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江苏省常州市省常中)(2018-2019年)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孙犁在给贾平凹的散文集《月痕》作的序中,更是 地指出:文艺之途正如人生之途,过早的金榜、骏马、高官、高楼,过多的花红热闹,鼓噪喧腾,并不一定是好事。人之一生,或是作家一生,要能经受得 和寂寞,忍受得污蔑和凌辱。要之,在这条道路上,冷也能安得,热也能处得,风里也来得,雨里也去得。在历史上,到头来退却的,或者说是 的,常常不是坚定的战士,而是那些跳梁的小丑。这样的文字,不啻为人为文的至理名言。
A. 一语破的 清贫 偃旗息鼓
B. 一针见血 清苦 销声匿迹
C. 一语破的 清苦 偃旗息鼓
D. 一针见血 清贫 销声匿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史记》是一部体系完整、规模宏大、视野广阔、见识超群的百科全书式的历史巨著, , 。从这部书中, , ;从这部书中, , 。
①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博大心灵跳动的节律
②领悟到衣被后世的文章大宗
③蕴涵着深邃的哲理
④瞻仰到一位中国古代良史的楷模
⑤融会着民族的精神
⑥我们可以感受到司马迁天才的语言艺术
A. ③⑤①④⑥② B. ③⑤①②⑥④ C. ⑤③①④⑥② D. ⑤③①②⑥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诗句中,使用了比拟手法的一项是( )
A.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B.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C.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D.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联中,适合悬挂在稼轩纪念馆大门两侧的一组是( )
①青梅煮酒间,问天下英雄有几 铁槊赋诗处,笑人间霸业如何
②铁板琵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 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③忍辱明智写尽春秋,绝笔文萃彪千古 求是辨非看透生死,豪雄佞奸露本容
④烟柳斜阳,归去东南余半壁 云山故国,望中西北是长安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面一段文字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蜀地的韦庄穷困时,写过一篇文字较为通俗的《秦妇吟》,为众人传诵。待到他显达之后,不但不肯编入自己集中,甚至连别人的抄本也想方设法毁灭。但到了清朝末年,又从敦煌洞窟掘出了这诗的抄本,可见韦庄白用心机了,然而那苦心却也还可以想见。
A. 人显达后总想擦除穷困时的痕迹。
B. 一个人过去的经历是无法抹去的。
C. 自以为是的删除过往是白用心机。
D. 历史总会还原一些被掩藏的真相。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每组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其存君兴国而与反覆之。 而公子亲数存之。
B. 赵王扫除自迎,执主人之礼。 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
C. 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D.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每组两句,都有相同类型的特殊句式的一项是( )
A.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
B.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系在其不讲于刺剑之术也!
C.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秦王复击柯,柯被八创。
D. 臣固知公子之还也。 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名曰《指南录》 公子纠败,召忽死之。
B. 同死生,轻去就。 一死生,齐彭殇。
C. 朱亥抽四十斤铁锥,椎杀晋鄙。 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
D. 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 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朱珍传
