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专题练习(2019年后半期)免费试卷完整版

1.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读书是改善碎片化思维的良药
张彩峰
①如今,在人人都离不开网络的社会中,手机似乎成了人们的必需品。尤其是年轻人,他们习惯于抓住一切空当刷刷手机,以为这样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知晓天下事。
②可惜的是,由于手机上接收的信息往往是碎片化的,很多人没有时间去仔细探究信息的内涵,甚至连辨别真假的功夫都没有,缺乏自己独立的思考与判断。渐渐地,有些人发觉自己接触到的信息越来越多,但学到的知识却越来越少,陷入了思维碎片化的困境。
③如何走出这种困境?或许,读书能够破解。
④读书使人专注。闻一多读书成瘾,一看就沉醉其中,在他结婚那天,亲朋好友都来登门贺喜,花轿快到家时,忽然发现新郎不见踪影,急得大家东寻西找,结果在书房里找到了他。只见他仍穿着旧袍,手里捧着一本书入了迷,早已忘却了今日是自己的大喜之日。“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可见,读书能够培养一个人的专注力。当你愿意静下心来去感受文字时,你的思绪也将安定下来,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被书中的文字所吸引,眼下的文字在这安定思绪的作用下与记忆中的事物结合碰撞,在作者的带领下,我们在他的思维之路上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会产生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开出属于自己的“思想之花”。此时、此刻、此地,只有你与书。
⑤读书促人思考。尼尔·波茨曼在《娱乐至死》这本书中谈道:“阅读过程能促进理性思维……阅读文字意味着要跟随一条思路,这需要读者具有相当强的分类、推理和判断能力。”相对于简要的告知类信息、视觉性强的图片、有趣的视频来说,书籍更能锻炼人的思维逻辑。为了使整个故事脉络变得清晰,读者在字里行间中寻找情节发展的前因后果,追溯书中人物的所思所想,预测着下一情景的出现。读者在对整体文字的把控过程中完成了一次思维的锻炼。
⑥耐心的思索、独立的思考、清晰的思维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不读书,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思维就会干涸;不读书,就像 , 就会 ;不读书,就像 , 就会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读书是更是这纷繁世界中保持清醒的良药,尤其对于长期居于网络世界中的年轻人而言,十分需要读书这一份情怀,这一剂良药。
(选自《人民日报 》2018 年 9 月 4 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③段删去?
【3】第④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仔细阅读第⑤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5】仿照文章第⑥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不读书,就像鱼儿离开了水,思维就会干涸;
不读书,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读书,就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传统文化呼唤现代表达
马雨音
①“有底蕴”“有趣”“精美”,这是不少网友对一款在线小游戏的评价。前不久,人民日报客户端推出一个 H5 小游戏,通过移动有部首偏旁的方块拼汉字,将其完整连成一句古诗,就能“过关”。有网友感叹,“羡慕古人把生活过成了诗”;也有人留言,不妨多些这样的游戏,娱乐的同时还能得到文化熏陶,一举两得。
②从《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到《朗读者》《国家宝藏》,再到故宫一改过去的“严肃脸”变得“萌萌哒”,甲骨文手机表情包成为斗图“新宠”,近年来,优秀传统文化纷纷走出“故纸堆”,以时尚有趣的形象“飞入寻常百姓家”,点燃了大家对中华悠久文化、厚重历史的热情。
③有学者认为,传统文化是保存先人的成就,并使继起的后代适应社会的一种既定存在形态,它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理性工具,传统文化的承袭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传统文化是 ,有了它 ;传统文化是 ,有了它 。
④然而,在社会飞速发展、技术迭代升级、文明相互交融的今天,如何让中华传统文化焕发新的生机活力?融入生活、连接当下,这是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的一个重要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抱现代生活,做到现代化、年轻化表达,自然“圈粉”无数,润泽心灵。
⑤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的是创造和创新能力,而不是简单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滥造。现实中,有的地方为制造噱头,在城市发展中奉行“拿来主义”,花了重金却造了“假古董”,形似神不似;有人罔顾事实戏说历史,将其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实践证明,一味地粗制滥造、盲目地跟风炒作,只会让传统蒙羞。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
