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重庆市第八中学高三上半年入学文综历史考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安阳殷墟考古发现,有一处贵族的窖藏圆穴集中堆放了四百多把有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该考古发现可用于研究
A. 商代对祖先神灵的崇拜
B. 奢侈腐化的贵族生活
C. 井田制下的农业生产活动
D. 技术水平先进的手工业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战国申不害重“术”,其思想以加强君主专制为核心;王夫之却将其学说斥为“洪水猛兽”,主张在政府内部分权,各级官吏都要有自己的权力,君主不能过多的干涉。造成这种认识差异的决定性因素是
A. 阶级立场根本不同
B. 受外来思想影响不同
C. 社会发展阶段不同
D. 学术指导思想的不同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下令禁止郡国和民间私铸钱币,改由上林三官(钟官、技巧、辨铜)铸造五铢钱为全国统一货币,旧时货币一律作废。汉武帝此举意在
A. 彻底清除王国势力
B. 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 抑制私营手工生产
D. 切实强化中央集权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所著的《中国新史》中引用研究者的观点称:“中国算盘的计算效率尽管惊人,却只限于十二位数左右一次数组计算,不能做高级代数计算。…‘中国在十四世纪中叶至十七世纪这段时期比较欠缺数学上的创新,可能正是为算盘便利好用付出的代价。”这一观点认为
A. 算盘限制了古代中国数学发展
B. 算盘的普遍使用开始于明朝
C. 算盘便利了古代中国商品交易
D. 算盘是外国传人的计算工具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初文书写道:“凡制敕所出,必自宰相。”宋仁宗时期,台谏制度得以重视,台谏官员脱离对宰执的依附,只需对皇帝一人负责。仁宗时期的宰执因台谏而罢免者达57人,欧阳修感叹道:“近年宰相多以过失,因言者罢去。”这种变化体现出当时
A. 北宋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监察体系
B. 官僚政治对皇权的制约作用下降
C. 谏官地位上升保证了政治统治清明
D. 台谏与宰相的斗争削弱了中央集权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以后,福建北部种棉者渐多,开始种植由海外引进的占城稻以及由西北引进的西瓜,在洞庭湖等地区还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专业户”。这表明
A. 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种植结构
B. 宋代农村小农经济逐步解体
C. 宋代农村经济作物成为种植主体
D. 新航路开辟加快了物种交流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万历初,张居正为首辅,人称“张相公”,他认为自己“所理者,皇上之事也,所代者,皇上之言也”,“居正请广纳阁员,诏即令居正推。居正因推礼部尚书马自强、吏部右侍郎申时行入阁。”由此可以推知明朝
A. 皇权高度集中
B. 内阁首辅大权独揽
C. 形成君臣共主的理政格局
D. 内阁拥有国家政治的决策权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明之际的小说《水浒传》和《三国演义》中都描绘了一个现象:吴用和诸葛亮分别是梁山政权和蜀汉政权的灵魂,但二人均自居于军师之位,要得到一个“非文士”作主子并甘心为之效劳;而作为主子的宋江和刘备又必须具备一种特性,那就是对军师言听计从而又勇于承担一切责任。关于这一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映了文士心中理想的君臣关系
B.反映了文人限制君权的政治诉求
C.是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价值观的表现
D.纯粹是两部小说里出现的偶然巧合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元代王祯《农书》中早有记载的一些大型高效农具,明清时期反而罕见,有的地方甚至退回到人耕阶段。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A. 战争对农业经济的破坏
B. 人口增长制约农业发展
C. 国家经济结构逐步转型
D. 高产作物的种植与推广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代统治者明确宣布,皇权的行使和皇位的继承,诸如亲王摄政、立嫡、立长还是立贤等纯属皇家事务,朝中大臣不能以是否合乎礼法而置喙。这表明
A. 清朝承袭了明朝制度
B. 礼法制度已不合时宜
C. 专制集权进一步加强
D. 传统家天下体制瓦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清末《中国数学史》介绍了当时士大夫西算借根的方法。士大夫们不但用天干地支替代abc和xy,还用《易经》中阴阳爻代替加减符号,于是x2+ac=bx就成了“亥亥—(阳爻)甲丙等于乙亥。”这一现象反映了
A. 西学东渐后近代数学传入中国
B. 近代中国社会封闭落后的心态
C. 西方近代数学中国化的必要性
