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中学2019年高一生物上册期末考试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蔗糖、麦芽糖、乳糖的水解产物都有( )
A. 葡萄糖 B. 果糖 C. 半乳糖 D. 核糖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 核糖 B. DNA C. 磷脂 D. RNA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均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麦芽糖均可被水解
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乳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糖类和脂质是细胞中两种重要的有机物。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质膜上的脂质包括磷脂、糖脂、胆固醇等
B. 淀粉、纤维素和糖原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葡萄糖
C. 糖类可以在叶绿体、高尔基体、肝脏及肌肉中合成
D. 淀粉和油脂水解的终产物都是CO2和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烫发时,先用还原剂使头发角蛋白的二硫键断裂,再用卷发器将头发固定形状,最后用氧化剂使角蛋白在新的位置形成二硫键。这一过程改变了角蛋白的
A. 空间结构 B. 氨基酸数目 C. 氨基酸种类 D. 氨基酸排列顺序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物试剂的选择、使用或使用结果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苏丹Ⅲ染液鉴定含油脂多的植物组织时,显微镜下可见被染成橘黄色的颗粒
B. 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需将A液和B液混匀后使用
C. 提取叶绿体色素时加入SiO2是为了防止叶绿体色素被破坏
D. 判断酵母菌是否进行了酒精发酵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不能选择碘液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学家发现了生物体内的第21种氨基酸--硒半胱氨酸(R基为-CH2-SeH)。由两个硒半胱氨酸和三个谷氨酸(R基为-(CH2)2-COOH)所构成的含有一条肽链的化合物.其名称、游离羧基数目分别为( )
A. 四肽,5 B. 四肽,4 C. 五肽,4 D. 五肽,3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生物体内能发生如下的反应:葡萄糖→糖原.则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此生物一定是动物,因为能合成糖原 B. 糖原属于二糖
C. 葡萄糖含有C、H、0、N四种元素 D. 葡萄糖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①~⑤是利用显微镜观察时的几个操作步骤,在显微镜下要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如图中的(1) 转为(2),最合理的操作步骤是

①转动粗准焦螺旋 ②转动细准焦螺旋 ③调节光圈 ④转动转换器 ⑤移动装片.
A. ①→②→③→④ B. ③→①→②
C. ⑤→④→③→② D. ④→⑤→①→②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细胞生物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B. 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
D. 是许多重要反应的场所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科研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这项技术所利用的是细胞膜的哪种功能
A. 保护细胞内部结构的功能 B. 信息交流功能
C. 控制物质进出功能 D. 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相对稳定的功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研究者将下列四种等量的细胞分别磨碎,然后放到四个离心试管内高速旋转离心,结果磨碎的液体都分为四层,如图,其中③层含有较多的需氧呼吸的酶.则在下列的各种材料中③层最厚的细胞是

A. 皮肤细胞 B. 心肌细胞
C. 口腔上皮细胞 D. 红细胞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水稻叶肉细胞的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叶绿体基质中产生的代谢产物分别
A. 二氧化碳、丙酮酸、糖类 B. 丙酮酸、二氧化碳、糖类
C. 丙酮酸、葡萄糖、二氧化碳 D. 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面是几个放射性同位素示踪实验,对其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15N标记某氨基酸,粗面内质网的核糖体和游离核糖体均出现放射性
B. 给水稻提供14CO2,则14C的转移途径大致是14CO2→14C3→(14CH2O)
C. 给水稻提供C18O2,则产生的18O首先出现在光合作用放出的氧气中
D. 小白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以检测到H218O,呼出的二氧化碳也可含有18O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细胞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和核孔组成
B. D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到细胞质中
C. 染色质与染色体的化学本质不同
D. 细胞核是细胞进行各种化学反应的主要场所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其他条件适宜的情况下,供试植物正常进行光合作用时突然停止CO2的供应,并立即开始连续取样分析,在短时间内叶绿体中三碳酸和RuBP含量的变化是
A. 都迅速减少 B. 都迅速增加
C. 三碳酸迅速减少, RuBP迅速增加 D. 三碳酸迅速增加,RuBP迅速减少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图一中的a代表腺苷,A代表的是腺嘌呤
B. ATP生成ADP时图一中的c键断裂并释放能量
C. ATP与ADP相互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循环利用的,能量是不可逆的
D. 酶1和酶2催化作用的机理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表示物质跨膜运输的一种方式,下列物质运输过程利用该方法进行的是(  )

