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在线免费考试

1. 字词书写 详细信息
班级开展诗歌学习分享活动,邀请你作为策划组成员,并完成下列任务。
关注开场白
诗词是最美的语言,在参差的诗句中去遇见,遇见一些人,一些事,一些风景,既使欣赏中偶有偏差,仍会成为你闲遐生活中最令人回味的那一部分。
(1)为上面开场白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①参差_____
②偏差_____
A.chā B.chà C.cī D.chāi
(2)改正开场白中的错别字。
①_____改为_____
②_____改为_____
2. 名句名篇默写 详细信息
会议活动主题
下面是组内同学的讨论,请你一起参与。
小江:从古到今,诗歌题材繁多,名篇浩瀚,我们先为诗歌学习活动确定一个主题吧。
小北:自先秦开始,就有“诗缘情”的传统,历代诗人都喜欢用诗歌来抒发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悟。
小宁:对啊。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刘禹锡贬谪回归后见老友四散,内心无比辛酸,提笔写道“怀旧空吟闻笛赋,①_____。”在《水调歌头》中,苏轼抬头赏月时唱出“②_____,_____”,道尽了千古离人的心愿。
小波:秦观《行香子》中的上阕“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对下阕“③_____,_____,_____”,尽显春光的明艳,应属于写景诗歌。
小宁:没有诗人对田园风光的喜爱,就没有如此细腻工整的诗句呀。情是诗的灵魂,诗人往往会借景抒情。《月夜忆舍弟》中,“④_____,_____”看似写景,实则浸润着杜甫的离家之愁。
小北:借景抒情不仅是诗歌中常用的表达技巧,古代散文中也常常可见。《岳阳楼记》中,文人骚客就因春和景明而喜,“则有⑤_____,_____,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之感。
小江:要不我们的诗歌学习分享活动就以“诗行天下——万水千山总是情”作为主题。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品读诗歌意象
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是互通的,那些典型的借以寄托情思的物象就成了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关于古代诗歌意象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水:古人常用水来表示时光流逝,如“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B.青鸟:诗歌中青鸟是信使的代称,如“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舟:乘船在海中航行,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追求,如“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D.柳树:“柳”与“留”谐音,因常以折柳代表惜别,由此引发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如“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 详细信息
理解诗歌赏评名句
解释下面三则材料中加点的文言词语。
古人为诗,贵于意在言外,使人思而得之。
一一司马光《迁叟诗话》
凡炼句眼,只以寻常惯熟字使之,便似不觉者为胜也。
一一何汶《竹庄诗话》
古人绝唱句多景语,而情寓其中矣,以写景之心理言情,则身心中独喻之微,轻安拈出。
一一王夫之《姜斋诗话》
(1)为:_____(2)胜:_____(3)绝:_____(4)寓:_____
5.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根据阅读,回答下面问题。
根据《水浒传》阅读探究卡,完成相关任务。

探究主题

人物个性化语言

探究方法

比较探究

参考文献

金圣叹评点本《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横向对比
①金圣叹评《水浒》人物语言:“一样人,便还他一样说话。”以下是两位好汉初见宋江时说的话,根据小说中人物性格,将合适的选项填入相应的括号中。
A.“这黑汉子是谁?”
B.“小人“有眼不识泰山’!一时冒渎兄长,望乞恕罪!”
李逵 武松

纵向类比

A.“这个也去取爷,那个也去望娘,偏铁牛是土掘坑里钻出来的!”
(金圣叹批曰:何等天真烂漫,活写出纯孝之人来!)

B.“哥哥,你自放心去。若是这等疑忌时,兄弟从今日就断了酒,待你回来却开。”
(金圣叹夹批:写得至性人可敬可爱!)

