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下册高考模拟试卷完整版(2019年湖南)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荀子・礼记》记载:周代的棺椁制度为天子用二椁五棺,诸侯一椁四棺或三棺,大夫一椁二棺,士一椁一棺。根据目前考古发,西周至春秋早期的诸侯基葬多用一椁二棺,春秋中期至战国早期的各国国君墓,基本是二椁三棺或一椁三棺。这一变化可以用来说明
A. 礼乐制度演变的特殊性
B. 西周时宗法制度逐步确立
C. 礼乐制度落实的渐进性
D. 春秋伐国时期的礼崩乐环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汉武帝以加官方式选拔官员和文学之土,让他们在内省侍从左右,他们因随时得到天子垂询而得以参与大政,武帝临終前,任用外戚霍光做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为内朝之主,于是将军辅政而领尚书事,开始成为惯例。这一现象
A. 有助于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B. 导致了外戚专权
C. 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
D. 有效缓解了君相矛盾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宋代科举考试的录取名额比前朝扩大了很多,唐代每次进土及第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宋朝时录取名额扩大了十余倍,一般总有二三百人,最多时达到五六百人。这一变化
A. 使考试人数逐年增加
B. 客观上加剧了社会矛盾
C. 表明科举制度的逐渐完善
D. 导致官员素质明显降低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戴震(1724-1777):“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材科反映了
A. 统治者强化思想控制
B. 理学的现实作用
C. 批判了清政府实施残酷的刑罚
D. 现实社会的世风日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82年,英商魏特模等拟在上海设立纺纱厂,总理衝门明确指出:机器织布系中国创办之举,予限十年内只准许华商入股,不准另行设局……是故不准华商另行设厂,然则何能反而允许洋商设厂歙!这表明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
A. 一定程度上抵制了西方经济侵璐
B. 推动了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 属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性质
D. 促进了中国经济领域的近代化历程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枚已有近百年历史的“共和四杰”火花,上书“中华民国”“共和四杰”,并绘有孙中山、黄兴、袁世凯、黎元洪“四大巨头”的头像。“共和四杰”火花出现的背景是



A. 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实现了精诚闭结
B. 孙中山领导进行二次革命
C. 孙中山直接领导武昌起义
D. 清帝退位后民众渴望实现共和闭结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伊始,国家及时制定了《土地改革法》、《惩治反革命条例》、《婚姻法》、《工会法》、《惩治贪污条例》、《人民法院暂行组织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1954年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根据宪法通过了《人民法院组织法》、《人民察院组织法》等基本法律。这表明,这一时期
A. 首要任务是通过立法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 初步形成了新中国法律法规体系
C. 突出落实“依法治国”理念
D. 法制建设适应了工业化步伐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评价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中国改革开放,依然遵循着百余年前洋务运动的“中体西用”路径,这种评价
A. 肯定传统文化本位主义
B. 肯定洋务运动制度变革的示范意义
C. 是评价历史的基本方法
D. 忽略了先进制度对推进变革的作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由此可知
A. 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B. 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C. 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内容
D. 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哥白尼的革命意味着把人从宇宙的中心和特权地位上撤换下来,而康德在一定意义上是把人当作图像崇拜的。两者
A. 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关注
B. 对人的地位的认识是对立的
C. 都直接冲击了封建专制思想
D. 都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0年,一位苏联外交官在国外待了四年后重返莫斯科。然而,他却看到了“令人震惊”的变化——几乎找不到还在营业的商店…什么都短缺,尤其是肥皂、靴子、蔬菜、肉类、黄油等,这说明
A. 世界经济大危机已波及苏联
B. 苏联的经济状况出现下滑
C. 经济结构失衡影响人民生活
D. 新经济政策导致了市场萧条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学者亨廷顿指出,冷战结束后,主导人类引发冲突的根源不再是政治因素或者经济因素而将是文化上的差异,是不同文明之间的矛盾,“西方文化"同“非西方文化”之间的冲突将是未来世界政治轴心”。对此评论正确的是
A. 冷战结束使世界政治经济冲突消失
B. 享廷顿意在为美国霸权主义政策辩护
C. 国家冲突是文明进程中的必然现象
D. 文明间的矛盾是引发国家冲突的根源
1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美国城市化发展十分迅速,人口和经济活动的大量集中给城市发展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題。马萨诸塞州卫生局在其报告中谈到该州河流被严重污染,已经不透合作为家庭用水供应。这份报告所反唤的情況,在19世纪美国的大多敬城市中都是存在的,水体污染往往是戒病流行的根本原因。为了创造卫生、健康的城市环境,市政官员、专业技术工程师、改革积极分子和普通市民联合起来,为解决城市河題进行了不努力。1888年,普罗维登斯组建了第一座市立的细菌学实验室。5年后,纽约市引进了巴氏消毒法。到1910年,过1000万的美国城市居民用上了消毒过滤的水,使得紐约、费城、波士赖死亡率至少下降1/5。除由市政修建统一的下水道工程之外,19世纪80年代,环卫工程师们利用化学成生物的最新成果发明了污水处理方法。这些努力的结果就是城市规划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手段。1908年11月,芝加哥市议会通过了城市規划,并授权市长組织一个委员会条研究和推动这一规划。此后,市規划渐得到每一个城市的重視。
——摘编自刘敏《19世纪美城市环境卫生问題和对策》
材料二 中国近代城市承古代城市而来,其基础设施建设很难适应城市人口的大量增加。欧美传教士深感中国城市公共卫生问題严重。传教医生认为”对于引起疾病的神秘因素的恐惧也勢必成为基督教进步的障碍”。因此,他们将传教事业与公共卫生工作联系在一起,取得突出成效的领域有:预防天花的种牛痘技术的推广:眼病的防治:对鼠疫等流行病的预防宣传和治疗。租界等外国人居住集中的地区,则成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的先行地区。上海租界自成立之初,就逐步完善市政建设,建立公共卫生制度。到20世纪初年,地方自治运动兴起,上海租界有关公共卫生的管理条例都被搬至华界。辛亥革命后,大批海外留学生回国,带来了先进的卫生知识与疾病预防的新思想,1916年成立中华卫生教育会,先后在北京、杭州等5个城市开展卫生运动。从总体上说,在民国年间多数城市都设立了专门管理公共卫生的卫生局,公共卫生事业都有所发展,但北京、南京和沿海沿江通商口岸较好,内地城市較差。现代医学的提倡者们主张大力促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但他们攻击传统中医知识是不科学的和迷信的,使中西医关系紧张。
——摘编自何小莲《论中国公共卫生事业近代化之滥瀘》
(1)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美国与中国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的不同并分析其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际组织的发展演变