朱珍,徐州丰县雍凤里人也。太祖初起兵,珍等八十余人以中涓从,摧坚陷阵,所向荡决。及太祖镇汴,兼领招讨使,署.珍为宣武右职,以总腹心。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始尚让以骁骑五千人至繁台,珍击退之。及黄巢败,珍与并帅李克用追至冤句而还。寻从太祖以汴、宋、亳之师入西华,破王夏寨,勇冠军锋,以功加秩。光启元年,署诸军都指挥使,始为上将。于是军焦夷,败蔡师铁林三千人,尽俘其将。会滑州节度使安师儒戎政不治,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梁山之役,始与李唐宾不协。珍在军尝私迎其室于汴,而不先请,太祖疑之,密令唐宾察之,二将不相下,因而交诤。唐宾夜还汴以诉,珍亦弃军单骑而至,太祖两惜之,故不罪,俾还于师。珍旋师自亳北趣静戎,济舟于滑,破黎阳、临河、李固三镇。军于内黄,败乐从训万余人,分命聂金、范居实略澶州,与魏师遇于临黄;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威振河朔。复攻淮西,至蔡,夹河而寨,败贼将萧皓之众,皆拥于河溺死之。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龙纪初,与诸将屯于萧县,以御时溥,珍虑太祖自至,令诸军葺马厩以候巡抚,李唐宾之裨将严郊独慢焉,军候范权恃珍以督之。唐宾素与珍不协,果怒,乃见以诉其事。珍亦怒曰:“唐宾无礼!”遂拔剑斩之,珍命骑列状陈其事。太祖初闻唐宾之死,惊骇,与敬翔谋,诈令有司收捕唐宾妻子下狱,以安珍心。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珍率将校迎谒,梁祖令武士执之,责其专杀,命丁会行戮。都将霍存等数十人叩头以救,太祖怒,以坐床掷之,乃退。
(节选自《唐五代史》,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署珍为宣武右职 署:任命
B. 太祖命珍与李唐宾率步骑以经略之 经略:经书方略
C. 魏军有豹子军二千人,戮之无噍类 噍类:活着的人
D. 太祖遂径往萧县,距萧一舍 舍:三十里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在焦夷一战中,朱珍不仅大败了三千蔡州铁林军,还俘获了敌人的全部将领。
B. 朱珍在军中曾私自从汴京接出自己的家室,却没有先请示,因而招致太祖的怀疑。
C. 朱珍跟乐从训、魏州豹子军和贼将萧皓等作战,都是屡战屡胜,让敌人伤亡惨重。
D. 朱珍和李唐宾都是太祖的心腹大将,后来李唐宾因为向太祖诬陷告密,被朱珍杀死。
【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简练军伍,裁制纲纪,平巢破蔡,多珍之力也。
(2)始入境遇大雪,令军士无得休息驰至壁下,百梯并升,滑州平。
(3)进军蔡州,营其西南,既破羊马垣,遇雨班师。
【4】从全文看,朱珍在带兵打仗方面有哪些特点?请简要概括。
10.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送从叔赴南海幕
马戴
洞庭秋色起,哀狖更难闻。
身往海边郡,帆悬天际云。
炎州罗翠鸟,瘴岭控蛮军。
信息来非易,堪悲此路分。
①狖(yòu):古书上说的一种猴。
(1)简要赏析前三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堪悲”的原因。
1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病无能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3)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就有道而正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6)用之则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惟我与尔有是夫。
(7)巧言乱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民为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君为轻。
1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水墨文字
冯骥才
①兀自飞行的鸟儿常常会令我感动。在绵绵细雨中的峨眉山谷,我看见过一只黑色的孤鸟。它用力扇动着又湿又沉的翅膀,拨开浓重的雨雾和叠积的烟霭,艰难却直线地飞行着。我想,它这样飞,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目的。它是一只迟归的鸟儿?迷途的鸟儿?它为了保护巢中的雏鸟还是寻觅丢失的伙伴?它扇动的翅膀,缓慢、有力、富于节奏,好像慢镜头里的飞鸟。它身体疲惫而内心顽强。它像一个昂扬而闪亮的音符在低调的旋律中穿行。
②我心里忽然涌出一些片段的感觉,一种类似的感觉;那种身体劳顿不堪而内心的火犹然熊熊不息的感觉。后来我把这只鸟,画在我的一幅画中。所以我说,绘画是借用最自然的事物来表达最人为的内涵。这也正是文人画的首要的本性。
③画又是画家作画时的“心电图”。画中的线全是一种心迹。因为,惟有线条才是直抒胸臆的。
④心有柔情,线则缠绵;心有怒气,线也发狂。心静如水时,一条线从笔尖轻轻吐出,如蚕吐丝,又如一串清幽的音色流出短笛。可是你有情勃发,似风骤至,不用你去想怎样运腕操笔,一时间,线条里的情感、力度,乃至速度全发生了变化。