②请结合小说情节,举例说说李逵的“纯孝”或“至性”之处。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匡超人是《儒林外史》中的重要人物之一,下面几个章节介绍了该人物的出场和他人生的三次转折,请根据事件的发展顺序选出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葬神仙马秀才送丧 思父母匡童生尽孝
②匡超人高兴长安道 牛布衣客死芜湖关
③大柳庄孝子事亲 乐清县贤宰爱士
④约诗会名士携匡二 访朋友书店会潘三
A.①③②④ B.①③④② C.③①④② D.③②①④
7.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在《世说新语》“容止”篇中,出现了许多“有姿容”“美姿仪”的形象,但是“貌甚丑悴”的刘伶、“姿貌短小”的曹操等也在“容止”中出现,请结合“容止”篇中这两个人物的相关情节,说说《世说新语》中怎么样才是美。
8. 名著阅读 详细信息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刻画了很多狐妖形象,如婴宁、小翠等。请结合相关情节,说说作者笔下的这一类狐妖的共同特点。
9.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文学类文本阅读
煤桶骑士
(奥地利)卡夫卡
①煤用完了,煤桶空空,煤铲闲着,炉子呼吸着冷气,房间鼓满了寒风,窗前树木在严霜中发僵,天空成了抵挡想向它呼救的人的银盾。我得弄些煤来,我不能干挨冻呀;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的炉子,我前面是铁石心肠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可是那老板对我的平平常常的请求麻木不仁,我必须一五一十地向他证实我连一粒煤屑都没有了,因为他对我简直就是天上的太阳。我得像乞丐那样,饿得只剩最后一口痰,眼看就要倒毙在人家的门槛上,主人家的厨娘这才决定把最后的咖啡渣滓倒给我;同样,卖煤的将怒气冲冲,但想到“你不要杀人”的训诫,乃将满满一铁锹煤铲进我的煤桶里。
②我照这个办法出去一定能解决问题,于是我骑着煤桶前往。我骑在桶上,手抓住上面的桶架把,那是最简单的玩具,我艰难地随桶滚下台阶,但到了下面我的桶儿却往上升起,妙哉,妙哉,那些卑屈地躺卧在地的骆驼们,在牵引人的鞭子恐吓下站起来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庄严。我以不快不慢的速度穿过冻硬的街巷,我常常被驮到二层楼那么高,从未下降到屋门那么低。结果我以超乎寻常的高度飘到煤老板的拱形地窑的门前,只见他在很深的地窑下面,蹲在他的小桌旁写竽;他嫌太热,便让窑门洞开着。
③“煤老板!”我用冻僵了的、被呼出的寒气蒙住的闷声喊道,“煤老板,请给我点煤吧,我的煤桶已经空得可以骑着它走了。帮个忙吧。等我一有钱,就全付清的。”
④老板用手掩住耳朵。“我没有听错吧?”他扭过头去问他正坐在炉台边打毛衣的妻子道,我没听错吧?有一位顾客。”
⑤“我什么也没有听见。”妻子说,她平静地呼吸着,手上织针不停,背朝炉子,舒舒服服地烤着火。
⑥“哦,对的,”我喊道,“是我呀,一个老顾客,一向是不拖欠的,只是目前一时没有办法。”
⑦“夫人,”老板说,“我的确没有听错,是有一个人,我的耳朵不会那样不顶用的,那是一个老顾客,一个很老很老的顾客,他懂得说什么话才能使我这样感动。”
⑧“你怎么了,丈夫?”妻子说,她略停片刻,把针线压在胸口,“没——没有人啊,街道是空的,我们所有的顾客都供应过了;我们可以打烊歇几天了。”
⑨“可是我正坐在这儿的煤桶上呀,”我喊道,因寒气流出的没有感情的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请您朝上面看一眼吧,您马上就会发现我的,我请求给我一满锹,如果您能给我两铁锨,那我会无比高兴的。确实,所有其他的顾客都供应过了。唉,假如我能听到桶里的煤块劈啪作响该有多好呀!”
⑩“我来了,”老板说,但当他正要迈开短脚爬上地窑台阶时,他的妻子已到了他身边,紧紧攥住他的臂膊说:“你待着吧。要是你执意要去,那就由我上去,想想你今天夜里的那个咳嗽样儿吧。为了一桩买卖,何况那只是一桩想象中的买卖,你就不顾老婆、孩子,牺牲你的肺不成,我去。”
⑾“那你把我们库里所存的各种各样的煤一一告诉他,我在底下向你喊价钱。”
⑿“好。”妻子说,随即走出地窑到街边。她当然一眼就见到我。“煤店老板娘,”我喊道,“你好啊,只要一铁锹,就铲在这煤桶里,我自己把它拿回家去,一锹最次的就行。钱我当然会完全照付的,但不是马上,不是马上,”“不是马上”这几个字多么像钟声,它和附近教堂顶发出的悦耳的晚钟的响声混杂在一起!
⒀“他要什么呀?”老板喊道
⒁“没有什么,”妻子回答说,“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呀。我没有见到什么,只听见钟敲了六下,我们打烊吧。天气冷得要命,看来我们明天还要忙乎一阵呢。”
