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辽宁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语文

1.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铭文中的“宅兹中国”是迄今所见最早的“中国”表述,但“中国”观念并不始于何尊,早期周人也称都城成周为“中国”和“中土”,这源于成周所在的洛阳盆地伊洛河流域曾是“有夏之居”,久有“中国”的成说。《史记·周本纪》记述周公建成周的过程:“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周公强调洛邑为“天下之中”的两点理论根据——“居九鼎”和“四方入贡道里均”都是针对夏王朝而言的。“九鼎”是夏奠定政治正统的象征物,四方诸侯的纳贡则代表天下万邦对此种正统的广泛接受,这就证明至少在三代人眼中,“中国”和“夏”密不可分,无“夏”则无所谓“中国”。成周“中国”说,标志着“中国”是超越族属的政治正统,是夏、商、周三族共同遵守的政治秩序,也是他们作为执政者对自身文明程度的自我标榜。到春秋之世,“中国”已经完全转化为一个文化符号,成为“华夏”的异称,是中原华夏诸国与四方戎狄的文化区隔。现在学术界普遍相信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邑,为“有夏之居”“中国”说提供了关键的考古学证据,这是对成周“中国”说的考古学诠释,意义极其重大。因此,在追溯“最早的中国”时,必须回归到政治和文化层面,围绕中原华夏文明这个核心来探讨。
所谓“最早的中国”,实际上是中原华夏文明的最早突显。夏代以前的历史,《史记五帝本纪》是最重要的文献材料。《太史公自序》中明确指出夏禹画九州的历史功绩是对五帝时代开创的华夏文明的接续与发展,“最早的中国”必然要求之于五帝时代。黄帝乃“五帝”之首,其最显赫的事迹是伐蚩尤而赢得天下诸侯拥戴。与此同时,“天下有不顺者,黃帝从而征之”,这和三代之君征伐不臣诸侯颇相类似。此外,黄帝时代已有初具规模的统治机构,如“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当时黄帝部落无疑就是“万国”之中的“中国”。黄帝,标志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军事盟主的出现;之后帝颛顼和帝喾,则代表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的整合;尧舜时期,“德”治观念形成,国家统治形态进一步完善,华夏文明的人文底蕴基本奠定。在此文明链条中,黄帝及其部落的诞生代表了华夏文明的最初自觉,标志着“中国”观念的萌芽,是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中国”。近年来河南灵宝西坡遗址发现的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大型建筑和墓葬,真切地反映了黃帝时代的文明景象,展示了“最早中国”的瑰丽与繁华。
(摘编自孙庆伟《最早的中国:黄帝部落的文化初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周人将都城建于成周,并继承了夏代以来的政治传统,称成周为“中国”和“中土”。
B. “中国”是夏商周三代遵守的政治秩序,后成为区隔华夏诸国与四方戎狄的文化符号。
C. 黄帝标志以生产力发展为基础的军事盟主的出现,他伐蚩尤而赢得了天下诸侯的拥戴。
D. 黄帝时期国家统治形态初具规模,华夏文明的人文底蕴基本奠定,“中国”观念萌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提及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邑,从考古学层面证明了“有夏之居”“中国”说。
B. 文章首段指出追溯“最早的中国”必须回到政治和文化层面,这是第二段论证的前提。
C. 文章概述五帝时代的文明演进史,是为了证明当时国家政治形态和文化观念日趋完善。
D. 文章追溯“中国”观念的源头,从夏商周三代一直上溯到五帝时期,将探讨推向深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观念并不始于何尊铭文,因此铭文不能够作为追溯“中国”观念的依据。
B. 黄帝及其部落的诞生处于五帝时代的开端,所以是真正意义上的“最早的中国”。
C. 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建筑和墓葬,证明了《史记》中关于黄帝的记载真实可信。
D. 如果有新的文献资料或考古证据,那么“最早的中国”的年代有可能再往上追溯
2.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美丽中国”的全新概念,强调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贫穷落后中的山清水秀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只有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美丽中国的建设目标。然而,要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在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第一次提出了要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美丽乡村建设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在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是顺应社会发展趋势的升级版的新农村建设;它也是依托农村空间形态,遵循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城乡一体发展、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各界关爱帮扶,注重自然层面和社会层面、形象美与内在美有机结合,不断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建设,不断满足人们内心感受又不断实现其预期建设目标的一个循序渐进的自然历史过程。