D. 传统文化与近代数学相互交融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故宫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方向中轴线排列,三大殿、后宫、御花园都位于这条中轴线,并向两边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种建筑特色充分体现了
A. 左右对称的建筑理念
B. 结构合理的文化理念
C. 等级森严的封建礼制
D. 轴线分明的政治氛围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4~15世纪,英国的庄园经济随着农奴制的瓦解而衰落,农业经济收入锐减,农村的贫富分化加大,呢绒纺织业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16世纪起,乡村对手工业品的需求量不断增长,农业生产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毛纺织业成为乡村工业的主体。价格革命冲击了传统的生产关系,货币地租盛行,促进了乡村商品货币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土地的集中促进了农民的分化,集中经营的土地上使用大量雇工。
——摘编自钱乘旦《英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革命前英国乡村经济发展的表现。
材料二 棉花种植在明代普及全国,棉布成为大众消费品。棉纺织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江南地区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据统计,江南地区在明代后期年产棉布量在2000万匹以上,有170万妇女从事棉纺织业。占劳动力的50%以上。丝织业发展迅速,明代后期,江南地区官营织机约有3500台,民营织机在15000台以上,织工达4万人之多,出现了许多以丝织业为主业的市镇。生产的专业化和分工十分普遍,服务于纺织业的辅助行业从业人数同步增长。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地权分散化趋势明显,田面权、田底权分离,租佃经营成为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工业革命前的英国乡村经济相比,明代后期江南地区乡村经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影响。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明朝太祖废丞相,皇帝精力有限,无法高效处理政务。到了明成祖时代,皇帝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物的决策。明朝内阁由此出現。主持内阁的首辅,更是权压群臣,地位非常之高。英国内阁是政府的高级官员。大多被冠以“大臣”的称号,由议会下院中多数党领袖组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其实君主同意只是象征性的,实则对议会负责。
——刘骞、蒋媛萍《英国式政治民主制的发展特性及文化溯源》
根据材料,指出中英两国内阁产生方式的主要区别并从推动社会进步的角度来拟定一个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需有史实依据。)
15. 详细信息
元明鼎革,社会生产遭受巨大破坏,流民成为明代突出的社会问题。宣德年间,吏部奏请原先设有巡抚侍郎的河南、山东等府州县额外增设抚民官和佐貳一员,以辅助各级官吏安置流民,勘实户口,登记钱粮。正统年间边患日益加深,流民迭起,政府遂强化抚民官的权力,招抚流民垦荒置业,恢复生产。流民浪潮暂时平息后,朝廷下诏称“抚民官于民无益有损”“悉令回还吏部”。土木之变后,明廷认为“虏寇不过边境之患。流民则为心腹之疾”,遂将抚民官的设置区域由北方五省逐渐转移到荆襄地区,并进一步扩展到沿海沿边和边疆民族地区。万历后期至明亡之前,明廷派遣总督、巡抚执掌地方,基本取代抚民官的角色。
——摘编自朱绍祖《明代抚民官的设置及其兴废原因考察》
(1)根据材料,概括明代抚民官设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代抚民官设置现象。
1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41年6月苏德战争爆发。为了扭转危局,摆脱困境,苏联政府要求英国开辟欧洲第二战场。英国方面借口登陆舰艇数量不足,反对横渡英吉利海峡及1942年登陆、占领欧洲大陆的计划。英国首相丘吉尔认为应该首先集中英美的力量进攻北非和地中海地区,防止德国夺取连接欧亚大陆的中东地区。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后,罗斯福更加意识到开辟第二战场的急迫性。……美国参谋长马歇尔认为:“更重要的是如果不将1944年进攻欧洲大陆的任务明确下来,如果盟军从西进攻德国,落在从东进攻德国的苏联后面,将会出现严重的政治问题。”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争论。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1944年6月英美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进行登陆作战,正式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等
(1)根据材料指出英国在开辟对德第二战场问题上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44年欧洲第二战场得以开辟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