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半期中考模拟带参考答案与解析(2019年江苏)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文人墨客喜爱用四季的花来怡情、抒怀、表节。根据提示默写诗文原句。
(1)草树知春不久归,_________。 (韩愈《晚春》)
(2)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3)同是小园景色,秦观看到的是园内,“有桃花红,李花白,__________”;叶绍翁看到的是园外,“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
(4)都是以花自喻,龚自珍以“_______”的落红表达愿为国献身的心志;陆游以遭遇坎坷而“____”的野梅表达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周敦颐以“______”的莲花表达对洁身自好的坚守。
2.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文段,根据要求完成小题。
当我们步入无想山森林公园竹海大道两边的林间世界,享受着清幽的氛围时,那竹林真的静悄悄吗?仔细找找!也许,你会辨认出伪装高手尺蠖,正假扮成枯枝,迷惑着“敌人”;也许,你会看到忙碌的鼠妇,从潮湿的落叶堆中爬出,正把钟爱的腐zhí质转化成大地的养分; 。当我们沉浸在静谧中,享受着休闲生活,其实竹林中的动物们 在过着它们的生活。
(1)选择“爱”一词的正楷字体或行楷字体,进行临写。

____
(2)给文段中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氛(_________)围 ②腐zhí(_________)质 ③沉浸(__________)
(3)将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却、也、就”三个词中选择一个,填入文段最后一句的方框中,并简明说说选择该词的理由。
你选择的词是: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上下文语境,在文段中的横线上补写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 艾青,现代诗人,其代表诗作有《我爱这土地》《大堰河——我的保姆》《向太阳》等。
B.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代表诗作有《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由颂》《致大海》等。
C. 律诗通常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其中首联和颔联的上下句必须对偶。
D. 风骚,指诗经中的“国风”和屈原的《离骚》,后来把关于诗文写作的事叫“风骚”。
4. 综合性学习 详细信息
班级学习小组计划利用休息日,骑行去有“江南小延安”之称的白马镇李巷村,探访红色李巷,学习革命文化。请你根据右边的示意图写一段话,选择最优线路,告诉同学们怎样从学校前往目的地(70字以内)。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秦奋同学在阅读名著时,喜欢为书中的人物建立小档案。在阅读《简•爱》时,其中的主要人物简·爱的档案尚未完成,请你帮他完成。

(1)填写《简•爱》的作者:________
(2)填写一条《简•爱》的最主要艺术特色:________
(3)填写你从简•爱这一人物形象身上所获得的人生感悟、启示:_________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春 日
朱熹①
胜日寻芳泗水②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注释):①朱熹,南宋著名理学家、哲学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②泗水,水名,在今山东省泗水县,春秋时孔子曾在此弦歌讲学,教授弟子。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
对这首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的首句,点明了天气是“胜日”,地点是“泗水滨”,事情是“寻芳”。后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
B. 这是一首哲理诗,说明春天之所以很容易辨认,是因为春天具有焕然一新的面容和万紫千红的特征的道理。
C. 细究朱熹其人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见诗中的“泗水”应暗指孔门,因此所谓“寻访”即是指求圣人之道。
D. 这是一首哲理诗,诗人用“万紫千红”比喻孔学的丰富多彩,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和美好景致的春风。
7.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古文阅读
苦斋记
刘基
苦斋者,章溢先生隐居之室也①。室有二间,覆之以茅,在匡山之巅。
山四面峭壁拔起,岩崖皆苍石,岸外而臼中②。其下惟白云,其上多北风。山中植物,族布而罗生焉,其味皆苦,多可入药,而物性之苦者亦乐生焉。 野蜂巢其间,采花髓作蜜,味亦苦,山中方言谓之黄杜,初食颇苦难,久则弥觉其甘,能治积热,除烦渴之疾。其槚茶亦苦于常茶。有剑溪之水,其中多斑文小鱼,状如吹沙鱼,味苦而微辛,食之可以清酒。
山去人稍远,惟先生乐游,而从者多艰其昏晨之往来……启陨箨以艺粟菽,茹啖其草木之荑实③。间则蹑屐登崖,倚修木而啸,或降而临清泠。樵歌出林,则拊石而和之。人莫知其乐也。
先生之言曰:“乐与苦 ,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人知乐其乐,而不知苦生于乐。则乐与苦相去能几何哉!今夫膏粱之子④,安坐于华堂之上,口不尝荼蓼之味,身不历农亩之劳,寝必重褥,食必珍美,出入必舆隶⑤,是人之所谓乐也。一旦运穷福艾⑥,颠沛生于不测,而不知醉醇饫肥之肠,不可以实疏粝⑦,籍柔覆温之躯,不可以御蓬藋,虽欲效野夫贱隶,屈跳窜伏,偷性命于榛莽而不可得,庸非昔日之乐,为今日之苦也耶?故孟子曰:‘天之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赵子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彼之苦,吾之乐;而彼之乐,吾之苦也。吾闻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无亦犹是也夫?”
