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丰泰外国语实验高级中学2020-2021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题免费试卷在线检测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人用大量的称谓词,如“表”“堂”“外”“亲”“干”“曾”“元”等等,以进一步区分亲疏远近关系。与这一文化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汉字起源与宗法制度密切相关 B.西周分封制度影响深远
C.宗法观念成为传统文化的中心 D.宗法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时期,荀子曾说过:“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这表明荀子强调
A. 人与自然要和谐共生
B. 生产工具比较落后
C. 小农经济的水平低下
D. 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
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 B.加强法、儒家思想的融合
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 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选官制度前期不仅为寒门子弟提供了一条容身之路,也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治理人才,但后来出现了大量的累世公卿、结党营私、官官相护等问题。这可以说明
A.察举制度未能与时俱进 B.征辟制不利于人才选拔
C.九品中正制以门第选官 D.科举制存在着种种弊端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资料统计,三国两晋南北朝,中国南部诸省水利工程数目增加,而北部数目则有所减少。这表明
A. 北方水利技术水平落后
B. 经济发展赖于政治稳定
C. 南方水利事业异常繁荣
D. 南方经济水平超越北方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所示的制度

A. 造成了君主权力旁落
B. 消除了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C. 提高了决策的正确性
D.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贞观政要》卷一《君道》记载:“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减轻农民负担,轻徭薄赋 B.广招贤才,知人善任
C.让庶族地主获得晋升仕途之道 D.实行各民族和睦的政策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选官制度的标准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世官制(夏商周)→察举制(汉朝)→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科举制(隋唐宋)
A.血缘→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C.血缘→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血缘→门第声望→品行才学→考试成绩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黄仁字指出,宋朝打破了传统中国的沉网作风,出现许多新气象。从政府组织上来看,创立了许多在业务上超越旧组织的新机构。该“新机构”可能是
A.中书省 B.三司 C.御史府 D.军机处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A. 利于地方的发展
B. 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
C. 削弱了中央集权
D. 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元人叶子奇《草木子》一书中记载,元世祖忽必烈有一个说法:管行政的中书省是我的左手,管军事的枢密院是我的右手,管监察的御史官是我用来医治这两手的。这说明
A. 官僚政治的工具性
B. 三权之间相互牵制
C. 大大提高行政效率
D. 家国一体政治特征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内阁在明朝最高行政权力运行过程中,于裁决权和执行权之间构成一中介程序,缓和了君主个人意志与国家机构职能之间的对立。这表明明朝内阁制
A. 导致国家政治日益黑暗
B. 有利于国家机器合理运作
C. 解决了权力之间的矛盾
D. 有效地限制了君主的专权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此材料评述的历史事件是
A.张骞通西域 B.鉴真东渡 C.郑和下西洋 D.戚继光抗倭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某同学整理的大事年表,它说明了这一时期

A.康乾时期君主专制不断加强 B.清朝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C.抗击外国侵略战绩卓著 D.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研究发现,清代文人在作诗过程中,有一个相当清楚的隐语系统存在。譬如常以“汉、宋、日、月”之类代指明代,“秦、金、胡、虏”等指清朝。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中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 B.八股取士使文人思想僵化
C.清代文人骚客附庸风雅 D.政治因素渗透到文化领域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天津条约》规定英国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往来,但一直到19世纪60年代才得以进入长江航线。出现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清朝固守闭关锁国政策 B.长江航线市场狭小
C.受太平天国战事的影响 D.清政府官员的抵制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丰岛海战中,日本在朝鲜领海攻击清政府租用的英国“高升”号商船,致使871人遇难。李鸿章将此事电告驻英领事:“所 租怡和高升装兵船被日击沉,有英旗,未宣战而敢击,亦藐视(万国)公法。"据材料可知
A.日本与英国因为利益冲突矛盾加剧 B.日本的对外侵略蓄谋已久态意妄为
C.清政府无心应战寄所有期望于外援 D.清政府借助国际法的力量弥补弱势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李鸿章说:“中国积弱,由于患贫。必须先求富,而后才能自强。”下列企业体现“求富”这一思想的是
A.创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B.开办上海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局 D.创办福州船政局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康有为虚构出一个首倡“改制”的孔子,并说他的变法主张就是继承孔子的事业。他这样做的目的是
A. 基于传统儒学推行变法主张 B. 继承孔子的“改制”事业
C. 借助传统文化解释变法理论 D. 借孔子权威减少变法阻力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部学术著作统计了1890—1898年中国各大媒体宣传“维新”一词的数量。对下图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A.西方政治观念大量输入 B.维新思想为民众普遍接受
C.救亡图存成为时代呼声 D.民主共和意识初露端倪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干支记年法是过去常用的一种记年法。它以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结合的一种记年法。如:1894年是甲午年,1898年是戊戌年,1900年用干支记年法是:
A.庚丑年 B.辛丑年 C.庚子年 D.辛子年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1年5月,清政府出台了一个皇族占多数的内阁,人称“皇族内阁”,预备立宪的骗局终于破产,立宪派的政治理想化为泡影,许多立宪派成员对清政府彻底失望。这一事态
A.促进了维新改良思想的传播 B.推动了同盟会转向武装起义
C.使立宪派成员淡出历史舞台 D.有利于为武昌起义造势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如下“辛亥革命大事时间轴”。如要将史事“宣统帝下诏退位”列入其中,则应将其放在

A. ①、②之间
B. ②、③之间
C. ③、④之间
D. ④之后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民国建立后,“革命军兴, 革命党消"成了一时的舆论倾向,无论是一般民众还是革命党人内部,多认为帝制推翻后,革命亦应随之结束。这反映当时
A.革命目的彻底实现 B.民众对民主的认识有限
C.实现了“主权在民"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人称帝,天下骚然......滇黔独立,文意豁然。”材料中的“滇黔独立”反映的是
A.辛亥革命 B.二次革命 C.护国战争 D.护法运动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在科学与民主的旗帜下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各种各样的‘主义’传入中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A.维新变法 B.辛亥革命 C.新文化运动 D.国民革命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依据所学判断,“新”表现在
A.革命领导力量:工人阶级 B.指导思想:民主共和
C.革命任务:反帝反封建 D.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8.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统治者把“帝”这个头衔作为自己专属称呼,皇帝之下是三公,三公之下有九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郡下辖若干县,县按大小设县令长。
材料二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皇位,改国号为新,西汉灭亡。
材料三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觐见时,皇帝依礼赐丞相座。隋唐时期的官员上朝奏事也均有座。至宋代,官员上朝必须站立奏事。而明清,大臣必须跪奏。
--------摘编自冯天瑜《中国文化生成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统治者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举措。
(2)以下对西汉建立与灭亡对应时间表述正确的是( )
A公元前2世纪初到公元1世纪初B公元前3世纪初到公元1世纪末
C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1世纪末D公元前3世纪末到公元1世纪初
(3)材料反映了什么现象?其实质是什么?并结合唐、明、清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29.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学术界撰文探讨中华民国成立、《临时约法》颁布对中国近代化历程推动的意义。阅读材料:
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
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材料二 肯定与否定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成功与局限
君主专制政体 社会生活 民主共和 民族资本主义 半殖民地半封建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吗?为什么?
(2)材料二中对“民国”的评价有何不同?
(3)结合所学知识,运用材料三中的五个词语以“成功与局限”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
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