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一历史上册课时练习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同志们,炮火包围着我们,凶猛的野兽齐向我们猛扑。”为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苏俄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列不属于这一政策内容的是
A. 大中小工业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
B. 实行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 取消自由贸易
D. 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
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
C.促进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的措施有
A. 国营企业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B. 国家政权与私人资本合作
C. 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
D. 加快实行农业集体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把苏联(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作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 新经济政策
C. 农业集体化政策
D. 斯大林模式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20年代,斯大林指出:“人们有时问:‘不能稍微放慢速度,延缓进展吗?不,不能……恰恰相反,必须竭力和尽可能加快速度……延缓速度就是落后。而落后者是要挨打的……’”在上述思想的指导下,苏联
①提出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
②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
③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
④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A. ②③
B. ①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曾说:“我当过工人,那时候没有社会主义,可有土豆;如今社会主义建成了,土豆却没了。”为解决“土豆没了”的问题,他采取的举措有
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大规模开垦荒地和种植玉米
③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
④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对集体农庄进行改革;“文革”结束后,中国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两种措施都( )
A. 是对生产关系的根本性变革
B. 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C. 一定程度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D. 具有领先世界的特殊地位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4年10月勃列日涅夫执政后, “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 )
A.打破了传统经济体制的旧格局
B.改变了职工吃企业“大锅饭”问题
C.力图调动企业的主动性创造性
D.国家与企业经济关系得到根本调整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反映了苏联国民生产的发展状况。导致这一状况的原因有

年份

1981—1985年

1986—1988年

1989年

1990年国民生

产增长率

3.2%

2.8%

2.4%

-4%



①僵化的“斯大林模式”继续阻碍发展
②戈尔巴乔夫改革带来了巨大混乱
③长期争霸,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全国政局不稳,社会出现了动荡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是用经济管理办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是
A.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B. 放弃党和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接受资本主义的自由经济原则
D. 在维护原有模式下进行修补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以后,面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先后实行改革,但都以失败而告终。苏联改革失败的根源是
A. 缺乏有利的国际环境
B. 没有把握本国国情,改革指导思想出现偏差
C. 领导人的个人专断作风
D. 对农业重视不够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这幅图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对图片解读正确的是

A. 二战后英镑、法郎等退出世界金融市场
B. 美元确立了在世界货币体系的中心地位
C. 美元霸主地位的确立推动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
D. 不利于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国际经济组织称,已向莫桑比克批出5000万美元贷款,以增加该国的食物供应及改善人民的营养。该笔贷款将由国际发展协会批出,目的是促进以市场为基础的农业和私营部门投资。材料中该组织的宗旨还有
A. 提供技术援助
B. 减少贸易壁垒
C. 稳定国际汇率
D. 调解贸易纠纷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二战后美国的身影随处可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组织的成立和关贸总协定的签订,最能说明( )
A. 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确立
B.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C. 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加强
D. 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表格为某一国际机构近年来的成绩单,它是

年份

受援国

援助贷款规模

事由

援助条件

2008

冰岛

21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

无太多苛刻要求

2009

白俄罗斯

35.2亿美元

国际金融危机

出售国有资产,改革

2010

希腊

300亿欧元

欧债危机

收紧支出,提高税收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关贸总协定
D. 世界贸易组织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约成员国之间,逐步废弃了关税、配额和许可障碍,各国货币可以随意兑换和流通;而国际投资变得简化,并受到鼓励。”这得益于
A. 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B. 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 北美自由贸易区的成立
D. 苏联和东欧的剧变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由于成员国之间经济实力存在较大差距,它们既存在“水平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又存在“垂直形态”的经济合作与竞争,所以开创了一种有别于其他区域经济集团的“另类”合作新模式。该组织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欧洲联盟
C. 联合国
D. 世界贸易组织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组委会主席曾表示:“APEC的21个成员占了全球贸易的54%,还包括美国、日本和中国这三个全世界最大经济体。APEC可以发出一致和统一的声音来推动WTO的谈判。”这可以说明( )
A.APEC和WTO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B.区域经济集团化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
C.APEC经济一体化必将实现政治一体化
D.APEC是当今世界合作化程度最高的区域经济联盟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全球化问题做了如下分析,你认为表中正确的选项是

选项

史实

推论

A

新航路开辟

世界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

B

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不同地区实现同步发展

C

二战后世界经济三大支柱建立

遏制了美国的霸主地位

D

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不断加强

加强了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



A. A
B. B
C. C
D. D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全球性和地区性的国际组织纷纷建立。下图所代表的国际性组织的成立表明

A. 世界贸易自由化的实现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C. 美国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
D. 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21. 详细信息
漫画《经济全球化的领跑者》,描绘的是“山姆大叔”扛着大旗,拖着吸满钞票的磁铁。漫画的寓意是