⑥习.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萧何月下追韩信》以国粹和最新电影科技“3D全景声”相结合,展现了京剧艺术的独特魅力,赢得了观众的喜爱和认同。可见,优秀传统文化有其独特魅力,只要创新方式、创新表达,就能穿越时空焕发新的光彩。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16 日 09 版)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②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第④段画线句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仔细阅读第⑤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5】仿照文章第③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有了它中华民族才能生生不息;
传统文化是_______,有了它_________;传统文化是_______,有了它________。
3.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守护汉字之美
邹 洋
①提笔忘字,这是许多人都有的经历。在生活和工作中,年龄大了,或是写字的时候少了,就容易这样。但在键盘敲击的时代,“失写症”正在逐步蔓延,许多青年也会出现这样的状况。书写能力差,与硬笔的出现有关,虽然硬笔也有书法,但与软笔相比,其书写艺术要大打折扣;更与键盘的敲击密不可分,在信息化时代许多人已经不习惯动笔了。这正应了网上的一句话:钢笔的出现,毁了毛笔;一手好字,愣让键盘给毁了。针对这一现象,很多专家呼吁:作为炎黄子孙,中国人有责任守护汉字之美。
②要守护汉字之美,首先要了解汉字之美。汉字,作为世界上产生较早的文字,是中华民族最伟大的发明之一,是中华民族的基本标识,也是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和重要支撑。时下的汉字教学,着眼于让孩子们早认字、多认字,虽然高效,但往往牺牲了汉字特有的魅力。每一个汉字的构成,不仅有规律,更有丰富内涵。比如,“日”字的演变、儿女双全为“好”、三人为“众”等汉字,都蕴含了诸多传统文化因素。要挖掘这些因素,教学则须富有文化担当,如此才能让孩子们充分认识汉字的美丽,培养孩子对母语的认同感与亲和力。
③要守护汉字之美,应该大力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文化传承的过程中,汉字书写不仅有承载文化的作用,更可以展现中国传统美,因此显得尤为重要。追求书法之美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现象,书法大家如群星闪耀,为世人所敬仰,“一字难求”“墨宝” 成为书法艺术珍贵的代名词。汉字书写如果得不到重视,长此以往,不仅会引发部分国人对文化的淡漠,文化自信也将大打折扣,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更无从谈起。
④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主阵地,需积极开设书法课。正确校正孩子的握笔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让每个孩子从一撇一捺的笔画中领会到汉字的精髓要义,从方方正正的汉字中感受中华文化之美。
⑤然而,现在书法教育实施情况并不乐观。中小学校书法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书法教师相对短缺、开课率严重不足等因素,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书写能力。在传统应试考试的压力下,书法课并不受到重视,一些学生和家长认为上书法课是在浪费时间,越是课业紧,书法课就越容易成为摆设。有的人甚至上了高中、大学,都不知道正确的握笔姿势,这颇值得警醒。
⑥要守护汉字之美,还需要向全民普及汉字文化。宣传部门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新媒体等大众传媒打造“振兴文字文化”类精品节目,吸引观众同步参与,在社会文艺中领略汉字之美,学习汉字知识。同时也要认识到,守护汉字之美并不能与时代的趋势相背离,要更好地守护我们的汉字之美,还得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努力创新,借助新科技、新理念弘扬汉字之美。
⑦汉字之美就像星星灯火,点亮了黑夜;汉字之美就像 , ;汉字之美就像 , 。守护汉字之美,是对历史负责,也是对传统文化负责。我们要让每个孩子都能从书写汉字中体悟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激发起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自豪之情,真正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中心论点:
论述的方面:
【2】仔细阅读,具体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3】第②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⑤段删去?