A.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B. 葡萄糖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C. O2进入肝细胞 D. K+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水稻培养在含有各种营养元素的培养液中,发现水稻吸收硅多,吸收钙少。这是因为水稻根的细胞膜
A.吸附硅的能力强,吸附钙的能力弱
B.运载硅的载体多,运载钙的载体少
C.吸收硅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钙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D.吸收硅不需要消耗能量,吸收钙需要消耗能量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不同植物的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形态不再变化后的细胞图像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各细胞液浓度的判断正确的是

①实验前B<A<C .②实验前B>A>C③实验后B≥A=C④实验后B<A<C.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酶的实验设计思路正确的是
A. 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B. 利用淀粉、蔗糖、淀粉酶和碘液验证酶的专一 性
C. 利用过氧化氢、新鲜的猪肝研磨液和氯化铁溶液研究酶的高效性
D. 利用胃蛋白酶、蛋清和pH分别为5、7、9、11的缓冲液验证pH对酶活性的影响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表示不同温度下凝乳酶对乳汁作用的结果,关于此结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凝乳所需时间越长,表明酶的活性越高
B. A组和F组凝乳酶的活性和空间结构都相同
C.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不同的温度,因变量是凝乳时间
D. 本实验可以确定凝乳酶的最适温度是40°C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强酸、强碱或高温、低温都会使酶变性失活 B. 催化生化反应前后酶的性质发生改变
C. 高温使酶的分子结构破坏而失去活性 D.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只在细胞内起催化作用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酵母菌制酒时先通气促进其繁殖后密封产生酒精
B. 用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避免厌氧病原菌的繁殖
C. 慢跑等有氧运动可防止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肌肉酸胀乏力
D. 低温、低氧、干燥等条件有利于水果和蔬菜的保鲜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是细胞代谢过程中某些物质的变化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在乳酸菌细胞中,能进行过程①②④
B. 过程①④都需要O2的参与才能正常进行
C. 真核细胞中催化过程①②③的酶均位于细胞质基质中
D. 叶肉细胞中过程④产生的ATP可用于过程⑤中C3的还原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已知某植物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最适温度分别为25℃和30℃,如图表示该植物处于25℃环境中植物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变化的坐标图,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a点叶肉细胞产生ATP的细胞器只有线粒体
B. b点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
C. 当植物缺镁时,叶绿素减少,b点将向左移
D. 将温度提高到30℃时,a点上移,b点右移,d点上移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外界环境条件恒定时,用如图装置测定种子萌发时的呼吸作用类型(假设呼吸底物全部为葡萄糖),实验开始同时关闭两装置活塞,在25℃下经过20 min后观察红色液滴的移动情况,下列对实验结果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不移动,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只进行有氧呼吸
B. 若装置1的红色液滴左移,装置2的红色液滴右移,则说明此时萌发的种子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
C. 装置1的红色液滴向左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消耗O2的体积
D. 装置2的红色液滴向右移动的体积是呼吸作用释放CO2的体积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图中a→d表示连续分裂的动物细胞的两个细胞周期。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a过程完成中心体的复制
B. 染色体平均分配一般发生在d段
C. b和c为一个细胞周期
D. c段结束DNA含量增加一倍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核内的DNA经复制后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B. 细胞分化是细胞中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 癌变是在致癌因素的作用下,细胞的正常基因突变成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过程
D. 细胞分化、衰老和癌变都会导致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甲中曲线a、b表示物质跨(穿)膜运输的两种方式,图乙表示细胞对大分子物质“胞吞”和“胞吐”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甲图中a表示自由扩散,b表示协助扩散或主动运输
B. 甲图中b曲线达到最大转运速率后的限制因素是载体蛋白的数量
C.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说明细胞膜的结构具有选择透过性
D. 乙图中的胞吞和胞吐过程都需要消耗ATP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

