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9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月考测验试卷带答案和解析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论语》中有:“礼之用,和为贵”的说法。推断,“和”在最初造字时的含义指的是
A. 音律和谐
B. 下棋出现和局
C. 战争休止
D. 人际关系和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上述中国古代著名诗句反映了崇尚自然的
A. 儒家思想
B. 法家思想
C. 道家思想
D. 墨家思想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元帝时,尧、舜、禹、汤等先圣贤名,商、赐、由、回、参、子夏、子由等贤徒名,以及忠、仁等伦理道德名大量涌现,而崇尚延年益寿和开疆拓土的人名却明显减少。这说明
A. 儒学的社会地位进一步提高
B. 复古思潮在汉代重新抬头
C. 道家思想和功利主义已消失
D. 统治者严格控制姓氏文化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董仲舒著文说,灾异是天意的表达,应诛不法诸侯和不法大臣。武帝召集大臣讨论,很多重臣愤怒地建议处死董仲舒,但武帝却赦免了他。这个故事说明
A. 董仲舒借题发挥,汉武帝宽宏大量 B. 汉武帝内心不反对君主借天意行事
C. 董仲舒言者无罪,诸大臣量刑不当 D. 汉武帝相信天意,不反对灾异天意说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生对中国古代某思想家的学说进行研究,写了一篇小论文,其标题是“慎思明辨,格物致知”。下列人物中,最有可能成为该学生进行上述研究的对象是
A. 韩非
B. 陆九渊
C. 王守仁
D. 朱熹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宋明理学
C. 提倡公平法治
D. 以天下为己任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代思想家李贽曾经这样评论李斯关于焚书的上书:“大是英雄之言,然下手太毒矣。当战国横议之后,势必至此。自是儒生千古一劫,埋怨不得李丞相、秦始皇也。”下列对此信息的解读,与李贽本意相符的是
A. 政治统一必然要求思想统一
B. 焚书坑儒是秦朝暴政的表现
C. 儒家思想并非万世不变之理
D. 专制集权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运动时期一位作家说:“人是能够随心所欲改造自己的。”这反映了
A. 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特性 B. 肯定人的价值及其创造
C. 人文主义藐视宗教的作用 D. 提倡追求现实的快乐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论述了基督教徒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这种思想的社会效果是
A. 把人们从宗教迷信中解放出来
B. 使基督教徒在上帝面前实现了人人平等
C. 从神学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
D. 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以人文主义精神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下列说法能反映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精神内涵的是(  )
A. "赎罪券可以使人的原罪得到赦免"
B.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C. "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D. "我们人类向来是天生一律平等的,只是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罗斯福总统要求国会批准对日宣战,当时联邦参议院82票对0票通过,众议院388票对l票通过。为保护投反对票的那个女议员的人身安全,国会专门派人派车,护送她上班、回家。她在1973年去世,国会大厦前竖立起她的雕像。与此最为接近的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是
A. 孟德斯鸠: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
B. 卢梭: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所不在枷锁之中
C.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说的话,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D. 康德:良心是一种根据道德准则来判断自己的本能,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思想史上有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其中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和前两次相比,最突出的特点是( )
A.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B.用“理性”的眼光打量社会
C.提出了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政治构想
D.披着宗教的合法外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科技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张衡发明地动仪 B.华佗发明麻沸散
C.蔡伦改进造纸术 D.西汉记录太阳黑子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楚汉之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韩信投靠刘邦后,被派去管理杂乱无章的粮仓。但很快韩信就把新谷、陈粮分开,而且新谷、陈粮的多少统计的非常清楚。他的这些智慧最可能记载于
A. 《石氏星表》
B. 《九章算术》
C. 《齐民要术》
D. 《黄帝内经》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所谓文人画或谓以文人作画,知画之为物,是性灵者也,思想者也,活动者也,非器械者也,非单纯者也。”文人画
A. 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 注重追求逼真摹写
C. 画家文化素养多元
D. 满足市民文化需求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根据这一理论,将时间和空间说成是绝对的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对这两种范畴的测量通常随着观察者的运动而改变。……对于门外汉来说,这些观点——通常用不能理解的数学公式解释——表明科学已经达到了能被人类所知的界限。”上述“理论”的主要意义是
A. 弥补经典力学对时空认识的不足
B. 开创了以实验为基础的近代科学
C. 预见海王星存在的准确性
D. 发现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如果说15~16世纪文艺复兴把神从人们的生活中驱逐出去; 17世纪牛顿把造物主从无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驱逐出去;而直到19世纪中期以后,造物主才从有生命现象的研究领域被驱逐出去。”这种观点主要基于
A.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精神的进一步发展 B. 启蒙思想和唯物主义哲学的迅速推广
C. 人猿同祖学说普遍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D.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点的提出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西汉海昏侯刘贺的历史评价和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历史叙述(评价)

