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评估语文无纸试卷完整版(2018-2019年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区)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语境完成后面的题目。
文化的(zī)_______养、城市的肌理,如同一本古书,而建筑是凝固的文字,是一座城市的文脉。在新一轮城市化进程中,椒江区坚持突出本地特色,前(zhān)_______谋划,科学布局,使历史文化街区与山海水城相 相映。章安古郡、海门卫城、葭沚老街……不同年代的历史建筑是椒江这座古老而年轻的滨城延续的文脉,我们借此读懂椒江这座城。“粉墙黛瓦曲巷,小桥流水人家,吾心安处即故乡。”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zī)_______养 前(zhān)_________谋划
(2)填入文中“ ”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_)
A.溶 B.融
(3)加点字“曲”在文中的正确读音是(_________)
A.qū B.qǔ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名句默写。
(1)天接云涛连晓雾,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2)微动涟漪,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
(3)渭北春天树,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春日忆李白》)
(4)___________________,毕竟东流去。 (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5)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吴筠《与朱元思书》)
(6)在心为志,发声为诗。徜徉古典诗词的海洋,诵读崔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黄鹤楼》),我们可以体悟游子在异地思乡的心声;吟诵李白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渡荆门送别》),我们可以感知他在离别时对故乡山水的无限眷恋之情 ;朗诵刘桢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赠从弟》),我们可以领会他借松柏之刚劲,明自己志向之坚贞。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中的“始龀”,指的是( )
A. 刚出生,指1岁以下的幼童。
B. 刚换牙,指七八岁。
C. 刚成年,指男子二十岁。
4.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请根据相关信息,在横线上写出对应的内容。
(1)“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班固)
“恨为弄臣,寄心楮墨,感身世之戮辱,传畸人于千秋,虽背《春秋》之义,固不失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矣。”(鲁迅)
以上两段文字是对同一个人的评价,请问是对谁的评价?人名:__________
(2)儒家 “四书”之一 共七篇作品:《_________》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填空。
(1)根据下面提示,写出《红星照耀中国》的相关人物。
①面容消瘦背有点驼;②农民出身的知识分子;③记忆力异乎常人;④天才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他是:______________。
(2)根据下面信息填空。
在夏天里无所事事,整日高歌,而蚂蚁则忙着储藏食物。到了冬天,它因为没有储存下粮食,整日饥肠辘辘。它到蚂蚁家去借粮食,结果遭到了一番羞辱。
“它”是:______________。
6.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有人说:“每一本书都可能是一扇窗户,改变着我们对世界观望的方向。”请你从下列(备选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该书中涉及的人物及相关事件对上述话语进行阐述。
(备选名著) A.《飞向太空港》 B. 《长征》 C.《寂静的春天》 D. 《草房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①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②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于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③虽然对于蒋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这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蒋父中了邪了……
④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⑤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⑥“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⑦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蒋晓梅接过纸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⑧“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⑨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蒋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⑩蒋父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这张纸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⑪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⑫蒋父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⑬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⑭“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⑮“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⑯“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我女儿考上大学了!我要谢谢他……”
⑰蒋晓梅问:“人家怎么说?”
⑱蒋父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人家换号码了,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你给人家写封信啊,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那张纸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⑲当胡美娟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惊愕不已,她把那张复印的纸条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地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纸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是里面却没有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⑳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山里孩子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持的特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文章有删改)
【1】文章第③段写到乡亲们都认为蒋父“中了邪了”,请你根据文章内容梳理出蒋父“中邪”的前因后果,将下面空缺部分填写完整。
起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蒋家的丫头终于如愿考上大学。
【2】品读下面两句话,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1)(蒋父)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布袋子,里面是一张发黄的纸条。(“抠”换成“取”好不好?为什么?)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蒋晓梅听了父亲的话,为什么“心头一颤”?)
【3】文章结尾处,胡美娟激动地说:“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你认为胡美娟夫妇最终能兑现当年的承诺吗?请结合文意谈谈你的理解。
【4】班上有同学给上面这篇文章拟写了标题。下面两个标题,你觉得选用哪一个最合适?请简要说明理由。
A没有地址的信 B兑现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关于“锦鲤”的主题阅读
“转发这条锦鲤,好运不断,心想事成!”
