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高二历史寒假作业-新课练07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经济上的暴力强制”是近代历史上外国对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就连外国人也承认在华洋商“个个都是大恶棍”。美国公使承认:“我们的国旗曾经用来庇护在中国的所有“流氓”。外国政府“庇护”在华外国人所依据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永久居住权 D.海关管理权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直接导致下表所示人口数量变动的历史事件应是江苏人口数量变动表(部分)


时间
数量
地点

1851年

1865年

苏州府

江宁府

452.9万

108.7万

镇江府

247.5万

51.9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场中日之间的战争,是一次没有代差的实力对决,而且中国的实力总体还有一些优势,但是最终却失败了,30多年来的‘师夷长技’只剩下一地鸡毛……使有识之士开始从更深的层次思考中国的未来!”这场战争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徒有其冲动的反抗热情,而没有看到历史的进化趋势,不了解科学的革命方法,所以失败。”“它”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八国联军侵华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这个民族面对着或者经历了以往没有遇到过的严重危机,甚至整个民族被通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下列与之相符的是
A.《马关条约》和“清末新政” 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
C.《辛丑条约》和戊戌变法 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3年,赵玉森在《共和国本国史》中写道,“约既公布”,“对于战争原因之鸦片禁令,均未只字争及,于是臣民吸用之习蔓延益甚”,“诸外国人反而丑诋之,且或携我国一二烟具陈诸博物馆,以为清国人民风俗之代表矣。”这反映出赵玉森意识到
A. 辛亥革命具有历史局限性
B. 孙中山缺乏反对外国勇气
C. 烟毒泛滥危害中国国家形象
D. 鸦片战争深刻影响近代外交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认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革命党人为袁世凯量身定做的纸制枷锁。”此处的“量身定做”意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了( )
A.三权分立 B.总统制
C.责任内阁制 D.民主共和制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所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形成 B.给思想紊乱中的中共指明了方向
C.成为中共历史上重要的转折点 D.使得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一张标注为“大日本陆军总部绘制”的中国湖南某地的地图上,比例尺是五万分之一。每一座山丘、每一个村庄、每一条小路、每一片树林都在图上画的清清楚楚。图上标示日期为“昭和三年”,也就是公历1928年。这说明
A.日本人想对中国地理开展学术研究
B.日本人对中国民众的生活很感兴趣
C.日本陆军总部帮助中国勘测地理
D.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1年初,红一方面军开始侦察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1932年,红军破译了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通讯密码,这一成功( )
A. 确保了红军对敌处于军事优势地位 B. 为红军取得战场主动权创造了条件
C. 加强了革命根据地间的协调作战能力 D. 有利于红军实现战略方针的转变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四套人民币100元背面的风景是地处江西省西南部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的中段,古有“郴衡湘赣之交,千里罗霄之腹”之称。中国革命史上在此地区
A.开创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B.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核心领导地位
C.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D.开创了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民党方面明确提出具体条件:“停战自属目前迫切之要求,最好陕北红军经宁夏趋察绥外蒙之边境。……希望党的领袖来京共负政治上之责任,并促进联俄。”此条件提出的相关背景是
A.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 抗日战争即将胜利
C. 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D. 渡江战役前国共谈判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地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统帅,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 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 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 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 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政府曾严禁商人参预朝廷饷银的汇况业务,1862年却准许户部请求,利用民间票号的资金和汇总网络解决朝廷饷银的调度问题。这一变化反映出
A. 票号成为清政府财政的支柱
B. 太平天国运动影响清政府财政运作
C. 洋务派开始控制国家金融体系
D. 清政府利用商人应对外国资本冲击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村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工农武装割据”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记者曾生动地记述抗日根据地:“如果你遇见这样的农民——他的整个一生都被人欺凌,被人鞭笞、被人辱骂……你真正把他作为一个人来对待,征求他的意见,让他投票选举地方政府……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如果你做到了这一切,那么,这个农民就会变成一个具有奋斗目标的人。”这一记述表明,抗日根据地
A. 农民的抗日热情得到激发 B. 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
C. 国民革命的任务得以实现 D. 排除了国民党的影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6月26日,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强驻上海领事商定《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同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中外商民人民产业为主”。这表明
A. 列强在华势力受到有效遏制 B. 清政府中央集权面临危机
C. 地方实力派成为列强代理人 D. 地方势力与朝廷分庭抗礼
19. 详细信息
近代以来,中国在变,世界在变,中国对世界的认识(即狭义的“世界观”)也在变。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皇帝敕谕英吉利国王知悉,咨尔国王(指英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天朝抚有四海……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
——魏源《海国图志》
洪惟我大皇帝,抚绥中外,一视同仁,利则与天下公之,害则为天下去之,盖以天地之心为心也。贵国王累世相传,皆称恭顺。
——林则徐《拟谕英吉利国王檄》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性。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接受了以强弱分文野的新观念。这类因对抗性互动而产生的概念转移,急剧而彻底地改变了国人对西方的认知: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摘编自罗志田《走向世界的近代中国——近代国人世界观的思想谱系》
材料三 共产主义之为物,在今日全世界上已成为无产阶级全体的救时良方……我们不宜人云亦云,误认中国尚须守着那机械式的变化,尽量接收那流毒西方未已的资本主义。赶机会,图改良,在欧美已暴露了他的无能,我们也不必来走这条死路。
——周恩来《共产主义与中国》(1922年8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鸦片战争前清朝君臣的“世界观”。
(2)对比材料一,概括材料二中中国人对于世界的认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产生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20世纪20年代初先进中国人的“世界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转变给中国历史进程带来怎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