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二生物上册期中考试免费试卷完整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对生物个体是利多于弊
B.基因突变所产生的基因都可以通过有性生殖遗传给后代
C.基因重组能产生新的基因
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变异的原理一般认为属于基因重组的是( )
A.将转基因的四倍体与正常的二倍体杂交,生产出不育的转基因三倍体鱼苗
B.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某些血红蛋白病
C.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了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儿子
D.某自花传粉植物世代开红花,偶然出现开白花植株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医院对新生儿感染的细菌进行了耐药性实验,结果显示70%的致病菌具有耐药性。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孕妇食用了残留抗生素的食品,导致其体内大多数细菌突变
B. 即使孕妇和新生儿未接触过抗生素,感染的细菌也有可能是耐药菌
C. 新生儿体内缺少免疫球蛋白,增加了致病菌的耐药性
D. 新生儿出生时没有及时接种疫苗,导致耐药菌形成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果蝇的长翅(V)对残翅(v)为显性。在一个由600只长翅果蝇和400只残翅果蝇组成的种群中,若杂合子占所有个体的40%,那么隐性基因v在该种群内的基因频率为( )
A.52% B.40% C.60% D.80%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矩,花矩顶端贮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矩变异的方向
B.花矩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口器与花矩的相互适应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将杂合的二倍体植株的花粉培育成一株幼苗,然后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能正常开花结果,该幼苗发育成植株具有的特征是 ( )
A. 能稳定遗传 B. 单倍体
C. 有杂种优势 D. 含四个染色体组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含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 60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获得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代降低
D.放射性 60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农业研究所将苏云金芽孢杆菌的抗虫基因(Bt)导入棉花,筛选出Bt基因成功整合到染色体上的抗虫植株(假定Bt基因都能正常表达)。某些抗虫植株体细胞含两个Bt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右图所示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Bt基因的整合位点);让这些含两个Bt基因抗虫的植株自交,后代含抗虫基因的个体的比例大小顺序是 ( )

A.甲、丙、乙 B.甲、乙、丙 C.丙、乙、甲 D.乙、甲、丙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表是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一对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变化情况,分析这些数据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

1900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基因A的频率

0.99

0.81

0.64

0.49

0.36

0.25

0.16

0.10

基因a的频率

0.01

0.19

0.36

0.51

0.64

0.75

0.84

0.90




A.在1900—1970年间该种群发生了进化
B.A基因控制的性状不利于该物种适应新环境
C.1970年该种群Aa基因型的频率一定为18%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通过环境对生物个体的选择实现的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
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生物的进化方向
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通常情况下,人体组织细胞的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 Na+浓度 B. 渗透压 C. K+浓度 D. O2 浓度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内环境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内环境保持相对稳定有利于机体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
B. 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C. 维持内环境中Na+、K+浓度的相对稳定有利于维持神经细胞的正常兴奋性
D. 内环境中发生的丙酮酸氧化分解给细胞提供能量,有利于生命活动的进行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不宜采用的方法是 ( )
A. 诱变育种 B. 单倍体育种
C. 基因工程育种 D. 杂交育种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利用花药离体培养技术可获得单倍体植株
B. 杂交育种能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C. 三倍体无子西瓜的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
D. 诱变育种可以提高突变率,在较短时间内可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中,甲、乙表示水稻两个品种,A、a和B、b表示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①~⑧表示培育水稻新品种的过程,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①→②过程简便,但培育周期长 B.②和⑦的变异都发生于有丝分裂前期
C.③过程常用的方法是花药离体培养 D.⑤与⑧过程的育种原理不相同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基因工程操作步骤中,未发生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
A. 用mRNA为模板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 目的基因与质粒结合
C. 重组质粒导入受体细胞
D. 目的基因的表达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非洲人群中,每10000人中有1个人患囊性纤维原性瘤。一对健康夫妇生有一患病女孩和一正常男孩。该男孩长大后与另一名正常女性结婚,他们的孩子患此病的几率是( )
A.1/300 B.1/303 C.33/10000 D.1/200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雄性蓝孔雀尾屏很大,使其逃避天敌的能力下降。但这一特性对雌孔雀具有吸引力,使大尾屏个体的交配机会增加,并使该特性代代保留。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决定表现型的基因可以随着生殖而世代延续
B. 种群在繁衍过程中,个体有新老交替,基因代代相传
C. 生物进化过程的实质在于保存对环境更适应的性状
D. 雌孔雀对配偶的选择影响种群基因频率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有关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内环境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
B.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C.外环境的变化一定会破坏内环境的稳态
D.正常情况下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恒定不变的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是健康的保障,由于人体内环境成分发生明显变化而引起的病症是( )
①小腿抽搐 ②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③尿毒症 ④组织水肿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无机盐离子、葡萄糖、血红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3—、HPO42—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基因重组、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三者的共同点是(  )
A. 都能产生新的基因 B. 都能产生可遗传的变异
C. 产生的变异对生物均有利 D. 在显微镜下均可看到变异状况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所示细胞中所含的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a含有2个染色体组,图b含有3个染色体组
B. 如果图b表示体细胞,则图b代表的生物一定是三倍体
C. 如果图c代表由受精卵发育成的生物的体细胞,则该生物一定是二倍体
D. 图d代表的生物一定是由卵细胞发育而成的,是单倍体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1/4
B. 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
C. 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D. 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工诱变育种不改变基因结构,能够明显缩短育种年限
B.用单倍体育种法改良缺乏某种抗病性的水稻品种
C.三倍体西瓜不可能形成正常的配子,是因为秋水仙素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D.染色体结构变异,大多数对生物体不利,但在育种上仍有一定的价值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调查人员对患有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女性家系成员进行调查后,记录在表(“+”代表患者,“-”代表正常)中。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祖父

