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高一历史开学考试(2019年下半期)试卷带解析及答案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周时,一般人见面以推手为礼,如果推手位置偏下,表示没有亲属关系;位置偏高一定是同族人;位置适中则是有婚姻关系的异姓人。这说明西周时期
A. “礼”贯穿人们生活方方面面
B. 礼乐制与宗法制相辅相成
C. 分封制和礼乐制互为表里
D. 见面的礼节决定血缘亲疏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
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
B.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
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D.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级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 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
B. 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 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
D. 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一个国家该要有—个凝固的中央。开始是封建,四分五裂,慢慢地就统一集中。然而自汉迄唐,就已有过于集权之势。到宋、明、清三朝,尤其是逐步集权,结果使地方政治一天天地衰落”。这说明
A. 从汉朝到唐朝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B. 宋朝以后,由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使地方再无反叛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程度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D.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应适度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在整体地理环境内,希腊居民的活动范围局限在了地中海的周边,形成了一个个分散的、与母邦相独立的殖民点。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A. 有利于希腊发展工商业
B. 有利于希腊航海事业的发展
C. 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D. 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法学家博登海默说:“真正的法律乃是一种与自然相符合的正当理性,它具有普遍的适用性并且是不变且永恒的。罗马的法和雅典的法律并不会不同,今天的法律和明天的法律也不会不同,这是因为有的只是一种永恒不变的法律,任何时候任何民族都必须遵守它。”这说明自然法
A. 影响全世界法律的制定
B. 体现的精神具有普适性
C. 蕴含了人人平等的原则
D. 立法技术较高难以超越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希腊民主城邦的宪政决定了普遍公民具有在公共场合发言的能力,这种能力对于任何人都是不可少的……要学会如何辩论,这就要求有一种较高层次的教育。”这表明古希腊城邦的民主宪政
A. 推动了自由观念的形成 B. 提高了公民参政积极性
C. 有利于提高公民的素养 D. 促进了教育体制的完善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德国文学家歌德说,罗马法“如同潜入水下的一只鸭子,虽然一次次将自己隐藏于波光水影之下,但却从来没有消失,而且总是一次次抖擞精神更=饱满地重新出现”,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A. 是近代欧洲大陆国家法律的基础 B. 为欧洲近代社会确立了行为规范
C.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历史影响深远 D. 不断地改变了欧洲历史发展方向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参议员每州两名,由各州议会指定,总统由每州的选举人团选举产生,最髙法院机构由参议院提名及同意后,再由总统任命产生。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 实践三权分立的政治理想
B. 构建民主共和的政治框架
C. 为防止多数人民主的暴政
D. 防止联邦政府权力专制化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787年制宪会议上,与会代表达成一个妥协:黑奴在选派国会代表和纳税时按自由民人数的3/5计算,奴隶贸易进行到1808年停止。这一妥协有利于调和
A. 南方与北方的矛盾
B. 大州与小州的矛盾
C.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D. 立法与司法的矛盾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南京条约和附约里各种苛刻的待遇,满人汉人的官僚都接受。倒是内中提及今后两方的文书要用平等语气来往,开‘夷人’随意置啄之门,反而使他们不安。”这反映了鸦片战争后的中国
A. “天朝上国”思想依然浓厚
B. 进入与西方平等交往时期
C. 国人对中西新关系没有异议
D. 洋务运动得以迅速兴起
12. 详细信息
“他们没有能够利用清王朝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者长期存在的、很难解决的矛盾,阻止两者相互勾结反对自己”,“如果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有利于集中力量打击主要敌人清王朝,避免两面受敌。”材料评价的是
A. 反割台运动
B. 太平天国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戊戌变法运动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文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 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 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19年,尚未成为职业革命家的毛.泽东在《民众的大联合》中指出,“辛亥革命……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无关系……然而我们却有一层觉悟,知道圣文神武的皇帝,也是可以倒去的,大逆不道的民主,也是可以建设的。”毛.泽东认为辛亥革命
A. 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 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统治
C. 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理念
