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考题(山西省大同市铁路一中)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为“封”字在甲骨文、金文中的写法,其形似植树于土堆之上,其本义为培土植树,后引申为堆、冢之义。这反映了分封制的内容之一是


A. 授爵
B. 授官
C. 授土
D. 授民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争霸战争期间,山东诸小国为齐国所并,河北、山西诸小国为晋国所并,江淮、汉水诸小国为楚国所并,西北诸小国为秦国所并。这一历史进程造成了
A. 县制普遍取代封邑
B. 世卿世禄制被废除
C. 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D. 区域性的局部统一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独具时代特色的历史信息在风云流转的时空中,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个指示性坐标。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周、秦、唐、元)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微子受封”、“妇功”、“市井”、“司南”

政事堂、越窑、夜市、“士大夫画”

“腹里”、木活字、北曲、“赵体”

象郡、“直道”、灵渠、小篆



A. ①②④③
B. ①④②③
C. ③②①④
D. ④②①③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进大体经过了“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三个阶段。其中,“察举制”作为主要的选官制度最早出现在
A. 春秋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从康熙帝开始,官员将奏折密封后可以直接呈给皇帝,皇帝朱批后发回,这样既快又保密。康熙时期只有百余名官员有密奏权,雍正帝扩展到1200余人。雍正帝要求在京大臣、各督抚总兵都要密奏,还特许一些低微官吏的密奏权。这一变化
A. 使享有民主权利的官员增加
B. 利于皇帝更有效控制官僚队伍
C. 提高皇帝处理全国政务效率
D. 解决了皇帝决策和指挥的问题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伯利克里时期,五百人议事会成为最高的行政机关,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负责部分行政事务。雅典的法律保存于议事会堂,并在市场上公布。陪审法庭成为最高的司法和监察机构。材料说明雅典民主政体
A. 权力分立的倾向
B. 基础是公民大会
C. 法制是核心内容
D. 体现了主权在民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从公元前490年到公元前322年,雅典大约有一半左右政治家泡括伯里克利)都不同程度遭到群众的惩罚,大部分控告的原因只是因为作战失利.柏拉图提出了一个发人深省的问题:“如果你病了,你是召集民众给你治病呢,还是去找医术精湛的大夫呢?"材料表明
A. 雅典的法庭没有公平和正义
B. 雅典法庭审判违背了民主的原则
C. 雅典的民主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D. 公元前四世纪后雅典阶级矛盾尖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法规定,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当事人须带着系争实物到庭,如果系争物是不动产或树木之类不便携带,也必须拿一些象征性的标志物(如土块、树枝)到庭,双方并立,用木棒按触其物,装作争夺的架势。如果一方当事人稍有差错,就会导致败诉。这反映出罗马法
A. 强调实物证据
B. 以保护私有财产为核心
C. 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D. 保证了公正公平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著名政治家和法学家,他认为,在实在法之上,也就是各民族制定的各种法律之上有一更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永恒的自然法,自然法是与自然即事物的本质相适应的法,其本质为正确的理性……实在法必须反映和体现自然法的要求。所以法律必须体现正义和公正。关于材料中提到的“自然法”理解正确的是
①效力高于实在法
②自然法是一种理性
③自然法与实在法没必然联系
④自然法是一种法律观念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1年,英国议会大选,保守党战胜工党,其领袖丘吉尔再度出任首相,在白金汉宫接受伊丽莎白二世的任命。1955年4月5日,丘吉尔因健康原因,按惯例到白金汉宫正式向女王递交了辞呈。6日下午,他离开了唐宁街10号首相府官邸。这表明英国
A. 国王的权力影响着政党政治
B. 首相产生任免需要履行法定程序
C. 议会由选举产生并对国王负责
D. 资产阶级代议制获得进一步完善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近代英国确立了议会制君主立宪政体,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政体,德意志帝国也确立了有别于英国的“君主为实,立宪为虚”的君主立宪政体。三者的共性是
A. 议会都是国家权力核心
B. 总统都掌握国家行政权
C. 政府首脑均对议会负责
D. 议会均掌握国家立法权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年轻的美国在《邦联条例》生效后,仍面临政治体制的危机,外部为一些欧洲大国所不容,解决从邦联到联邦的制度困境,是一个并不轻松的过程。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是在
A. 18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B. 18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C. 18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D. 18世纪90年代末至19世纪初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表现。法国与美对比,相同之处是
A. 国会议员都是由总统任命
B. 总统都是由参众两院选举产生
C. 国会议员的任期都是四年
D. 总统的权力都受到一定的制约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6年法国众议院选举,结果共和党人获得多数票,并提出由温和派的共和党人西蒙任总理。1877年5月,君主派总统麦克马洪解散了共和派内阁,迫使西蒙辞职,在取得参议院同意的情况下强行解散众议院。麦克马洪此举
A. 体现了总统与议会的相互制约
B. 行使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
C. 打破了保守派与共和派力量均势