⒂她什么也没有看见,什么也没有听见;但她解下围裙,用它竭力要把我扇走,可惜她成功了。我的煤桶具有一匹良驹的所有优点,抵抗力它却没有;它太轻了,一件妇女的围裙将它一扇,它的两条脚就飘离地面。
⒃“你这个狠心肠的女人,”我还是大声地回答她,这时她半轻蔑、半满足地挥动着手臂,又去做她的生意,“你这凶狠的女人,我只向你讨一锹最次的煤,你也不给。”说着,我登上了冰山地带,方向不辩,永不复返。
(情节•概括)
【1】请围绕“煤”,用简洁的语言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
天气寒冷,决心赊煤→骑桶出门,①_____→赊煤失败,②_____。
(语言•赏析)
【2】赏析文中两处画线语句。
①我背后是冷冷冰冰的的炉子,我前面是铁石心肠的天空,因此我必须在两者之间赶紧骑行出去,向居中的煤店老板去求助。
②妙哉,妙哉,那些卑屈地躺卧在地的骆驼们,在牵引人的鞭子恐吓下站起来的时候,也没有这样庄严。
(场景•推测)
【3】卡夫卡在小说发展史上最大的贡献可以说是重新处理了“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如小说中“我”认为老板的妻子看到了自己,老板的妻子却说“这里什么事也没有呀。我没有见到什么”,这一切使得借煤事件彻底置于似真似幻的氛围中。那么老板的妻子到底有没有听到“我”的呼喊声,看到“我”这个人呢?请从文中找出依据阐述你的看法。
(主题•探究)
【4】“骑着木桶飞翔”是小说的核心情节,请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选出对作者设置这一情节的意图理解有误的一项( )
(链接材料)
在卡夫卡的作品中,荒诞因素占有重要地位,小说里的情节与人物行为往往让我们无法理解和解释,经常出现违反常情和理性的情况,初读荒谬之至,但仔细琢磨起来,故事还是有道理的小说中的情景正是卡夫卡对现实荒诞性的影射。
A.空桶的“轻”更能体现生活的“重”,体现小人物在现实面前无能为力的生存困境。
B.木桶承载的是人类最基本的希求和愿望,而木桶空到可以腾空的地步可以看做是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写极度的匮乏。
C.“骑着木桶飞翔”,与人群隔离。作者可能不限于具体事件,而是凸现了爱与沟通的匮乏,以及心灵的一种饥饿。
D.“骑着木桶飞翔”这个情节使“借煤”这个现实问题被虚化了,使得小说在沉重中有了一份轻松和愉悦,从而用荒诞的手法增加了阅读的趣味性。
10. 现代文阅读 详细信息
实用类文本阅读
垃圾分类的背后
从视觉冲击、情感动员、环保科普,到用政策和法理解读,国人的神经可能从来没有为垃圾绷得这么紧过。
“你是什么垃圾”
在各种关于垃圾分类的网络段子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一个,是充当志愿者的上海阿姨对前来扔垃圾的年轻人提出的询问:“你(扔的)是什么垃圾?”该问句与互联网文化的自嘲精神完美契合,于是它被上升为“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另一个是按照上海市目前推行的垃圾分类准则,处理没喝完的珍珠奶茶。正确的步骤为:先撕下封口的塑料膜,倒出“珍珠”和其他液体残渣(归为湿垃圾),然后将塑料膜和吸管投入干垃圾桶,最后把塑料杯洗净作为可回收垃圾。不少人直呼麻烦,于是开玩笑说,以后在上海连珍珠奶茶都不敢喝了。
可问题是,倒推一下,一杯珍珠奶茶就是这样一步步打包完成的:取塑料杯,加奶茶,“珍珠”,加糖,封口,插吸管,套塑料袋……,在一定程度上,垃圾分类迫使我们去正视商品的生产和包装过程、物质构成,以及与之对应的处理方式,而这正是我们很不习惯去做的一件事。这个时代的座右铭是“活在当下”——无须纠结过去,也不必担心未来,只需享受你现在所拥有的,也许是一杯珍珠奶茶,也许是一份外卖,也许是一部“爱疯”(苹果手机)。然而“垃圾分类”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把我们拉回了时间的三维当中,这样说来,它的确是“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
记得我从英国完成学业动身回国前夕,曾为处理一批电子垃圾大伤脑筋。英国的垃圾回收政策规定,废电脑和废手机之类的电子垃圾必须交给居住地所在的地方管委会处理,并投入指定的回收中心,而且,还需携带住址证明才能投放电子垃圾。然而,回国前手忙脚乱的我觉得特地去打印地址证明太过麻烦,而且回收中心离我家也不近。于是,我带着一箱废电脑、扫描仪等电子垃圾来到学校,心想可以交给学校的回收中心,然而,回收中心的工作人员询问我“是哪个单位的”后,拒收了我的东西。他们说要交回院系里,到时间之后统一时间上门收走。于是兜兜转转,我最终汗流浃背地把一箱电子垃圾交给了学院的博士生管理秘书,这是我迄今为止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电子垃圾丢弃经历。繁复的过程让我意识到电子产品物质构成的特殊性和有害性,也让我开始倍加珍视当下拥有的每一台电子设备。
