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河北省唐山市玉田县初一期中历史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
A. 杨坚 B. 赵匡胤 C. 李世民 D. 杨勇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6月京杭大运河成功列入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大运河说法正确的是

①大运河南起余杭,北到涿郡
②大运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③大运河是在唐朝时修建而成的
④大运河是我国古代经济交流的大动脉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钱穆指出:“在此制度下,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决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钱穆所说的“制度”是
A.荐举制
B.封邦建国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下图,两幅图是唐朝出现的新型工具,它们适用于

A. 农业
B. 手工业
C. 商业
D. 交通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唐代三彩骆驼载乐舞俑,驼背上是两个汉人和三个深目高鼻的胡人 (西域人) 组成的乐舞队。一人表演胡舞,其余乐工在演奏胡[乐乐器。从该文物可以获取的唐朝信息有

① 艺术的繁荣状况 ② 农业的发展状况
③ 手工业发展状况 ④ 开放的社会局面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盛唐的升平景象,在唐玄宗统治后期急转而下,爆发了大规模的动乱,唐朝从此走向衰落”。“大规模的动乱”主要是指( )
A. 黄巢起义 B. 安史之乱 C. 杨国忠当权 D. 朱温建立后梁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北宋与金对峙 D. 宋夏和议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郾城大战中大败金军,被秦桧以所谓“谋反”罪杀害的南宋抗金名将是
A.文天祥
B.戚继光
C.岳飞
D.杨继业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北宋时,为了适应大宗买卖的需要,方便商人交易,四川地区使用了纸币( )
A.圆形方孔钱 B.五铢钱 C.开元通宝 D.交子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
A. 建立北宋 B. 统一蒙古 C. 八股取士 D. 闭关锁国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时,民族关系有了新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采取说汉语、用汉姓等汉化政策
B.澶渊之盟有利于民族交往
C.形成了新的民族﹣﹣回族
D.设立西域都护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行省制度,并在中央设宣政院。下图中,宣政院辖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3. 连线题 详细信息
材料一:(太宗)曰:“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以上内容体现了“太宗”什么思想?他的统治被后人称为什么?
材料二:唐朝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高峰。伴随着对外交往的活跃,繁荣的唐朝文化传遍世界,影响着世界,至今各国仍称中国人为“唐人”。
(2)请你列举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件典型史实。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3)材料三中的“和同为一家”是形容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关系?唐朝是怎样加强与这个民族的关系的?(列举两件典型史实)
14.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军士气大振,打退辽军。之后,辽与宋议和,辽朝撤回,宋朝给辽岁币,……所以这次宋辽盟约称“澶渊之盟”。
——摘自《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材料二:尽管澶渊之盟常给人以“城下之盟”的印象,但基本内容还是平等的,北宋并没有丢太大的面子。……且和平实现以后,北宋还能从双方贸易中获得大量盈余,辽朝亦可借此获得其必需物品,因而对双方都是划算的。
——齐涛主编《中国政治通史》
(1)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3)如4幅两宋与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是错误的?请说明理由。

错误:(填字母)
改正:
15.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宋一代,文士地位显赫尊崇是历代不曾有过的……宋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层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由文官担任的。
材料二:“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万计。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三: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
——《元史》
(1)材料一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这一政策有何积极的作用?
(2)材料二中“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既无虚空之屋”说明了什么现象?“市舶之利最厚”指的是宋朝为鼓励海外贸易而设立的哪一机构?请分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的主要原因?
(3)材料三中“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指是什么事件?这一事件的影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