19世纪后半期

1874年,为促进国际邮政业务发展、合作以及技术互助,德、法、英、美等22国组建的万国邮政联盟。此后,在通讯、卫生、关税、铁路等领域也出现了类似的国际组织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

1920年,第一个全球性的政府间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成立,最多时有58个成员国。国联还附属有国际劳工组织、国际常设法院等国际专门机构
20世纪初,世界上有200余个国际组织

二战后初期

联合国、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等国际组织成立

20世纪60~80年代末

联合国会员国达150多个,其专门机构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到80年代,国际组织总数已超2万个,包括北约、华约、不结盟运动、欧共体、石油输出国组织、世界旅游组织、国际移民组织等各类国际组织



——据张贵洪《国际组织与国际关系》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相关知识,任选一个角度拟定一个论題,并进行简要间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15.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清初,明代或更早时期形成的贱民(从事当时社会所谓的“贱业”的人)分布各地,其并非奴隶,但地位低于平民,不得参加科举考试,不列于民户的户籍。他们单独成籍,称为“贱籍”,世代相袭。雍正元年三月,监察御史年熙奏请削除山陕乐户的贱籍,九月两浙巡盐御史噶尔泰上书请除绍兴堕民丐籍,雍正都批准了。雍正五年将“年代久远,文契无存,不受主家豢养”的徽州府伴当,宁国府世仆“开除贱籍,归入良民”。其后,雍正朝又多次“开豁贱籍”。雍正皇帝削除贱籍的措施主要包括三项内容:一是由原来的贱户提出申请,经地方官批准,脱离贱籍,转入民籍,即由贱民转为良民;二是贱户改籍必须抛弃原来的职业,别习新业,同时政府禁止地方绅衿逼勒贱户再操旧业,如雍正三年规定:堕民丐户和乐户等“改业为良,若土豪地棍仍前逼勒凌辱,及自甘污贱者,依律治罪”;三是贱户既转属民籍,就要同平民一样向政府尽义务。简而言之,所谓削籍就是准许贱户改业,转为良民,并对国家纳税服役。
——摘编自陈国坤《清朝“开豁贱籍”政策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皇帝“开豁贱籍”的历史意义。
16.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美国及其盟军在西线和苏联在东线向柏林进军前,已精疲力竭的德国分裂导致欧洲大陆的中心地带出现了一个巨大的军事真空。于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出现了:这两支正进行渗透的军队中有哪一方会镇补这个真空?这是一个充满了政治和战略色彩的问题。
凭着对反共产主义的狂热和时苏联图谋东欧的警惕,英国首相丘吉尔希望盟军能东至柏林和南至布拉格,这样一来在与俄国人就这个前纳粹卫星国的政治未来讨价还价时能处于一个有利地位。但美国拒绝了他的计划。总统罗斯福有赖于在远东与日本的战争中俄国人的援助,他手下的将军告诉他在1946年11月前这场战争不会以胜利告终。他也猜测美国人民不会容忍在战后很长一段时间里美国在欧洲继续保持军事存在。因此把苏军看作是对德国军事力量复兴的一种有效制约。结果,在德国的艾森豪威尔接到命令,在苏军继续前进解放柏林和布拉格时在易北河停下东进的脚步。4月25日,美苏士兵在易北河畔的托尔高握手。
——摘编自(美)科勒《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期英美首脑对进军德国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后“欧洲大陆中心地帯巨大的军事真空”是如何被“填补”的。
17. 详细信息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58华中国科学院成立了以钱学森为组长的领导小组,筹建人造卫星、运载火箭等研究机构,月年,他又发起创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该校近代力学系并担任系主任。建系伊始,他明确近代力学系培养的人才要能够“把自然科学的理论应用到工程技术上去”。为此,他不仅设定了力学系的专业,课程和教学计划,而且编著了《火箭技水概论》和《物理力学讲义》作为专用教材,同时还聘请了严济瓷、吴文俊等当时海内外顶尖专家和教授,讲授基础课和专业课,介绍最新科研成果。到大学的最后半年,指导学生参加早期研究活动,完成毕业论文及其答辩,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练兵。此外,他要求学生红专并进,团结协作,强调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触类旁通的钥匙,是创造力的来源。20世纪90年代中期,为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新形势,他写信给作为高新技术突击手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系,倡导设置新专业一材料设计。
——据《钱学森教育思想及其探索与实践》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钱学森高等教育思想的特色。
(2)根据材料,推出20此纪中后期钱学森在科较领域的重大贡献,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