【5】仿照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汉字之美就像星星灯火,点亮了黑夜;
汉字之美就像________,________;汉字之美就像________,________。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器成还须久为功
邝西曦
①故宫博物院的家具馆对外开放使许多参观者第一次欣赏到宫廷紫檀家具的绝美。紫檀虽美,但它“五年一年轮,千年孕一木”,成材实属不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树木与树人往往类比,因为正像树木成材一样,年轻人只有经历了打磨和历练,才能积淀下精华。
②但反观当下,不少现象不免有些违反常识。对“超速”的渴望正涌动成一股潮流。“我报名了翻译速成班,一个月就能拿下口译资格证”“我刚买了明星快速养成手册,正在琢磨如何一夜成名”……急于工作,急着看成效,似乎成为唯恐落后于时代节拍的“紧箍咒”。
③其实,“神速”未必变成“神话”,拼搏进取的姿态固然可取,但如果心浮气躁占了上风,就难免落入急于求成的窠臼。
④对“速度”的追求应鼓励,但对“速成”应怀有警惕之心。事物发展自有其规律,人才成长也有其过程,一旦超出科学的界限,所谓的速成只会营造“海市蜃楼”般的幻影。有人向往钢琴演奏的古典优雅,可练习枯燥,每个指法要经过千百次重复方能形成记忆;有人向往芭蕾舞者的风度翩翩,可完美舞姿的背后隐藏着练功中数不胜数的伤痛。由此看来,所谓的“短期速成钢琴特长生”无非是商业招数,轻信这些并不会等来奇迹发生。
⑤速成背后,是偷懒投机心态在作祟。从自身角度出发,心不能沉、气不能静,浮于表面不下苦功夫,都会导致自我管理缺失缺位,信心发生动摇。现代社会选择多样,实现选择的资源也越丰富,从这个角度讲,所谓“速成”有一定市场。但看树知人,但凡能速成的恐怕很难让你优势独具。目光游移、辗转腾挪倒不如一门深入、攀登高峰。
⑥“十年法则”认为,每个领域的大师都需要 10 年左右的勤学苦练;“一万小时定律”指出,从平凡到超凡的跨越,需要经历一万个小时的稳扎稳打。著名小提琴家盛中国少年时被称为“天才琴童”,但“左手要长在琴上,右手的血脉要流入弓里”又需要怎样的艰苦付出?
⑦器成还须久为功,卓越从来都不是速成的,持之以恒才是关键。雄鹰持之以恒,终于翱翔高空; 持之以恒,终于 ; 持之以恒,终于 。季羡林先生曾描述他在北大种莲的经历,几颗莲子经过两年扎根池底的力量积蓄,终于在第三年“长出了几个圆圆的绿叶”,并在第四年“蔓延得遮蔽了半个池塘”,绽放出“红艳耀目的荷花”。
⑧愿年轻人都能做一池“季荷”,生生不息,静待花开。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0 月 16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作者对“速成”是怎样看待的?请结合全文简要回答。
【4】仔细阅读,具体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5】仿照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雄鹰持之以恒,终于翱翔高空;
_____________持之以恒,终于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持之以恒,终于_____________。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坚定是生命的黄金
韩 青
①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在随声附和,走着别人的路,重复着别人的生活,一言以蔽之,他们缺少自己的思考,更缺少人之为人的那份坚定。没有坚定,人就会随便更改方向,而一个随便更改方向的人,随时可能走上一条错误的道路甚至不归路。
②坚定,就是我们心灵的长城,有了它,我们就不怕外来的一切干扰。《五灯会元》 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法常和尚是大师马祖道一的徒弟,学成后就在大梅山长住了下来,并在那里开始了传法生涯。 马祖道一听说后,就叫自己的一位学僧前去问法常:“你在马祖那里学习,都悟到了些什么啊?”他回答道:“‘即心是佛’,所以,我就来这里讲解佛法了。” 学僧说:“ 可是,最近大师讲‘非心非佛’。”他听了,微微一笑,说:“这老汉还在迷惑扰乱人。 他说他的,我讲我的就是了。”学僧回去一一报告给大师,大师听了,拊掌大声称赞说:“大梅山的梅子熟了啊。”意思是说,法常已经真正悟道了。 正是坚定,使他赢得了成长、声誉,否则,他就会沦落为一个没有主见的人,结局定是平庸、恶俗。
③当然,做人不能盲目地坚定,有些没有把握的事,就不要随意判断其发生的可能性。 《容斋随笔》中就提到这样一件事。 当年,隋文帝进攻陈朝,大军已经来到江边,而陈朝的都官尚书孔范对陈后主说:“长江是天然屏障,自古以来分隔南北方,今天敌军难道能够飞渡吗? 臣常忧虑自己的官职太卑微,一旦敌军渡江,臣一定能立功当上太尉。”陈后主以为他说得正确,结果也就没有严加防范,不久就亡国了,孔范也窜到边远地区。 可见,没有把握的坚定,害人害己。 所有的坚定都得建立在对事实正确理解、科学判断、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光凭着一时的心血来潮、想入非非,是不可能产生什么坚定的。
④然而,在该坚定的事情上,必须坚定。 当年,林肯竞选总统时,几个朋友从某个会场给他发来电报,告诉他当总统尚差两票,但只要他在当选总统后给他们两个人在国会中占个位置,那么票数即可额满。 他回答道:“这不是交易,我绝不许可。”如果没有这样的坚定,他也不会成为一个受人敬仰的总统,他的名字也不会在美国历史上熠熠生辉。