A. 西方大国占据优势
B. 全球化正加快步伐
C. 全球化需要领导者
D. 经济全球化阻力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既是一次机遇,也面临挑战。其中“面临挑战”指的是
A. 进一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有利于建立完整的世界贸易体系
C. 中国的企业正在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以适应新的国际经济形势
D. 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关税的大幅度减让,有些产业会受到冲击
23.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作出判断。”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二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
——《苏联的共产主义》
材料三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马克思主义最注重发展生产力。我们讲社会主义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要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这就要求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所以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1)材料一中列宁的话表明了什么?为此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效果怎样?
(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的特征。
(3)材料三中邓.小平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建设怎样的观点?这种观点与前两则材料有何联系?
24.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赫鲁晓夫上台后,苏联开始对旧的经济模式进行修正,同时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方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和艰巨的任务。正如苏联著名政论家费奥多尔·布尔拉茨基指出的,放在当时赫鲁晓夫面前的斯大林所留下的苏联是“越来越贫困的、实际上半崩溃的农村、技术上落后的工业、最尖锐的住房短缺、居民生活的低水平、数百万人被关押在监狱和集中营、国家与外部各界的隔绝——所有这一切都要求有新的政策和彻底的变革”。
——[苏]尤里·阿法纳西耶夫编《别无选择》
材料二 鉴于许多重要农业部门的情况不佳,苏共中央全会认为必须刻不容缓地采取一系列重大的措施,把落后的农业部门、集体农庄、国营农场和地区提高到先进的水平,以保证整个社会主义农业的蓬勃发展。我们的任务是在最近两三年内充分地满足我国居民对各种食品的日益增长的需要,并保证轻工业和食品工业的原料供应。
——齐世荣《当代世界史资料选辑》第一分册
材料三 1962年,叶·利别尔曼在《真理报》发表了《计划·利润·奖金》一文,史称“利别尔曼建议”。他认为:“如果只把按品种的产量计划和交货期限计划下达到企业,就可以做到这一点。”“企业根据所接到的产量和品种的任务应当自己编制充分完整的计划,其中包括劳动生产率、工作人员数、工资、产品成本、积累、投资和新技术各个方面。”为了能让企业在编制计划时能主动、积极、充分地挖掘企业的生产潜力,利别尔曼提出的基本办法是加强利润刺激……采用这个办法的基本原则是(1)“赢利率越高,奖金就越多”;(2)“企业自己编制的赢利计划越高,奖金也就越多”。
——陈之骅《苏联兴亡史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赫鲁晓夫上台后面临的经济问题有哪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提高农民和农庄的生产积极性,赫鲁晓夫采取了哪些措施。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利别尔曼建议”与赫鲁晓夫改革的相同之处。试从理论和实践的视角分析“利别尔曼建议”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
25. 详细信息
曾经,世界是“欧洲”的。一度,世界是“美国”的。又有人说,将来的世界是“新兴国家”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洲不是靠自身的经济力量而兴起的,当然也不能归因于欧洲的理性、制度、创新精神、技术、地理——简而言之,种族的特殊性。我们将会看到,欧洲兴起的工业革命……是分沾了亚洲的生产、市场和贸易的好处——简而言之,从亚洲在世界经济中的支配地位中谋取好处。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然后暂时站在了亚洲的肩膀上。
——弗兰克《白银资本》
材料二(二战后)人们还必须把全球性的专门组织网,特别是“国际”金融机构,看作是美国体系的一部分……而且它们的构成成分可以解释为世界性。但实际上它们在很大程度上受美国的左右,而且它们本来就是在美国的倡议下产生的。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
材料三发达国家将继续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只有1%,而且形式各不相同:日本稳步增长,美国小幅减速,欧元区则进一步收缩。发展中国家在世界产出中所占的份额从2000年的22%上升到2012年的36%。发展中经济体和转型期经济体将以类似去年的速度增长,增速分别略高于4.5%和2.5%,约占2013年全球产出增长的三分之二,仍将是拉动世界经济的主要动力。作为最大的新兴经济体的中国的影响力正日益增大,未来国际社会有好多游戏规则需要中国参与制定。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3年贸易与发展报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从亚洲的背上往上爬”是通过什么途径?
(2)材料二中美国用以“左右”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国际金融机构”有哪些?说明美国能够控制上述金融机构的根本因素。
(3)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全球化现状对世界政治格局有何影响?为应对全球化,中国政府在新世纪之初做了哪些努力?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大宗商品的全球流动使经济全球化初露端倪。……在之前的几个世纪,丝绸之路的繁华、香料与茶叶从东方到西方、黄金从非洲到欧洲,都可以说是全球化的初级阶段。
——《大宗商品与全球化》
材料二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外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张燕生教授认为,从1870年一直到1913年,这是第一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从1950年到1973年,这是第二次经济全球化时期。“从我们改革开放以来这三十年,应当讲我们的GDP的规模,现在是世界第二,超过了日本。……我们把握住了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这一轮的经济全球化是中华民族和平崛起的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们把握住这个机会,我们的经济取得历史性进步。”
——《“中国GDP超日本”是历史性进步》
(1)材料一认为,经济全球化的起点是什么?当时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主要手段是什么?
(2)材料二认为,1870年至1913年、1950年至1973年,分别是经济全球化的第一、第二时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得出此认知的依据。
(3)材料二认为,中国改革开放抓住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全球化机遇。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是如何抓住这次机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