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题带参考答案(湖北省荆州市石首市第一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出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业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
A. 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 B. 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
C. 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 D. 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概括20世纪20年代美国人的精神状态时写道:“对个人主义和不受妨碍的个人奋斗的忠诚莫过于1929年。”1928年,胡佛竞选总统时就声称自己主张“粗狂的个人主义”。这反映了
A. 社会精神状态助推经济无序发展 B. 胡佛对即将到来的危机早有预警
C. 自由主义理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 D. 稳定的国际关系有利于经济发展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说:“要走出经济危机,政府必须承担主要责任,纠正有问题的制度,然后让私人企业重新出发。可是,政府在对银行注入资金之后,再提出银行不能支付高额花红、不能有优先认股权,这将改变美国企业自由经营的根本制度。美国制度过去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它奖励那些带来成功的人。”这说明罗斯福新政:
A. 力图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
B. 标志着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开始
C. 具有人民资本主义的色彩
D. 对私人垄断资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斯福新政的谎言》的作者福尔索姆指出,他(罗斯福)的道德品质很成问题,他对企业界精英充满仇恨,他的政策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这一评价
A. 完全不符合罗斯福新政的史实
B. 是对罗斯福新政的辩证认识
C. 折射出罗斯福新政的某些缺憾
D. 说明作者坚持计划经济模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是因为
A. 新经济政策缓和了和西方的矛盾 B.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
C. 美英放弃了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D.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据此可知,英帝国特惠制的出台
A. 使得英国摆脱了经济危机的困扰
B. 为“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奠定基础
C. 表明英国固守“自由放任”政策
D. 加深了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格·普·阿波斯托尔在《当代资本主义》-书中说:“国家在和平时期对经济进行干预的第一次大尝试,是罗斯福在美国搞的所谓新政,结果以失败告终。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才在科技革命的环境下,产生了那些微观经济以及特别是宏观经济的变化,促使能够保证进行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某些机制得以建立起来。”材料旨在说明
A. 罗斯福新政是一次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失败尝试
B. 科技革命是推动干预经济机制建立的真正动力
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迅速发展、
D. 科技革命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宏观经济发生巨大变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后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三产业发展超过物质生产部门,其意义在于:
①有利于改造传统工业和农业
②促进经济竞争力
③能够拓展经济活动领域
④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周期性波动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以后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反映出本质问题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随生产力发展进行相应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撒切尔夫人说:“你不能通过剥削强者来增强弱者……你不能通过摧毁富人去赈济穷人……你不能不断通过包揽一切来帮助那些自己能够做到也应该做到的人。”其实质是( )
A.肯定了凯恩斯主义理论 B.主张国家干预要有限度 C.主张扩大国有资本比重 D.完全否定政府干预经济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在一则广告中说:“37.6万”个股东把储蓄投资在通用电器公司,美国近乎每一个公民都是资木家。这是美国的典型现象,也代表了二战后欧洲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现状。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 企业的决定权掌振在人民群众手中
B. 资本家拥有企业的全部所有权
C. 企业的经营权由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享有
D. 企业的股票呈现分散化的趋势,企业普通职工也拥有股票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乘旦先生在《不平衡发展:20世纪历史与现代化》一文中称:“西方现代化经几百年的发展,其优与弊都已经十分清楚。二战后企图修补这个社会,修补在两个方向上进行:一是修补资本主义,二是修正民族国家。”下列选项符合此处修补、修正的分别是
A.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成立世界银行 B.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建立联合国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成立欧洲共同体 D.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成立北约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表是俄罗斯一咨询机构1990—2006年就“十月革命给俄罗斯人民带来了什么”所作四次调查的结果。这表明俄罗斯人

咨询答案

1990(%)

1997(%)

2004(%)

2006(%)