⑤为此,我最爱画树画枝。在画家眼里树枝全是线条;在文人眼里,树枝无不带着情感。树枝千姿万态,皆能依情而变。树枝可仰,可俯,可疏,可繁,可争,可倚;惟此,它或轩昂,或忧郁,或激奋,或适然,或坚韧,或依恋……我画一大片木叶凋零而倾倒于泥泞中的树木时,竟然落下泪来。而每一笔斜拖而下的长长的线,都是这种伤感的一次宣泄与加深,以致我竟不知最初缘何动笔。
⑥至于画中的树,我常常把它们当作一个个人物。它们或是一大片肃然站在那里,庄重而阴沉,气势逼人;或是七零八落,有姿有态,各不相同,带着各自不同的心情。有一次,我从画面的森林中发现一棵婆娑而轻盈的小白桦树。它娇小,宁静,含蓄;那叶子稀少的树冠是薄薄的农衫。作画时我并没有着意地刻画它。但此时,它仿佛从森林中走出来了。我忽然很想把一直藏在心里的一个少女写出来。
⑦绘画如同文学一样,作品完成后往往与最初的想象全然不同。作品只是创作过程的结果。而这个过程却充满快感,其乐无穷。这快感包括抒发、宣泄、发现、深化与升华。
⑧绘画比起文学更多变数。因为,吸水性极强的宣纸与含着或浓或淡水墨的毛笔接触时,充满了意外与偶然。它在控制之中显露光彩,在控制之外却会现出神奇。在笔锋扫过的地方,本应该浮现出一片沉睡在晨雾中的远滩,可是感觉上却像阳关下摇曳的亮闪闪的荻花,或是一抹在空中散步的闲云?有时笔中的水墨过多过浓,天上的云向下流散,压向大地山川,慢慢地将山顶峰尖黑压压地吞没。它叫我感受到,这是天空对大地惊人的爱!但在动笔之前,并无如此的想象。到底是什么,把我们曾经有过的感受唤起与激发?
⑨是绘画的偶然性。然而,绘画的偶然性必须与我们的心灵碰撞才会转化为一种独特的画面。绘画过程中总是充满了不断的偶然,忽而出现,忽而消失。就像写作中那些想象的明灭,都是一种偶然。感受这种偶然是人们的心灵。将这种偶然变为必然的,是大家敏感又敏锐的心灵。
⑩因为我们是写作人,我们有着过于敏感的内心。人们的心还积攒着庞杂无穷的人生感受。无意中的记忆远远多于有意的记忆,深藏心中人生的积累永远大于写在稿纸上的有限的素材。但这些记忆无形地拥满心中,日积月累,重重叠叠,谁知道哪一片意外形态的水墨,会勾出一串曾经牵肠挂肚的昨天?
(11)然而,一旦我们捕捉到一个千载难逢的偶然,绘画的工作就是抓住它不放,将它定格,然后去确定它、加强它、深化它。一句话: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
【1】根据文章内容,探究文章题目“水墨文字”的作用?
【2】文中作者指出“绘画”有怎样的特点?请简要概括
【3】探究文章第11节画线句子“艺术就是将瞬间化为永恒”的丰富意蕴。
1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各题
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张倩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衍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
“忧患意识”最初是针对殷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的,其基本内容是: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国难时,应在敬畏之心的基础上,通过谨慎的态度、坚毅的行为来解决问题,积极承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并保持对潜在危机的洞见和预防,在政权与民生的关系讨论中,衍生出深刻的文化批判功能。与之相应,“家国情怀”是个体对其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的认同、维护,表现为情感和理智上热爱共同体,并自觉承担共同体责任,其核心也是责任意识。
在周初统治者“敬德”“保民”的道德意识中,已经洋溢着浓厚的忧患意识,这也成为统治者家国情怀的重要内容。“始于家邦,终于四海”(《尚书·商书》),即是君王家国情怀的集中表达。伴随着古代文明的演进,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一起,成为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并通过教化系统影响普通民众。《孝经》《大学》等经典中建构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价值体系是对传统家国情怀的凝练表达。《颜氏家训》《曾文正公家训》等传世家训中,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宗旨,从立志、养德、行为等层面进行引导,表达士大夫阶层的文化诉求;而在百姓中广为流布的村规、民约,也把培育人们勤奋豁达的德性、持守道义的原则、居安思危的态度、和睦邻里的作风视为核心内容。这种家国情怀在
传统社会中,满足了国家稳定、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礼制的维护下,具有极强的稳定性。
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第一,忧患意识是人努力把握自身命运、维系生活共同体的自觉,在中国文化的生命初期就奠定了重视主体性的品质,蕴含着“自强不息”的精神气质,是推动中国文化自我发展的动力。第二,忧患意识把个人与群体、历史与当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是最为真实的生活态度,使人在家庭生活、当下实践中获得超越意义。第三,忧患意识深刻影响了中国作为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的精神特质。
