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市免费试卷完整版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1.经典诗文积累。
(1)请将杜牧的《泊秦淮》一诗,默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依据课文填空。
①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周敦颐《爱莲说》)
④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3)根据提示默写。
①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①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②曲尘丝:指颜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全诗写了哪些意象(景物)?主要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2】诗歌的最后两句耐人寻味,请从修辞的角度作简要赏析。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乙)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选自《论语》)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思。
(1)有仙则名
(2)惟吾德馨
(3)谈笑有鸿儒
(4)人不堪其忧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2)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3】题目为“陋室铭”,文中最后又说“何陋之有”,这样说法矛盾吗?
【4】在《陋室铭》中,文章一开头却没有写“陋室”,而是先写水和山,然后再引出陋室,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有什么作用?
【5】刘禹锡和颜回一居“陋室”,一居“陋巷”,面对这样的环境,他们泰然处之,体现了他们怎样的精神品质?
4.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3】“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4】“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5.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
王香
深冬,厚雪,无风。
炊烟袅袅地飘,弥散在粉红的朝霞里,亦如《诗经》里飘出的那一缕缕情思。
踏雪而行的人们,穿着厚重而温暖,心态安然。呼着热气,小心慢行,怕踩疼了雪。
老爷爷推着自行车,也慢慢地走,是怕摔疼了小孙女。穿红羽绒服的孙女,坐在车后座上,红线帽捂得她只露着双亮亮的眼睛,却举着戴了厚而俏皮白兔手套的手,边拍边喊:“大雪!白雪!白雪!大雪……”双脚还踢着车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
昨天化了一部分又被冻了一宿的雪地,格外打滑。爷爷握紧有点抖动的车把手,脚下迈得更仔细,不敢回头,嘴里轻呵着:“坐好,坐好!别摔了。手套戴好,别冻着。冻坏了可怎么上学哟。”
“爷爷,我戴着呢。你怎么忘戴了呢?冻坏了可怎么送我上学哟!”女孩学着爷爷的腔调,稍稍安静了下来。
“我不冷。爷爷抗冻,不用手套。”
“冻得疼吗,爷爷?”
“不疼。你坐好!戴好手套啊……”
女孩的红,爷爷的灰蓝,慢慢消失在白皑皑的雪里……
校门口的女孩,举起手,用毛茸茸的小兔子和爷爷说:“拜拜!”爷爷疼爱地注视着,久久没有离去。
女孩,你可知道,这疼将温暖你一生。
因为,这温暖,一直在我心里。
也是儿时,也是隆冬早晨的雪地里。只是那时,没有小手套捂住我的小小手。脚下穿的,是那个年代里最享受不过的黄帮鞋。这鞋伴我走过了春秋——夏天是要打赤脚的,现在又踏在冬天的坚冰利雪上。要快跑啊,到爷爷家的热炕头上。不然鞋都冻透了,脚能不疼吗?手已经是猫咬了。
一冬里的白天,爷爷家的炕头上,总是捂着一床小被子,等待着哪个冒了风雪扑进来的孩子,好伸进手脚去取暖。我家的热炕头儿,白天是不太热的,冬天也是忙在队上的爸妈,舍不得也没时间让那炕头儿像个热炕头儿。
于是吃过早饭,奔往爷爷家。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脚丫子捂在被底下,冰冷的小手儿捂在爷爷满握的手心里,如雪凉的小脸儿贴在爷爷温暖的脸颊上。我暖了,爷爷却疼了。
“噢,凉死我了,你这小淘气……”
我傻傻地笑着,知道呵呵笑着的爷爷,心疼着我呢。
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爷爷的笑依然清晰,我的一双早已长大了的手,却抓握不到爷爷那粗糙的双手,只留下满握的温暖,是爷爷曾经给我的疼。
女儿,远在异地的南方求学。瑞雪纷披北国时,南方的枝头上,依然有繁的花,硕的果。女儿想家了,想家乡的雪。电话里,偏要找姥爷,问的是雪,撒的是娇。接电话的父亲,笑语盈盈,说的都是孩子话。我知道,一份可以穿越时空的疼和历久弥新的爱,已跨过千里,飞临女儿的身边。
一句念,一握手,那一刻,那份疼,要温暖,你一生。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所叙写的“温暖一生”的三件事。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震得枝头的雪团儿,闪着凛凛的光泽,无声地纷落。喜鹊也从枝头“呀”地一声打着弧线飞走了。”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3】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在奶奶打理灶底的忙碌中,在爷爷笑眯眯的目光中,我如一条敏捷的鱼儿,倏地爬上炕头儿。(提示:可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
