级]期末考试无纸试卷完整版(2019届[标签:九年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妖娆(ráo) 娉婷(pīng) 褴褛(lǔ) 自惭形秽(huì)
B. 怨怅(zhàng) 摇曳(yè) 嗔怒(chēn) 箪食壶浆(dān)
C. 旁骛(wù) 亵渎(xiè) 宽宥(yòu) 强聒不舍(gō)
D. 箴言(zhēn) 恪守(kè) 恣睢(suī) 矫揉造作(jiǎo)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停滞 汲取 红妆素裹 李代桃僵
B. 嘻闹 遁词 前仆后继 歇斯底里
C. 端详 阔绰 鸠占雀巢 与日俱增
D. 拜谒 作揖 经世奇才 如雷惯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集训途中,因为海拔过高和缺水,他甚至只能用尿液来使自热米饭升温。
B. 截止12月30日,学校《悦读》编辑部收到稿件400余份,大家热情高涨,投稿积极。
C. 在这个小山村,由于常年与外界隔绝,对于一些简单的科学常识,这里的人们都会觉得不可理喻。
D. 民谣有云“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足见贾府金玉之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地步。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让每个有需要的残疾儿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康复训练,他们按照“申请一例,康复一例,不受时间制约,不受名额限制”的要求,做到“应助尽助,一个不漏”,使符合条件的残疾儿童都能享受到抢救性康复救助。
B. 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C. 今天,互联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传播、获取信息的主渠道,也日益成为各类风险的传导器和放大器。
D. 乐山大渡河骑游绿廊项目建成后,将整合沿线山水、历史、人文资源,串起和带动沿线20余个景点,建成自行车旅游、康养旅游、探险旅游、体育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旅游新业态。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从而使“痛苦指数”下降,“幸福指数”上升
②这种条理性和有序性正是内心满足感的主要来源
③守时让一切都变得有条理起来,使生活有序起来
④而守时可以减缓甚至消除因时间不确定带来的焦虑
⑤现代人普遍患有“时间焦虑症”
A. ②③⑤④① B. ⑤③②④①
C. ③②④①⑤ D. ③②⑤④①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句子中标点符号用得恰当的一项是( )
A. 艺术有两个起源,一是理想,理想产生欧洲艺术;一是幻想,幻想产生东方艺术。
B. 我与他虽然认识时间很长,但由于交往不多,所以我还是不是很清楚他究竟是一个怎样的人?
C. “不,我不反悔!”他轻轻地、鉴定地说:“哪怕像赛尔维特一样被烧死,我认为胜利是可以得到的,而且要勇敢为它奋斗。”
D. 我最近读了《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觉得诗中的意境十分优美。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皇后谏曰:“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晏子请数其罪云:‘尔养马而死,尔罪一也;使公以马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尔罪二也;诸侯闻之,必轻吾国,尔罪三也。’公乃释罪。陛下尝读书见此事,岂忘之邪?”太宗意乃解。又谓房玄龄曰:“皇后庶事相启沃①,极有利益尔。”
(选自《贞观政要》)
注释:①沃:本为浸泡,此为影响。
(二)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选自《湖心亭看雪》)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晏子请数其罪云______
(3)公乃释罪______
(3)湖中人鸟声俱绝______
(4)上下一白______
【2】下列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先天下之忧而忧
B. 昔齐景公以马死杀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 诸侯闻之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D. 太宗意乃解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故事中晏子历数养马人的罪状,晏子的真正用意是什么?