祖母

姑姑

外祖父

外祖母

舅舅

父亲

母亲

弟弟



A. 该遗传病属于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B. 调查该病的发病方式应在自然人群中随机取样调查
C. 该女性与其祖父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4/9
D. 该女性的父母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4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界的丰富多彩,起控制作用的是DNA的多样性
B.DNA分子结构的多样性主要表现为4种碱基配对方式的多样性
C.生物界的多样性是由蛋白质的多样性体现的
D.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人体某组织结构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①②③④组成的
B.②中含激素、乳酸、消化液、CO2等物质
C.血浆中的氧进入组织细胞的途径是②→③→④
D.若该组织为胰岛,则进食后短时间内左侧血液中胰岛素的含量低于右侧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支末端膨大形成的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叫
A.突触 B.突触小体 C.突触小泡 D.轴突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快速牵拉骨骼肌时,会在d处记录到电位变化过程。据图判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感受器位于骨骼肌中
B. d处位于传出神经上
C. 从a到d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D. 牵拉骨骼肌时,c处可检测到神经递质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获2013年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发现了与囊泡运输相关的基因及其表达蛋白的功能,揭示了信号如何引导囊泡精确释放运输物。突触小泡属于囊泡,以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神经元中的线粒体为突触小泡的运输提供了能量
B. 神经元特有的基因决定了突触小泡的运输方式
C. 突触前膜的特定蛋白决定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位置
D. 突触小泡中运输物的释放受到神经冲动的影响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人看到酸梅时唾液分泌会大量增加。对此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这一反射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B.这是一种反射活动,其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唾液腺
C.酸梅色泽直接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唾液分泌
D.这一过程中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化
3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突触前神经元具有合成递质的能力
B. 突触前神经元在静息时能释放神经递质
C. 突触小体中的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
D. 递质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能引起后膜电位变化
3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人体神经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细胞轴突末梢可形成多个突触小体
B. 兴奋通过神经递质在突触处进行双向传递
C. 神经细胞外Na+内流是产生静息电位的基础
D. 静息状态的神经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3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3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神经肌肉(肌肉指骨骼肌)接点及其相关结构和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一个骨骼肌细胞中只有一个细胞核
B. 神经肌肉接点的突触间隙中有组织液
C. 突触后膜的表面积与突触前膜的相同
D. 一个乙酰胆碱分子可使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
3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同学正在跑步,参与调节这一过程的神经结构有( )
①大脑皮层 ②小脑 ③下丘脑 ④脑干 ⑤脊髓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3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实例能够说明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控制作用的是( )
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
B.短期记忆的多次重复可形成长期记忆
C.大脑皮层语言H区损伤,导致人不能听懂别人讲话
D.骨骼肌不自主战栗不受大脑控制,但是我们也可以通过大脑强制控制它不颤抖
4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 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D.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4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激素在人体内起调节作用,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激素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激素作用后就被灭活
C.激素种类多,但只能为机体提供少量能量
D.激素运输到全身,但只作用于相应的靶器官、靶细胞
4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关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内环境保持稳态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调节”
B.血浆蛋白属于内环境组成成分
C.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能力有限
D.寒冷时出现寒颤现象不属于内环境稳态失调
4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
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
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
