地,扩张海外市场……日本基本上由农业国变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国,由债务国变成债权国。由此可见,促使美、日崛起的共同因素是
A. 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B. 重视国内政策调整
C. 优先发展科技教育
D. 抓住有利的国际环境
7. 详细信息
下列的评论表明《凡尔赛条约》的签订
★德国魏玛共和国首任总理谢德曼:谁要是签署这样的条约,他的手就会烂掉!
★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它是一个残忍的胜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凶暴的行为之一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这不是和平,不过是20年的休战。
A. 确立了一战后的国际新秩序
B. 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 严重损害了中国国家主权
D. 为二战全面爆发埋下隐患
8. 详细信息
战争期间印度共派出60万战斗人员和47.4万非战斗人员到欧亚战场,同时还提供了300多万吨小麦,250万吨食用油,价值800万英镑的生皮和1200万镑熟皮供英国制造军靴。…印度向英国国库献金1.45亿英镑英国政府又用其他英联邦成员名义花掉印度2.03亿英镑。这段材料说明
A.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印度为协约国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B. 第一次世界大战导致英国对印度的殖民剥削更加深重
C.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印度加入协约国作战,并提供了人力、物力支持
D.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印度的民族工业得到了发展
9.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战役的意义在于



A.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使德国法西斯由进攻转为防御
C. 减轻了苏军的压力
D. 标志着欧洲战事结束
10. 详细信息
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而举行的多边集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20世纪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囗囗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但在随后的10年中,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德国和日本的新领导人修改了一战后的领土和约”下列适合填入囗囗处的内容是
A. 华盛顿
B. 慕尼黑
C. 雅尔塔
D. 波茨坦
11. 详细信息
国际会议,主要是指数国以上的代表为解决互相关心的国际问题、协调彼此利益,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寻求或采取共同行动而举行的多边集会。据此回答下列小题。《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宣布“殖民主义在其一切表现中是一种应当迅速予以根除的祸害”,确认“人民遭受外国的征服统治和剥削是对基本人权的否定,是对《联合国宪章》的违反,是对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的障碍”。可见,万隆会议的影响是
A. 提高了亚非国家国际地位
B. 鼓舞了亚非人民争取民族独立
C. 推动了亚非国家经济发展
D. 消除了亚非国家意识领域分歧
12.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国政府的一系列损害广大人民群众的做法,激起了人民的反抗,人民群众和资产阶级联合起来,为了反抗教士和贵族的不公平特权待遇,为了争取平等和应得的利益,他们共同奋战,整个大革命暴风骤雨,异常迅猛,足以表达第三等级的悲惨遭遇与强烈愤慨。
材料二 经过人民的浴血奋战,残害劳苦农民群众的占据统治地位一千多年的封建制度终于被废除了,这个变化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也为欧洲体系的变革打开了局面。人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平等,财政状况有所缓解,但是却建立了中央集权制慢慢地,执政者开始逐渐致力于权力的集中与加强,也渐渐忽视了劳苦大众的利益和心声,这意味着又把农民推到另一个火坑里。
材料三 虽然法国执政者的改革去除了一些旧的风尚习俗,包括旧制度下的思想感情,但是,在不久的一个时期里,那些被废除的一些旧的东西,又在新的政权和社会里重新出现,这种状况是当时执政者万万没有预料到的,这也表明了这个所谓的新的政权有着极大的局限性,同时广大民众的美梦也落空了。
(1)材料一、二反映出在法国大革命中充当主力军角色的是什么人?
(2)据以上材料,概括法国大革命的突出特点。
(3)据上述材料及问题,谈谈你对法国大革命的评价。
13. 详细信息
探究问题。
材料一 194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渐趋明朗,盟军认为即将获得战争胜利这时,建立一个世界性的国际组织主导战后格局,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
材料二 在罗斯福看来,只有美国、英国和苏联等大国通力合作,才能有效地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与稳定。有鉴于此,罗斯福建议成立一个由大国组成的强力组织,在该组织的旗号下,一旦大国达成一致意见,即可对世界任何地方出现的紧张局势随时予以干预。罗斯福认为,在这个大国集团里必须将中国考虑在内。
材料三 罗斯福考量: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独立抵抗日本法西斯多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这种贡献理应得到国际社会的充分肯定;中国人口众多,疆域广阔,未来的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倘若成立的国际组织将中国这样排除在外,这个组织谈不上有什么代表性;中国历史上一直是亚洲的传统大国,任其弱化对世界和平与稳定不利。斯大林强烈反对将中国纳入大国俱乐部,是因为他不希望看到苏联旁边出现一个强大的邻邦,他认为一个强大的中国将对苏联的优势地位造成威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乔治威尔斯、卡尔顿海斯《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盟军认为即将获得战争胜利”的依据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罗斯福对中国加入联合国持何种态度?试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其原因。(提示:需答对四个原因)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初,法德关系经历了一场关于“德国统一”的重大考验。1989年11月柏林墙倒塌,西徳(即联邦德国)政府决心吞并东徳(即民主德国)以便实现德国统一。法国十分警惕东西两徳统一产生的后果。德国统一将打破法德之间的力量对比和欧共体内部保持的力量平衡,德国在欧洲的“中心地位”凸显,法国在欧洲和国际的地位势必相对下降。同时,德国一旦统一,将成为一个享有完整主权的国家,二战四大战胜国对德国和柏林享有的特别权利和负有的特殊责任将彻底结束,“雅尔塔格局”将走向瓦解。
材料二 令法国和其他西方盟国吃惊的是,西德吞并东德是迫不及待和早有预谋的,并且得到了苏联的默认。法国看到,阻止德国统一的外部因素不复存在,于是为德国统一设置两道门槛:第一是德国必须承担尊重欧洲现有边界的义务,特别是奥德一尼斯河线应当作为德国东部边界永远确定下来;第二是德国应当以明确的方式履行加速欧洲一体化的义务。后面的事实表明,德国都以明确的行动接受了这两个条件。1990年9月,德国和其他有关国家在莫斯科正式签署《关于最终解决德国问题的条约》,德国实现统一。1991年12月,建立欧洲联盟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正式签署,确立了建立欧洲货币联盟的计划,欧洲单一货币
——欧元由此诞生。——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沈孝泉《法德联手有效制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
(1)根据材料一,概括法国对德国统一“高度警惕”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德国能够实现统一的外部因素。综上所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各方博弈的基础上,德国实现统一对世界产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