出处

霍光联名上奏刘贺入朝后劣迹:“居丧时无悲哀之心,不素食,掠取女子,废礼仪;”即皇帝位后,未祭祀宗庙就以最隆重祭礼祭祀其父……要求废黜刘贺。皇太后准奏。前63年,刘贺受封为海昏侯。

《汉书》

自武帝崩后,霍光辅政,专权十余年。昌邑王刘贺入京继位后,急欲亲政,又亲信昌邑旧臣,计在位二十七日,遣使者“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千一百二十七事”,有收回权力之迹象。霍光为保持权势,遂废刘贺。

廖伯源《昌邑王废黜考》

刘贺墓出土了《论语》《礼记》等儒家简书,及绘有孔子图像、载其传记的矩形铜镜,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孔子像。一些人据此轻易判断:刘贺绝非不学无术的纨绔子弟,而是一个有着深厚文化素养的宗室贵胄,《汉书》中对刘贺的记载不足为信。

辛德勇《海昏侯刘贺》



A. 刘贺是一个循规蹈矩的正人君子
B. 刘贺成为霍光宫廷权力争斗的牺牲品
C. 儒家经典已进入皇家子弟的教育内容
D. 刘贺因“狂乱无道”劣迹被废黜

19. 详细信息
一种新的思想,开始于对传统权威的质疑。简单说,光明孕育于黑暗之中,并驱散黑暗。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虽然现代学者对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钦佩不已,但许多与他们同时代的希腊人却带着怀疑的眼光来看待这些似乎忽视神去探索世界的人。
——(美)丹尼斯·谢尔曼《全球视野下的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实际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文艺复兴:第一是经济和社会环境的转变;第二种在此转变基础上的艺术和文化运动。而且阿尔卑斯山南北的文艺复兴也大不相同。在南方(意大利),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在北部(欧洲德语国家),人们更为关注宗教改革而不太强调各个人的优点。
——(美)菲利普·J·阿德勒《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启蒙思想家们尽管在不同的领域提出了不少的观念,但更重要的是他们向人们提出一种态度和思想方法,重新质疑和检验所有已被接受的观念和价值;他们不是闭门造车自我欣赏的文化精英,而是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家。
——赵立行《欧洲文明史》
(1)以古希腊智者学派为例,说明“这些早期希腊的思想家”为什么遭到同时代的希腊人的怀疑?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早期希腊思想家的观念产生的社会政治根源。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经济转变的内涵。为什么说阿尔卑斯山南方的知识分子的精神是“世俗的,而且是反教权主义的”?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启蒙思想家提出的“态度和思想方法”。他们“主动面向大众和社会”的宣传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20. 简答题 详细信息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思想文化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家知道,文艺复兴挣脱了神的统治,确立了人的尊严。但是那时的教会势力仍很强大,人们是不敢公开提出反对基督教、否定上帝的口号的。所以马克思说,人们只能“战战兢兢地请出古代的幽灵”,来为自己壮胆,也就是“借古喻今”的意思。
材料二
在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地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从而推动了百家争鸣的产生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的启蒙运动具有与欧洲启蒙运动迥异的特点。如果说欧洲启蒙运动是一场以个性自由为主的人文启蒙运动,那么中国的启蒙运动则是一场旨在国家富强的现代化启蒙运动……中国启蒙运动是救亡的现代化运动的步骤。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中“借古喻今”的含义及文艺复兴采取这种态度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和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承担的相同历史使命。
(3)据材料三,概括中国近代启蒙运动的特点,并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思想文化嬗变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