(摘编自互联网+《美丽乡村的概念是什么意思?美丽乡村的目标要求及意义》,2016.1)
材料二:
近年来,浙江大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在上级政府支持下,东阳市湖溪镇湖沿村的面貌有了大改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池塘整治一新,居民用上了自来水……村子环境变好,村党支部书记杜文辉却“放心不下”:有上级政府的财政支持,建“美丽乡村”容易,难的是如何一直保持下去,“‘美丽乡村’总不能靠政府‘养’一辈子。”针对此类问题,经过多年探索,东阳市委班子找到一条路子:努力做好产业植入,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着力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
善制火腿的上蒋村、木雕手工艺发达的防军村、农副产品众多的斯村都定位于发展电商产业。东阳市适时出台扶持政策,鼓励这些村子利用“农村淘宝”“京东农村电商”等电商平台,以农副产品、木雕等特色产业为依托,培育出一批电商专业村。对一些有自然风光的乡村,鼓励抓住特色加快发展旅游业、养老业。白泉村建起了精品民宿,南峰村办起了医养结合的高端养老中心。东峰村依托横店影视文化产业的辐射效应,建起了200亩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了众多剧组拍摄外景的首选场所。
(摘编自方敏《美丽乡村,有颜值更有产值》,《人民日报》,2017.8.16)
材料三:
美丽乡村建设投入大,不能靠政府用重金打造“盆景”,不能靠财政资金大包大揽,否则不可持续,也无法复制推广。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财政奖补资金为引导,鼓励吸引工商资本、银行信贷、民间资本和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解决投入需求与可能的矛盾。建立有效的引导激励机制,鼓励社会力量通过结对帮扶、捐资捐助和智力支持等多种方式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对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一些具体项目(譬如乡村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的实施,要积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的方式,交由企业或市场去运作,形成长效运行机制。村庄内部的公共服务设施的维护和运行,也须积极发挥村民自治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乡村社会组织,探索农民自我组织、自我维护、自我管理的社会民主治理机制,最终形成多元的美丽乡村建设新格局。
(摘编自王卫星《美丽乡村建设:现状与对策》,《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14.1)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从材料一看出,“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两个目标的提出,体现了中央加强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并提高人民幸福感的坚定意志。
B. 据材料一可知,“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目标的组成部分,也是关键的步骤,前者目标实现了,后者的目标也就达成了。
C. 材料二显示,浙江省东阳市能够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办法,因村制宜,实现了由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升级转化的目标。
D. 根据材料三,政府投入大量资金支持美丽乡村建设,如果农民不积极参与,那么乡村建设得再美丽,也是缺乏自然活力的“盆景”。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表明,如果没有生态文明建设全新理念的指导,“美丽乡村”建设也只能是过去新农村建设的扩大化,而不可能成为升级版。
B. 东阳市辖属的多个乡村,之所以能够在这次“美丽乡村”建设中得到快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他们对自己地方产业的明确定位。
C. 材料二显示,因政府支持,美丽乡村初期建设资金环节有保障,能否使它可持续发展,参与建设者的思想站位高度才是关键。
D. 根据材料三,我国乡村自身拥有的基础条件不同,这决定建设格局呈现多元化结果,所以建设模式复制推广的意义并不大。
【3】“美丽乡村”的建设需要哪几方的共同协作?他们各自发挥怎样的作用?请根据以上材料简要分析。
3.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日规
汪曾祺
西南联大新校舍对面是“北院”。文学院的学生走过北院,将出侧门时,往往都要停一下:路边开着一大片剑兰!