⑤如果在该坚定的事上,不能做到坚定,那么这样的人就变得不再完整。 也许,他会说,管他完整不完整,只要自己的利益不损失就 OK了。 当然这是利益至上者,而这样的人,十之八九都是一些名利之徒、财色的俘虏,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什么真理,如果有,那也是关乎利益的东西。 说实话,这样随意改
变自己做人的原则、底线的人,已经游离在人的意义之外,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人———这样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境界了。 而没有境界的人,就等于没有世界,就是说,他们早已游离在真、善、美的世界之外了。
⑥著名作家张炜说:“写作是一种心灵之业,要始终听从内心的指引,更是追求真理的一种方式。”坚定也是这样,源于心灵,听从心灵,更是对真理和世间美好的捍卫。 有了这样的坚定,不管是怎样的私心杂念还是五彩缤纷的诱惑,都不能改变它,因为它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⑦坚定,让沙石煎熬住大海的蹂躏,终于化作璀璨的珍珠;坚定,让 ,终于 。坚定,让 ,终于 。要坚信世界的色彩一定会在我们的努力下拥有别样的靓丽,无论将来发生什么,我们都将一如既往的走下去,这样一定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
⑧由此可见,坚定就是生命的黄金,有了它,我们的生命会变得更美好,更高贵,更灿烂,也更有价值和意义。
(选自《思维与智慧》2018 年 09 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仔细阅读第②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3】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为什么不能将第③段删去?
【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5】仿照文章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坚定,让沙石煎熬住大海的蹂躏,终于化作璀璨的珍珠;
坚定,让_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_。
坚定,让_____________,终于_____________。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焕发自省的力量
何 聪
①“吾日三省吾身”“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自古以来,我们的先贤在修身养性、练达自身等方面,都十分重视自省的力量。现实生活中,唯有自省,人才会变得克己谨慎,不断反思审视自身的过失,真正去纠正错误、解决问题,避免小过失发展成大错误。很多人回首自己来路、盘点人生得失而感慨,正是自省精神让自己从歧途走向正路,从缺陷走向完善。在相当意义上说,自省精神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是让自己减少失误错误、实现自我净化提高的有力武器。
②“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危急时刻,人们往往会警醒自己,反省自己的不足,补齐自身的短板。而在平常时候,人们则容易失去警觉,自省机制失去效力,危险就会接踵而至。比如,在日常生活中,有的人习惯于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判断是非,而不是检视自己有无不足、缺点和失误。“自己排队时,不希望别人插队;自己插队时,要求别人闭嘴”,凡事责人而不自省,只找别人毛病,而不找自己原因,只指责别人过错,而不找自己的问题,往往会使小纠纷酿成大事故,正所谓:“各自责,天清地宁;各相责,天翻地覆”。现实生活中的诸多教训殊为惨痛。
③自省的力量,首先在于可以“立己”。古人云“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极言自省是修身养性、提升境界的重要方法。《世说新语》载,周处年少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与蛟、虎并称为“三害”。周处射虎杀蛟三日不见,乡人以为周处死了互相庆贺,周处回来后听到乡邻相庆,才知被乡邻憎恶,乃“有自改意”,由此弃恶从善,“有文思,志存义烈,言必忠信克己”。今天,我们讲自省,对思想、工作、生活点滴及细节予以检视,客观地看待自我,清醒地查找不足,其意义并非止于忏悔,而在于超越自我,促进自我认知、自我完善,不断唤醒善意良知,不断升华人格。
④自省的力量,还在于能够“达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桐城六尺巷这一古今佳话从一个侧面告诉我们,凡事首先反省自己的不足并付诸改正的行动,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事当前,我们首先反省自己的错误,对方多半就会有正向的反应,即便一时没有也报之以宽容,很多问题就会在无形中化解了。对于一个社会来说,每个人都能唤醒自省意识,焕发自省力量,就会形成向上向善的良性循环,重品行、讲道德、守规矩就会蔚然成风。
⑤“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善于自省的 ,善于自省的 。处身现代社会,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反躬自省自身的规则意识、道德品行、言行举止,在自省中知敬畏、受警醒、明方向,我们就将在不断自我约束中实现自我完善,进而共同提升社会文明的水位。
(选自《人民日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第②段能否删去,为什么?