A. 中心体移向两极 B. 着丝粒分裂
C. 细胞板形成 D. DNA分子进行复制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壁虎的尾巴在断裂后,过一段时间又会重新长出来。这属于( )
A. 细胞凋亡 B. 细胞癌变 C. 细胞衰老 D. 细胞分裂和分化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属于癌细胞特征的是
A.细胞内多种酶活性降低 B.细胞进行正常分化
C.细胞能无限增殖 D.细胞上的粘连蛋内增加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3和6过程均存在基因选择性表达
B. 与4过程相关的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且核膜不断向内折叠
C. 1、2过程中的G2期,细胞中已有一对中心体
D. 此图可用于表示干细胞的分裂、分化特点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对细胞分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来说,不同细胞分化后产生的差异是不可逆的
B. 受精卵的分化程度低,全能性大于体细胞
C.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中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
D. 没有细胞分化,多细胞生物体也能正常生长发育
3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甲、图乙分别是两类高等生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与图乙是__________ 细胞;与甲细胞相比,乙细胞没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填编号),若图甲表示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则图中不应该具有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编号)。蓝藻与上述两种细胞在结构上最主要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甲、图乙所示细胞中,含有遗传物质的结构有______________(填编号),蛋白质的“生产机器”是___________(填编号);无膜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填编号)
(3)若图乙所示的细胞为胰岛B细胞,可产生胰岛素,将3H标记的氨基酸注入该细胞,在该细胞的结构中,3H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用箭头和编号表示)。该过程中膜面积减小的结构是______(填编号)。胰岛素分泌的过程中囊泡在不同细胞器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而______(填编号)在其中起重要的交通枢纽作用。
37.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鸡红细胞中,每个血红蛋白分子共有4条肽链,包括两条α链和两条β链,每条α链由141个氨基酸组成,每条β链由146个氨基酸组成.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鸡血红蛋白分子中,肽键的数目是____________ ,肽键的形成在______(细胞器)中进行.β链含有半胱氨酸.其分子式为C3H7NO2S,则其R基由______(元素符号)元素构成.鸡红细胞中的Fe元素以______形式存在.
(2)要从鸡的红细胞中提取磷脂,需把细胞放入 ______________(试剂)中处理使其裂解,再提取出磷脂.若将所得磷脂在空气一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的面积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原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38.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作物,研究人员以北方生长的黄瓜品种为材料,用单层黑色遮阳网(遮荫率70%)对黄瓜幼苗进行遮荫,以自然条件下光照为对照,一段时间后,测定黄瓜的生长发育和光合特性变化,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株叶面积
(cm2)

总叶绿素
(mg•g-1FM)

净光合速率
(μmol•mol-1)

胞间CO2浓度
(μmol•mol-1)

自然条件

2860

1.43

15.04

187

弱光条件

3730

1.69

4.68

304


请分析回答:
(1)实验中需用__________提取叶绿素,再测定其含量.
(2)实验组净光合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主要原因是实验组 _____________ ,使光反应产物__________________减少,进而降低了叶肉细胞对__________________的利用能力.
(3)弱光处理一段时间后,黄瓜产生的有利于提升其光能利用率的变化有_____________.与叶绿素a相比,叶绿素b在430~450nm蓝紫光(弱光下占优势)区有较高的吸收峰和较宽的吸收带,由此推测,实验组叶绿素a/b含量比值_____________对照组.
(4)研究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黄瓜植株株高显著升高.研究者认为,这是由于弱光下植株光合产物向茎分配增多所致.为验证以上假设,需测定黄瓜植株各部分的__________ ,若测定结果为实验组 ______________ 对照组,则支持上述假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