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至2019年七年级下半期期中考试语文免费试卷完整版(江苏省江阴市华士片、澄东片)

1.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古诗文及作者默写
①此夜曲中闻折柳,______________。李白《______________》
②深林人不知,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______________,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④______________,凭君传语报平安。______《逢入京使》
⑤《木兰诗》中表现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
2.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根据拼音写汉字
鞠躬尽cuì_____ 色彩斑 lán _____ 愧 zuò_____ 震 sǒng_______
3.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解释下列文言加点字
①但当涉猎
②出郭相扶将
③但微颔之
④康肃笑而遣之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在“一带一路”的推进过程中,中国将同哈萨克斯坦一道圆梦、筑梦、追梦。
B. 通过哈桑的誓言“为你,千千万万遍”,使我懂得了朋友间友谊的珍贵。
C. 航天员举着国旗,通过摄像机镜头送出了节日的问候。
D. 共享单车具有快捷、方便、灵活,已成为广大市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璧山秀湖露营公园自今年3月建成投用以来,吸引了不少游客纷至沓来。据媒体报道,清明小长假,共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
B. 某些官员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漫不经心,这样的官员怎能赢得民心呢?
C. 今年五一期间,在媒体多方宣传造势之下,璧山新楼盘的房价陡涨,令前来咨询的购房者叹为观止。
D.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先生钻研古代典籍目不窥园,足不下楼,更谈不上收拾打扮,给人不修边幅的印象。他贪的是精神食粮,不图物质享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骆驼祥子》、《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猫城记》等都是老舍的长篇小说。
B. 《骆驼祥子》反映了二十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旧社会个体劳动者的悲惨命运。
C. 曹先生是一个平凡的教书人,爱好传统美术,待人和善,被祥子认为是“圣人”。
D. 《骆驼祥子》洋溢着浓重的“京味儿”,就因为小说中的人物都说“北京方言”。
7.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骆驼祥子》的两处选段,回答问题。
A吃苦,他不怕;可是再弄上一辆车不是随便一说就行的事;至少还得几年的工夫!过去的成功全算白饶,他得重打鼓另开张打头儿来!祥子落了泪!他不但恨那些兵,而且恨世上的一切了。凭什么把人欺侮到这个地步呢?凭什么?“凭什么?”他喊了出来。
B越想越恨,泪被怒火截住,他狠狠的吸那支烟,越不爱吸越偏要吸。把烟吸完,手捧着头,口中与心中都发辣,要狂喊一阵,把心中的血都喷出来才痛快。
(1)选文中画线部分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它表达了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2)AB两段文字中,祥子恨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8.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一首律诗,回答问题。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掩泣空相向,风尘何所期?
注:①风尘:纷乱的世境。
【1】前两联用了何种表现手法?简要说明其表达作用。
【2】全诗紧扣“悲”字展开,请说说诗中抒发了诗人哪些悲情?
9.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回答问题。
岳飞至孝,母留河北遣人求访①迎归。母有痼疾,药饵必亲②。母卒,水浆不入口者三日。少豪饮,帝戒之曰:“卿异时到河朔,乃可饮。”遂绝不饮。帝初为飞营第③,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注)①求访:寻找。②药饵必亲:一定亲自给母亲喂药。③营第:建造府邸。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岳飞至孝
(2)遂绝不饮
(3)飞辞曰
(4)或问天下何时太平
【2】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敌未灭,何以家为?
