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物理前半期单元测试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敲响大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了对大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原因是
A. 一定是大钟的回声
B. 大钟虽已经停止振动,但空气仍在振动
C. 是因为人的听觉发生“延长”的缘故
D. 有余音说明大钟仍在振动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A为信号源,B为接收器,A、B间有一真空区域。当信号源A分别发射出次声波、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信号时,接收器B不能接收到的信号是

A. 可见光 B. 红外线 C. 次声波 D. 紫外线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B. 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C. 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D. 固体不能传播声音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能靠一切物质传播,且固体传播声音的速度都比液体快
B. 声波的传播速度与介质有关,但在同一种介质中传播速度一定相同
C. 凡是人听不到的声音都是频率很小的声音
D. 回声比原声晚0.ls以上到达人耳,人就能分辨出来回声了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北京天坛公园里堪称声学建筑奇观之一的圜丘.当游客站在圜丘顶层的天心石上说话时,会感到声音特别洪亮.下列关于声音变得特别洪亮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变成了超声波
B. 圜丘上装有扩音器
C. 建筑师利用了声音的折射原理
D.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声音得到了加强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人游泳时在水中大喊一声,0.2s后听到自己的回声,人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150m,则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
A. 750 B. 340 m/s C. 1500 m/s D. 375m/s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生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 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为一款新型耳机,佩戴时不堵塞耳朵,将耳机贴在额骨两侧,耳机发出的振动信号传到听觉神经后,我们就可以听到声音了.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佩戴者能听到声音说明固体可以传声
B. 这种耳机发出的是超声波信号
C. 这种耳机可以帮助部分听力障碍患者听到声音
D. 听力健全的人在户外活动时使用这款耳机,也不影响他听周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可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使用者的安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在《爸爸去哪儿》节目中,孩子们很容易辨别出爸爸发出的声音,这主要是爸爸声音的音调不同
B.蒙上双眼仅凭声音也能大致确定声源的方位是由于“双耳效应”
C.文明城市要求植树种草,树木和花草既能美化城市也具有吸收、减弱噪声的作用
D.古代行军宿营时,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敌人的马蹄声,是因为大地传声比空气快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日常用语中所讲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
A. “喂,我听不到,你的声音再高一些”
B. “你的声音很高,我听得很清楚”
C. “请勿高声喧哗”
D. “这音太高,我唱不上去”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的实验和实例,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是
A. 在鼓面上放些碎纸屑,敲鼓时叮观察到纸屑在不停地跳动
B. 放在真空罩里的手机,当有来电时,只见指示灯闪烁,听不见铃声
C. 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
D. 锣发声时用手按住锣,锣声就消失了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人耳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B. 发声体振动的越快,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
C. “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D. 课堂上能够听到老师讲话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 我们敲瓷碗能区别碗是否有裂纹,是因为好坏碗发声的音调不同
D.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有关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现象中利用回声的是
A. 渔民利用声呐探测鱼群
B. 雷雨天时,先看到闪电后听见雷声
C. 蝙蝠用超声波捕捉蚊虫
D. 录音棚内用软泡沫塑料隔音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人再次听到的声音叫回声。人耳分清原声和回声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所以要能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可能为(声速取340m/s)
A. 8m B. 17m C. 20m D. 34m
16.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声音是由于物体_____ 产生的,振动停止了,_____ 就停止了。
17. 填空题 详细信息
电影《2012》中有这样一段场景:太阳异常活跃,不断向外喷射火焰,如图所示.同时地球上的人们可以听到它不停发出的爆破声.上述加点语句中有违背科学的地方,原因是 .


18.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在15℃的空气里,声音的传播速度为 m/s,芳芳面对悬崖大叫一声,经2s后听到回声,她与悬崖间的距离大约是 米.
19.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小王将耳朵贴在铁轨上,在相距几百米的铁轨另一端,小李用小铁锤用力敲一下铁轨,则小王可以听到_____次声音,第一次声音是通过_____传来的,第二次声音是通过_____传来的。
20. 填空题 详细信息
学习物理要学会利用书籍的信息进行反思,并从中获取新的信息。如关于声音的传播速度,课本上是这样描述的:15℃时空气中的声音传播速度是340m/s。”从描述中反思,我们可以得到:声音的传播速度与_______和_______有关。
21. 实验题 详细信息
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小明和小丽一起做了几个实验:小明把手放在喉咙处,大声讲话,感觉喉头振动了;小丽把发声的音叉放在水中,可以激起水花.
(1)通过对上面的种种实验现象的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 .
(2)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发出很大的响声,但是他看到桌子几乎没有振动,为了使看到的实验现象更明显,你的改进方法是: .
(3)小明、小丽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
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
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实验:如右图所示,

随着向外不断抽气,结果发现手机铃声越来越 .(填“大”或“小”).
由此现象可以推理:猜想 是正确的.
(4)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
A、提出猜想假设
B、得出结论
C、分析归纳
D、实验研究
E、发现并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明他们的第二个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 .(填字母序号)
22. 实验题 详细信息
(8分)为了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有人建议利用以下几个实验现象:
甲:放在钟罩内的闹钟正在响铃,把钟罩内的空气抽出一些后,铃声明显减弱了;
乙:使正在发声的音叉接触水面,水面溅起水花;
丙:吹笛子时,手指按住不同的孔,便会发出不同的声音;
丁:在吊着的大钟上固定一支细小的笔,把钟敲响后,让纸在笔尖上迅速滑过,可以在纸上画出一条来回弯曲的细线。
你认为,能够说明声音产生条件的实验现象是哪一个或哪几个?_________________
其他现象虽然不能说明声音产生的条件,但是分别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