在俄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上开辟了新时期

23

23

30

30

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6

26

27

30

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18

19

16

16

是一场灾祸

12

16

14

10

难以回答

21

16

13

13



①仍在反思十月革命 ②对十月革命的看法长期一致
③依然怀有大国情结 ④主要关注十月革命的经济影响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曾被列宁评价为“党的最可贵的和最大的理论家”的布哈林认为,它“并不只适应于内战的某个发展阶段,而是万能的、普遍适用的、也就是胜利了的无产阶级经济政策的‘正常’形式”。布哈林这种认识
A. 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肯定
B. 推动了新经济政策实行
C. 是对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的反思
D. 客观评价了新经济体制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针对曾把农民出售粮食和其它农产品视为投机倒把并予以惩办的做法,某国领导人指出:“投机倒把活动,如果从政治意义上来理解,那它和‘正当‘贸易就区分不开来。”体现该领导人这一观点的措施是
A. 允许农民进行商品交换 B. 推行农业集体化
C. 为减耕减产的农民提供补贴 D. 实行余粮征集制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高尔基汽车厂由美国福特汽车公司援建,哈尔科夫拖拉机厂设备是德国和美国制造的,并由美国人担任建设总工程师。这表明
A. 苏联工业化得到西方国家支持
B. 苏联利用西方资源推进工业化
C. 西方与苏联双方意识形态趋同
D. 苏联的经济体制发生根本变化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俄)联某领导人指出:“一条是资本主义道路,就是用在农业中培植资本主义的方法使农业成为大农业……另一条是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农业中培植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任何第三条道路都是没有而且不可能有的。”这一论断
A. 是对苏联国情的准确概括 B. 符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要求
C. 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D. 不利于苏联农业经济长期发展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二五”计划规定:“轻工业生产的年增长率将由‘一五’计划期间的13.2%提高到18.5%,重工业则由40.1%降为14.5%”。“二五”计划实施的结果,轻工业年增长率为14.8%,重工业则高达19%。材料说明苏联“二五”计划意在(  )
A. 实现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 B. 使苏联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
C. 完成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D. 尝试调整轻重工业发展失衡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苏联科技人员发明了连续铸钢法,铸出的钢锭比传统方法质地均匀,且能将产量提高1/10到1/5,因而被28个国家买去专利。但直到1980年,苏联自身只有11%的钢锭采用此项技术生产。”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制度变革激发技术创新
B. 计划经济制约技术转化
C. 科技交流不受冷战影响
D. 经济模式决定科研方向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
A. 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
B. 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
C. 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
D. 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8年,苏共中央作出决定,将拖拉机等农业机器卖给集体农庄,原计划三到五年内完成。但在赫鲁晓夫的要求下,不到一年就完成了。结果,大多数集体农庄由于安花费大笔钱财购买机械设备,不得不取消或推迟许多计划内的项目;由于缺乏技术人员,许多拖拉机处于闲置状态,这项改革最终不了了之。由此可见,“拖拉机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 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旧模式 B. 背离社会主义发展方向
C. 操之过急,缺乏科学的规划 D. 未能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2年9月,利别尔曼在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上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文章建议利用利润、奖金等经济手段推动企业的生产发展;国家下达企业的生产计划只限于产品数量和交货期限两个指标,其余完全由企业自定。这一文章的发表
A.表明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开始被打破 B.表明扩大企业自主权已为苏共中央所认可
C.推动了苏联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D.推动了赫鲁晓夫在全国推广玉米种植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勃列日涅夫时期的苏联政治经济结构,出现了一个两相脱节的形态:高度垄断的中央计划经济领导体制架构下,国有经济管理仍然采取扩大企业自主权、实行相对独立的企业经济核算、运用物质刺激调动企业积极性等带有市场经济因素的方式。这种“政治经济结构”
A. 反映了苏联废除指令性计划的意图
B. 体现了苏联由市场来决定产品的价格
C. 表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苏联确立
D. 有利于稀释传统体制遗留的社会矛盾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苏联在“七五”(1961—1965年)计划和“十一五”(1981—1985年)计划期间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指标。出现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国民收入