【4】仔细阅读,具体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
【5】仿照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善于自省的人富有人格魅力,
善于自省的________________,善于自省的________________。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心存敬畏好读书
北 雁
①很多年前在和朋友谈论读书,就听他说读书定要“三净”:一要净手,二要净口,三要净心。净手是要告诫自己万不得弄脏书页;净口则是要求在高声诵读时,切勿让口水沾染了书卷;净心就是要在每次阅读时除去心底的杂念,以虔诚和敬畏之心对待,方能真正走进作家的心灵世界,寻求并体悟与他的思想碰撞。
②限于各种环境的影响,“三净”之法,虽不是每次躬行,但我却始终对各种书卷充满敬畏。每有新书购到,第一件事总是要认真包好书皮;在阅读中尽量不乱画、不折叠、不污染书页;读完之后在书房存好,并且尽量不外借,以免遗失或是被人玷污;而对于一些旧书、古书,则要千方百计保存其原状,纵有万千感慨,亦不会信手涂画。的确,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汇聚了历代先哲对社会万象的认知;书是 ,汇聚了 ;书是 ,汇聚了 。
③然而天下精妙之书何其多。作为一个习作者,单以小说为例,我曾见到过洋洋数十万言,却简洁得所有标点全是句号,并且从头至尾仅为一个自然段的书;也曾见到过一个小说精短得就只剩下一句话的书;还曾见过洋洋几千页的超厚之书;更还有以辞书、志书等意想不到的形式写就的小说。然而回想这些书卷的历史,它的承载物居然从金属的樽鼎到兽骨、龟甲,到竹片、木简,再到绢帛、纸张,直至手机、电脑等平面媒介存储的漫长演变,有的甚至还要经历水淹土埋、烈火焚化、血雨腥风或是跋山涉水、漂洋过海的惨痛经历,但它至今却如同燎原之火,在历史长河中播撒演绎,亦如天上的繁星,散布在人类目之所及或是无法触及的任何角落,点亮文明之焰,竟是一件何等奇妙和庄严神圣的事。
④让人感到敬畏的还是那些别出心裁又富有匠心的作家,或许正因为这一本书,他不得不忍饥挨饿、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妻离子散,甚至是因此惹来杀身之祸,肝脑涂地,却总是用他迥异于常人的坚韧和智慧,穷尽心血,创作出我们这个星球上绝无仅有的著作。并且事过多年,还能让我们在每每列举的时候,都会怀着一种由衷的敬畏,给他们戴上一顶唯他独享的桂冠和标签。比如海明威的“冰山原理”和“硬汉形象”、加西亚·马尔克斯的“魔幻现实主义”、肖洛霍夫的汪洋叙事、乔伊斯·詹姆斯的“意识流”经典、卡夫卡的扑朔迷离却又寓意深邃的内涵意蕴和开放式的情节构架;又比如曹雪芹与《红楼梦》的包罗万象、司马迁和《史记》的“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陶渊明和《桃花源记》让人神往千年的桃源诗境;再比如陈忠实的厚重博大、贾平凹独具地理特征的乡村人事、莫言的“魔幻现实主义融合传说、历史与当下”等。在漫长的人类文学长河中仰视历史,似乎每一个伟大的作家,都能用自己的艰辛和智慧,练就一套走上文学殿堂的独门秘诀,成就自己的伟大神话,从而跻身于世界文坛的苍茫星空。纵使我们这些后来者习得其中一招半式,都可以从此独步于江湖。
⑤心存敬畏好读书,就是要求我们对书心存敬畏,并且在读书时既要有一种专注和膜拜的态度,不拘泥于书卷的教条,从书的万千智慧中寻找启发,学会创新,踩在巨人的肩膀上,立得更高、走得更远。
(选自《云南教育·视界(综合)》2018 年 6 期,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从哪两个方面进行论述的?(简要回答)
中心论点:
论述的两个方面:
【2】第①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4】文章语言不乏生动之处,请从第③段中列举一处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5】仿照文章第②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书是人类智慧的产物,汇聚了历代先哲对社会万象的认知;
书是_________,汇聚了_________;
