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半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考题(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1年暑期,某高中新购了一批地球仪。该地球仪的赤道长度为80厘米。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
A. 一百万分之一 B. 一千万分之一 C. 五百万分之一 D. 五千万分之一
【2】在此地球仪上北极点到赤道的球面距离约为
A. 20厘米 B. 40厘米 C. 60厘米 D. 80厘米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点餐类APP的出现,为足不出户人们提供了便利,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到店就餐相比,商家利用手机销售平台外卖可以( )
A. 减轻对交通条件的依赖 B. 减少对市场位置的依赖
C. 不受恶劣天气的影响 D. 不必了解市场需求
【2】通过APP,可以查询到送餐员的即时位置和行驶路线的技术是( )
A. GIS GPS B. GPS RS C. RS GIS D. 数字地球和GIS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单位:m)地形图和MN两点间地形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等高线P的数值为(  )
A. 300 B. 400 C. 500 D. 600
【2】图中王村位于乙地的(  )
A. 东北方向 B. 正东方向 C. 正西方向 D. 西南方向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地球公转的轨道,图中a、b、c、d将轨道均分成四等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球在公转轨道上运动所用时间最多的一段是
A. a→b B. b→c
C. c→d D. d→a
【2】当地球在公转轨道上P段时,公转速度的变化是
A. 一直变大 B. 一直变小
C. 先变大再变小 D. 先变小再变大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 背斜,山脊 B. 向斜,山脊
C. 背斜,山谷 D. 向斜,山谷
【2】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 地壳运动 B. 火山地震
C. 搬运作用 D. 沉积作用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河岸线示意图”图中实线和虚线分别表示自然状态下不同时期的河岸,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该河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较早
B. 河岸的变迁与地转偏向力无关
C. 该河段以侵蚀作用为主
D. 该类河段一般发育于河流的上游
【2】沿L1-L2所做河流剖面最有可能与右图剖面相一致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地理研究小组在野外考察中拍摄的照片”。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示砾石景观常见于大河的
A. 下游泥滩 B. 中游凸岸 C. 上游凹岸 D. 入海口处
【2】下列地貌形态中与图中砾石滩成因最为相似的是
A. 风蚀蘑菇 B. 移动沙丘 C. 冲积扇 D. 花岗岩风化球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端管内的气体可能分别为(  )
A. 都是空气 B. 都是二氧化碳
C. 二氧化碳和空气 D. 空气和二氧化碳
【2】实验效果(  )
A. 阴天比晴天好 B. 石蜡上铺砂石比不铺砂石好
C. 早晚比中午好 D. 管内二氧化碳浓度低比高好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热力环流中某区域高空气压中心及风向变化示意图”,图中X、Y、Z为气压值。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区域的位置及高空气压中心分别是
A. 北半球;高气压 B. 北半球;低气压 C. 南半球;高气压 D. 南半球;低气压
【2】此时该区域近地面天气状况可能是
A. 气压高、晴朗 B. 气压高、阴雨 C. 气压低、阴雨 D. 气压低、晴朗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半球示意图”,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季节南亚地区盛行(  )
A. 东北风 B. 西北风 C. 东南风 D. 西南风
【2】下图中能正确表示P风带风向的是(  )
A. B.
C. D.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实线为锋线且正向西北方向移动,虚线范围内为雨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锋面所处的半球及性质为
A. 北半球冷锋 B. 北半球暖锋
C. 南半球冷锋 D. 南半球暖锋
【2】若该锋线两侧a、b、e三点的气压对比是a=b>e,则下列气压对比正确的是
①a>c ②b>d ③c=d ④d>c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①地成为世界上最干旱的地区之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大气环流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分布
【2】②地与③地气候类型相同,但面积相差很大,
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 纬度因素 B. 大气环流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分布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图,分析P点的位置,回答下列问题。

【1】若P点常年受西风的影响,则P的位置正确的是 ( )
A. 欧洲西部 B. 美国西部沿海
C. 非洲西南沿海 D. 南美洲西南沿海
【2】若P地季节性受西风影响,则该地的气候类型或气候特征是 ( )
A. 气候类型与北京相同
B. 温带海洋气候
C. 河流汛期出现在12-2月份
D. 1月份为炎热的夏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转移、能量交换最活跃的过程之一,水循环也是最具动力的自然循环之一。读图(图中箭头代表水流补给方向),回答下列问题。

【1】箭头a代表的补给现象一般发生在 (  )。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2】近年来洞庭湖区实行退耕还湖,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 a、b都变小 B. a、b都不变
C. a在丰水期变小 D. b在枯水期变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某区域等温线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对图示区域位置、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北半球,1月 B. 南半球,7月
C. 南半球,1月 D. 北半球,7月
【2】B处洋流的性质和流向分别为( )
A. 寒流,由北向南 B. 寒流,由南向北
C. 暖流,由北向南 D. 暖流,由南向北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热带太平洋沃克环流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沃克环流形成的原理是
A. 海面冷热不均 B. 降水分布不均
C. 水平气压差异 D. 气流升降运动
【2】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
A. 东太平洋渔业歉收 B. 西太平洋地区气候变湿
C. 东太平洋水循环减弱 D. 西太平洋沿岸暴雨成灾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读“我国秦岭附近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甲和乙的自然带分别代表
A. 雨林带和针叶林带
B. 常绿阔叶林和针叶林带
C. 常绿阔叶林和落叶阔叶林带
D. 针叶林带和冰川带
【2】影响该区域自然带分布的因素有
A. 海陆位置和纬度 B. 海陆位置和地形
C. 纬度和地形 D. 地形与洋流
18. 综合题 详细信息
读“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完成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的节气是_________,此时地球公转速度较 _________。
(2)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日过后(短期内),阜宁的昼夜长短及其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此时A点地方时是_________时,B点的日落时间是_________时,C点的太阳高度是_________,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
(5)简述该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
19.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从地质构造看,甲为 ,其上部岩层缺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地貌类型看,丙为_________,解释其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地质作用看,乙处由__________作用形成,丁处由 作用形成。
(3)如果要在甲、乙、丙、戊四处选址修一条南北向的隧道,指出选择何处,并请说明理由。
(4)图中由①②③④组成的水循环环节中人类活动影响的主要环节是_____(数字)。简述水循环对岩石圈的意义。
20.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月份A处常受到________ 气压控制,多出现______________天气。
(2)1月份从上海出发前往弗里曼特尔港的船舶在①海域受盛行风影响,航速较_______,在③海域受洋流的影响,航速较___________。
(3)据图判断1月份弗里曼特尔港受_______________控制,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
(4)简述②地形成热带雨林带的原因。
(5)据图,指出澳大利亚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
21. 综合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我国西北部分区域等高线和2017年1月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

(1)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形、地势特征。
(2)图示地区最高点与城市的相对高度在__________之间,图中季节性河流的流向是__________________。
(3)图示地区河流的主要补给水源是_________;此区域河流径流量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简述图中城市形成的优势自然条件。
(5)此时图中A地的风向为____;未来几天该地即将出现________天气;若该天气系统势力强大则可能给该地区带来____________等灾害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