D. 反映了法国封建势力的强大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71年宪法规定,新成立的德意志帝国“缔结为一个永久的联邦”,由普鲁士国王担任联邦主席。由于巴伐利亚等邦反对,普鲁士国王仅享有“德意志皇帝”而非“德国皇帝”的尊称。在联邦议会的58个议席中,普鲁士拥有17席,有能力否决不利于它的法案,但其他中、小邦也可以联合起来以多数票制服普鲁士。这些规定反映德意志帝国是
A. 具有浓厚专制色彩的国家
B. 各种政治力量妥协的产物
C. 不彻底的民主改革的结果
D. 三权分立原则的典型代表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今日没有人会替一手持枪、一手兜售毒品的恶霸行为辩护;但这一众所认同的观点,依旧未把毒品本身当作问题的关键。”“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人们不应忘记,近代历史上,以维护可耻的毒品贸易为目的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发生在
A. 1840年、1856年
B. 1840年、1883年
C. 1860年、1894年
D. 1860年、1900年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
A.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
B. 中国被迫开放了福州等通商口岸
C. 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
D. 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A. 中外文化冲突加剧
B. 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C. 科学技术发展落后
D. 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A. 创立拜上帝会
B. 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 发动北伐
D. 制造天京事变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贸易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材料中“在此以后”的“此”应是
A. 《南京条约》赔款2100万银元
B. 《南京条约》附约领事裁判权
C. 《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
D. 《辛丑条约》严禁人民反帝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2年5月,有记者问孙中山:“先生让总统之位与袁世凯,是由于个人之意乎?抑以为如此更换更有益于国家乎?”得到的答复是:“两者皆是。因袁君鼓动共和久矣。”孙中山的答复旨在说明
A. 政治妥协的必要性
B. 袁世凯变为共和派
C. 军事斗争的残酷性
D.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05年,清廷派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满洲贵族载泽等先后考察日本、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国。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政治体制改革被纳入到宪政轨道。清政府之所以采取这些行动是因为
A. 清末新政的失败
B. 国内矛盾的激化
C. 黄花岗起义爆发
D. 革命党人的妥协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孙中山曾欣喜地说:“吾党无论由何省下手,一得立足之地,则各省望风归向矣。”下列事件的发生及其引发的后续效应,最能验证这一说法的是
A. 黄花岗起义
B. 武昌起义
C. 四川保路运动
D. 北伐战争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中称:“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唯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捕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这一宣言意在强调
A. 各地学生纷纷响应北京的罢课
B. 五四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
C. 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了革命运动
D. 工人阶级给北洋军阀政府以强大压力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国民党一大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关于这次大会表述正确的是
A. 会议召开于1924年初的上海
B. 会后马上就进行了北伐
C. 会议召开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诞生
D. 会上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党外合作
26.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如唐制,中书舍人拟稿……然后再至送皇帝画一“敕”字……然后行达门下省……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诏敕自中书定旨,门下复审手续完成后,即送尚书省执行。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1911年,黄花岗之役、保路运动、武昌起义浪翻波连,汇成辛亥风云。经过庚子以来十年的千曲万折之后,历史在革命、改良、民变和清廷的自我挽救之间终于做出了自己的选择。革命派以一往直前之气推翻了清王朝,革了数千年帝政之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唐初中书、门下、尚书三省的职能。结合所学,分析三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2)指出材料二中“前无古人的变化”的含义。结合所学,简述“庚子以来”革命派为实现这一变化所作出的努力。
27.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巨大的屈辱和深重的灾难。从此,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外患接踵而至,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材料二 美国学者杰明·艾尔曼说:“(鸦片战争)对中国国内影响不是太大。只限于广东一带。”
材料三 据史科记载:清政府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时人称:和议之后,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1)根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上述材料中有关鸦片战争影响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