书是_________,汇聚了_________。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做足沉潜的功夫
许海兵
①据动物学家观察,企鹅将要上岸之前,总是会猛地低下头,然后从海面扎入水中,拼命沉潜,因为潜得越深,海水产生的压力和浮力就越大。当企鹅潜到合适的深度之后,就会摆动双脚,迅速地向上一冲,犹如离弦之箭一样蹿出水面,最后成功地落到陆地上。
②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演员在舞台上短短几分钟的精湛表演,背后往往是数十年如一日的苦练。成功并非偶然,只有不断付出辛劳、积累经验,才能把握住机遇。“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年轻人应该懂得厚积薄发的道理,学学企鹅沉潜的功夫,总有“破水而出”的那一天。
③创业路上,从来不乏“躬行不言,默而成事”的拼搏者,他们深知“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因而像企鹅沉潜那般蓄势,当力量足够强大时,自然能够完成人生中重要的一跃。学者钱理群回忆,当年在北大读书时,教授王瑶先生曾告诫钱理群“不要急于发文章”,他说,“有的学者很年轻,很快就写出文章,一举成名,但缺乏后劲,起点也就是终点,这是不足效法的”“你别着急,沉沉稳稳做学问,好好地下工夫,慢慢地出来。一旦出来,就一发不可收拾,有源源不断的后劲”。听从老师的教诲,钱理群凭借在学术上的多年坚守与积累,终于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有所成就。确实,急功近利有可能一时逞强,但难以通过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只有持之以恒地专注于一件事情,才能培养过硬的本领、创造出色的业绩。
④“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著名历史学家范文澜先生推崇“二冷精神”,他在一次讲座上说:“我经常勉励研究所的同志们下‘二冷’的决心。一冷是坐冷板凳,二冷是吃冷猪肉。意思就是劝同志们要苦苦干、慢慢来。一个做学问的人,有这样的决心,下这样的功夫,如果真有成绩的话,总会有人来承认你,请你去吃冷猪肉,何必汲汲于当前的名利呢!”所谓的“冷猪肉”,是指过去只有大学问家和德高望重的人才有资格在文庙的廊庑间占有一席之地,分享祭孔的冷猪肉。范文澜借此勉励后学,做学问不能着急,要持之以恒,坐得住冷板凳,才有可能有所作为;确有成绩,早晚会得到社会认可。“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年轻人干事创业,就得有坐得住冷板凳的精神,只有摈弃功利浮躁的心态,坚持长期做寂寞艰苦的工作,意志才会得到磨炼,才干才会增长,生命亦会因成熟而走向精彩。
⑤不过,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做足沉潜功夫。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人,不仅坐不得冷板凳,还总是试图走上人生的捷径。比如,有的人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人生一味地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有的人 ,人生一味地追求 ;有的人 ,人生一味地追求 。有的人贪图热门、热事、热岗位,见异思迁,今天干这个、明天干那个,结果是走失在人生路上,淹没在人海当中,最终难逃平庸的结局。
⑥甘于沉下去,才可浮上来。成功来之不易,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既需要淡泊名利、忍受寂寞、苦心钻研的恒心和毅力,也需要良好的成长环境。现实中,无论是科学研究还是创新创业,都具有探索性、独创性和结果的不可预测性,如果没有健全的考核制度和激励机制,缺乏顺畅的晋升通道和机会渠道,就难以保护积极性,一些人就会半途而废。只要成才环境不断优化,做足沉潜功夫、一心“把冷板凳坐热”的人就会越来越多,把握住机遇,人生自会出彩。

(选自《江西日报》2018 年 11 月 15 日版)
【1】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3】仔细阅读第④段,具体说说本段的论证过程。
【4】从全文的论证过程看,能否将第⑤段删去,为什么?
