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前半期期中历史题带答案和解析(2019-2020年福建省三明市梅列区)

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38年,道光皇帝派钦差大臣前往广东禁烟。钦差大臣软硬兼施,追使外国上缴鸦片237万斤,并于1839年6月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大快人心。这位钦差大臣是(  )
A. 林则徐 B. 邓世昌 C. 左宗棠 D. 关天培
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西方列强一巴掌把大清帝国打落谷底,从此国门洞开,风雨交加。”“中华民族开始了漫长的寻找,寻找失去的尊严,寻找在世界的位置,寻找复兴的道路……”。西方列强的“一巴掌”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观察表格,导致表税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进出口货物税率变化表

货物

旧税率(%)

新税率(%)

棉花

24.19

5.56

棉纱

13.38

5.56

斜纹布

14.92

5.56



A. 通商口岸的开放 B. 小农经济的破产
C. 纺织工业的发展 D. 协定关税的影响

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这项条约是战胜者在炮口下强加给战败者的,它没有欧美国际协定中通常有的仔细审议。最讽刺的是,作为这场战争之直接起因的鸦片竟然只字未提。”该材料( )
A. 指出了《南京条约》的不平等性 B.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
C. 解释了鸦片战争名称的由来 D. 反映了中国外交条约制度的确立
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60年10月9日美国《纽约时报》的一篇报道说:“最近这两天发生在那里(指圆明园)的景象却是用任何笔杆子都无法恰当描述的……”这则报道反映了( )
A. 八国联军侵华的相关史实
B. 签订《马关条约》的史实
C. 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相关史实
D. 签订《辛丑条约》的史实
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9世纪下半期,趁火打劫地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共侵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国家是( )
A. 俄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打下了清王朝的大半江山……领导者内讧,加之清政府的围……最终以失败告终。”材料描述的是( )
A. 林则徐查禁鸦片 B. 太平天国的兴亡
C. 英法火烧圆明园 D. 义和团反帝斗争
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1851年1月11日,在广西桂平县金村发动武装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的领导人是
A. 陈胜、吴广
B. 张角
C. 李自成
D. 洪秀全
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家则分寡,杂以九等……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材料出自
A.《天朝田亩制度》 B.《资政新篇》 C.《海国图志》 D.《天演论》
1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图是新编《中国历史》第一单元 的目录,根据内容判断其单元主题应是


A. 近代化的探索
B.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C.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1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洋务派的中央代表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由此可看出洋务运动的侧重点在于学习西方的( )
A.思想文化 B.军事技术 C.教育制度 D.政治制度
1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边示意图中的“?”应填入

A. 兴办新式学校
B. 翻译外国书籍
C. 裁撤冗官冗员
D. 开办民用企业
1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有学者评价,“这场战争是一场最具关键性的海上战役,孤臣无力回天,北洋舰队全军覆没,它的胜负改写了中国历史”。这场战争是指
A. 中英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引发下表所示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变化的原因是

时间

1894年

1900年

列强在中国设厂总数

80家

933家



A.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B. 増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C. 外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双方协议
D. 清政府鼓励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

1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马关条约》的签订,给予中国的打击是世纪性的。领土的割让使中国经历半个世纪的分裂,巨额的赔款使清王朝无力自救……刺激了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据此,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 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对下面表格中的信息概括最全面最准确的是( )