【4】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章题目“这一刻的疼,温暖你一生”的理解。
【5】读了本文,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
6.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拾荒
万吉星
①深秋的凌晨,离天亮还有一个多小时,大街上冷冷清清的。昏黄的路灯把王婆婆孤单的身影拉得又细又长,她沿街仔细翻找着每一个垃圾箱,将凡是能卖钱的东西统统装进那个破旧编织袋。
②她有些吃力地拖着那个鼓鼓囊囊沉重的袋子,从垃圾桶旁直起佝偻的身躯,用一只手握成拳头用力地操打着酸痛的腰。这时隐隐约约听到一阵断断续续、细小而无力的哭声,她循着声音,目光不由自主地瞄到了不远处路灯杆下的一个小纸箱,以及被几件旧衣物包裹着只露出一个头的婴儿。环顾四周,除了阴冷的风吹着地上的落叶到处乱跑,鬼影子都没有一个。她孩子抱起来,孩子脸色青紫,气若游丝,柔弱得像一只筋疲力尽的流浪猫。
③王婆婆解开自己的衣襟,把婴儿贴身捂在怀里,一股透心的凉从皮肤瞬间直达五脏六腑,她不禁打了一个寒颤,内心涌起一丝悲凉。
④全家人的生活被这个从天而降的弃婴彻底打乱了,本来就过得十分拮据的日子更是雪上加霜。不到一周,儿媳就给她下最后通牒:“这日子没法过了,要么你把婴儿扔了,要么我走,人家亲生父母都不愿养,你操那门子心,说不定孩子有什么绝症。”
⑤“好歹也是一条命啊!”王婆婆叹息着,但面对争吵,最后还是不得不妥协,带着弃婴寄居到一个拾荒老乡那儿。
⑥好景不长,真应了儿媳的那句话,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得赶紧做手术。王婆婆摸了摸缝在贴身衣兜里的两千块钱,这可是她这些年来起早贪黑拾荒换来的棺材本啊!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⑦倾其所有,只够三天。第四天,医院通知续费,说手术费还差得多。王婆婆打电话给儿子,可还没说完,儿子就不耐烦地说:“我看你是吃饱了撑的,没事找事。”
⑧王婆婆抱着婴儿独自一人精神恍惚地坐在医院悠长的走廊上,不禁老泪纵横。一束阳光从窗户斜射进来,像舞台上的追光灯,正好打在她蓬乱、花白的头发上。这一场景,引起了一个年轻人的注意,他悄悄举起相机,迎着走廊的侧逆光,按下了快门。
⑨第二天,当地晚报发出《七旬拾荒老人拾弃婴,身患疾病盼救助》的新闻报道。随后,电台记者来了,电视台也扛着摄像机来了,越来越多的陌生人来了………铺天盖地的爱心向老人和这个弃婴涌来,短短一周,30多万元的爱心捐款就送到了王婆婆的手上。
⑩然而,这浓浓的爱心并没有挽留住孩子幼小的生命。一个月后,在付出10多万元的医疗费之后,孩子还是走了。
⑪在王婆婆心痛欲绝的时候,儿子儿媳来医院找到她,态度诚恳地向她承认错误,把她接回了家,破天荒地做了一大桌丰盛的菜,还不停地往她碗里夹菜。饭后,儿媳向她诉起苦来:“妈,你看孩子们渐渐大了,长期租房也不是个事儿,听说下月房租又要涨了,我看不如我们按揭买一套60平米的房子吧,首付也就10多万元,你那儿不是还剩……”
⑫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
⑬一年后,老家大山深处的那所乡村小学新教学楼落成,孩子们兴高采烈地从四面漏风的危房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教室。王婆婆依然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拖着一个破旧的编织袋,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
(选自《2017年中国小小说精选》,有修改)
【1】参照下面的表述,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凌晨拾荒,捡养弃婴→①___→为救弃婴,倾其所有→无助之中,八方相助→子辈相求,决然离去→②____
【2】小说第⑫段中写到“王婆婆没有说话,苦笑了一下,然后头也不回地走出了家门”,请你描写此刻王婆婆的心理活动。
【3】阅读第⑥段画线句,从描写或修辞两个角度任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一看到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她心一横牙一咬,撕开了衣兜,双手颤抖着揭开一个用塑料布一层又一层包裹着的小袋子,就像一层层剥开自己的心。
【4】小说②③段王婆婆捡弃婴的情节,时间很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述, ⑬段仅用“一年后”三个字一笔带过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5】小说最后一句写到王婆婆“捡拾垃圾,以及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的某些东西……”,结合小说具体分析,文中的人们在不经意间丢弃了哪些不应该丢弃的东西?
7. 作文 详细信息
2020年春节前后,新冠病毒肺炎来势汹汹,从武汉开始,蔓延全国。在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众志成城,科学施策,开始了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现在,疫情得到控制,人们开始逐渐恢复平静的生活,但是,疫情中令我们难忘的人和事太多太多,有勇敢逆行的白衣天使,有年至耄耋的科学家,有千里驰援的人民军队,有日夜坚守的人民警察,有线上教学默默付出的人民教师……在宅在家里的这些日子里,你一定有很多感触,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事想写……
请以“宅在家里的日子”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