【5】仿照文章第⑤段中的画线句子,将后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并写在下面。
画线句:有的人渴望“一夜成名”“一举夺冠”,人生一味地追求礼花般的绚烂绽放;
有的人___________,人生一味地追求_______________;
有的人___________,人生一味地追求_______________。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进与退
张培峰
①在这个一切都追求“进步”的时代,如果说某个人或某件东西“退步”了,通常都不会认为是什么好事,当今之世,大多数人也不会将“退步”作为自己的人生准则。 ,翻翻古书,可以发现,古人讲“退步”的话实在太多了,尝怪古人何以如此“笨”且“傻”焉,怎么总是教人“退步”呢?
②如若不信,略举若干例子,并稍作解释:宋代词人吴潜的《忆江南》写道:“世上盛衰常倚伏,天家日月也亏盈,退步是前程。”这是说世间事祸福相倚,有时候,退步反而就是一种前进。南宋大儒真德秀的《长沙劝耕》诗说:“争先好胜灾偏速,退步饶人福自来。”点出“进步”引发的偏差是“争强好胜”,而“退步”的要旨在于“饶人”“让人”,这才是幸福的根源。元代僧人石屋禅师的《山居诗》说:“有求莫若无求好,进步何如退步高?”又指出“进步”即是“有求”,而“退步”则是无欲无求,哪个高哪个好? 每个人的看法可能就不大一样了。元代道士姬志真的绝句《天真》:“声利场中退步,水云乡里闲身。”又是说“退步”之根即远离“名利”二字,如此才得逍遥自在。由此可见,儒释道三教几乎都将“退步”作为自己的宗旨,不妨说,在追求“退步”这一点上,儒释道三教的确是合一的,我们不妨将此称之为“退步哲学”。
③“退步”还成为中国古代家训的重要内容之一,比如明代冯惟敏的《家训》说:“得饶人处且饶人,退步行最稳。”清人王士禛《池北偶谈》录《沈文端公家书》有云:“大抵盛极则衰,月满则亏,日中则昃,一定之理。唯有自处退步,不张气焰,不过享用,不作威福,虽处盛时,可以保守。”这些思想的根源,可能与《老子》第四十一章的“进道若退”一语有关:在某些方面“退步”了,恰恰是道业上“进步”的表现。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中说得好:“处世让一步为高,退步即进步的张本;待人宽一分是福,利人实利己的根基。”仿佛为中国古代的“退步哲学”做了一个总结。综括起来说,“退步”意味着对声色名利的远离,对他人的宽容、忍让,而这种认识得自于对世间事祸福相倚的实质的深刻体察和觉悟。
④或许有人会说:君误矣。你文中所说的“进步”“退步”和我们今天说的“进步”“退步”完全是两回事,难道人类生活方式的进步、社会的进步等等不是好事吗?总不能说“退步”是好事吧!且慢,果真是两回事吗?想一想,在时速三百多公里的高铁上,和某个“霸座男”费尽口舌,他竟如蜗牛般动也不动,是不是对“进步”的一种讽刺?再比方说,现代科技制造出手机, 是一种“进步”,但伴随而来的“手机病”等种种弊端又成为新的社会问题。看报道,欧洲、日本一些国家的中小学就明确规定:不准学生将手机带入学校,更不提倡学校一切教学工作都“电子化”。表面看,这些规定不是与“进步”格格不入吗?其实,这正是“退步哲学”的一种现代应用。按照古人的思想,所谓“进”“退”都是相对而言,一味讲“进”实际上是“退”,而看上去是“退”,却是实质上的“进”,看上去是一种“消极思想”,其实却有着最为积极的意义。
⑤面对物质的“进步”,人心恰恰需要某种“退步”,才能与之协调,而这或许才是真正的文明的进步。
(选自《天津日报》2018 年 11 月 12 日)
【1】在①②④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因此 即使
B.然而 当然 固然
C.假如 因此 固然
D.也许 当然 即使
【2】文章第②段列举了诸多“退步”的例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选文第②③④段的位置不能调换,请简述理由。
【4】联系全文,第⑤段加点的“这”指_______________,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
【5】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几段里面?为什么?
