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双休阅读作业测题免费试卷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专项训练。
章 鱼
章鱼遇上敌人之后能巧妙地脱身。章鱼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当遇到敌人时,它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天天。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把它缠死或毒死。
【1】短文的两个自然段分别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_______”画出来。
【2】结合每个自然段的关键句可知,本文主要介绍了章鱼哪两方面的内容?( )
A.巧妙脱身与非常警觉。 B.吓唬敌人与非常警觉。
C.巧妙脱身与缠死敌人。 D.非常警觉与缠死敌人。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综合训练。
小龙虾
①小龙虾外形美观。它的首端顶稍有一对大约一分米长的触须,长须中还有两个短须。须根两侧凸出的一对眼珠好看极了,触须下是嘴,嘴巴下长着两个七八厘米长的大钳,是用来挖洞及保护自己的锐利武器。小龙虾的中端是腹背部,长着四对错爪子,那是用来划水的桨和登陆用的足,腹背部被坚硬的盛甲保护着,盔甲上布满了凸点,像天上的繁星。小龙虾的末端由五片扇形鳞甲组成,鳞甲边缘长成锯齿形状。
②小龙虾在陆地.上行动之时便是人们捕捉它们的好机会。它待人是先礼后兵。当你要伸手去逮它时,它总是尾扇作凳,竖起两钳,一伸一伸地左右摆动,很像是在向你问好,也像是赔不是,它一直后退着,退了很远才转头溜掉。当你伸手抓它时,它是决斗士,不停地张合摆动着的双钳,触须像雷达一样不停摆动,一旦你被它钳着,保证你喊爹喊娘。无论你怎么叫,怎么甩,直至拧断钳子它也不放松。
③小龙虾的繁殖率很高,河沟里到处都有它的影子。它也是我们这里家庭餐桌上的常客,老少皆宜。
【1】第①段写了小龙虾的首端、中端和末端三个部分,其中首端主要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嘴巴和大钳,从而把小龙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特点写得很清楚。
【2】我能借助关键语句,写出第②段的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画“______”的句子,如果要给这段文字配一幅插图,你觉得下面哪一幅图与这段文字的描写最匹配? ( )
A. B. C. D.
【4】根据短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龙虾全身披着五片扇形鳞甲,用来保护自己
B.人们捕捉小龙虾最好的机会,就是小龙虾在水里的时候
C.小龙虾在“我们”这里常被作为桌上的菜肴
D.小龙虾的钳爪子是用来挖洞以及保护自己的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课外阅读。
沙百灵的制胜之道
在撒哈拉沙漠,有一种特别的鸟儿叫沙百灵,它身体很小,只有麻雀那般大。就是这样弱小的鸟儿,在与“沙漠之王”响尾蛇的较量中竟然每战必胜。
有探险家记录下了沙百灵与响尾蛇搏斗的精彩一幕:
当沙百灵扑扇着翅膀停在沙丘上,准备寻找食物的时候,在沙丘里等候多时的响尾蛇凶猛地张开大口蹿了出来。眼看沙百灵就要成为响尾蛇的美餐时,不可思议的画面出现了:面对响尾蛇的攻击,身体灵活的沙百灵用自己并不有力的爪子狼狠地拍打着响尾蛇的头部,尽管力量有限,对响尾蛇似乎也构不成什么威胁,但沙百灵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拍击。沙百灵一边躲闪着响尾蛇的血盆大口,一边用爪子疾速地拍击着响尾蛇的头部,其准确程度分毫不差。就在沙百灵拍击了一千多下之后,响尾蛇终于无力地瘫软在沙地上,再也爬不起来了。蛇口脱险的沙百灵停在沙丘上,从容地吃了一些甲虫类的食物后,才扑扇着翅膀慢慢地飞走了。
沙百灵和响尾蛇的力量对比是悬殊的,但为何获胜的总是弱小的沙百灵呢?生物学家对此解释是:沙百灵在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后,掌握了一套对付响尾蛇的制胜之道,那就是瞄准一个点——响尾蛇的头部,一个很脆弱的部位,并持之以恒地用爪子拍击。沙百灵就是用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在一次次敌强我弱的较量中赢得了最后胜利。
成功的人生往往就是从瞄准一个目标并且坚持不懈开始的。很多人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缺少了沙百灵那种执著的精神。
【1】短文第一自然段先写沙百灵的_________________,接着写它在响尾蛇的较量中__________,突出了沙百灵非凡的能力。
【2】沙百灵对付响尾蛇的方法是一边_________________,一边_________________。
【3】沙百灵之所以胜利,是因为它( ) 
A.身体轻盈,便于逃脱 B.选准目标,坚韧不拔
C.能飞就飞,不会恋战 D.全面出击,出其不意
【4】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