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生物下半期高考模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详细信息
关于微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硝化细菌虽然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自养生物
B. 大肠杆菌遗传信息在细胞核中转录,在细胞质中翻译
C. 酵母菌呼吸作用的终产物可通过自由扩散运出细胞
D. 蓝藻虽然无叶绿体,但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2. 详细信息
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酶提供了反应过程所必需的活化能
B. 酶活性的变化与酶所处的环境的改变无关
C. 酶结构的改变可导致其活性部分或全部丧失
D. 酶分子在催化反应完成后立即被降解
3. 详细信息
关于激素和神经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发挥作用后被灭活
B.乙酰胆碱贮存于突触小泡中
C.胰高血糖素可为靶细胞提供能量
D.去甲肾上腺素可在神经细胞之间传递信息
4. 详细信息
取某植物的胚芽鞘和幼根,切除胚芽鞘尖端和幼根根尖的尖端(即切除根冠和分生区),然后将胚芽鞘(近尖端向上)和幼根(近尖端向上)直立放置,分别在两者切面的左侧放置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生长素浓度为促进胚芽鞘生长的最适浓度),培养在黑暗条件下,幼根和胚芽鞘弯曲生长且方向相反,关于这一现象的说法,合理的是
A. 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B. 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极性运输
C. 幼根向左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D. 幼根向右弯曲生长,生长素在胚芽鞘中是非极性运输
5. 详细信息
野生型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用射线照射野生型大肠杆菌得到一突变株,该突变株在基本培养基上培养时必须添加氨基酸甲后才能生长。对这一实验结果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 野生型大肠杆菌可以合成氨基酸甲
B. 野生型大肠杆菌代谢可能不需要氨基酸甲
C. 该突变株可能无法产生氨基酸甲合成所需的酶
D. 该突变株中合成氨基酸甲所需酶的功能可能丧失
6. 详细信息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分别占25%、50%、25%。若aa个体没有繁殖能力,其它个体间随机交配,则下一代AA、Aa、aa个体的数量比为( )
A. 4:4:1 B. 3:3:1
C. 1:2:0 D. 1:2:1
7. 详细信息
(10分) 取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叶片,分离得到大量的叶肉细胞,将等量的叶肉细胞分别悬浮在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并在适宜的条件下,测定该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后,随着蔗糖浓度升高,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 ____,从渗透作用的角度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
如果要研究光照强度等因素对蔗糖溶液中叶肉细胞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最好将叶肉细胞放在浓度为____的蔗糖溶液中,原因是____。
(3)除蔗糖浓度外,如果分别改变叶肉细胞悬浮液中CO2浓度和温度也能影响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原因是____。
8. 详细信息
请回答与机体免疫有关的问题:
(1)体液免疫的初次免疫反应与第二次免疫反应相比较,产生抗体更多的是_____________ 。
(2)某种病原微生物(V1)初次侵入机体后,经_____细胞摄取和处理,使V1的抗原暴露出来,并传递给__________ ,然后再传递给相应的B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形成两种细胞,其中能够产生抗体的细胞(甲)是__________;能够在较长时间内保持对同种抗原作出增殖、分化等快速反应能力的细胞(乙)是__________;当机体再次受到V1和另一种病原微生物(V2)感染时,细胞乙只能对V1发生免疫反应。细胞乙不能对V2发生免疫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 详细信息
请回答与生态系统有关的问题:

(1)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循环主要以__________的形式进行。驱动整个生态系统运转的能量主要来源于__________的太阳能。
(2)分解者通过__________作用将有机物分解成CO2等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3)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初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消费者的存在能_______(填“加快”或“减缓”)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作用。
(4)如果环境中的某种有毒物质在生物体内既不能分解,也不能排出体外,则该物质经__________的传递后,便可在不同的生物体内积累。因此,通常生物所在的__________越高,该有毒物质在其体内的积累量越大。
10. 详细信息
某研究小组发现一种雌雄同株的二倍体植物。为探究该植物花色的遗传方式,研究小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
让花色为粉红色的亲本植株自交,F1中花色表现为白色:浅红色:粉红色:大红色:深红色=1:4:6:4:1。
(1)据此推测花色至少由____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决定,并遵循______定律。
(2)假设色素合成由显性基因控制,且显性基因作用效用相同,则亲本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用字母A、a ;B、b……表示,只写出基因最少的情况),子代粉红色个体中,纯合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和________。
(3)为了进一步验证花色遗传的特点,让F1中粉红色植株自交,单株收获F1植株所结的种子,每株的所有种子单独种植在一起可得到一个株系, 观察多个这样的株系,则理论上, 在所有株系中有________ 的株系F2花色的表现型及其数量比与F1花色的表现型和数量比相同。
11. 详细信息
生产果汁时,用果胶酶处理果泥可提高果汁的出汁率。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某同学用三种不同的果胶酶进行三组实验,各组实验除酶的来源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测定各组的出汁量,据此计算各组果胶的活性的平均值并进行比较。这一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现有一种新分离出来的果胶酶,为探究其最适温度,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取试管16支,分别加入等量的果泥、果胶酶、缓冲液,混匀,平均分为4组,分别置于0 ℃、5 ℃、10 ℃、40 ℃下保温相同时间,然后,测定各试管中的出汁量并计算各组出汁量的平均值。该实验温度设置的不足之处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取5组试管(A~E)分别加入等量的同种果泥,在A、B、C、D、4个实验组的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的缓冲液和不同量的同种果胶酶,然后,补充蒸馏水使4组试管内液体体积相同;E组加入蒸馏水使试管中液体体积与实验组相同。将5组试管置于适宜温度下保温一定时间后,测定各组的出汁量。通过A~D组实验可比较不同实验组出汁量的差异。本实验中,若要检测加入酶的量等于0而其他条件均与实验组相同时的出汁量,E组设计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达到目的,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详细信息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I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__________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体液免疫反应,再从小鼠的脾脏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_______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I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等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