古今盛赞的安徽桐城六尺巷的故事,大学士张英给家人的信中留下的那首诗“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其实说得也都是此理。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学会与自己相处
顾伯冲
①被誉为“南非国父”的曼德拉,曾历经长达 27 年的牢狱生涯。出狱后有人问他:是什么力量使您在孤独中充满活力?曼德拉回答:博爱的精神加上强健的体魄。 ,精神的支撑至为重要,能让人在孤寂困厄中顽强挺立。
②社会交往是人的基本需求, 人的一生,或多或少都要面对如何与自己相处。哲学家芝诺曾被问及:“谁是你的朋友?”他说:“另一个自我。”学会与自己相处,其实就是找到另一个自己——把脚步放慢,给自己更多的时间去观察、去思考,成为一个能够充满智慧的人。现实中,有些人习惯于觥筹交错、熙来攘往,一旦一个人就变得快要窒息、难以忍受;一些人有时也想安静下来给自己“充充电”,沉思工作或人生方面的问题,但总是挡不住喧嚣与世俗的诱惑,像旋转的陀螺一般总也停不下来。长此以往, 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业绩陷入“双低谷循环”。
③学会与自己相处,不是追求寂寞、封闭自我,更不是对自身的交往能力设限,而是让自己的心灵变得祥和安宁,心境变得清澈如水,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这份沉静,无论是对于涵养个人的人生智慧,还是培育理性的民族精神,都是十分有益的。回溯历史,李时珍写《本草纲目》用了 27 年,徐霞客写《徐霞客游记》用了 34 年,达尔文写《物种起源》用了 27 年,马克思写《资本论》用了 40 年。如果缺乏耐得住寂寞的定力,没有独处时的思考,这些成就是很难取得的。如今,在一些发达国家,不少年轻人会选择给自己安排一个“间隔年”,以便在一段相对安静的生活中思索人生、规划未来。因此,我们在学习与社会打交道的同时,也应学会自己与自己相处,葆有享受独处的积极心态。
④人生之路,精彩也罢,平淡也罢,总要路过一段段不同的风景。善于与自己独处,可以说是一种思想境界、能力素养,也是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格局。然而,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并非天然可以习得,仰赖于有针对性地勤加磨砺,不断锻造个人的意志品质。
⑤与自己相处,前提是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有什么样的人生追求,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选择,应当自觉校准人生坐标,培养自省、敬畏、慎独意识,通过对生命的深邃思考,排除外界纷扰对内心的侵袭。提升与自己相处的能力,关键在于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知识是提升修养的精神食粮,应当善于把零星的时间“焊接”起来,以永不满足的态度去对待学习,不断用新知识充实自己、丰富自己,用知识的力量抵御精神空虚、意志消沉。激发与自己相处的智慧,贵在增强直面现实的思辨能力。与自己相处并非与世隔绝、离群索居,而是在人群中保持一定程度的独立,应当以哲学的眼光看待和分析事物,瞄准现实问题,努力获得更多规律性认识。
⑥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学会与自己相处、享受与自己相处,是接近星空的有益尝试。我们与其在喧嚣中消耗光阴,不如借助与自己相处延伸生命、蓄积力量。
(选自《人民日报》2018 年 11 月 20 日)
【1】在①②段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
A.即使 于是 只会
B.然而 但是 至于
C.假如 于是 至于
D.可见 但是 只会
【2】文章第③段列举了诸多“在沉潜中默默提升自己的境界”的例子,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选文第②③④⑤段的位置不能调换,请简述理由。
【4】联系全文,第⑥段加点的“人”指__________的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
【5】下面这个事例适合放在第几段里面?为什么?
抗日战争时期,杨振宁、李政道、邓稼先等人在西南联大甘于清贫,保持高尚的价值追求,不被抗战大后方的畸形繁荣所迷惑,不为捞黄金美钞而忙碌奔波。与自己独处的同时瞄准当时的现实问题,堪忍钱财之失、潜心读书求学,他们最终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为国家、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