对于年轻人来说,这句话经常能在社交媒体上看到。在这里,“锦鲤”已经不只是一种鱼,更是一种符号——它既可以是锦鲤,也可以是王思聪、杨超越、魏璎珞,或者是最近的“信小呆”。
作为鱼的锦鲤
在网络时代之前,作为鱼的“锦鲤”在真实的历史中其实已被赋予很多鱼之外的涵义。
在中国的典籍中,不难找到带有神话色彩的相关传说。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记载了鲤鱼驮人升天成仙的传说,将鲤鱼作为仙人的坐骑;东汉的《三秦记》已有鲤鱼跃龙门的故事。
梁代陶弘景认为,鲤“为诸鱼之长,为食品上味”。可见当时的鲤鱼是人们餐桌上的一道美味。
至唐代,“锦鲤”二字开始出现在诗中。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黄滔《成名后呈同年》中都出现了“锦鲤”。鲤鱼成为可供欣赏的品种。
需要说明的是,诗句中的“锦鲤”一般认为指“鳞光闪烁的鲤鱼”,并非今天我们看到的现代锦鲤。
现代锦鲤诞生于19世纪的日本,祖先应是原产于中国的鲤鱼。由于鲤鱼本为黑色,因变异而颜色艳丽、带有花纹的鲤鱼颇为少见,当时人们将这种鲤鱼称为“神鱼”,后来又衍生出“变种鲤”“色鲤”“花鲤鱼”“模样鲤”等说法。
有文章考证,日本人兰木五助1889年培育出现在红白锦鲤的原种。此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养殖,反复作交配、改良,锦鲤的色彩愈发丰富绚丽,呈现出完全不同于中国红鲤鱼、金鲤鱼的色彩。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锦鲤开始成规模进入中国。
锦鲤的“信仰之跃”
今年2月发表在《新闻研究导刊》中的一篇论文统计,在微博指数页面以“锦鲤”为关键词检索,发现涉及此话题的人群年龄分化明显:12-34岁的用户占87.62%。
文章将这种被称为“日常迷信”的“在线祈愿行为”看作一种网络时代的文化现象,并认为这呈现出明显的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相融合的特点。
当锦鲤成为一种“转运符号”,它开始成为网上的一张张图片。各种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涌现。
此前支付宝抽中的“中国锦鲤”中奖者“信小呆”一夜爆红,两天内狂涨85万微博粉丝。写出“超级锦鲤”文章的公号作者在之前给读者的回复中坦言:“公号变现方式很多,当下80%都是靠广告费。”只要能吸引流量,账号价值就能提升。
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副院长、市场营销学教授陈歆磊表示,此类转发行为都可以被归类为“病毒式营销”,其特点是速度快、扩散性强、内容有趣或搞怪,“找一个好的切入点,做一个很好的包装,这样大家乐意去分享转发”。
转发“锦鲤”需谨慎
“转发又不要钱,不转白不转”的行为真的没有代价吗?方可成认为,社交媒体时代并非文章好就能传播广,这种文章刷屏的后果就是让公众注意力被绑架,社交媒体上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公众号却收割了大批流量,“真正只赚不赔的只有公众号”。
对于“锦鲤崇拜”,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张昕解释称,心理学中有一个概念叫“外控型个体”,他们通常认为事情的结果是由不能控制的外部力量作用造成的。越是外控型的个体,越是觉得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不确定性,从而导致更加焦虑。“转发锦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他们对未来不确定性或未知的恐惧感。
“转发‘锦鲤’除了求好运以外,还有一定的社交属性,是一种紧跟热点的表现。年轻人的目标大多是未来导向,动动手指转发没有成本,而且心理暗示如果对未来有帮助岂不是更好。”张昕认为,转发锦鲤并不会让你真的心想事成,但有可能减少眼前面临的无助和失控感。
“营销的本质都是为了满足需求。”陈歆磊认为,消费者要想防范此类虚假营销,最关键的就是不要抱着占便宜的心理,“某些‘锦鲤’营销已涉嫌欺诈,其成功的核心就是把握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本质上和电信诈骗并没有区别。”陈歆磊指出,由于我国互联网发展速度太快,一些法律法规还存在滞后或空白,消费者需注意保护自身权益,而工商部门也应加大监管力度,维护市场健康。
(根据网络资料整理)
【1】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锦鲤”在我国的养殖历史可追溯到唐代,唐诗中就曾出现“锦鲤”二字,后来经日本人精心培育,才开始大规模养殖。
B. “中国锦鲤”图片经支付宝中奖者“信小呆”转发后,一夜爆红,成为了一种“转运符号”,成了某些人借“在线祈愿”以赚钱的工具。
C. 网上出现一张张冠以“锦鲤”之名的“转运”图片,是“病毒式营销”者借助网民的迷信心理,以外来文化取代本土文化的恶意行为。
D. 转发“锦鲤”,看似没有造成个人损失,但刷屏的后果是让公众的注意力被绑架,使其他有价值的内容被淹没,严重影响了用户体验。
【2】文中引述了我国古代典籍中有关鲤鱼的传说,其用意是什么?
【3】“锦鲤”图片在网上被频频转发,异常火爆,其原因是什么?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回答。
9.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燕昭王
〔唐〕陈子昂
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
霸图今已矣②,驱马复归来。
(注释)①碣石馆:即碣石宫。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以亲师事之。 ②已矣:结束了。
10.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选自《孟子·滕文公下》)
(乙)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孟子对曰:“杀人以梃①与刃,有以异乎?”
曰:“无以异也。”“以刃与政②,有以异乎?”曰:“无以异也。”曰:“庖③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④。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⑤在其为民父母也?仲尼曰:‘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为其象⑥人而用之也。如之何⑦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注释)①梃:棍棒。②政:施行恶政。③庖:厨房。④饿莩:饿死的人。⑤恶:表示反问的语气。⑥象:同“像”。⑦如之何:怎么,为什么。
【1】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
(1)(诚)①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_____ ②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_____
(2)(居)①居天下之广居 _____ ②居无何,上至 _____
(3)(且)①兽相食,且人恶之 _____ ②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 _____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丈夫之冠也/已而之细柳军
B. 得志,与民由之/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C. 杀人以梃与刃/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
D.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语句。
(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1)如之何其使斯民饥而死也?
【4】《孟子》的文章以雄辩、善辩著称,请你简要分析(甲)(乙)两文在论证方法的运用或语言表达方面的共同特点。
11.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请根据图片及右边的提示信息,拟写一则吉利汽车2018台州国际马拉松的新闻报道。
要求:
①符合新闻报道的规范格式;②准确使用标点,规范运用语言;③120字左右;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