时间

事件

人物

官职

1839年

虎门销烟

林则徐

钦差大臣

1841年

虎门之战

关天培

广东水师提督

1894年

黄海海战

邓世昌

致远舰管带

1895年

威海卫战役

丁汝昌

北洋水师提督



A.鸦片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B.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C.中华民族爱国人士反抗外来侵略 D.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1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甲午战败损失惨,洋务运动弊端显。中国面临被瓜分,民族危机特空前。”这首歌谣描写的是
A. 《南京条约》的影响
B. 戊戌变法的背景
C. 洋务运动的背景
D. 《辛丑条约》的影响
1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戊戌变法措施中,属于政治改革内容的是
A. 裁撤冗官冗员
B. 编制国家预算
C. 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新式军队
1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它是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又具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它是
A. 义和团运动
B. 护国战争
C. 新文化运动
D. 北伐战争
2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使“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21.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他从甲午中日战争时期就开始从事武装反清斗争,屡败屡起,百折不挠,使民族民主革命成为波涛汹涌的时代潮流。他是
A. 秋瑾
B. 章炳麟
C. 陈天华
D. 孙中山
22.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杨天石指出:“这次革命的目标是:民族独立、人民民主和普遍富裕。这次革命的成果是: 皇冠落地,中国历史从帝制走向共和。”据此判断,这次革命的旗帜是( )
A. 自强求富 B. 维新变法
C. 三民主义 D. 民主科学
23.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剑桥中国晚清史》记载:“经过10月10日一个下午的不顾一切的协商,一小批士兵匆忙地临时订出了当天晚上的计划,坚决地出击……到凌晨,武昌的清政府已被打垮。”史料中记载的重要事件是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24. 选择题 详细信息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历史的第一次巨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推翻清王朝,建立中华民国
②结束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
③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④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25.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其实际意义在于
A. 使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
B. 确立了民主共和的主张
C. 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26. 选择题 详细信息
史学家常把1916年至1927年成为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其主要依据是这一时期
A. 帝制复辟
B. 军阀混战
C. 日本侵华
D. 东北易帜
27.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一位国民党老兵想从台湾返回家乡泉州参加母校校庆,他的母校建于中华民国十六年,也就是公元
A. 1926年
B. 1927年
C. 1928年
D. 1929年
28.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某学者指出:“一曰,须言之有物……八曰,不避俗语。”该史料涉及新文化运动
A. 提倡民主
B. 提倡科学
C. 提倡新道德
D. 提倡新文学
29. 选择题 详细信息
下列人物中被称为“新文化运动领袖、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的是
A. B.
C. D.
30. 选择题 详细信息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A. 原因
B. 性质
C. 内容
D. 影响
31.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递进过程中,甲年战争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甲年战争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的同时,又促成了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说甲年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重要转折点,不仅是因为它第一次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推上了政治舞台。而且,它还促成了中国近代社会思潮的转化。因此,就严格意义来说,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
——戚其章《甲年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思的发展》(载《东论论丛》1994年第4期)
(1)根据材料指出把“维新思潮推向高潮”的事件。
(2)你是否同意材料中“甲午战争才是中国近代史的真正起点”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
32.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画、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二 在这个反抗运动中,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抗御帝国主义。一九一七年的俄国革命唤醒了中国人,中国人学得了一样新的东西,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摘自华东师大版八年级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的原因,并分别指出近代中国社会在物质层面、制度层面、精神层面 “重建文化自信心的”的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人学得了“新的东西”,并分析这一 “新的东西”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文化自信的看法。
33. 综合题 详细信息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媾和会议,对于解决山东问题,已不于中国以公道,中国非牺牲其正义公道爱国之义务,不能签字。
——1919年6月28日《中国代表团宣言》
材料二 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在天安门集中游行。他们高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拒在和约上字”等口号。
——摘编自周策纵《五四运动史》
材料三 五四爱国运动遍及20多个省100多个域市。在运动中,各地组织了学生、教职员、工商界、妇女界等群众,共同组成各界联合会。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由于各界群众的联合行动,这场运动获得了胜利。五四运动作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凝聚起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摘编自宋进《坚定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媾和会议”的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团认为该会议关于山东问题的“解决”对中国不公道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的性质,写出最能体现其性质的口号。
(3)根据材料三,概括五四运动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五四运动在我国历史上具有的里程碑意义。
34. 详细信息
材料论述题。
材料李鸿章的实业清单
1866年,中国最大的军事工业
1879年,中国第一条电报线
1880年,中国第一个船坞——天津大沽船坞
1881年,中国第一家近代化煤矿——开平矿局
1892年,中国第一个海军基地
1885年,中国第一所陆军军官学校——天津武备学堂
1888年,中国第一支近代化舰队——北洋舰队
——摘编自《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指出最大的军事工业。
(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