D.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时任北洋陆军第三师师长吴佩孚联合西南将领通电全国,电文曰:““某等眷怀祖国,义愤填胸,痛禹甸之沉沦,悯华胄之奴隶。圣贤桑梓,染成异族腥膻……与其强制签字,贻羞万国,毋宁悉索敝赋,背城借一。军人卫国,责无旁贷,共作后盾,愿效前驱。”材料反映的是
A. 北洋军阀通电赞成共和以投机革命
B. 五四运动的爱国要求得到军人响应
C. 北伐的胜利进军造成军阀内部分裂
D. 日本全面侵华激起爱国将领奋起请战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40年英国发动的鸦片战争,从世界潮流来看,它的性质属于
A. 维护主权的正义与非正义的战争
B. 工业文明国度与农业文明国度的较量
C. 侵略与反侵略的战争
D. 东西方的一次决战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费正清在《剑桥中华民国史》中指出,形式上,辛亥革命与其说是开端,倒不如说是终结。作者旨在说明辛亥革命
A. 改变了近代中国社会性质
B. 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C. 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A.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 义和团运动时期
C. 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该材料推崇马克思的理由是
A. 马克思指导了法国巴黎公社运动
B. 马克思改造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C. 马克思创建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 马克思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为当时俄国革命指明的新的方向是 (  )
A.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发动武装起义 D.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6年中共中央向党内发出指示:“一、……反对新的内战,主张南京与西安间在团结抗日的基础上和平解决;二、用一切方法联合南京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达到推动南京走向进一步抗日的立场……”这一指示
A. 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B. 是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
C.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
D. 使中共放松了对国民党应有的警惕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演讲,强调四川地位的重要性及其与国家治乱、民族兴衰的密切关系,第一次明确、公开地提出了“天然是复兴民族的最好的根据地”的思想,肯定地阐明了以四川为根据地的思想。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国民政府
A. 开始全面抗战的政策
B. 应对日本扩大侵华作抗战准备
C. 加强西南建设以剿灭共.产.党和红军
D. 重视西部开发以促进全国稳定发展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56年,刘少奇在中共八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我们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迫切任务之一,是着手系统地制定比较完备的法律,健全我们国家的法制。”这反映了当时
A. 法制建设开始迈向制度化
B. 法制工作围绕组建新政权展开
C. 法制建设与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密切相关
D. 政治体制改革推动了依法治国的全面实行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4年,中央总书记习.平在会见台湾和平统一团体联合参访团时说“两岸复归统一,是结束政治对立,不是领土和主权的再造……我们所追求的国家统一不仅是形式的统一,更重要的是两岸同胞的心灵契合。”他强调了( )
A. “一国两制”原则 B. 平等协商原则
C. 民族认同感的价值 D. 反对外来干涉的决心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12年10月4日,台湾民进党常委、台湾行政当局前负责人谢长廷以个人身份访问祖籍地漳州,受到村民热烈欢迎;2012年11月8日,胡J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对台湾任何政党,只要不主张‘台独’……我们都愿意同他们交往、对话、合作。”对这两则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台湾各政党均接受“一个中国”原则
B.民进党改变立场放弃了“台独”主张
C.“台独”遭到两岸人民的共同抵制
D.坚持一个中国是两岸关系发展的前提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中所占的比重,由193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的外交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制裁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关于中美关系的演说:“我们必须做的事情是寻求某种办法——我们能够有分歧而不至于成为战争中的敌人。”据此判断( )
A.中美已经建立外交关系 B.中美两国仍然互相敌视
C.中美关系出现重大转机 D.中美两国成为战略同盟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一位著名黑人爵士乐演唱家,在美国新闻署的资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赢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过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国。美国政府机构支持该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A.争取国内黑人选民支持 B.展示美国的经济实力
C.抵制不结盟运动的发展 D.与苏联争夺中间地带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如果以“两极格局的确立与解体”为题撰写专著,贯穿全书的主线应该是,美苏两国( )
A.根本利益的趋同 B.军事冲突的加剧
C.国家实力的消长 D.敌对意识的淡化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希腊内战为超级大国的冲突提供了另一个舞台。美国总统……警觉到……苏联有可能会扩张到东地中海地区”,于是推出了
A. 杜鲁门主义
B. 马歇尔计划
C. 《北大西洋公约》
D. “铁幕”演说
3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认为:“伴随着‘冷战’的结束,最直接、最明显的损失是两个前超级大国建立的联盟体系的消失。……全球失去了对混乱和暴力的威慑,相应的,世界的未来少了一种确定性。”对材料观点概括最准确的是