吾闻而悟之,名其室曰苦斋。作《苦斋记》。
(选自《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卷六,有删改)
(注释):①章溢:字三益,浙江龙泉人。元末不受官,隐居匡山。入明,累官至御史中丞。②岸外而臼中:谓其山四边高中间低。③这句的意思是:扫除落下的笋壳,种植小米大豆,吃草木的嫩芽果实。④膏粱之子:指富家子弟。⑤舆隶:这里指仆役。⑥艾:尽,停止。⑦疏粝:指粗劣的饭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覆之以茅(_____) (2)其槚茶亦苦于常茶(_____)
(3)是人之所谓乐也(_____) (4)名其室曰苦斋(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井以甘竭,李以苦存,夫差以酣酒亡,而勾践以尝胆兴。
【3】苦能励志,苦生芳华,苦尽甘来,世间事总是充满辩证法。本文深刻阐明了“苦乐相倚,互为转化”的道理。若为本文补充几条道理论据,下列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B.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C.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D. 苦言能益,苦味能养,苦钱能久,苦工能恒。
【4】结合整篇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本文的写作特色。
8.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过去几天,温州11岁男孩黄某的“失踪”,一直牵动着大众关注的目光。12月5日,许多人悬着的一颗心终于落了下来,警方找到了孩子,并且确认平安无事。不过,整起事件只是孩子母亲为测试丈夫是否在意自己和孩子,蓄意策划制造的虚假警情。目前,孩子母亲已被刑拘。
人性是善良的,社会是温暖的。当看到失联信息时,大部分人都会格外关注,媒体也会及时介入,在各类平台上发布消息,动员网友扩散信息、参与寻找。这一点,从许多媒体平台的数据中可以得到证明。许多网友的朋友圈都被诸如《温州11岁男孩失联4天,翻遍全城的爸爸几近崩溃》《第五天了!温州11岁男孩至今没有回家,家人重金50万苦求线索》的文章刷屏了。还有成百上千的当地志愿者投入到实际搜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爱得到了充分展现和释放。
大众的关爱不难想象,真正想不到的是事件本身的虚假。这竟是孩子母亲自编自演的一场闹剧。5天的全城搜寻、5天的牵肠挂肚,等来的却是一个“狼来了”的故事。事实的真相被揭穿,始作俑者向公众道歉,但事件的严重性绝不是一句“对不起”就可以消解的。从法律上看,报假警消耗了大量公共资源,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涉嫌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从道德上看,对公众情感造成了伤害,对社会诚信也带来了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说,道德层面的危害更大,“狼来了”透支的是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既为防患未然,也是以儆效尤,这起颇为荒诞也颇为典型的事件,最好能成为一堂公开的道德法治课,让“狼来了”的故事不再上演。
难能可贵的是,不少网友没有因为被欺骗而指责谩骂孩子母亲,也没有后悔自己的一片善心付之东流。这样的宽容弥足珍贵,这样的善良更值得呵护。必须承认,人性也有善恶两面,每个人都有可能被别人的伪善所蒙蔽,也很有可能被“狼来了”的故事所愚弄。只有更多人选择相信美好和善良,这个社会才可能更加美好,人与人之间才可能更有温暖。如果再次看到“失踪”求助消息,相信绝大多数人依然会转发,依然会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而不会因为一次“狼来了”就失去了对善良的那份坚守。
以善良守卫善良,以温暖呵护温暖,以诚信回报信任,既不能让“狼来了”透支社会信任,也不能因“狼来了”变得冷漠麻木。人性的美好,就是如此简单。
(选自2018年12月12日《人民日报》)
【1】文章第一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2】文章第二段提出了什么观点,又是怎样阐释的?