这片剑兰开得真好!花很大,比普通剑兰要大一倍。什么颜色的都有。可这些花谁也不能碰。这是化学系主任高崇礼种的。高教授是个严格方正、不讲情面的人。他除了科学,没有任何娱乐嗜好。可他爱种花,只种一种:剑兰。
大家都知道:他的花绝不送人。现在他的花更碰不得,是要卖钱的!这样,高教授的生活就提高了不少。他家的饭桌上常见荤腥。高教授家汽锅鸡的香味时常飘入教授宿舍的左邻右舍。哪位说:教授卖花,未免欠雅。那是您不知道抗战期间,大后方的教授穷苦到什么程度!中文系主任,当代散文大师的大衣破得不能再穿,他就买了一件云南赶马人穿的粗毛氆氇一口钟穿在身上御寒。有些著作等身的教授,因家累过重,只能到中学去兼课。高教授卖花,皆无非议。
大家对这片剑兰增加了一层新的看法,更不敢碰这些花了。只有一个人可以走进他的花圃,蔡德惠。他一毕业,就当了生物系助教,坐办公室。生物系办公室和化学系办公室门对门。他俩朝夕见面,关系很好。
蔡德惠是个非常用功的学生。生活上很刻苦,联大四年,没有在外面兼过一天差。联大学生的家大都在沦陷区。教育部每月发一点生活费。大部分学生在外面找个职业,对付着过日子。像蔡德惠这样没兼过一天差的,极少。
联大男生大多数不衫不履,邋里邋遢。蔡德惠的衣服倒是一直比较干净整齐的。他四五年来没有添置过什么衣服,——除了鞋袜。他的衣服都自己洗,换洗得很勤。后来一些同学在回忆起蔡德惠时,总是想到蔡德惠在新校舍井边洗衣裳,见熟同学走过就微微一笑。衬衫的肩头穿破了,缝好了依然是件完整的衬衫。
蔡德惠在中学时就立志学生物。他对植物学尤其感兴趣。到了大三,对植物分类学着了迷。植物分类学在许多人看来是门很枯燥的学问。蔡德惠觉得乐在其中。有人问他:“你干吗搞这么一门干巴巴的学问?”蔡德惠说:“干巴巴的?——不,这是一门很美的科学!”他是生物系的高材生。系里就决定让他留校。
高教授对蔡德惠很有好感。蔡德惠选读过高教授的普通化学。蔡德惠的成绩很好,高教授还记得。但真正使高教授对他产生较深印象,是在他当了助教后。每天高教授来剪花时候(这时大部分学生都还在高卧),发现他已坐在窗前低头看书,做卡片。虽然在学问上隔着行,高教授无从了解蔡德惠在植物学方面的造诣,但他相信这个年轻人是会有出息的,是个真正做学问的人。高教授也听生物系主任和几位生物系教授谈起过蔡德惠,都认为将来可望在植物分类学方面取得很高的成就。每天高教授和蔡德惠点头招呼,眼睛里所流露的,就不只是亲切,甚至可以说是敬佩。
高教授破例地邀请蔡德惠去看看他的剑兰。蔡德惠当然很喜欢这些异国名花。他时常担一担水来,帮高教授浇浇花;用一个小薅锄松松土;用烟叶泡了水除治剑兰的腻虫。
蔡德惠简直是钉在办公室里了,他很少出去走走,但并不孤癖。他的杭高老同学会到他的办公室来坐坐。同住一屋的外系同学,也有时来。有人问他要两片木蝴蝶标本夹在书里当书签,他会欣然奉送。
在蔡德惠那里坐了一会的同学,出门时总要看一眼门外朝南院墙上的一个奇怪东西——日规。蔡德惠自己做的。他找一点石灰,跟瓦匠师傅借一个抿子,在墙上抹出一个规整的长方形,长方形的正中,垂直着钉进一根竹筷子。筷子的影子落在雪白的石灰块上,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蔡德惠做了这样一个古朴的日规,一半是为了看时间,一半也是为了好玩,增加点生活情趣。蔡德惠不是那种把自己的决心公开表现给人看的人。不过凡熟悉蔡德惠的人,总觉得这个现代古物和一个心如古井的青年学者,倒是十分相称的。人们在想起蔡德惠时,总会很自然地想起这个日规。
蔡德惠病了。不久,死了。死于肺结核。他的身体原来就比较孱弱。
生物系的教授和同学都非常惋惜。
高教授听说蔡德惠死了,心里很难受。这天是星期六。吃晚饭了,高教授一点胃口都没有。高太太把汽锅鸡端上桌,汽锅盖噗噗地响,汽锅鸡里加了宣威火腿,喷香!高崇礼忽然想起:蔡德惠要是每天喝一碗鸡汤,他也许不会死!这一天晚上的汽锅鸡他一块也没有吃。
蔡德惠死了,生物系暂时还没有新的助教递补上来,生物系主任难得到系里来看看,生物系办公室的门窗常常关锁着。
蔡德惠手制的日规上的竹筷的影子每天仍旧在慢慢地移动着。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结尾一段照应题目,呼应前文“日规”情节,且传达出斯人已逝、精神尚存的意蕴。
B. 文中两处写到高教授家汽锅鸡的“香”味。第一次重在写教授“卖花”后家里生活得以改善,香气里有种暂时摆脱困窘的喜悦;第二次重在引出高教授对蔡德惠死的悲痛与愧疚。
C. 原文中用了较多篇幅写联大师生生活窘迫,为了生计大都挤时间去兼职。这样写的主要是用来证明高教授“卖花”无可非议。
D. 作者通过心理描写表现了高崇礼教授对蔡德惠因贫困而死有种“斯人也有斯疾也”的痛心,同时也表现出他的自责,觉得自己未能尽力帮助蔡德惠。
【2】概括蔡德惠这一形象特点,并指出其命运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思考。
【3】小说中的“剑兰”,作者落笔很不一般,请指出这样写“剑兰”的作用。