中国近代的文化转型,是从“个人”“家”“国”关系的讨论中开启的,是从民族、国家前途的忱患中产生的。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言:“晚清思想之解放,自珍确与功焉。光绪间所谓新学者,大率人人皆经过崇拜龚氏之一时期,初读《定庵文集》,若受电然。”由此可见龚自珍思想对近代思想发展的影响。龚自珍作为传统士人中的先觉者,面对清王朝在内政外交、民生官制的全面衰败,积极思考解救时弊的方案。他以“尊我”倡言个性解放力主将个人从宗法关系中解放出来;以“尊任”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士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统治集团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龚自珍对个性解放及其社会责任的探讨,是传统士人忧患意识的鲜明表现。
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囯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救。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
(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最初是针对商时期人们听凭鬼神来决定自己生活的习俗而提出来的,其核心是责任意识。
B. 周初,统治者的“敬德”“保民”的思想体现了浓厚的忧患意识与家国情怀,这也成为当时的知识精英所具有的核心思想。
C.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价值体系的建构来源于《孝经》《大学》等经典,后世的传世家训均以此为宗旨,表达士大大阶层的文化诉求。
D. 龚自珍以“尊我”倡导“以天下为己任的上大夫精神,并强调通过自上而下的“自改革”来挽救当时的危局,体现传统士人的忧患意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头论述了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之中开启近代化进程的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
B. 文章阐述了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体现了个体在面对广阔的外在世界和种种困难及对所生活的家庭、家族以及邦国共同体时所具有的责任意识。
C. 文章重在论运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相互支撑、相互影响的关系,忧患意识奠定家国情怀的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包含了忧患意识。
D. 文末阐述在甲午战争之后,忧患意识有了明显变化,较之传统基于道德而言,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白由等话题的思考。
【3】请根据文意,简要概述家国情怀的意义。
14. 作文 详细信息
请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导航能帮助人们到达既定地方。
生活中离不开导航。旅途中没有导航会迷路;人生中没有导航会迷失;社会发展没有导航会迷茫。
15.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余尝谓北宋人手高眼低。其自为词诚夐乎弗可及;其于它人词,凡所盛称,率非其至者,直是口惠,不甚爱惜云尔.后人习闻其说,奉为金科玉律,绝无独具只眼,得其真正佳胜者.流弊所及,不特埋没昔贤精谊抑且贻误后人师法北宋词人声华藉甚者十九巨公大僚巨公大僚之所赏识至不足恃词其小焉者。
【1】用斜线“/”给下面画线的文言文断句。(限6处)
【2】北宋词人中,《小山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清真词》的作者是__________。
【3】“手高眼低”在文中指什么?请概括作答。
1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 孔明料到孙权担心曹操兵多,怀寡不敌众之意,让周瑜去解除孙权的疑虑。周瑜认为孔明之谋略胜过自己,想杀孔明。张昭不同意,建议派孔明的哥哥去劝孔明投靠东吴。
B. 刘备夫人中了孙权、张昭等人的计谋,想要将阿斗带回东吴。赵云巡哨回来,听说此事后,快马加鞭,想要追回阿斗,他拦住船只,与夫人周旋,幸亏张飞前来助阵,最终夺回阿斗。
C. 刘备佯以回荆州为名,欲设计进攻益州,杨松信以为真,便修书劝其速攻,被其兄拾到,报告了刘璋,刘璋大怒,割断了与刘备的兄弟之情,二人反目成仇。
D. 刘备准备攻打成都的计划被刘璋发现,刘备采用庞统的计策先夺涪水关,从涪城进攻成都。在夺取川军的营寨后,庞统极力主张攻下雒城,由于过于心急,导致在落凤坡被伏兵暗算,中箭身亡。