工业总产值

农业总产值

社会劳动生产率

年平均增长速度

1961—1965

8.5

6.6

8.6

2.3

6.4

1981—1985

3.3

3.2

3.7

1.1

3.1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严重 B.勃列日涅夫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
C.用市场调节方式管理经济 D.美苏“冷战”对峙消耗了苏联国力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90年,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大国已经落到了满世界乞讨购粮款的地步。按戈尔巴乔夫的说法:“苏维埃事业失败在于奋斗几十年后才发现,我们仅仅是一个拥有很多原子弹的第三世界国家。”这揭示出苏联
A. 经济结构的严重畸形
B. 国防建设的显著成效
C. 社会经济的严重落后
D. 重工业建设高度发达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宋代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宋代以后雕版印制技术基本不再使用

B

考古发现唐长安城中的坊建有坊墙

唐代城市中普遍实行坊市制

C

19世纪中期,英国生活资料及生产原料进口占其进口总额的95%,约50%的工业产品销往国外

英国已经成为典型的外向型经济国家

D

1951~1955年,苏联对农业的投资由年均200亿卢布增长到409亿卢布

苏联工农业发展失衡的局面得以改变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法美能够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原因是从它们的传统社会内部自发地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现代私有制与充分自由化的市场为经济增长开辟了广阔天地,但是现代经济生活的自由放任带来日益严重的社会失控,这样市场上显示的生产过剩危机与发展中贫富差距增大,便形成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基本结构性矛盾。这一矛盾导致本世纪初巨大的摆动即资本主义大危机,给所有国家都带来了强烈的影响……推动了对“古典”发展模式的修正。
——罗荣渠著《现代化新论》
材料二如果没有政府的介入,经济萧条可能永远无法结束,一般均衡永远无法重新达到。增雇一定量的劳动力服务于公共工程项目,它对总就业量的影响,在失业问题比较严重时,比几乎达到充分就业时要大得多。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
材料三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20世纪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国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
——耶金等《制高点》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以英国为例,指出其“传统社会内部自发产生了推动工业化的因素”有哪些?材料一中的“古典”发展模式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凯恩斯主义核心理论是什么?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方国家修正“古典”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80年代西方国家是如何再一次调整发展模式的?
28. 详细信息
近来,欧美国家的债务危机不断发展,引起人们对社会福利制度的重新思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经济危机与社会福利制度
1933年,美国政府颁布《紧急救济拨款法》,实行“劳动福利政策”,国家提供50亿美元的失业救济,组织失业者进行公路、堤坝、桥梁、公共建筑等公用事业的建设。1935年又颁布《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罗斯福政府对富人征收重税,提高了遗产税,征收赠予税,对数额巨大的个人净收入征收累进税,使国民收入得到了更为合理的分配。
材料二 福利制度与欧美债务危机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方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所谓“从摇篮到坟墓”的“福利国家”制度在一些国家,如德国,失业工人享受的福利待遇甚至超过正常工作的低收入者,使得过多的公民宁愿领取社会福利金而不去工作。在希腊,公务员的未婚或离婚女儿,仍然可以在父母死后继续领取他们的退休金。很多国家的社会福利支出是其财政总支出中的最大项目,一般在30%以上,德国甚至达到71.49%.2010年社会福利在希腊政府总支出中的占比达41.6%.截至今年2月份,希腊的债务高达2940亿欧元,人均负债2.67万欧元左右,债务危机空前加剧。20世纪70年代起,改革福利制度的呼声逐渐高涨,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
材料三 福利制度能走多久
8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纷纷改革福利制度,但步履维艰。每一次福利制度改革都会引发民众的抗议怒潮,大规模的罢工和示威游行不断发生。为了迎合选民,争取选票,任何政党都不愿采取真正的增税收,降福利,消赤字的改革办法来实施根本的治国良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福利制度改革的原因。
(3)依据对以上材料的分析,你认为如何才能使福利制度走得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