4.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庾冰字季坚,以雅素垂风,诸弟相率莫不好礼,为世论所重。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会稽内史王舒以冰行奋武将军,距峻别帅张健于吴中。时健党甚众,诸将莫敢先进。冰率众击健走之,于是乘胜西进,赴于京都。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迁给事黄门侍郎,又让不拜。司空郗鉴请为长史,不就。出补振威将军、会稽内史。既当重任,经纶时务,不舍夙夜,宾礼朝贤,升擢后进,由是朝野注心,咸曰贤相。冰颇任威刑,又隐实户口,料出无名万余人,以充军实。成帝疾笃,时有妄为中书符,敕宫门宰相不得前,左右皆失色。冰神气自若,曰:“是必虚妄。”推问,果诈,众心乃定。进号左将军。康帝即位,又进车骑将军。冰惧权盛,乃求外出。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冰临发,上疏曰:“今强寇未殄,戎车未戢,兵弱于郊,人疲于内,寇之侵逸,未可量也;黎庶之困,未之安也;群才之用,未之尽也。”顷之,献皇后临朝,征冰辅政,冰辞以疾笃。寻而卒,时年四十九。册赠侍中、司空,谥曰忠成,祠以太牢。冰天性清慎,常以俭约自居。中子袭尝贷官绢十匹,冰怒,捶之,市绢还官。临卒,谓长史江虨曰:“吾将逝矣,恨报国之志不展,命也如何!死之日,敛以时服,无以官物也。”及卒,无绢为衾。又室无妾媵,家无私积,世以此称之。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四十三》)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B.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C.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D. 司徒辟/不就/征秘书郎出/补吴兴内史/会苏峻作逆/遣兵攻冰/冰不能御便/弃郡奔会稽/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辟,中国古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皇帝征召称为“辟”,大臣征召称为“征”。
B. 长史,是中国历史上官名,其执掌事务不一,但多为幕僚性质的官员,亦称别驾。
C. 疏,是封建时代臣下向皇帝分条陈述意见的一种文体,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D. 太牢,古代祭祀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只有羊、豕,为“少牢”。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庾冰品行高洁。在他的带动下,家中诸弟见贤思齐,崇尚礼义,颇受社会舆论赞赏。
B. 庾冰淡泊名利。他不愿在朝廷为官,主动到地方任职;献皇后想重用他,他也没有答应。
C. 庾冰勤政贤能。他不分昼夜处理政务,敬贤礼士,提携后辈,获得上下一致好评。
D. 庾冰清廉俭朴。他不贪占公家的财物,死后没有绢做棺中的被子,家中没有多余的积蓄。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遣司马滕含攻贼石头城,拔之。冰勋为多,封新吴县侯,固辞不受。
(2)会弟翼当伐石季龙,于是以本号领江州刺史,镇武昌,以为翼援。
5.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酬元九侍御赠璧竹鞭长句①
刘禹锡
碧玉孤根生在林,美人相赠比双金。
初开郢②客缄封后,想见巴山冰雪深。
多节本怀端直性,露青犹有岁寒心。
何时策马同归去,关树扶疏敲镫吟。
[注]①此诗写于“永贞革新”失败后,作者被贬为朗州(今湖南)司马之时。元九,即诗人元稹,曾任过监察御史,当时元稹被贬为江陵(今湖北荆州)府士曹参军。②郢:今湖北荆州。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交代璧竹鞭是用深林中绿如碧玉的竹子制作的,异常名贵,作者十分喜爱。
B. 颔联写出作者看到竹鞭后心情非常激动,很想去观赏生长碧竹的巴山冰雪美景。
C. 尾联用竹鞭“策马”“敲镫”等动作,传达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丰富了诗的意蕴。
D. 全诗运用描写、议论和抒情等表达方式,写竹鞭,酬友人,抒己志,感情真挚。
【2】诗歌颈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6. 详细信息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如果想要典雅含蓄地表达自己对荷叶、荷花等服装图案的喜爱,我们可以借用屈原《离骚》中的“______,______”两句。
(2)《荀子•劝学》中,“_______”明确指出蚯蚓能以泥土、地下水为食的原因,“____”指出了蟹心浮气躁的结果。
(3)李商隐《夜雨寄北》一诗中,以想象未来的欢聚宽慰妻子、安慰自己,反衬今夜的孤寂与愁苦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