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4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稳态与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通过体液定向运送到甲状腺
B. 人体遇冷时,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均可参与机体产热调节
C. 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主要受血糖浓度的调节,也受神经调节
D. 饮水不足会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
4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关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作用于靶细胞之后仍具活性
B.水盐平衡调节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完成
C.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神经分泌细胞合成
D.抗利尿激素的释放使尿液生成少、浓度大
4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图中A、B代表人体内的物质,①②③④代表体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若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饥饿时①比④处胰高血糖素浓度低
B. 若组织细胞为脑细胞,则①比④处CO2浓度高
C. 若组织细胞为骨骼肌细胞,则B可代表乳酸
D. 若组织细胞为垂体细胞,则A可代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大量失Na+,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对细胞内液的影响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导致血浆由弱碱性变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
D.血液中O2含量下降,肌肉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4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切除老鼠体内的甲状腺,10d后将其同没有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相比,切除甲状腺的老鼠的代谢能力明显下降,并且无法检验出其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切除5d后,将溶解于某溶剂的一定量的甲状腺激素给老鼠连续注射5d,过10d后观察,其物质代谢能力没有下降。由此可推测:甲状腺激素能增强物质的代谢能力。为了证明这一推论,有必要进行对比实验,以作观察比较。你认为下列哪项为最适宜的对比实验组( )
A.既没有切除甲状腺,又未注射甲状腺激素的实验组
B.从进行切除后的第1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C.从进行切除后的第5d开始,只注射用于该实验溶剂的实验组
D.将溶解于另一种溶剂的(与上述溶液不同)的甲状腺激素注射到刚刚做完切除手术的实验组
4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人在一次意外中损伤到下丘脑,这样可能会导致他的
①睾丸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②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发生变化
③体温调节发生变化 ④血糖含量发生变化
⑤细胞外液渗透压发生变化 ⑥言语活动功能障碍
A.①②④⑤⑥ B.②③⑤⑥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关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种激素均由胰腺的腺泡细胞分泌
B.两种激素平衡协调,调控肝糖元的合成与分解
C.胰岛素能抑制肾小管对葡糖糖的重吸收,是降低血糖浓度的原因之一
D.胰高血糖素能抑制细胞摄取和利用葡萄糖,是升高血糖浓度的原因之一
5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 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
B. 激素②只作用于b,而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
C. 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减少
D. 幼年时激素②和③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
52.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达尔文在南美洲加拉帕戈斯群岛的不同岛屿上发现分别生活着15种陆龟类,它们的形态各异,食性和栖息场所也各不相同。但是,经过研究发现它们都保留着南美洲西海岸大陆龟类的痕迹,是由大陆龟进化而来的。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分析说明大陆龟的进化过程及原因:
(1)大陆龟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大陆龟进化提供原材料。
(2)若某龟的种群中基因型AA、Aa、aa的个体分别占30%、60%、10%。若该种群中aa个体不适应新环境遭到淘汰,其他基因型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代在没有自然选择情况下,性状分离比是__________,其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
53.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的眼和松果体能感知光照变化而产生兴奋,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扩散,使体表颜色加深。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反射弧角度分析,眼和松果体为________,乙酰胆碱是一种神经递质,由此推测,副交感神经末梢与体表黑色素细胞接触部位类似于_______(结构),此处信息传递的方向是_________(填“双向”或“单向”)的。
(2)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注射器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无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乙酰胆碱,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_________,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_________作为空白对照。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_________(无光/有光)处,约2h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浅到深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