【4】文中划线句子没有标点符号,请用“/”线标出需要停顿的位置。
太 宗 有 一 骏 马 特 爱 之 恒 于 宫 中 养 饲 无 病 而 暴 死 太 宗 怒 养 马 宫 人 将 杀 之。
【5】将文中的相关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皇后庶事相启沃,极有利益尔。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张岱《湖心亭看雪》)
(3)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欧阳修《醉翁亭记》)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诗中用了“白地”、“栖鸦”、“冷露”、“桂花”等几个意象,请结合全诗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
(2)若将末句的“落”字改作“在”字,请比较一下两字的表达效果。
9.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在横线上写出古代诗文的原句。
(1)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__________,__________,照无眠。(苏轼《水调歌头》)
(4)__________,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5)秋草独寻人去后,__________。(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6)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韩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7)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8)__________,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9)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登楼后精神愉快,通达超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
①读书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途径。读书的方法多种多样,但循序渐进是最基本的方法。
②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完善的。读书也一样,必须由少到多,由浅入深,逐步理解、消化、吸收。“万丈高楼平地起”,大楼要一层一层往上盖,书也要一点一点认真读。正如清代陆清献在《示儿书》中所说:“一日所读虽不多,日积月累,自然充足。”读书如果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急于求成,就好像肚子饿时吃饭,狼吞虎咽,囫囵吞枣,不仅没能品尝到菜肴的滋味,甚至可能会因噎废食。数学家华罗庚也说:“学习上切忌好高骛远,急于求成。学得不扎实,你想来得快些,结果反倒慢了。”可见,循序渐进是一种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读书方法。
③任何学科的知识体系都是由浅入深建立起来的,起点都是基础知识。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的特点相适应的,因此,读书就要从基础知识开始。杰出的科学家都是从最简单的加减乘除开始学起,杰出的画家都是从最简单的线条和色彩开始练起,杰出的文学家也都是从最简单的遣词造句开始写起。他们都是在起点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会不断提高,有了后来的成就。这充分说明打好基础,循序渐进,才会取得好的结果。
④在循序渐进的阅读中,随着对内容理解的不断加深,人们会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因而循序渐进的阅读就成为读书者进步的阶梯。南宋哲学家朱熹曾说“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这是他对自己读书经验的总结。他曾每日从《礼记》、《左传》等经籍中选取两段,反复阅读,出口成诵,进而不断思考,融会贯通,最终形成自己的思想。正是这样,他才成为伟大的哲学家。
⑤青年人读书欲望很强,读书劲头很大,这是可喜的现象。但有些人读书贪多求快,“在空中起跳”,忽视打好扎实的基础,违背了循序渐进的规律,结果收效甚微。因此,一个人只有掌握了正确的读书方法,才能日益精进。
【1】上面几段文字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限10个字以内)
【2】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的论证结构可以看作总——分——总。中间②③④三个段落分别从三个方面证明中心论点。
B. 本文运用的论证方法有引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
C. 文章第②段的论述重点是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渐进的过程,是逐步完善的。第③段的论述重点是循序渐进的读书方法是与学科知识体系由浅入深建立的特点相适应的。第④段先说内容理解的加深会带来思考的深入,据此提出观点,再用朱熹的言行作证明。
D. 本文语言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如第②③段的两个“任何……都……”,强调了无一例外,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按照上文的观点,说说该如何理解《论语》中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1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木匠桑伯