7.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香菱学诗是《红楼梦》中的一段插曲,甚至是一截枝蔓。其中开诗学诗艺课的林黛玉,讲的是老一套,没有 的惊人之语。
脂砚斋评析说,这一段是不可或缺的,因为香菱的根基、容貌都不俗,不能不入大观园,而又没有她入局的机会,便闹出个她要学诗来。此说不无道理,但因此就写出半回“慕雅女雅集苦吟诗”来,那就成了以意强为文了,那可是写小说的大忌。
香菱是 的甄士隐的女儿,她的基因高尚,而曹雪芹是重视门第的,看看他对赵姨娘的描写就能体会到这一点。( )《红楼梦》中出现这样一个命途多舛的人物,对于警告读者不要对人生抱太多的天真玫瑰梦十分必要。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把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这说明曹公写作中也有笔不逮意的情形。
《红楼梦》是小说但是频频出诗谈诗赛诗,写得生动活泼。昔日中国,诗与文章是雅的,够得着高大上的;而小说是 者流的低俗段子,离高大上远了去了。曹雪芹替那么多小说角色吟诗论诗,可能还有显示自己也够得着诗作的用意。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所以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B. 但整个说来,其他几个“钗”,都远比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写得更加动人。
C. 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被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D. 但整个说来曹雪芹笔下的香菱,却远不像其他几个“钗”写得那样动人。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人贩子拐卖香菱,让她有了呆气,但夺不去她的雅气与正气。
B. 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同时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
C. 香菱被人贩子拐卖,虽仍保持着雅气与正气,但留下了呆气。
D. 香菱被人贩子拐卖,留下了呆气,还有雅气,更留下了正气。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特立独行 心灰意冷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B. 独树一帜 心灰意冷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C. 独树一帜 大彻大悟 力不从心 引车卖浆
D. 特立独行 大彻大悟 志大才疏 稗官野史
8. 详细信息
某幼儿园大门上方悬挂了一幅打黑除恶的宣传标语:“坚持打早打小,将黑恶势力消灭在萌芽状态。”请谈谈你对幼儿园悬挂该标语的看法。
9. 详细信息
请按情景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2019年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将隆重开幕,假如你作为组委会的一员,负责宣传工作。
(1)请你拟一副对联介绍这场盛会。
(2)请你用一段话,表明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意义。要求语言简明连贯,运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80字。
10.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认真的崩溃”是国外某著名研究者的观点。他指出,传承已久的认真精神在该国青年人中已经趋于崩溃:他们开始秉持知足常乐的信条,刻意追求情调和新颖,一味强调个性张扬和活出自己;他们对“为讨碗饭吃而工作”不屑一顾,不想为实现某一目标去努力,甚至拒绝成名成家……
材料二:
近期,“996”成为国内热点话题,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讨论。所谓“996”,是指每天从早上9点工作到晚上9点,一周工作6天,代表着中国互联网企业盛行的加班文化,其背后反映了工作与休息、奋斗拼搏与闲适自得、员工权利与企业发展等社会新问题。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怎样看待“认真的崩溃”和“996”现象?怎样肩负起自己的时代责任,应对未来的挑战?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