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洮南市一中2020-2021年高二期末题免费试卷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应追求“头等智慧”;赫拉克利特说:“智慧只在于一件事,就是那善于驾驭一切的思想。”这包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②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生活与实践
③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④没有哲学的指导,人们就无法健康长寿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这说明( )
①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精神的精华
②任何哲学都是自己所处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
③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为社会发展提供物质力量
④真正的哲学必定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冠状病毒,武汉市前后仅用十天时间就建造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火神山”、“雷神山”的命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源头之一的阴阳五行学说。该学说认为,世界的本原是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事物在不断的相生相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种观点( )
①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了②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③蕴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思想④是对世界本原问题的科学回答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不管天气怎样,给自己的世界一片晴朗;不管季节变换,让自己的内心鸟语花香。这句充满哲理的生活感悟给我们的启示是( )
①哲学是对生活的思考和总结 ②世界观决定方法论,生活需要科学世界观的指导
③积极健康的心态可以催人奋进 ④思维可以独立于存在而存在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心”在中国传统思想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儒家“心学”发展到王阳明“心学”时,强调要“致良知”,认为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这一观点( )
①肯定了意识是物质的派生物 ②在哲学的基本问题上站在唯物主义阵营中
③将“良知”视为世界的本原 ④在哲学的根本方向上是错误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高考首日,受持续暴雨和上游洪峰影响,安徽歙县城区遭遇严重洪涝灾害,部分师生无法准时到达考场。根据歙县的实际情况,教育部同意原定的语文、数学科目考试延期至9日举行。专家表示,因极端天气取消考试的情况,是在高考的预案之中的,相关部门提前准备了备用卷,不会打乱考试节奏。这说明( )
①灾害发生是人类破坏自然界的主观结果
②人类有预知和应对自然灾害的特有能力
③自然界是物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住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毛.泽东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艺术的集中再现了当时的处境以及士气高昂之情。这说明( )
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该词洋溢着作者的乐观自信精神
②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该词创作源于作者对战斗的感悟
③意识对生理活动具有调节作用,该词唤醒工农大众同心协力
④意识是对存在的如实反映,该词是对反“围剿”的真实折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说法能够论证哲学观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这一逻辑顺序的是( )
①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②天下惟器,据器而道存,离器而道毁
③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引入“好人法”条款,规定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该条款体现了公序良俗这一民法的基本原则,意在匡正社会风气,激发斗志。从辩证唯物论角度看,该条款( )
①是客观规律,对探究事物本质具有指导作用
②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对处理社会关系具有指导作用
③对人们行为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有利于引领社会风尚 
④提高人们的实践能力和认识能力,有利于追求和发展真理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据了解,南水北调工程全面通水5年多来,中线工程输送的“南水”占北京城区日供水量的75%,使密云水库得以休养生息,水库蓄水量持续攀升。截至2020年8月底,进入密云水库的“南水”累计超过5亿立方米,目前密云水库蓄水量达到23亿立方米,水库水位超过147米。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 )
①改变了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用“南水”缓解了密云水库的压力
②改变了事物之间的本质联系,使“南水”成为北京的主要水资源
③得益于统筹规划、协同治理,促进了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④体现了实践的能动性,说明生态修复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过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4月,为进一步推进“快递进村”工程,国家邮政局印发《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这一方案的实施,将有助于建立县、乡、村快递物流体系,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有( )
①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④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实践活动开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7月17日,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0年6月份,全社会用电量635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1%。有人根据这一数据得出中国经济正在走出疫情影响和强劲复苏的结论。这个结论的得出( )
①说明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②体现了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③蕴含在对立中把握统一的观点 ④坚持了运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人说,2020年太过于沉重,似乎处处充满了意外,令人伤感。新冠肺炎来势之猛、疫情传播之烈、范围扩散之广、全社会所面临挑战之大,在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但我们始终坚信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光,终将迎来最盛大的繁华。下列语句所蕴含的哲理与之相一致的是( )
①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②竹外挑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③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根稻草,扔在街上,就是垃圾,与白菜捆在一起就是白菜价格,如果与大闸蟹绑在一起就是大闸蟹的价格。”“一个人与不一样的人在一起会出现不一样的价值,一个人在不一样的平台中价值也不一样。”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①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②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普遍的多样的
③物的价值随着关系的改变而改变 ④人生价值的实现取决于一定客观条件。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针对新冠疫情,我国政府及时采取精准有力的举措,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虽然短期内中国经济遭受了疫情带来的较大冲击,但疫情的影响是阶段性的、暂时的,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貌并没有改变。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稳定的②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
③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④事物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废旧塑料的回收利用一直受到污水排放问题的困扰。一位“草根发明家”转变思路,经过反复试验,研制成无水清洗的废旧塑料自动化生产线,脏兮兮的废旧塑料进入生产线,变成了“新鲜、干净”的塑料颗粒。这表明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人的创新能力不断发展
②批判性思维能够促进认识发展和实践创新
③观念创新决定着创新思维活动的内容和性质