A. 结束美苏“冷战”不利于国际社会的稳定
B. 美苏联盟体系曾经维护了世界和平
C. “冷战”结束后新的国际力量对比尚未定型
D. 动荡的国际局面要求建立一个“单极世界”
3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七国集团(由七大工业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意大利、加拿大组成的联盟)中4个欧洲国家无视美国反对.加入中国主导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这反映出当今世界
A. 多极化趋势明显
B. 中美争夺世界领导权
C. 秩序混乱且多变
D. 区域集团化发展受阻
3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联合国安理会2016年2月4日就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坚持通过和平、对话和政治方式解决问题的原则立场,同俄罗斯一道投了否决票。中国表示愿根据有关原则立场,积极、建设性地参与磋商,同各方一道,为推动通过政治对话妥善解决叙利亚问题而作出努力。中国的这一做法
A.表明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有关活动
B.表明中俄结盟来共同对抗西方国家
C.反映了中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表明中国坚定不移的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4.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当时有所谓三公、九卿,这是政府里的最高官。希腊,在一个小小半岛上,已包有一百几十个国,他们所谓的国,仅是一个城市,每一个城市的人口,也不过几万,只要城市居民到一旷场上,那里便可表现所谓人民的公意。中国到秦、汉时代,国家疆土,早和现在差不多,户口亦至少在几千万以上,而且中国的立国规模,并不是向外征服,而是向心凝结。何况中国又是一个农业国,几千万个农民,散布全国,我们要责望当时(秦汉)的中国人,早就来推行近代的所谓民选制度,这是不是可能呢?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制度,不能搞西方那一套。……我经常批评美国当权者,说他们实际上有三个政府。当然,美国资产阶级对外用这一手来对付其他国家,但对内自己也打架,造成了麻烦。……民主只能逐步地发展,不能搬用西方的那一套搬那一套,非乱不可。……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才有希望。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秦汉时期与希腊政治体制差异及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三权分立体制的局限性和进步性。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35. 详细信息
制度建设是一个国家建设的核心内容,自古至今中国人都在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进程中一个新的里程碑,尽管它没有实现中国社会的近代化,但这次革命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为后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积累了经验和教训……孙中山晚年颇为深刻地认识到,建立共和,“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合群力始”……年轻的受过西方教育的中国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一些与他们从国外尤其是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完全一样的制度。他们所建立的制度自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陈其泰《近代史上有关重大是非的两个问题的评价》
材料二 “目前中国正在进行当代最伟大的社会实践……中国定将实现一种特殊的民主,这种民主将考虑到这个大国的社会、文化和经济特点。这种亚洲‘社会主义民主’所涉及的是史无前例地继续思考‘孔子的公共伦理’,不是抽象的复制西方资产阶级民主。”
(1)在辛亥革命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进行的民主制度试验”有哪些?为什么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2)材料二说的“特殊民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如何体现的?你从中国人民对民主政治的探索历程得到什么启示?
36. 非选择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自清末西方宪政思想传入中国以来,中国先后制定了多部宪法和宪法性文件。为了实现国家富强的目标,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立宪派推动清政府制定了《钦定宪法大纲》;以孙中山为代表的共和主义者在辛亥革命之后参照美国宪法制定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是中国历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事件之一,但它的内在缺陷也使得这部宪法最终沦为废纸。而北洋军阀控制下的北洋政府,动辄以各省军政长官通电的形式干预立宪活动,甚而武力威胁国会的存在,此时的宪法成为了一种“文饰工具”。
——摘编自张晋藩著《中国宪法史》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从诞生时起,就非常关注、重视宪法制定和立宪实践。土地革命期间,在苏联宪法的影响下,中国共.产.党制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新政协通过的《共同纲领》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1954年,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制定通过了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此后由于左倾错误思想的盛行,民主集中的决策机制被专断的领导意志所取代,出现了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肆意侵犯人权的惨痛教训。在吸取历史教训的基础上,1982年宪法首次以根本法的形式,将“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为“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从而将近代以来的制宪者所追求的富强梦想与实现民主、文明的现代需要结合起来,既表达了实现中华民族富强和独立的历史使命,又突出了推进民主和文明建设的时代性特征。
——摘编自何勤华《论中国共.产.党人的宪法观念与实践历程》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中呈现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近现代宪法制定历程曲折的历史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