【3】作者认为怎样做才能“莫因‘狼来了’流失善良”?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怒 绿
刘心武
那绿令我震惊。
那是护城河边一株人腿般粗的国槐,因为开往附近建筑工地的一辆吊车行驶不当,将其从分杈处撞断。我每天散步总要经过它身边,它被撞是在冬末,我恰巧远远目睹了那惊心动魄的一幕。那一天很冷,我走近时,看见从那被撞断处渗出的汁液,泪水一般,但没等往下流淌,便冻结在树皮上,令我心悸气闷。我想它一定活不成了。但绿化队后来并没有挖走它的残株。开春后,周围的树都再度先后放绿,它仍默然枯立。谁知暮春的一天,我忽然发现,它竟从那残株上,蹿出了几根绿枝,令人惊喜。过几天再去看望,呀,它蹿出了更多的新枝,那些新枝和下面的株桩在比例上很不协调,似乎等不及慢慢舒展,所以奋力上扬,细细的,挺挺的,尖端恨不能穿云摩天,两边滋出柔嫩的羽状叶片……到初夏,它的顶枝所达到的高度,几乎与头年丰茂的树冠齐平,我围绕着它望来望去,只觉得心灵在充电。
这当然并非多么稀罕的景象。记得三十多年前,一场大雷雨过后,把什刹海畔的一株古柳劈掉了一半,但它那残存的一半,顽强地抖擞着绿枝,继续它的生命拼搏,曾给住在附近的苦闷中的我以极大的激励,成为支撑我度过那些难以认知的荒谬岁月的精神滋养之一。后来我曾反复以水彩和油画形式来刻画那半株古柳的英姿,可惜我画技不佳,只能徒现其外表而难传达其神髓。
进入改革开放时期,我曾在大型的美术展览会上,看到过取材类似的绘画;再后来有机会到国外的各种美术馆参观,发现从古至今,不同民族的艺术家,以各种风格,都曾创作过断株重蹿新枝新芽的作品。这令我坚信,尽管各民族、各宗教、各文化之间存在着若干难以共约的观念,但整个人类,在某些最基本的情感、思考与诉求上,是心心相通的。
最近常亲近丰子恺的漫画,其中有一幅他作于1938年的,题有四句诗的素墨画:“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这画尺寸极小,所用材料极简单,构图更不复杂,但却是我看过的那么多同类题材中,最有神韵、最令我浮想联翩的一幅。是啊,不管是狂风暴雨那样的天灾,还是吊车撞击那类的人祸,受到重创的残株却“春来怒抽条”,再现蓬勃的气象,宣谕超越邪恶灾难的善美生命那不可轻易战胜的内在力量;丰子恺那诗中的“怒”字,以及他那墨绘枝条中所体现出的“怒”感,都仿佛画龙点睛,使我原本已经相当丰厚的思绪,倏地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今天散步时,再去瞻仰护城河边那株奋力复苏的槐树,我的眼睛一亮,除了它原有的那些打动我的因素,我发现它那些新枝新叶的绿色,仿佛是些可以独立提炼出来的存在,那绿,是一种非同一般的绿,倘若非要对之命名,只能称作怒绿!是的,怒绿!
那绿令我景仰。
(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下)《自主阅读》)
【1】本文在叙事顺序的安排上很有特点,请你指出这一特点及其在行文中的作用。
【2】本文充满美感和诗意,其中有国槐的生命之美、作者的人性之美和哲思之美。请结合具体语句,分别说说你对这些“美”的理解。
【3】有同学在研读本文第五段时,查阅到下面的资料后,认为丰子恺漫画中“春来怒抽条”的“怒”比刘心武“怒绿”的“怒”有更丰富的内涵。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说明理由。
资料一:
“怒”有以下几个意项和用法:①生气;气愤。②形容气势很盛,不可遏止。③表示声响巨大,如“怒号”。④奋起;奋发,如“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⑤谴责,如“怒言”。
资料二:
1938年3月丰子恺带着家人到达武汉,在目睹家园故国种种磨难之后,丰子恺在武汉到处奔走,从事抗战宣传工作,有一天他在武昌乡下发现一棵被人砍伐大半截却仍枝繁叶茂的大树,随后他触景生情,联想到:这不正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吗!于是,他以这棵大树为题材画了一幅漫画,并题诗:大树被斩伐,生机并不绝。春来怒抽条,气象何蓬勃!
选自丰子恺《大树画册》)
10. 作文 详细信息
作文
借我十年
借我亡命天涯的勇敢
借我说得出口的旦旦誓言
借我孤绝如初见
借我不惧碾压的鲜活
借我生猛与莽撞不问明天
借我一束光 照亮黯淡
借我笑颜灿烂如春天
借我杀死庸碌的情怀
借我纵容的悲怆与哭喊
借我怦然心动如往昔
借我安适的清晨与傍晚
读着谢春花演唱的歌曲《借我》的歌词,你是否也产生了共鸣,想到了许多?那就请你以《借我》为题,发挥联想与想象,写一写自己的小心思吧。
要求:(1)自定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