E. 孔明让张飞先领军一万,攻巴州、雒城,巴郡太守严颜不降。后张飞设计将此人活捉。
17.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 “割席分坐”这个成语说的是三国时期的华歆和管宁。后来华歆投靠曹操,带兵捉拿伏后而遭后人谴责。
B. 长史董昭上表请尊曹操为魏王,加九锡,荀彧劝曹操谦辞不受。曹操兴兵江南,叫人送一盒饮食给荀彧。荀彧见是空盒,知道自己不为曹操所容,便服毒自杀了。
C. 曹操出兵征汉中,用计招降了原马超手下猛将庞德。张鲁为使汉中百姓免受战争之苦,主动投降了曹操。
D. 东吴吕蒙乘荆州空虚,偷渡大江,突击烽火台,袭取荆州城。关羽得讯回救,被孙、曹两军夹击,败走麦城。麦城粮尽,关羽和关平乘夜突围,中伏被孙权所擒,父子遇害;从此荆州归了东吴。
E. 南方蛮王孟获与建宁太守雍闿等起兵反蜀,诸葛亮亲率大军南征。两军交手后,孔明巧用反间计,令南蛮军马自相残杀,不攻自破。蛮王孟获亲自来战,孔明设下伏兵,擒住了孟获。
18.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 刘备出兵攻取汉中,黄忠不服老,连续攻克天荡山、定军山,斩了曹军大将夏侯渊。曹操自率大军来争,又被黄忠、赵云并力杀退。刘备得了许多地方,自立为汉中王。
B. 曹丕篡位登基后,封汉献帝为安乐公,令即日起行往自己的封邑,不宣召不得入朝。后又派于禁在半路上鸩杀献帝。
C. 《三国演义》第八十六回中,蜀国派邓芝去吴国求和,孙权命人在殿前立一大鼎,鼎内热油正沸,左右两行武士,威风凛凛,邓芝毫无惧色,向孙权陈说吴蜀修好的有利因素。孙权觉得邓芝说得对,吴蜀双方恢复了友好关系。
D. 《三国演义》中魏国有“五子良将”,分别是原为袁绍将领的张郃、原为吕布将领的张辽、原在山中为寇的许褚、后来被关羽所擒拿的于禁以及原为杨奉部下的徐晃。
E. 刘封因为关羽曾经与他不和,在关羽落难时,他便指使孟达等人按兵不动。刘备因为义子刘封没领兵援助,关羽死后将刘封斩首。
19.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错误的两项是
A. 曹操派人招降西凉州的马腾,想让马腾南下征讨孙权。曹操为笼络马腾特向汉献帝上表,封马腾为卫尉,并将其家属迁入邺城,便于控制。又拜马超为偏将军,封都亭侯。
B. 张飞在张郃帐前连骂数日,不见有人出战,寻思一计,整日饮酒,饮醉了就辱骂下人,后张郃果然中计,当夜来劫寨,直杀入中军,见张飞端坐不动,骤马到前,一枪刺上去,被张飞躲过,后张飞大败张郃。
C. 《三国演义》写关公败走麦城之后突围不成,为马忠所获,孙权想要劝降,左咸谏之,于是关公父子皆遇害。
D. 诸葛亮智取汉中,曹操兵退斜谷后,刘备进位汉中王,立刘禅为太子,以诸葛亮为军师,封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为五虎上将,黄忠为汉中太守。
E. 曹操占领荆州的消息传入汉中,惊动了汉中太守张鲁。张鲁想,曹操必定会侵犯汉中,不如自己先派兵占据西川。西川财富粮足,人口众多,地势险要,而且西川太守刘璋昏庸无能,可以先取西川,然后称王。
20.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下面对《三国演义》的解说,正确的两项是
A. 吕蒙白衣渡江,关羽大意失荆州,被迫退守麦城。陆逊前来劝降,关羽不为所动,决定向西川撤退。路上遇到伏兵,寡不敌众,父子被擒。
B. 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孙权怕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妹妹,就派人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
C. 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
D. 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
E. 张鲁派马超援救刘璋,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斗得难分难解,孔明使用反间计,迫使马超归降了刘备。马超利用援军这种特殊身份,骗刘璋打开城门,随及迫使刘璋投降。
21.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段,写周瑜急急下得船时,岸上军士齐声大叫曰:“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为什么说“赔了夫人又折兵”?请概述相关情节。
22.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三国演义》中贾诩曰:“丞相亲笔作一书,单与韩遂,中间朦胧字样,于要害处,自行涂抹改易,然后封送与韩遂……”操曰:“此计甚妙。”随写书一封,将紧要处尽皆改抹,然后实封,故意多遣从人送过寨去,下了书自回。
请问此计是什么计?请概述相关情节。
2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在七擒孟获的过程中,一次大胜之后,诸葛亮却垂泪而叹:“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这是哪一战的胜利?诸葛亮为何会垂泪而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