④能否应用于实践是衡量创新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党和国家提出了“以国内循环为主,国际国内相互促进”的双循环发展新格局,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西部大开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1】2020年5年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要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由此从中国对外开放的后方成为前沿。对上述材料分析正确的是( )
A.联系的客观性和无条件性要求人们统筹好疫情防控、国内循环、国内国外发展三者关系
B.强化举措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是基于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辩证关系
C.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需要人们通过实践搭建新的自在事物的联系
D.西部十二省、自治区、直辖市由中国对外开放的后方成为前沿说明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转化
【2】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支持西部积极参与和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支持新疆加快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形成西向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文化科教、医疗服务中心;支持重庆、四川、陕西发挥综合优势,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和开发开放枢纽;支持甘肃、陕西充分发掘历史文化优势,发挥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通道和节点作用。这表明( )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③事物发展的关键在于把事物的内部联系转变为外部联系
④联系的多样性要求坚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为鼓励全国科技工作者担当时代使命,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习.平总书记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希望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着力攻克关键核心技术,勇于攀登科技高峰。总书记的这一做法是基于( )
①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能推动生产力发展
②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创新是我们的治党治国之道
③实践基础上的科技创新是社会发展变革的先导
④科技创新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解放战争时期,大批青壮年农民在“参军保田”的口号感召下,潮水般地加入了人民军队,使人民解放战争获得了取之不尽的人力、物力的支援;在改革开放前夕,人民群众冒着重大的风险寻找改革之路,小岗村人首创的农业“大包干”逐渐走向全国,成为改革开放的一面鲜明闪亮的旗帜。这反映出: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价值观对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
③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人们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具有社会阶级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习.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如“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费午餐,幸福不会从天而降。人世间的一切成就、一切幸福都源于劳动和创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要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同心同德,开拓进取,用辛勤劳动创造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创造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之所以重视劳动是因为( )
①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②劳动创造了人,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
③劳动能够让理想摆脱条件制约而变成现实
④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曾奋战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如今再战新冠防疫最前线,84岁的钟南山有院士的专业,有战士的勇猛,更有国士的担当。一路奔波、满腔责任、为国为民。钟南山事迹表明( )
①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人生价值②实现人生价值取决于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③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④客观的社会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20年9月,习.平总书记向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钟南山、张伯礼、陈薇、张定宇颁授勋章奖章,以褒奖他们对抗击新冠疫情作出的突出贡献。这说明( )
①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②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归根结底看他的贡献
③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核心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④为人民服务的目的是帮助实现对自我的满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3.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0年4月,习.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强调,要瞄准突出问题创新举措,做好剩余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加快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加强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以巩固脱贫成果。无论这块硬骨头有多硬都必须啃下,无论这场攻坚战有多难打都必须打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
材料二 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决胜脱贫在今朝,冲锋号已经吹响。面对战胜贫困这个世界性难题,我们何以敢于吹响打赢脱贫攻坚的号角?这个答案,在壮阔的实践和伟大的奋斗中愈加清晰、愈加笃定。——靠的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志气;靠的是精准科学、务实笃行的精神;靠的是无私奉献、忘我牺牲的担当;需要有历史的自觉、历史的韧劲。
(1)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分析习.平视察陕西时所作指示体现的哲学道理。
(2)结合材料二,运用规律的相关知识,分析我们能够最终取得脱贫攻坚胜利的原因。
24. 详细信息
28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身为一叶无轻重,愿将一生献宏谋”的真实写照。28名国家荣誉称号包括“人民科学家”“人民教育家”“人民艺术家”“人民英雄”……受勋的英雄模范们大多出身平凡,却又不愧为彰显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精英。他们从各行各业走出,浓缩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走过的70年。这场历史性的仪式庄严隆重,充满了人文情怀和大国气质。
请运用“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观点,分析解读材料蕴含的哲理。
25. 详细信息
2020年5月28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告中国迈入 “民法典时代”,开启民事法律新时代。
材料一 《民法典》是新中国历史上首个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承载着几代立法者、法律工作者乃至亿万人民的梦想。

时间编纂过程

1954年第一次编纂民法典工作,随着“整风”“反右”运动兴起而中止。

1962年第二次编纂民法典工作,被“文化大革.命”所中断。

1979年第三次编纂民法典工作,最后因条件尚不够成熟也未能成功。

2015年后第四次民法典编纂工作,第一步,编纂民法典总则编,第二步,编纂民法典各分编。

2017年3月《民法总则》由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

2020年5月《民法典(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

材料二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有利于营造更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法治力量;也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更好维护人民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新中国的民法典编纂工作几经波折,历经六十多年最终完成。结合材料一,运用“认识的反复性” 相关知识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运用“寻觅社会的真谛”的有关知识,说明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民法典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