在陶子树家的东厢房里,桑伯正使劲刨着榆木床腿。沿着锋利的刨刀,木片胶卷般打起卷儿,木屑如虫豸飞舞,沉香弥漫开来。桑伯眯起眼,不时躬身察看新拉下的墨绳痕迹。
“这榆木是好料,少说有20年了。”桑伯接过陶子树递来的香烟,用袖口擦了把满胡碴的汗珠子。
“从山里女婿那里拉来的。桑伯,我就信你的手艺。”
“我这手艺,卖给识货的。”桑伯用手摩挲着床腿,“我就不信,我这把式就赶不上城里那一捶就破的组合家具。”一双紧握刨子四十载的老手,青筋凸起,仍是那样有劲。
陶家的木工活,还是儿子桑果给联系来的。桑果这独苗是桑伯40岁时才得的,看看床底下被废弃的各类木玩具,就可知道他是多么疼爱儿子。娘死得早,桑果能体谅父亲对木工活的感情,甚至能背出父亲当年拜师求艺的苦经,可就是不肯“接班”。大前年高考落了榜,不肯再念书,在水城撑起了爿家具店。经营的家具可不是桑伯的“作品”,都是些新潮样式的。为此,桑伯的心闷闷的。那天桑果告知父亲,陶家二儿子要结婚,他爸主张做套厚实、经久耐用的老式家具。桑伯第二天一早就挑起了木匠担。快一个月没活了,那斧头快锈了,刨子早就犯了痒。
煦阳从窗外投射进来,桑伯一口气刨好了四条大床木腿,写字台的台面也被刨得锃亮锃亮。
午饭的菜很丰盛,桑伯破例喝了些酒,越喝脸越红,越喝言语越少。陶子树却越喝话越多——
“我说桑伯,这年月真有些不对劲了,就说我这理发的活,村里也只剩下几个老伙计肯请我伺候。现在那些补锅匠连个影儿都见不着了,我家那口大锅都漏半个月了。听说洪村的箍桶匠张土根上月把担子扔进了苕溪里,到水城去摆水果摊了……”
桑伯不言语,只是听着。他吃了半碗饭,又马上操起了家伙。借着酒力,刨子、斧头运转飞快。
少顷,开始给木床雕花。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此刻就要雕那朵老梅了,桑伯几乎憋住了呼吸,眼眸深处闪动着一种异样温和、慈爱的柔情。雕完,抽刀时,刀口划进了手指,一串滚圆的血珠落下,梅花被染得鲜红。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眼眶。
忙完了陶家的活,桑伯回到家里,当晚就病了。一连几天胸闷、喘气,茶饭不思。桑果从水城赶了回来,隔壁村未过门的儿媳水妹也赶来照料。两人陪父亲到水城医院诊治。体检结果:一切正常。
第二天一早,桑果、水妹陪桑伯回家。桑果嘀咕着:“爸这阵子太累了。”
“让爸别干木工活了,又不缺钱花。”水妹低声说。桑果连忙摇头:“当心爸在后面听见。”
“可能是陶子树那二小子给气的。他嫌爸做的太老套,前天又进城买了套组合式的。”桑果靠近水妹的耳朵说。
今年的春天似乎提前到来,村口的榆树已满枝新芽。生活仍像那门前的溪水,时缓时急地淌着。桑伯毅然作出了决定,要把那套营生的家伙扔进火灶,被儿子苦苦请求才作罢。
午后的阳光很有点暖意,桑伯细眯着眼睛,稳稳地坐在新楼的后院里。他的头发白了很多。那只贴紧老人的新靠椅,散发出一种宁静幽香的气息。这只檀木靠椅,是他病愈后,用他藏了10多年的木料,打制的唯一留给自己的作品。
【1】分析下列句子反映的人物心理。
桑伯忘了疼痛,痴迷地盯着血珠在梅蕊上绽开,一行泪水溢出了眼眶。
【2】桑果不肯“接班”,却又苦苦请求父亲不要把木匠的工具扔进火灶,这是为什么?
【3】品味下面语句,分析语言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深深浅浅,左左右右,时而柔如抚儿头发,时而刚似快刀斩麻。在粗糙的手里,那小小的雕刀宛如游动的泥鳅,汗水从深蓝的外衣里渗出来。
【4】文章末段写那张“檀木靠椅”有什么用意?全文表现了什么主题?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古代把贵族称为右族或豪右,贫贱者居住之地称为“闾左”。
B. 古时座次、坐向规定严格,一般坐北朝南称为尊位。
C. 避讳实际是一种反映封建礼法的忌讳,主要有国讳、家讳。
D. 古人讳言死:天子死曰崩,大夫死曰薨、庶人死曰死。
13.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本期我们读了经典名著《水浒传》,对作品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有了一定了解,请完成下列题目。
(1)写出下列人物的原名:一丈青 ,行者 ,花和尚 。
(2)请用简练的语言说出《水浒传》中英雄好汉们性格上的共同特征。
(3)宋江最后是怎么死的?死前他用同样的方法弄死了谁?为什么?
1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综合性学习。
材料一 央视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成为观众津津乐道的话题,没有大牌明星,只有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学生;没有声嘶力竭的歌唱,只有安安静静的书写。节目开播以来,全国刮起了一股汉字听写风潮,还催生了一批“听写族”。
材料二 2018年,央视推出了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节目一开播就得到了观众好评。此节目将古典诗词与流行音乐完美结合,带领观众在众多歌手的演绎中领略了诗词之美、音乐之美和文化之美。
材料三 中国首档中文诗词记忆闯关节目《中华好诗词》在河北卫视华丽亮相,接力《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观众继续烹调这场越炒越火的中华文化盛宴。
(1)从以上材料中你得出怎样的信息?
(2)学校决定举办“走进传统文化”的大型活动,假如你是主持人,请写出你在活动开幕式上的致辞。(80字左右)
15. 作文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经历是人生旅程的足迹,是一种生命过程。有经历就有体验,有经历就有磨砺,有经历就有积累,有经历就有成长……
请以“经历了 ,我长大了”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健康;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数限制在600—8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卷面整洁,书写工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