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2019年高二历史上半期月考测验在线做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稷下学宫(大约创建于齐桓公时期,至齐王建时衰弱)是古代齐国设立的一处专供各地学者著书论辩、传道授业的场所和机构,是我国最早的由政府创办的高等学府,也是我国最早的多学科的社会科学院。关于稷下学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稷下学宫具有政府的咨询参议机构的性质
B.当时云集稷下的主要学者有孟子、荀子等
C.文学游说之士在此相互切磋驳难,形成了当时思想界的百家争鸣的局面
D.培养出了诸如孔子、董仲舒等儒学大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敢问死,子曰:“未知生,焉知死?”,这段对话反映了我国早期的儒家思想
A. 极为强调等级名分制度
B. 积极宣传朴素唯物主义
C. 大力提倡古典民本思想
D. 密切关注社会现实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博大精深,下列体现古代教育全面育人思想的是
A.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B.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C.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
D. “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道家创始人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表明他
A. 强调“大一统”
B. 推崇法的作用
C. 主张顺应自然
D. 相信天人感应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墨子的“兼爱”思想
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 老子的“无为”观点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若使天下……视人之宝若其宝,谁窃?视人之身若其身,谁贱?视人之家若其家,谁乱?视人之国若其国,谁攻?”材料反映了
A. 孟子的“仁政”学说
B. 墨子的“兼爱”“非攻”思想
C. 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D. 庄子的“齐物”观点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墨子》中有关于“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墨子》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初,刘邦是一个拿儒生的帽子当撒尿便器的市井之徒,后来却成为第一位尊崇孔子的皇帝。他晚年路过曲阜时,用最隆重的太牢大礼祭拜孔子。这是因为
A. 三纲五常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B. “礼”有助于上下尊卑秩序的确立
C. 君权神授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D. 儒学信仰体系的重建稳定了统治秩序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宣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材料反映的核心思想是
A. 天人感应
B. 大一统
C. 君权神授
D. 无为而治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该观点在当时的最重要意义是
A. 论证君权神授、天人合一的正确性
B. 有利于国家统一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C. 有利于宣传神学思想
D. 有利于儒学独尊地位的确定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 《佛经》
B. 《圣经》
C. 《五经》
D. 《道德经》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这个新角度是
A. 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
B. 从“天人感应”的思想出发
C. 从万事万物的本原出发
D. 从人的本性出发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位古代思想家认为:通过读书等外在手段来明理自然是好,但“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重要的是先确立仁义这一根本。这位思想家可能是
A. 孔子 B. 董仲舒 C. 朱熹 D. 陆九渊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其中“经”的地位较高。从汉至唐,《孟子》一直被列入子部,到南宋时,《孟子》则被列入经部,成为儒家的第十三部经书。元朝时,孟子被加封为“亚圣公”,地位仅次于孔子。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 重文轻武观念渐趋兴盛
B. 民本思想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人对女性的评价,唐以前推崇美女,四大美女都是唐以前的人物,而宋以后则更多的推崇才女。导致这一变化的最合理因素是
A. 社会的进步 B. 理学的兴起 C. 女权的发展 D. 教育的发展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节操,注重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这一点的是
A.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B.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贽曾说道:“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如服田者私有秋之获,而后治田必力;居家者私积谷之获,而后治家必力;……此天然之理,心至之符。”,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 市民阶层对经济权利的要求
B. 李贽极端自私
C. 李贽主张重农抑商政策
D. 清初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段话体现出作者的思想主张是
A. 工商皆本 B. 反对礼教 C. 反对君主专制 D. 注重实学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宗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社丘墟。”这段论述表明顾炎武
A. 痛恨孔孟学说清谈误国
B. 正确指出了明朝灭亡的根源
C. 认为佛学不能经世致用
D. 主张经世致用反对理学空谈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强调的观点是( )
A. 民主制比君主制更进步 B. 治理国家应当尊重民意
C. 必须建立法治社会 D. 希望实行君主立宪制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传习录》)材料认为加强道德修养的途径是
A. 知德合一
B. 格物致知
C. 致良知
D. 穷理格物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即便把中国哲学‘压’到最低程度,都绕不开他这座高峰……‘心即理’的哲学命题使他开创了中国‘心’学,是当时唯一能与朱熹理学相持对立的一家。”文中的“他”应指
A. 王阳明
B. 李贽
C. 顾炎武
D. 陆九渊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是非之心,不虑而知,不学而能,所谓良知也。是乃天命之性,吾心之本体,自然良知明觉者也”。此人应是
A. 朱熹
B. 陆九渊
C. 程颢
D. 王阳明
24. 详细信息
儒家思想从创立到被确立为思想的正宗,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曾率弟子周游列国,各国君主均未采纳他的主张。
——人民版《历史必修 1》

材料二:(孔子的学说)最终流行了,并成为国家的正式教义。其一个原因在于,他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保守的,他接受现状,这自然受到上层统治者的欢迎。另一原因是,他强调道德原则,坚认道德原则是恰当地行使权力的先决条件。最后,孔子为在他去世两个半世纪后,随着帝国政府的建立而成为必不可少的官吏们提供了一门官场哲学。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孔子的“政治理想”。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周游列国、主张未被各国采纳之后,孔子晚年回到了哪一诸侯国?他又以何种特殊方式继续致力于“政治理想”的实现?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学说成为“国家正式教义”的标志及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