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题免费试卷(山东省宁阳县第四中学)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秦始皇泰山封禅以来,汉武帝、汉光武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等帝王均到泰山举行封禅活动,“天命以为王,使理群生,告太平于天,报群神之功”(《五经通义》)。这说明
A. 君权神授观念不断深化
B. 君主治国理政思想的宗教化
C. 君权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D. 儒学思想成为主流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诸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
A. 偶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
B. 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
C. 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
D. 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先秦时期,一些思想家认为善恶同智慧、美丑一样,决定于地和水。晋国韩献子说:“国饶,则民骄佚”(《左传·成公六年》),申叔时认为“民生厚而德正”。这表明当时
A. 认为道德起源于天命 B. 人们已经区分了天道与人道
C. 重义轻利是主流思想 D. 社会经济对道德有制约作用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董仲舒提出“道之大原出于天”,而天道高远,凡人岂能领会,唯有天子是天与人之间的媒介。这反映了董仲舒的
A. 以刑辅德的思想
B. “大一统”思想
C. 三纲五常的思想
D. 君权神授的思想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时期,一批总结生产经验的农书纷纷问世,除了官修的农书之外,私人撰写的各类农书达十七种之多。这表明
A. 农业科技发展迅速
B. 重农抑商政策得以加强
C. 私人修书蔚然成风
D. 农业生产得到高度重视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的采诗官定期到民间收集歌谣。《诗经》是周王朝约五百年间社会面貌的形象反映,被称为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其中《雅》和《风》中有不少篇章是贵族和平民的讽刺诗。这表明
A. 周朝统治者非常顺应民情 B. 诗歌能够真实地再现社会面貌
C. 平民对政治有一定发言权 D. 《诗经》是周朝制定政策的依据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元代画家倪瓒的《柯竹石亭图》,画面宁静柔和,干笔冷漠超然,内敛自持。作者自题诗云:“读书衡茅下,秋深黄叶多。原上见远山,被褐起行歌。……遐哉栖遁身,身外岂有它。人主行乐甚,世事将如何!”下列表述与该画作相符的是

A. 描绘景物明快、栩栩如生
B. 表达了画家浪漫主义情怀
C. 表达了画家对人生、现实的感悟
D. 构图完整,展现了大自然的神奇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指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而不在于生存”“凡善于考虑的人,一定是能根据其思考而追求可以通过行动取得最有益于人类的东西”。这反映出他
A. 思想中有进化论的成分
B. 思想中包含理性的内容
C. 注意到对自然界的探讨
D. 比较看重教育的现实作用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A. 服从城邦与珍视自由结合
B. 修正智者学派的个人主义
C. 宣扬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
D. 批判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517年,传教士马丁·路德揭破赎罪券的欺诈,宗教改革像野火一样烧遍欧洲,教徒自读白话文《圣经>>,直接跟上帝交谈,不要教会做中介。材料反映了这场宗教改革
A. 否定信仰上帝 B. 主张废除教阶制与宗教仪式
C. 挑战教会权威 D. 极力宣扬《圣经》的至高无上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在文艺复兴时期的文人中间,完全世俗的、完全清醒的世界观,相对来说是很少见的,神圣的东西仍是文艺复兴时期雕塑家、建筑师和画家的中心主题。这表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世俗清醒的世界观并未出现
B. 亟待改变传统的基督教信仰
C. 用宗教的形式表现人文精神
D. 以神圣主义作为文艺的核心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第一个创办文学沙龙的是德·朗布依埃侯爵夫人,在她的沙龙里话题无所不包,学术、政治、时尚,甚至流言蜚语。18世纪后,文学沙龙话题不仅有文学艺术还有政治科学,有时也会出现激进的思想言论。“文学沙龙”在当时的客观作用是
A. 表达了平民的政治诉求
B. 开启了文艺复兴运动
C.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D. 推动了文学艺术繁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伏尔泰认为:启蒙的旗帜是“理性”,启蒙的基石是“进步”。卢梭则认为:“文明是道德的沦丧,理性是感性的压抑,进步是人与自然的背离。”他们观点的不同说明
A. 卢梭质疑理性和科学
B. 启蒙运动的深化
C. 两人主张的政体不同
D. 人文主义的兴起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思想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旧的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康德认为启蒙的真谛在于:
A. 推翻专制
B. 人身自由
C. 思想自由
D. 主权在民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英国某诗派思想家作品集中体现了对法国大革命的矛盾态度,对资本主义文明表示厌恶,竭力讴歌的是宗法制的农村生活和大自然,,喜欢描写神秘离奇的情景与异国风光。该诗派的创作风格属于
A. 浪漫主义文学
B.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C. 现代主义文学
D. 无产阶级文学
18. 详细信息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A. 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 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C. 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 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1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所示

时期

曹操形象

三国到隋唐

陈寿《三国志•武帝纪》中推崇曹操为“明略最优”、“超世之杰”。在这一基调下,唐朝以前对曹操的评价以颂扬为主,尤其是李世民的《唐太宗文皇帝祭魏太祖武皇帝文》对曹操充满敬仰。曹操在民间也具有广泛的影响。曹魏的主要建筑铜雀台和曹操的墓区西陵在屡经政权更迭之后仍能作为标志性的名称。

宋朝南迁之后,曹操的形象发生根本性变化。南宋统治者同情地位和自己相仿的西蜀,而敌视地位和全国相仿的曹魏。曹操的脸谱彻底改变,变化成为欺世奸雄。

元明清

元朝统治时期,百姓痛恨统治者的思想情绪被投射到民间文艺作品上,通过间接的形式而宣泄出来。明朝初年,民间说唱故事被罗贯中搜集在一起,编写成为《三国演义》,使得曹操的奸雄形象最终定型,而长期被世人切齿痛恨。

新中国成立之初

毛.泽东曾经多次赞扬曹操,特别是1957年至1959年间,更在公开的场合发表肯定曹操的讲话。



——摘编自李凭《曹操形象的变化》
从以上材料中任选两个相邻的时段,指出曹操形象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0.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唐中叶市舶贸易开始兴起,由此带来的商税收入颇丰,唐政府遂于开元初置市舶使于广州。唐末,中央集权衰微,广州市舶使多“以帅臣领之”。宋初,命“转运使司掌其事”,转运使代表皇帝监督州郡,同时又负有将州郡财赋转运朝廷的重任。这显然是企图改变唐末、五代州郡擅市舶的传统。宋太宗上台不久,即变更太祖之制,变革之后市舶机构官员的配置和职掌大致如下:市舶使一员,由知州兼领,州郡兼领只是一种称号,并无实掌。勾当市舶司两员,由“通判兼监”,故常称为“市舶监官”。提点市舶司一员或二员,由转运使兼,其总领市舶之事。勾当市舶使臣三员,简称“市舶使臣”,市舶使臣由朝廷临时差遣,并非常守其职。由于管理上的杂乱无章,许多地方官虽不参与具体的海外贸易管理工作,却利用兼掌市舶之名,侵渔勒索,贪污中饱,低价强买海商货物。太宗末年,出现了“海舶久不至”的现象。
——摘编自廖大珂《试论宋代市舶司官制的演变》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宋初市舶司机构改革的原因,并指出宋代初期市舶司机构的特点。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初期市舶司机构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