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第四单元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达标检测题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将中国历史上“城”与“市”的演变概括为“有城无市,城中有市,城区即市区,城在市中和宥市无城”。下列城市,展示了“城区即市区″阶段较早期面貌的是( )
A.秦都咸阳 B.唐都长安
C.宋代东京 D.明代苏州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明清时期的江南乡村地区,贸易之所曰“市”,市之至大者曰“镇”。乡村市场有草市、集市、乡市(大市)等多种层级。例如清代以前,昆山大慈,原名“大市”,入清后才逐渐被称为“大慈镇”。据此可知,当时的江南地区
A. 市镇是正式的行政建制
B. 农工商业全面发展
C. 镇是乡村市场的最高层
D. 市镇经济实力雄厚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古代城市修建的外在空间形态受王权至上的权威严格限制,然而这种权威却难以制衡人性的内在力量,人们往往不自知地在有限的城市空间中攫取无限的终极价值关怀。下列选项中最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A. 城市手工业发展
B. 坊市界限的突破
C. 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D. 草市夜市的出现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3世纪的很多城市成为自由城市,在这样的城市里,市民是自由人,享有财产权,部分城市还有权选举市长、市政官员,它们享有独立的行政、司法、财政、铸币、军事防卫以及对外宣战、媾和等权利。以上内容表明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  )
A.工商业者的集散地 B.教皇控制的领地
C.相对自治的共同体 D.领主控制的庄园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与战国时期商业城市齐国都城临淄、赵国都城邯郸相比,明清时期以松江为代表的商业市镇最大的不同是(  )
A.经济功能更明显 B.人口更多
C.交通更为发达 D.城市规模更大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指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城市人口比例最高的一个时代,北宋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20.1%,南宋则高达22.4%。人口向城市的集聚,这一现象
A.使城市的生活环境恶化 B.导致农村劳动力相对缺乏
C.推动了坊市界限的打破 D.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清代的1400个小城镇中,80%是县衙所在地;中等城市大致有一半是府或省治的所在地;较大的城市一般都是地区政治中心。这反映了
A. 经济水平决定政治地位
B. 城镇是经济发展的缩影
C. 多数城镇具有双重功能
D. 商品经济冲击旧有体制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相较于表中其他时期,南宋时期城市化率最高的原因包括

朝代

战国

元始二年(公元2年)

天宝十
四年(755年)

南宋

清朝(1820年)

城市化率

约15.9%

17.5%

20.8%

约22.1%

约6.9%

①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②坊市界限被打破
③政府不再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商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②④ D.②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国某一著名学者在其著作中写道:“蒸汽机开始代替水力发动机,工厂越来越多的开设,林立的烟囱冒着滚滚浓烟……那些赶忙建起来,太小而不够工人居住的棚屋绵延在工厂的周围……城市的最外面东南方,不久也建立起来一些周围有花园的漂亮别墅,那里住着新的贵族,棉业富豪。”据此可知,工业化带给英国城市化的影响有
①经济发展 ②环境污染 ③贫富分化 ④人口拥挤 ⑤交通堵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⑤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40年代后半期起,上海出现了一批船舶修造厂和造船厂。不久,面粉厂、汽水厂、酿酒厂、制药厂和印刷厂、食品加工厂等一批轻工业相继出现;60至70年代,民族资本家开始投资重工业,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昌铜铁机器厂;80年代又出现了电厂和自来水厂。这说明19世纪中后期的上海
A. 自然经济最先开始瓦解
B. 已建立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C. 已成为中国近代工业的中心
D. 近代工业已经初具规模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居住在北京昌平区的回龙观和天通苑两个社区内的大量上班族,每天都要往返于市中心与社区之间。大量上班族居住过于集中、职住失衡,长此以往会出现哪些城市问题

①交通拥堵 ②污染加剧 ③公共服务压力增大 ④失业率增高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图是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市化与城市化增速变化及预测情况的统计。由如图可知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速加快,其主要原因是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放了劳动力 B.政府鼓励发展乡镇企业
C.改革开放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1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脱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
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业,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15.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出现了一场住房危机。面对危机的加深,1928年苏联政府出台了《住房建设法案》,该法案明确提出“有必要鼓励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这激起了私人投资国有住房建设的热情。在苏联前三个“五年计划”期间,私人投资的住房建设占总数的22.5%。国家除了为民众分配住房外,还提供了房屋租赁,在一定范围内实行免费租赁房屋或者是低房租政策。此外,苏联政府还对原有房屋进行了维修或加固,费用由政府承担,并要求住户至少居住三年。政府希望通过这些措施,减少人员流动,缓解城市住房紧张局面。但是国家每年制定的住房建设计划,一直都无法按计划完成。
——沈晓龙《20世纪初至20世纪70年代苏联城市居民住房问题研究》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时期推行的住房政策,是美国克服经济危机、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对策,同时也是社会福利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住房政策(部分)

时间

住房政策

1933年

通过《房主贷款法》,授权建立房主贷款公司

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包括授权使用联邦资金解决低费用住房问题、清理贫民窟住房和生存房基地

1934年

通过了《国民住宅法》,建立住房管理署。根据该法建立了联邦存款和贷款保险公司

1935年

根据《紧急救济拨款法》,为参与公共工程建设的工人提供价值4.5亿美元的住房建设费

1937年

通过第一个《合众国住房法》,建立了美国住房署,规定为低收入家庭修建公共住房制定长远计划,为地方住房机构的低房租工程和清理贫民窟工程提供贷款

——摘编自黄安年《美国政府的住房福利保障政策从罗斯福新政到约翰逊“伟大社会”时期》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美、苏两国出现住房危机的背景。并概括美、苏两国解决住房问题的共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苏两国住房政策实施效果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