英国社会心理学家迈克尔•毕利格曾指出,消费主义的愉悦建立在人们对商品生产过程的集体遗忘之上;令人感到不适的生产过程往往被产品的标价和各种酷炫的产品宣传所遮蔽。在我看来,消费主义的集体遗忘也包括我们对商品成为废品后流向何方的不管不顾。看似烦琐的垃圾分类也许是个开始,它让丢弃不再那么轻易,进而也就能让我们意识到,每一件商品都是人力和物力的结晶,亦会对我们的物质环境产生实际的影响,鼓励人们反思不计后果的消费方式,并减少此类消费,应该是垃圾分类政策的最终落脚点。
环保的社会分层与背后的绿色正义
“老板,我不需要塑料袋,我想更环保些,关心一下地球。”“哦,你这想法很好呀,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想。”“我就不这么想。我连饭都吃不饱,还关心什么地球。”
以上这段对话来自我在英国的一次买菜经历,它指向的是环保行动的社会分层问题。我有奖学金资助,衣食无忧,学业之余也有精力了解全球的气候变化和污染问题。但对那些为生计奔波的贫困人群而言,环保问题可能就显得非常遥远。这并非意味着环保就该远离这些人群。全球环保运动中有个重要的概念,叫“绿色正义”,它的核心命题是:气候变暖、垃圾泛滥等环境问题对于穷人以及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负面影响,要比富人和发达国家大得多。因此,环保并不只是一个环境问题,也是社会资源的分配问题。
我曾经看过纪录片《感谢降雨》,主人公基西卢是肯尼亚的一个农民。他目睹自己的村庄因全球气候变化而遭遇连年的干旱和土地荒漠化,村民为了生计,只得砍伐更多的树木,造成当地环境的恶性循环。基西卢决心打破这一恶性循环,他不仅发动村民停止伐树,还尝试进行生态种植,成了一名二氧化碳减排的行动主义者,在巴黎气候大会这样的国际场合诉说肯尼亚农民的生活经历。这个故事表明,所谓穷人的环保意识绝非没有觉醒的可能;另一方面,它让我们思考,一个围绕环境问题开展的、更加开放的对话平台该如何实现。
在中国语境下,政策制定和执行者除了推广环保理念,更需了解来自不同阶层、职业和地区的人们是如何参与或是拒绝参与环保行动的,了解他们各自面临的生活困难,而非一刀切地对垃圾分类、燃烧秸秆等问题进行罚款。
从环卫工、快递和外卖骑手到从事其他职业的农民工,这些都市“隐形人”的想法和命运,都是我国全面推行各项环保措施不可绕开的考量要素。
同样需要引起更多关注和讨论的是各地区在环境问题上不平等的可见度。十几年前广州、厦门等大城市由白领组织的反垃圾焚烧厂和PX化工厂抗议,虽然体现了市民和市政府间良性的博弈和协商,但我们也需要拷问,这类被大城市拒绝的化工厂和焚烧厂最终在哪里选址?农村和中小城镇的居民是否会成为发达地区环保举措的牺牲品?
回归社群,超越“单向度的人”
绿色正义也和经济发展模式紧密相关。在《巴黎气候协定》的制定过程中,与会代表为各个国家的碳排放限额争得不可开交。发达国家把二氧化碳超标的矛头指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但也有西方的有识之士反思,英美等国既然已完成了工业化,也就完成了对地球“不可避免的污染”(这些污染如今依然持续影响着地球),而发展中国家人民的生活水平普遍较低,因此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二氧化碳减排的义务。
这样的反思也适用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目前的人均碳排放量虽不及西方发达国家,但也早已位居发展中国家的首位。中国部分城市和地区的发展程度已经可比肩甚至超过西方,城市居民享受着极为便利和高能耗的生活,浸淫于私家车、外卖、网购和各种电子产品构成的美丽新世界中。相应地,我们也有义务充当环保行动的急先锋。
我数次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呼吁,为了控制垃圾的产生,应当减少网购、外卖和电子产品的更新频率。一些学经济的朋友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担心消费欲下降会令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产生严重的社会后果。还有人指出,如果大家的消费越来越少,到头来失业的将是电子产品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有外卖和快递小哥等,我承认这些都是切合实际的思考,但也想到马尔库塞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指出,发达工业社会虽看似文化昌明,却压制了人们的否定和批判性思维,使得我们不再想象或追求与既有生活不同的另一种生活。过去30多年,GDP高速增长一直是我国从中央到地方政府追求经济发展的首要目标。与此对应,追求更加快捷和便利的生活似乎早已成为单向度的国民追求。为了地球和子孙的未来,我们是否该适当地放缓经济发展的脚步,去思考一味地求新求快会付出怎样的环境代价?