(2)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3】请结合本文谈谈岳飞是一个怎样的人。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二月惊蛰抱蚕子
李彦荣
惊蛰之后不久,几声春雷如约而至,震醒了有些睡眼惺忪的春天,一场细雨过后,春,浓了起来,深了起来:树儿绿得更透更亮,花儿开得更多更艳,春风也更加温暖和煦。惊蛰里的雷声,又像是冬眠的虫儿定的闹钟,轰隆隆几声,便叫醒了蛰伏的虫儿,而同样被叫醒的,还有那沉睡的记忆。
民谚有“二月惊蛰抱蚕子”的说法,是说惊蛰开始,便可以准备孵化蚕卵了,而待到春风时节,树叶新绿渐成浓荫时,蚕儿刚好孵出。记忆中,每年惊蛰过后,村里的孩童总会弄到一些蚕种——一页纸上密密麻麻布满了蚕子,小心翼翼地将其撕成碎片,装在巴掌大铁盒子里,再用棉花布片包起来,概念中认为孵化蚕子也是需要增加温度的——像母鸡孵小鸡需要保暖一样。而最令人惊喜的事情,莫过于某天清晨被大人唤醒后,说,蚕出来了。
于是也顾不得穿衣服,急忙钻出被窝去察看。但等接近铁盒时,却又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轻轻拿起铁盒,慢慢打开盒盖,只见盒子里,一团小如针尖,黑黝黝如蚂蚁的小东西在蠕动。那一刻,满怀激动却又屏息静气,生怕粗重的呼吸将这些小东西吹得不见了踪影。那端详的神情,那静穆的气氛,也许比叩拜神灵、拜祭祖先时还要圣洁得多。而大人早已弄来了榆树叶子,撒在铁盒中,只见它们已经津津有味地大吃起来。
是的,那时养蚕不都是喂桑叶的。在村里,只有一户人家有棵桑树,而且树高攀摘艰难。即便如此,蚕的食材却从来不成问题,随处可见的榆钱树叶子可摘,满地蔓延的苜蓿新芽也可采。于是,养蚕的时节里,经常都会看到有小孩子拉低一枝榆树,挑拣鲜嫩的树叶摘,也能看见放学后的两三孩童蹲坐在苜蓿地里,掐采苜蓿芽儿。他们挑得仔细,采得认真,那种神情,那份耐心,俨然一个个最合格的劳动者。
可不正是这样?就像大人们尽心尽力地打理农事一样,孩子们全心全意地打理蚕事。
清晨起床,急匆匆洗漱完毕,来不及吃饭,便开始清理蚕粪、残叶,摘新叶喂蚕。晚饭饭桌上,会一边看着蚕儿咀嚼叶片,一边也有滋有味地嚼着饭。甚至于有些时候因为蚕的事而忘了看书,但相比逮蛐蛐斗蚂蚱的贪玩,父母对养蚕的事儿从不真正生恼,顶多笑骂几句。晚上睡觉前,还得再添点新叶,生怕饿着了蚕。养蚕的时间里,侍奉蚕儿几乎成为了早晨醒来的第一件事,也成了晚上睡觉前的最后一件事情。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待蚕儿大些的时候,铁盒子就光荣地退居二线,交由文具盒接班了。虽然这时可以光明正大地将其放在课桌上,但马总有失蹄时,终于有一天,被老师“人蚕并获”,“一盒端”掉了。结果心怀惴惴,念念不安,再无心思听讲。待到放学时,踌躇一阵,便硬着头皮去找老师讨要。令人心安的是,老师不仅没有将蚕丢掉,而且还新添了榆树叶子。也正因如此,对老师愈发恭敬起来。
小伙伴之间,也经常会聚起一堆儿,各自拿出自己的蚕,相互展示,品头论足。当然,可以用自己的两条小蚕换人家一条大的,关系好的兴许还会送你一两条。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那时候,农村物质还不富足,小孩子没有几人能有像样的玩具,养蚕无疑极大地丰富了童年的生活。此外,要说还能从养蚕中得到什么的话,想来一定是蜕变与成长。蚕的一生,要蜕皮,要成蛹,还要化蛹成蛾。这对蚕来说是蜕变,而对孩童来说,应该是成长,是由粗野到细腻的升华,是由顽劣到温柔的纯化,小小的蚕儿,能让那个撵过狗,捕过鸟,逐过鸡,逮过青蛙的顽童,变得谨慎、温柔、细腻,变得充满爱心和仁慈。
甚而在今天想来,那一种生命之于另一生命的问候和启发,远是冷硬的工业玩具无法替代的,因为它能让你叩开天堂之门,沐浴到上帝的光芒。
【1】文章围绕“小小的蚕儿”,写了哪些童年往事?
【2】品味文中两处画线句,按要求答题。
(1)说说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课堂间,趁着老师板书的时间,偷偷掏出藏在书包里的铁盒,轻轻打开,悄悄瞄两眼蚕儿,那情状,仿佛一个母亲惦念孩子一般,要时刻关注着才行。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不知不觉中,因着蚕这个纽带,友谊的种子在小小的心田开出花,酿出了香甜的花蜜。
【3】请说说第一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4】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
11. 作文 详细信息
表达与交流
作文题目:《从此,我多了一份 》
要求:(1)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可填写的词语如:自信,勇敢,责任,孝心……
(2)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校名,可用XXX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