当下推行垃圾分类的难度在于,人们花了不少力气去做这件事,但获得的好处是社会公益性的,暂且看不见,也享受不到。这样不相称的投入与回报令许多习惯了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人感到陌生。环保行动在很大程度上是反市场的。比如,雇人刷碗的成本要比使用一次性餐具大得多,因此许多餐饮经营者选择了后者。对环境这样的公共利益而言,市场调控多数时候是失灵的。因此,毋庸置疑,环保一方面需要政府行为的介入;另一方面,关于减少消费和抵制消费主义的讨论,哪怕理论上可能造成失业等社会问题,但把人类共同体的命运和我们个体的欲望联系起来,这是打破“单向度的人”必须具备的舆论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基础,政府执行更为严格的限塑令才不致招来人们“这也太不方便了”的拒斥和不解。
我们太需要反思自己的“方便”会给他人和整个社会带来怎样的“不便”了。“舍小家为大家”的口号何时已经远离了我们的生活?
(作者黄炎宁,选自《读者》2019年第17期,略有删节)
(思路•梳理)
【1】本文没有就事论事地谈论垃圾分类,而是从_____、社会分层和_____等角度切入,去思考垃圾分类背后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
(写法•探究)
【2】文章一开始引用两个网络段子,有什么作用?
(文意•理解)
【3】在作者看来,为什么环保问题事关“绿色正义”?
(现实•思考)
【4】通读全文,请从不同角度分析当下在推行垃圾分类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
11. 文言文阅读 详细信息
文言文阅读
(甲)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乙)
《欧阳修传》(节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而不扰,故所至民便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释义)
【1】根据文意,为下列加点的文言词语选出最恰当的义项。
①触发之不顾_____
A.回头看 B.拜访 C.照管 D.顾念
②无以自遣_____
A.派遣 B.排遣 C.放逐 D.运用
【2】用“/”给(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
②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品味)
【4】参照示例,请为(乙)文划波浪线一句中的加点词语做批注。
示例: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批注:“醉”字言简而意丰,不仅是对太守宴饮神态的描写,也可品出他为治下百姓和平安定的生活而感到快慰以及身处优美景色中的陶醉之情。
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
批注:_____。
(求联)
【5】(甲)(乙)两段选文都围绕欧阳修在滁州为官的经历展开,请结合选文,谈谈你对欧阳修在滁州“为政宽简”的认识。
12. 诗歌鉴赏 详细信息
古诗阅读
苏幕遮
(宋)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上阕的三、四句静中有噪,一个“_____”字极为传神,暗示昨夜雨,今朝晴。五、六、七句中,一个“_____”字动态可掬,描绘出荷花亭亭玉立的姿态美与茎的力度美。
【2】词人如何通过写景来抒发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3. 语言表达 详细信息
时事评论。
浙江一所学校推出的“无声食堂”,一度引发舆论关注。学生就餐时不说话,要加饭加菜用手势示意。伸一根手指表示“1”,伸两根手指表示“2”,伸三根表示“3”,分别代表加饭、加菜、加汤。每班的班主任负责照看学生就餐,看到学生打出手势,会用“OK”的手势回应。
对此事件,你有什么看法?请留言评论,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100字左右。
14. 作文 详细信息
根据要求,完成作文。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假如苍山没有接纳绿树的气节,便没有两岸青山相对出的美景;假如花儿没有接纳绿叶的胸襟,便没有红花衬绿叶的美谈。一个懂得接纳的人,既能接纳幸福,也能接纳痛苦;既能接纳完美,也能接纳缺憾……
请以“接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2)自选文体(诗歌除外),文章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